<h3>时隔一年多,怀着对浙中好课的好感和学习的兴奋劲,我只身一人再一次来到《浙中好课》现场。</h3><h3><br></h3> <h3>2019年4月24日早上,戴颖华老师带领与会老师和二年级2班的学生一起学习了《平移与旋转》。实用的学习板,让学生深入动手操作,感悟平移的等距。这样的课堂,让我深深地佩服戴老师对这节课的有如此深刻的思考!真是不枉此行!</h3> <h3>把旋转拓展到图形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通过运动的变化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图形。真是让我耳目一新。</h3> <h3>吴新君老师的讲座中的数学味,让数学真的有自己特有的属性与味道,让数学的种子课十分有意义。</h3> <h3>24日下午的两节连续的课程《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让我学习到了学生在课堂上对空间的建构。</h3> <h3>课堂上,学生在不断地重构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什么是面积真正深入学生思维中。</h3> <h3>面积单位不再是死记硬背的记概念,而是让学生自己画一画,想一想,记一记。把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深深印在同学的脑袋里。</h3> <h3>郎老师的讲座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让与会老师感受到了数学本质的精髓。没有高大上的课件,但仍旧让与会老师深深沉浸在在数学的内涵中。</h3> <h3>25日一天的学习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陈红霞老师团队带给我们的图形领域的课程。</h3> <h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郭老师把杭州长江实验学校π空间站的数学拓展带到现场。不仅让学生很新奇,也让我感受到π空间的神奇与使用。深深感叹长江实验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幸福感!</h3> <h3>冯老师《三角形分类》,把三角形按两个标准分别放在两个集合圈里,让学生用双重标准分别,通过这个分类让学生把三角形的特性理的十分清楚。</h3> <h3>《角的度量》罗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重叠比较到圆盘比较再到量角器测量,带着学生认识量角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理解量角器的内圈外圈与原片的关系,体会量角器量角的方法。</h3> <h3>陈红霞老师与团队们一起分析课堂背后的思考真是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感觉。重构单元教学,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教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设计。从一节课到一类课,一个领域,一种思考方式……我们的数学就要在思考中变得有意义。</h3> <h3>26日吴老师的《近似数的复习》,让同学们回顾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要有近似数?怎样取近似数?一节课紧紧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更深一层再认识了近似数。</h3> <h3>杨老师的课堂是这几天的课中最朴素的课堂。用一支粉笔、四五条算式,让学生认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与生活实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的特征与灵活使用。</h3> <h3>计算是枯燥的,怎样让枯燥的计算教学有意义,让学生有乐趣,喜欢参与这样的计算学习。杨老师的讲座给我了不一样的视角。</h3> <h3>三天的学习,学生跟与会教师介绍最多的是阳光植物园。我利用课余时间逛了一逛校园,处处是绿意盎然的植物,阳光房里的植物品种丰富 还有孩子们班级种植的植物。很温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