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暮春 ——泡桐花开时,岁月如歌远

无鱼

<h3>暮春,又到了泡桐树开花的季节。今年一个特殊原因让我在泡桐树开花的季节,想到了那些栽种泡桐树,喜欢泡桐树的人和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h3><h3> 想到的第一个与泡桐树有关的人,是1972年春天带领我们栽种泡桐树的人——当年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的第一任党委书记杜宇同志。</h3><h3>这位老同志从部队师一级岗位,转业低用到我们这个县级企业任党委书记。记得他在一次全厂职工(当时全厂只有接近2——300人吧)大会上讲话说″我是军人出身,技术我不懂,企业管理我也不太明白,那些工作由朱厂长,老王厂长,杨总工程师负责,我这个党委书记就负责带领大家种树 ,让我们的后人可以在大树下乘凉。″</h3><h3>1972年他带领大家栽种的第一批树,就是泡桐树。记得当时的泡桐树苗,只比成人手腕粗一些。</h3><h3>当时,我们一连刚刚变为工具车间,车间支部书记任万勤和车间主任韩成发,每到春天都会带领我们车间的职工们栽树 。我们这些共青团员,当然每次都是栽树的主力军。</h3><h3>我们工具车间热处理班的几个人:我,师姐吕晓云,上海中专毕业来天水上山下乡,被安排就业到二一三厂热处理班的董觉民,也在班长——我的恩师何松山老师傅的带领下,在刚刚搬进去的热处理新厂房周围,栽了十几颗泡桐树。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只保留住了厂房南侧的几颗长大了。</h3><h3>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只有手腕粗细的泡桐树苗,长成了几个人的合抱之木,年年都有泡桐花开。但,当年栽这些泡桐树的人,却一个一个离我们远去了……</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杜宇同志就走了</h3><h3>二十世纪初,我的启蒙恩师何松山老师傅也走了……</h3><h3>第二个让我特别想起与泡桐树有关的人,是热处理班的老同事董觉民先生,前几天传来消息,那个非常喜欢泡桐树,每到夏季,几乎天天都要抱着一根水管子给厂房周围泡桐树浇水的老董——董觉民先生也走了,使人倍感惋惜……</h3><h3>当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还说,热处理门前的泡桐树,长的比其他车间门前的更粗大茁壮,都是老董的功劳,现在七十岁刚刚过的老董就走了,再也看不到,每天笑嘻嘻给大树浇水的老董了……😭😭😭</h3><h3>老董的突然离世,也促使我,要赶紧拍下老厂区这些残留的泡桐树,拍下泡桐花开,写写二一三厂那些与泡桐树、泡桐花有关的人,有关事……<br></h3><h3>看到泡桐花开,我就又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朝夕相处的老同志,老师傅,以及在工厂里栽过泡桐树,看过泡桐花的老父亲,老母亲,老岳父,老岳母…………🙏🙏🙏</h3><h3><br></h3><h3>这张照片,是从当初的模装厂房四楼,现在的″天水二一三主令电器有限公司″装配车间西侧拍的老工具车间(现在的零件车间)热处理厂房前面泡桐花开,后侧绿柏树立的景色。</h3><h3>而我觉得<a href="https://www.meipian.cn/7j5ily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老厂·秋色🍁🍁🍁</a>更好看。</h3> <h3>天水二一三老厂区大门口两侧的两颗大泡桐树 树头给砍掉了,发出的新枝,支棱八翘的开着花,树形已经完全破坏了,充满了沧桑之感……</h3> <h3>这是一张1986年绘制的老厂区平面图,今天我基本上走全了老厂区所有大路,观察了厂区所有的泡桐树。</h3> <h3>这是1984年产品手册中的厂区照片。可以看到那时厂区绿化已经很好了,树木,大树主要是速生的泡桐树、杨树长的郁郁葱葱。所以获得了国家林业部绿化先进单位称号。老厂区东部的花园很清楚。</h3> <h3>从家属区看老厂区大门,依稀可以看到泡桐树花。</h3> <h3>在1990年前后的时候,二十几年树龄的泡桐树正当年,枝繁叶茂,花开繁盛,眼泪罐下的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每当到了4月中下旬,满厂院的泡桐树都会开满泡桐花🌸,我1993年开始爬南山,那时从眼泪罐上面看老厂区,因为此时厂区厂房四周的松树,柏树还都比较矮,所以看到的都是一片淡紫白色的花海。</h3><h3>现在随着树龄增加,老泡桐树的树头大,主干空,耐风差地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由于树头重,树枝脆,刮风容易则断,有砸人的危险,近十几年厂区的泡桐树不断被砍伐,最明显的是厂区南北主干道两侧的大泡桐树几乎被砍光了,厂区其他地方留下的泡桐树,也大多被砍去了树头,主叉,不仅淡紫白色花海不见了,有些树梢枯枝 连树叶都没有了,让人看着有丝丝悲凉的沧桑之感……</h3> <h3>家属区仅剩的两颗泡桐树,只剩下了孤独的主干与枯死的树枝……</h3> <h3>老俱乐部要拆除了,北侧的一大片泡桐树也长的不繁盛了</h3> <h3>大门西侧的一主干三主叉的大泡桐树 树头砍伐干净了,只有新发出来的细小枝条开着一些。</h3> <h3>大门东侧的一颗大泡桐树也都是开花不多。</h3> <h3>北围墙的一排小柏树,长成林了!</h3> <h3>试验站北侧的松树也已经长高到超出了楼顶。</h3> <h3>试验站二楼链接上一平台的″康平桥″两侧矮矮的小柏树,也长成高树了。</h3> <h3>老技术中心研究所南侧平台东北角的那颗柏树也长的很高了,透过通道远远的可以看到眼泪罐东侧山坡上一层一层的柏树郁郁葱葱——那些柏树也是二一三厂一代一代人栽下的!</h3> <h3>老变电所后面那一片杨树,还保留下来几颗,一阵阵风刮起来,就飘起一朵朵杨絮——</h3><h3>老变电所前面的一簇榆叶梅已经过了花期,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应该是繁华什似锦……</h3> <h3>转过来,老研究所楼,现在的主令电器公司楼门前的松树也长高了。</h3> <h3>登上老模具装配楼,从其四楼东侧小窗户向东侧拍了一张,可以看到厂区东半部,近处一车间机加工厂房北侧的一排泡桐树在九十年代计划翻建厂房是就砍伐干净了,结果厂房也没有翻建,重新栽的树也没有长大。</h3><h3>远处的一簇泡桐树花,是原来老注射机厂房南侧与老机修厂房北侧留下的一些老泡桐树开的花。</h3><h3>更南侧看到的是厂区南山东侧山坡上的一层层柏树,我们几代二一三人让当年光秃秃的那山变成了青山,后来的二一三人可要保住这片来之不易的青山啊!</h3> <h3>登上四楼,可以全景观看厂区的南北通道,原来几排厂房的端头都栽有泡桐树,2013年前后这个季节,登上模装楼四层向南看,眼泪罐下还是一片泡桐花海,现在泡桐树已经基本上砍光了,只剩下老工具钳工厂房东南角到一颗无头的泡桐树新长出的一团细树枝开着一团紫白色的花,远处老冲压厂房西侧的两颗泡桐树稀稀拉拉的开着一些泡桐花。</h3><h3>可以看到眼泪罐全景 眼泪罐中间的山体和两侧及山脚下的绿色,都是我们二一三人描绘的哦!</h3> <h3>只拍南北主通道。只剩下可怜的一颗泡桐树了</h3> <h3>用全景模式拍一张也看不到多少开花的泡桐树了😥</h3> <h3>从模装楼四楼再向西走,可以看到一片泡桐树花,开在眼泪罐之下 ,那时老材料库(现在的电镀外协厂)房后面留下的和老钳工厂房南侧留下的两排泡桐树所开的花。树、花也挡住了电镀厂房和锅炉房。</h3> <h3>在模装楼四层最西头,拍下热处理,喷漆厂房,变电所。</h3> <h3>这是年轻时代的董觉民同志。照片是本文发出之后,苏萍芳女士发给我的,修改插入 亦是纪念。🙏🙏🙏</h3> <h3>喷漆及锅炉房和眼泪罐西侧的绿色山坡。两处泡桐树花,一处是热处理厂房前面,一处是电镀厂房西北角。</h3> <h3>岁月沧桑远,泡桐花开时</h3> <h3>热处理厂房</h3> <h3>从老设备科变电所楼前拍热处理厂房,可以看到老董爱浇水的七颗高大的泡桐树树头还基本保留着,这是不是老董那些年天天浇水而使这几颗泡桐树,比别的地方的泡桐树更加衰老放慢了那?</h3> <h3>走进热处理厂房,里面青年人正在练习合唱。看看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感到泡桐树老了,我们也老了,但是二一三还是有后来人的,二一三不老!</h3> <h3>现在的热处理工,小杨。</h3> <h3>小杨告诉我,车间的主要设备就是箱式炉了。</h3> <h3></h3><h3>刚刚还倘佯在粗大的泡桐树下,闻着泡桐花的特殊气味。进屋有又看到这台老箱式炉,还是我当年用过的,这让我又想起了1972年春天热处理厂房刚刚建好时的往事:</h3> <h3>1972年春天,热处理厂房盖好了,热处理用的盐浴炉、箱式炉外购进厂了,厂里自己制作的硝盐炉也制作完成了。我们的热处理单独成立了一个班组,何师傅是班长,吕晓云师姐1971年也从老厂学习回来了,还有一位董觉民同志,一共四个人。</h3><h3>虽然只有四个人,但是在车间其他同志们的帮助下,这些热处理设备都是用滚杠,撬杠、绳子一点一点拉到位,并安装调试好的。使用之后的简单修理我们也是班组自己修理的。</h3><h3>当然厂房四周的树也是自己栽的。</h3> <h3>这两台硝盐炉也是我用过,后来有改进的。</h3> <h3>二一三厂的热处理班,是天水市当时比较有名的模具热处理班组。在岷山厂召开的全省热处理协会会议上,何松山师傅还出席介绍了用硝盐进行模具淬火而不变形的经验,会议代表还到我们二一三热处理班,现场参观学习了用硝盐炉进行碳素钢模具淬火而不变形的具体操作方法师傅和师姐做了操作表演。!我这个热处理的小徒弟也十分志豪了一把!</h3> <h3>换个角度拍热处理厂房的泡桐树。</h3> <h3>老工具钳工厂房,现在的工装分厂厂房南侧,与老材料库北侧的泡桐树花开。</h3> <h3>电镀厂房北侧的松树。</h3> <h3>材料库南侧的松树,记得也是七十年代 初期,在杜宇书记时代栽的</h3> <h3>电镀厂房东侧的一颗泡桐树,花开的不旺盛了,有些枝条树叶也没有杖。</h3> <h3>冲压厂房西侧的两颗泡桐树也是衰老了,花开的很少。</h3> <h3>从西向东看北侧零件车工机加工厂房阳面的一排松树,与冲压厂房北侧一排松树,也应该是七十年代栽的。</h3> <h3>老零件机加工弹簧厂房东侧也只剩下一颗泡桐树。</h3> <h3>老工装机加工厂房西门外,有两颗粗大的泡桐树跟。</h3> <h3>一车间机加工厂房后面,通往老厂部办公楼,现在的成套公司办公楼的道路在维修。</h3> <h3>老办公楼后面的花园已经荒废多年,一颗高大的泡桐树,开着稀疏的花朵。</h3> <h3>老的食堂办公室早年就拆除了,现在的草坪也是疏于管理。</h3> <h3>工具车间机加工厂房南侧的泡桐树也没有了,只留下几颗松树长的挺高了。</h3> <h3>零件机加工车间北侧的松树成行,挺拔向上。泡桐树也都不见了。</h3> <h3>当年军工班厂房后面自己生长的一颗杨树,还留在墙角,而门前的几颗大穿天杨前几年还在,估计也是这次修存放场擦伐掉了。但是依然抹除不了1970年底上班,就进入在此位置老军工班简易厂房工作一年多的记忆:</h3> <h3>1970年底,十六周岁刚过几个月的我,就在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参加了工作,分配的工种是热处理,我的启蒙恩师,是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支援三线而来天水的一百多名老师傅中的一员,八级工何松山老师傅,他老人家不仅仅有高超的热处理经验和精湛手艺,同时还有很多其他手艺,比如,我们当时所在的军工班,老师傅们还在用一座小小的高频熔炼炉,熔化钢水,采用石蜡脱模浇注工艺,制作铸造所需的模型,这些模型经过高温烧结,才能成为铸造半自动步枪的机匣盖的模型。当时的几个老八级工,何师傅,齐善亭师傅(后来成了我的岳父),还有苑福林师傅等都是主要技师。他们用手工制造了机匣盖的腊型模具,我母亲尤师傅和、我的岳母刘师傅,苑师母等女师傅都是浇注腊型和再采用一层一层挂浆,粘接粗细不同的石英砂,制作精密铸造所需石英砂模型的工人——再将这这些耐高温的石英砂壳,经过高温烧结,脱去石蜡,留下了空间,再采用精密铸造法浇注出机匣盖的毛胚件。</h3><h3>下来,再机加工,最后再由我们进行法兰,一个机匣盖就成功了 。</h3><h3>记得当时的半自动步枪组装完成后,还在红山厂后面的靶场实弹射击考验机匣盖的质量,1971年只有十七岁的我,很愿意去那里打枪哦!</h3> <h3>老厂部办公楼西侧,在老军工班铲除之后,曾经修过的代二一三商标字样树雕,现在已经拆除中,据说要硬化后修一个电柜产品堆放场。</h3><h3>估计高德地图上,二一三字样依然存在。嘿嘿😁</h3><h3>现在推土机所在的位置,最早1969年开始是当时修建二一三厂的省建八公司食堂,后来改做水电焊厂房,早年在修建这座厂部办公楼时就拆除了。</h3> <h3>我们把在军工班——(房子早年就拆除了)里面一个小偏厦子里面的小茂福炉,搬到了热处理新厂房。</h3><h3>之后不久,军工机匣盖生产也停止了,后来那些精密铸造设备也不知道哪里去了。</h3><h3>再后来,旧的军工班厂房改做的供应处废品处理间,也拆除了,成了草坪,现在又在翻建电柜产品堆放场。</h3> <h3>这是从西向东拍摄的老注射机厂房南侧的松树高高挺拔,</h3><h3>路南老机修厂房北侧的松树也长高了。这些松柏树都是在八九十年代淘汰部分泡桐树之后栽的。</h3> <h3>老注射机厂房南侧东南角还有几颗大泡桐树。</h3><h3>当年我就在这座厂房里面的绝缘厂,工作了十几年,那是一生中工作最辛苦的十几年,往事不堪回首啊!</h3><h3>路南老机修厂房北侧,还存留着几颗高大的泡桐树,花开的也不好了。</h3> <h3>老机修厂房西侧原来空压站所在的位置,树也长高了。</h3> <h3>近拍注射机厂房东南角到的泡桐树花,可以看到也是砍头之后新发芽枝的花。</h3> <h3>继续向东,可以看到的是,在厂区老公园南墙外地的一排泡桐树,以及后来栽的松柏树。这些泡桐树记得不是1972年栽的,是不是移栽的记不住了,所以比较细高,也是一片沧桑。</h3><h3>中间是通向厂大门的斜坡路,路两边的松柏树郁郁葱葱。公园西门前的一排松树记得是大颗移栽的,不过现在长的也不粗——松树动辄几百年才能成材哦!</h3> <h3>眼前是老段工房,已经满目沧桑,房后的那几颗没人管的大杨树到长成参天大树了。</h3> <h3>近拍可以看到,泡桐树的树皮也都脱落了。</h3> <h3>从东向西拍的注射机与机修厂房之间的通道,一位年轻朋友见到我在拍照,连连说:″拍吧,多拍几张,过些日子,开始建设新公寓楼,这里的建筑,树木就完全不见了。″</h3> <h3>老运输科车库。现在也是一片沧桑。这里也可能是即将拆除之列。而后山我们几代人栽的树木成林了,山绿了!</h3> <h3>这些原来公园西墙外的几颗松树。院园子里面的柏树,展翼广大的龙爪槐,可能也都保不住了。</h3> <h3>老厂部办公楼,现在是成套公司办公楼。楼边的松树高大。当年父亲就是在这座楼迎面二楼拐角的厂部办公室工作到离休。</h3> <h3>当初厂区公园的牡丹园,现在废了,等待拆除。</h3> <h3>进厂大门迎面的大下坡,路东的是一排松树,路西是一排柏树。</h3> <h3>从下向上看,这个大坡道,走了近半个世纪。记得1972年冬天,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在一个下雪的日子,自己早早起来,拿着一把扫帚从厂大门外的七号楼家门口开始扫雪,扫过这个大坡,一直扫到厂区最西头的热处理,为的就是提前打开盐浴炉和硝盐炉的开关,好让师傅一上班就可以干淬火的活。</h3><h3>一晃都是四十七八年前的事了……</h3> <h3>老俱乐部南侧的树木都伐光了,就等着拆除了。</h3> <h3>老俱乐部北侧的两排泡桐树,是保存最密集的泡桐树林,估计也难保住了。</h3> <h3>俱乐部西门,现在用经济适用房的建筑公示牌挡住了。</h3> <h3>2018年11月27日,开始悬挂的建筑公示牌,这里将建三栋,26层高,共300余套的经济适用房,希望这样可以彻底解决二一三公司年轻职工的住房难问题。</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je7vyf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从新老照片,看“老厂”发展与“西城”蜕变 ——回故乡、看变化之西城崛起!</a><br></h3> <h3>听一听二一三年轻人激昂的歌声,二一三是充满希望地!👍👍👍🌹🌹🌹<a href="https://www.meipian.cn/8l4at5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老厂·新貌》</a></h3> <h3>2019年4月24日,下午用了接近一下午的时间有转了一圈二一三公司的老厂区,感触颇多……</h3><h3>回到家里,再拍一张老厂区全景——眼泪罐之下的老厂区,饱经沧桑的老厂区。在新厂区使用之后,逐渐冷清了许多,也沧桑了许多。</h3><h3>但是希望还是存在的,相信在新一代二一三人努力之下,一定不会辜负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期望,二一三公司一定会再创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