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的一生(上)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寻治安),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甲戌岁十二月十一日寅时。父亲地地道道的农民,真诚老实,安分守己,勤劳俭朴,尊老爱幼。小时候在下车祠堂和郑家坊祠堂读过两年书。我祖父有一门很好的木匠手艺,经常奔波于平江长寿街、三眼桥和平江县城。年轻时在平江一家纺织𠂆制作手工纺纱木车被纺纱车间一名未婚女子看上,一见钟情,后来感情越来越深。俩人非你不嫁,非娶不可。从此祖父产生了喜新厌旧的念头,回到家中执意要休掉祖母。祖母十分不愿意,曾祖母知道后苦口婆心相劝无效,后来惊动房族长辈做工作阻止使矛盾更加激烈。祖父对祖母说:“你不离家可以,我离家出走让你带着儿女去讨米”。那时我祖母年方三十二岁,父亲才十一岁,大叔父七岁,小叔父三岁,姑母才几个月大。我祖父丢下自己年老的母亲,抛妻别子,背井离乡与他人私奔。我祖母以泪洗脸,埋怨自己的命运。含辛茹苦抚养年幼的儿女。</p><p class="ql-block"> 我曾祖母,伯祖父母和祖母相濡以沫,共同生活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从此,父亲跟随伯祖父干起农务活,还抓不到犁耙扶手的父亲就学着开始扶犁掌耙。伯祖父言传身教影响着父亲使他坚强起来,教会他处世为人,勤俭节约等道理。将自己的一门珠算特长传授给他。</p><p class="ql-block"> 儿行千里母担忧,祖父离家数年杳无音讯。曾祖母时常挂念漂泊在外的游子。社港治骨伤历来有名气,有一天一位来社港医院治骨伤的陌生客人打听我曾祖母和伯祖父名字来到我家借宿。晚上曾祖母和客人谈家常至深夜,提及家中一儿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之事。客人告诉曾祖母,两年前他们那里确实来了一个姓“寻”的木匠师傅与一女子结婚已生下三个女孩。在我们那里安家落户。</p><p class="ql-block"> 为了却曾祖母的心愿,年仅十六岁的父亲和步履蹒跚的堂伯父踏上了寻亲之旅。根据客人提供的地址来到长沙县范林思公桥(今高桥镇桐仁桥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借住人家一套破旧不堪的房屋。生活极其贫困。果然与小老婆生下三个女儿,父亲看到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实在可怜,但木已成舟无法改变的事实。父亲跟祖父说,我已经十六岁了,生活能自食其力。唯有这里的妹妹更需要照顾,不希望他们也失去父爱。现在跟我们回去还是留下自己作主。我们知道你的下落也就放心了。以后随时欢迎你回来,到时候也会为你养老。祖父听后流下了眼泪。后悔莫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父子、叔侄依依不舍。祖父无可奈何留在小长沙,后来又生下两女一男。</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四年伯祖父因患痨病去世,从此伯祖母和祖母带着自己的儿女过日子。曾祖母由两家轮流供养。祖母靠纺纱织布,喂猪维持生活。省吃俭用在北源石塘置买两处旱土带着父亲他们栽红薯、种玉米、棉花、绿豆种植茶蔸从此生活日益上升。儿女逐渐长大成家立业都很争气。一九五八年小叔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浏阳古港三中,祖母和父亲想方设法为他筹集学费。叔父利用星期天放假时间解决部分伙食费和零花钱。叔父学习刻苦认真经常得到老师表扬。初中毕业考入浏阳师范。大叔父和姑母又都到婚嫁年龄,又要为婚姻大事作打算。经济拮据,祖母也力不从心,叔父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回家务农,后来招聘为民办教师。姑母传承祖母的家风和家训,勤劳务实,善淑贤良,尊老爱幼嫁给了年轻有为的姑父。后来姑父当上了国家干部,也不嫌弃姑母文化程度低。姑母在家务农,孝敬翁姑。夫妻相亲相爱,同心协力创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祖母为儿女,为孙辈立下了汗马功劳,给晚辈树立了榜样。姑父评价她为”巾帼模范,女中豪杰”。二OO一年二月初四日病逝享寿八十九岁。儿孙缅怀祖母。长联两首:</p><p class="ql-block"><b>旧事太伤怀,忆往昔严亲离乡别子五十年,家务勤操,育儿课孙,茹苦含辛全靠双肩挑重担;</b></p><p class="ql-block"><b>深恩嗟未报,怅此日慈妣辞尘登仙三千界,人天永隔,诵经礼忏,仗道修因难言寸草报春晖。</b></p><p class="ql-block"><b>忆往昔儿尚年幼,父恋爱妾,背井离乡赖慈母竭尽劳苦,达到功成告退,懿德长存,留芳百世;</b></p><p class="ql-block"><b>痛今朝时值春深,母赴瑶池,作古登仙愧棘人难效乌私,何曾遂暑温床,深恩莫报,遗恨千秋。</b></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廖成香),生于一九三六年农历丙子岁十月三十日巳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本鬼子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施行烧、杀、抢、強奸妇女,飞机空袭无恶不作。老百姓终日不得安宁。听我娘和舅父说过,我外公被日本鬼子抓去送过一次担子,亲人分离,一家老小伤心哭成一团,十分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幸好十多天后趁日本鬼子正在吃中饭不注意时我外公冒险逃回家中。每逢听到日本鬼子要进村的消息,立即收拾衣衫铺盖,赶着牲口慌忙逃命。全家老幼隐蔽深山之中。经过八年抗战,日本鬼子投降。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接着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有的一分。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自食其力。</p><p class="ql-block"> 我外祖母先后生了十个儿女,因当时医药不发达,无钱医治有八个子女夭折。仅剩下我娘和一个舅父。我娘也得过几次重病,水淹过,火烧过真是苦命的娃。吉人自有天相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我外公外婆求医问药,拜佛烧香为儿女操碎了心,流过太多泪。</p><p class="ql-block"> 我娘从小就很懂事,孝敬父母,关心长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小时候为了度过关煞我娘拜过干爹干娘,一直没有忘记他们的救命之恩,逢年过节都要向他们拜年,拜节。生日拜寿。有好吃的东西先给他们送去。直至两位老人去世。那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一般女孩子是没有机会上学的。而我外公外婆与众不同,姐弟俩不分彼此,一视同仁。我外公靠做长工,当挑夫,上山砍柴卖,外婆靠纺纱织布做布鞋卖供我娘姐弟两上学。我母亲继承了父母的优良传统。勤劳俭朴,通情达理。从不多言乱语,高声大叫。宁可自己吃亏,经常教育我们理从是处让三分,让人不是怕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人介绍我父母于一九五六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拜堂成亲,结为终身伴侣。夫妻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勤俭持家。1958一1973年先后生下三男三女,(我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我有一个哥哥八个月时早夭)。我父母对弟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祖母一起完成了弟妹的婚姻大事。尽到了长兄当父,长嫂当母的义务。</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农业成立互助组,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亦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由初级社转化为高级社。一九五八年“大兵团”作战,办起公共食堂,生活集体化。农业军事化。我哥哥就出生在这一年里,生活非常艰苦,吃野草,树皮,谷糠度日。年头到年尾日夜奋战,強壮劳力外调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茶园等,剩下老、弱、妇女带孩子在家农业生产。寒冬腊月赤脚铲草积肥。镇公所強占我们的私有房屋办起了化工𠂆、农科所,我父母他们被迫搬到神仙湾、江背大屋、郑家坊食堂吃饭集体出工。一九五九年年底曾祖母因病去世,弥留之际还牵挂着在外的儿子都未如愿见上最后一面,留下遗憾离开人世。媳妇和孙子为他床前侍奉,养老送终直至入土为安。一九六一年食堂解散,化工厂和农科所也停办才搬回家里。</p><p class="ql-block"> 后来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经过多次调整实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农业社成为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国家鼓励农民见缝插针开荒造田,多产粮食,从此基本能填饱肚子。我父亲因学得一门过硬的珠算本领,社员们推选担任生产队上的会计十余年。后来培养了我大哥(堂兄)。七十年代中期公社,大队工作组相信他的办事能力和诚实可靠安排到新安大队四房生产队办队一年。随后关山水库西干渠分配我们大队兴建花桥源头湾渡槽,大队上安排到工地食堂当事务。</p><p class="ql-block"> 叔父他们都成家后,房屋非常狭窄。为了解决居住也为了防洪,在祖母的带领下兄弟同心协力手挖肩挑平整地基,一九六八年在丁头岭建成三间房屋给叔父他们居住,祖母跟叔父他们一起生活。老房子归了我家。</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祖父每年三月都要回家住上一小段时间。我祖母跟他只是没有语言交流,心里也不恨他无情的夫君。煮好荷包蛋叫我父母送过去。有时候还带着小长沙十来岁的女儿回家,我祖母象对待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关心爱护。小长沙来的姑母也很懂事称我祖母为伯母。对祖母说伯母你辛苦了,太伟大了。将来一定会幸福平安一生。叫我父母他们哥哥、姐姐、大嫂。格外亲热。我祖母如此宽大的胸怀真是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一九六八年,吃饭基本解决不成问题了。经济还是比较困难。我娘跟我说我兄弟小时候病痛很多。我小时候缺少母乳,那时又没有牛奶之类。我母亲用大米磨成米粉煮熟喂食很难下咽,在饥饿中度过。我体弱多病,面黄肌瘦,愁眉苦脸,啼哭不止。两岁才能吃饭,两岁多还走不稳路。我兄弟俩时常深夜哭醒。折磨得父母精疲力尽。我姐姐三岁玩耍时撞破瓦炊壶,浑身被滚烫开水烫伤非常严重。父母抱着姐姐急忙送往医院。其他人看到都很担心,用药医治后化险为夷也没有留疤痕。从此我们家改用铝炊壶烧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