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解放陕南

黄镇山

<h1>  陕南,秦巴两山夹汉川,汉语文化此发源;东通湖广,西连西北,南接西南,北邻中原;地理位置的“中国心”。五千年历史改朝换代兵家必争之地;失之者四方混乱,得之者天下一统。1949年,中央军委命令新组建的解放军第19军,像支钢楔钉进陕南,使西北、西南蒋军腹背受敌;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固守安康,确保汉中,防御关中,支援川渝。”解放军第19军建制只有两个师兵力一万余人,主动进攻孤军深入陕南,与蒋介石的王牌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久经战阵的胡宗南布防在安康地区的四个军九个师、国民党残余部队分散在陕南各地的游击武装、陕南国民党各县乡保甲的地方武装和散兵游勇黑恶势力流氓地痞同流合污的土匪武装十余万大军决战,以一敌十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本文全面展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壮烈血战,真实再现一场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奉献给先烈用鲜血换来幸福生活的人们!</h1> <h1>实施毛泽东战略</h1><h1> 陕南地处陕、甘、豫、鄂、川、渝之交,秦岭、巴山之间的汉江峡谷。秦巴雄巍汉水险,自古兵家浴血战。在中共领导的红色革命史上,从1928年渭华暴动起,到1946年中原部队突围止,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曾八次进入陕南,鲜血洒遍陕南各县,但都没能建立稳固根据地,八次被迫撤出。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陕南这一位于西北、中原、东南、西南四大战区中间地带,在军事上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h1><h1> 战略家毛泽东高瞻远瞩。 “ 开辟陕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拉开解放战争序幕的是“中原突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调动30万大军围攻我中原军区部队5万人。我右路突围部队约1.5万人,由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于1946年6月26日向陕南突围。1946年7月22日,在我中原右路部队进行突围战役转战陕南的过程中,毛泽东电示中原军区,通报了陕南游击队的活动地域,指出:“上述地区在联系陕北与中原区,在配合华北的斗争上,以及对于你们在鄂豫陕川甘边区创造新根据地,陕南地位是很重要的。”</h1><h1> 突围到鄂西北的江汉军区警卫团,根据毛泽东“建立巴山鄂陕川根据地”的指示,于1946年7月22日解放竹山县城。28日在竹溪县的百人沟、竹叶关突破国民党地方武装防线,进入陕南。30日下午,攻克了牛头店,解放了陕南的第一座县城一一镇坪县城。</h1><h1> 1946年8月2日,我中原右路部队突破重围 ,胜利到达商洛龙驹寨与陕南游击队会师。8月3日成立豫陕鄂军区,创建游击根据地。惊恐畏惧的国民党当局数次致函李先念,要求我中原部队派代表到西安与其和谈。为表我军诚意,中原局派干部旅旅长张文津、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中原军区宣传干部毛楚雄(毛泽覃烈士独生遗子)和向导肖善义,4位同志为中原解放军谈判代表。4人于8月7日从镇安县杨泗庙出发,行至宁陕县东江口镇,被住守该镇的国民党胡宗南部61旅181团截留,发电逐级报告请示,蒋介石授意胡宗南“就地秘密处决”。敌团长岑运应命4连长李清润执行电令,于10日晚,在宁陕县东江口镇城隍庙旬河旁的河滩里挖坑,将4位同志活埋杀害。为了陕南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奉献了年仅19岁的侄儿毛楚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获悉4同志失踪消息,认为“这是国共斗争的严重事件”,向国民党当局抗议、追查,胡宗南矢口否认。后来,李先念和王震,关心查明此事真相40年,直到烈士遇害真相查清并找到遗骨后,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85年8月1日在《湖北日报》发文《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又于9月1日在《红旗》杂志发文《向革命烈士学习,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一一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赞扬烈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王震也对这几位烈士给予极高评价。</h1><h1> 1946年9月19日,毛泽东电令豫陕鄂区委:“在柞水、镇安、佛坪、宁陕四县之间,建立革命根据地。”突围到鄂西北的第2纵队15旅,由旅长王海山率领两个团,奉命从房县经白河进入陕南。10月上旬,王海山率部经安康县(今汉滨区)马坪,到达宁陕县铁炉坝。10月15日,解放宁陕东江口地区。建立了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政府和县游击大队。</h1><h1> 1946年9月24日,毛泽东任命中共陕西省工委书记汪锋,到达陕南商洛,接应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中原局军区领导率部从中原突围到陕南的1.5万名指战员,由汪锋担任豫陕鄂边区党委书记、边区政府主席、军区政委和行政公署主任,领导边区军民很快解决了急需的衣食问题,挫败了十万之敌的“清剿”“扫荡”。</h1><h1> 1947年,<span style="line-height: 1.8;">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给刘伯承、邓小平和陈赓、谢富治的9次电报中,多次指示迅速向陕南扩展。8月30日,毛泽东电示陈谢兵团:“以一路出陕东南,一路出伏牛山 ,在豫西、陕南建立根据地。”10月2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具体电示陈谢:“休整完毕后12旅及17师于下月初向陕南各县展开,建立根据地。”</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金轩(开国中将)任旅长、李耀(开国中将)任政委的陈谢兵团第4纵队12旅,接受了毛泽东“建立陕南根据地”的艰巨战略任务,他们下决心要“九进九不出”。</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进”并不容易。第12旅随陈谢兵团渡过黄河,进入豫西后,便开始孤军挺进。刘金轩和李耀率领战士们突破陇海铁路,兵分两路向南发展。刘军轩带领一路,攻打洛宁县城;李耀率一路攻打杨坡寨的土匪。两路胜利会合后,继续挥师南下,攻占了豫陕咽喉要地卢氏县城,歼敌1500余人,打开了进入陕南的东北大门。随后,与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胜利会师。</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第38军副军长陈先瑞(开国中将),被毛泽东贊誉为红军的“陕南王”,之前已在陕南两进两出。而李耀对陕南也并不陌生,不少地区称得上是“旧地重游”,当年他随长征的红25军,曾在这里创建鄂豫陕根据地,这里许多山水都曾留下他战斗的足迹。会师后的第二天,两支队伍的领导人就举行了联席会议,商定了今后的行动。他们决定,第12旅负责丹江以南地区,向山阳、镇安和鄂西北行动,创建陕南根据地;第17师则于丹江以北地区牵制敌人,掩护和策应第12旅向南展开,以保证该旅侧翼安全。</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对于12旅能否在陕南扎下根,“陕南王”陈先瑞既期待又担忧,他深知陕南的重要,更深知12旅面对的困难,不仅要面对国民党部队的重兵“围剿”,还有相对薄弱的群众基础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但李耀却掷地有声地说:“再苦也要忍受,再难也要坚持,即使讨饭,也不出陕南,死了就埋在陕南!”</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要扎根陕南,光靠决心是不行的。12旅和17师进入陕南,等于在胡宗南集团侧背插上一把刀,他岂能善罢甘休?于是调兵遣将气势汹汹而来。这使得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正好得以实施,敌人的大部队被牵制在陕南,于我军在陕北和中原的作战极其有利。但对12旅和17师来说,却是极大考验,毕竟敌众我寡,要想扎下脚根,还得和敌人斗智斗勇。他们商量了一套“调动敌人,虚于周旋,寻找战机”的战术,决定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再集中歼灭其主力。同时为了迷惑敌人,他们决定虚虚实实,扩大部队番号,对外旅称师,团称旅,各级干部自动高升一级,既便于各部扩军壮大,又对敌虚张声势。敌军果然中计,被牢牢牵住了鼻子。</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第12旅在17师的巧妙配合下,炮轰山阳城,活捉了国民党山阳县县长及警察局长等800余人,取得了进入陕南以来的第一个胜仗。对孤军奋战的将士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激励。李耀当即赋诗一首:“旗开得胜下山阳,炮火雷鸣震秦岭。全旅欢呼来祝捷,赤诚万民迎大军。”</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从1947年9月下旬到年底,捷报频传,第12旅和17师陆续解放了山阳、丹凤、洛南、商县、商南和湖北郧西、郧阳等县。建立了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第12旅和17师注重协助农村和地方政权的建设,每攻克一个县城,就在那里建立中共党委和民主政府,并抽调700多名素质过硬的干部战士过去。同时狠抓地方武装力量的建设,在两年时间里,建立起9个独立团、16个独立营、10个县大队。在解放区各县辖地,还普遍建立了区干队、公安队和民兵游击队组织。共计2万余人,为我军输入了大量新鲜血液。</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48年4月1日,陈谢兵团执行毛泽东指示,从军队抽调部分骨干力量,增强陕南商洛地方武装,配合12旅和17师在商洛、两郧地段,切断胡宗南的东南交通线西荆公路。陈谢决定从西北民主联军38军55师163团抽调两个营,编为商洛独立四团,原陕南独立团改番号为商洛独立五团。于是,胡宗南的东南命脉线西荆公路,400千米受阻。这两个团也成为解放商洛各地的主力军。</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48年5月,根据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改称“中原军区”。6月7日,中原军区以陈谢兵团第4纵队12旅、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为基础,共同组建了陕南军区。刘金轩任陕南军区司令员、汪锋任政委、陈先瑞任副司令员、李耀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经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组建了陕南区党委和 陕南行政主任公署,准备解放全陕南。接着因为中原大战的紧急需要,陕南军区主力东进,参加“宛西战役”“襄樊战役”“牵制豫南”“淮海战役”,战功显赫,受到刘邓、陈谢的嘉奖。</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为实施毛泽东“建立稳固的陕南根据地”, 陕南军区东征西攻的稳固后方根据地是鄂西北两郧,1947年11月16日解放了郧西县城,12月30日解放了郧阳县城,初称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四分区;1949年5月改称陕南区两郧专区。陕南区党政军机关和两郧专区党政军机关驻地郧阳城(当时称郧阳市)。陕南区党政军下辖两郧专区党政军、商洛专区党政军;当时安康、汉中地区尚未解放,1949年5月12日,安康专区党政在郧阳建立,唐方雷任地委书记,王廷佐任专员;23日安康军分区也在郧阳建立(辖独立七团、独立九团),谭友夫任司令员,唐万雷任政委;同时安康地区各县党政军都在郧阳建立;5月31日西北军区决定成立陕南区汉中军分区,张涛任司令员,王世耀任政委。1948年3月底到4月中旬的“旬(阳)白(河)战役”从两郧出发,解放了白河、旬阳两座县城;接着又从两郧出发参加中原大战;1949年1月再从两郧出发,打响解放两郧辖区南三县的“房(县)竹(山、溪)战役”,解放了房县、竹山两座县城,冒着雨雪严寒在竹溪锣鼓寨与胡宗南部98军158师主力血战。1949年5月下旬,进军陕南安康地区,又从两郧誓师出发。两郧解放区根据地人民为支援解放陕南,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1950年3月17日,政务院(国务院)决定,陕南两郧专区所辖6县,划归湖北省建制,改成湖北省郧阳专署(今十堰市)。</span></h1><h1> 1949年初,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完胜,解放了长江以北中华半壁江山,国共双方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汉中这块当年秦司马错、魏邓艾伐蜀的地 方。1月26日,蒋介石从蜗居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密函胡宗南:“比以前更应积极准备,作死中求生之奋斗。今后主力应置于汉中附近,只要吾人能自力自助,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则最后胜利未有不属于我也。”胡宗南遂放弃西安,5月18日他与陕西省政府主席董钊等飞抵汉中。胡宗南坐镇汉中,坚守秦岭、巴山防线。蒋介石又委任胡宗南取代邓锡侯任陕甘川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一职。</h1><h1>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对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跨过长江天堑,解放了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迁往广州。5月1日,根据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指示,奉中原军区命令,陕南军区在湖北两郧,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刘金轩任军 长,张邦英兼任第一政委,汪锋任政委,陈先瑞任副军长,李耀任副政委,薛克忠任参谋长。下辖由原12旅34团、35团、17师51团组编成55师(辖163团、164团、165团),符先辉任师长,张明任师政委;由原12旅36团、17师50团、郧白独立团组编成57师(辖169团、170团、171团) ,张复振任师长,张文彬任师政委。全军1.5万人,属第二野。同时成立了“支前司令部”,由陈先瑞兼任司令员,陕南行政公署主任时逸之兼任政委。</h1><h1> 不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和第二野战军电示第19军归第一野战军指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电示陕南区党委和陕南军区划归西北局和西北军区领导。 从此,陕南军民进入了配合解放大西北和向大西南进军,“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的新阶段。</h1><h1> 5月8日,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电令一野行动的指示中:“望陕南刘金轩部沿汉水向汉中方向行动,最好能直取汉中,切断胡宗南向川北的逃路。 ”11日,邓小平、李达电示:“陕南刘金轩、汪锋按中央5月8日电报积极准备,直接受彭德怀、张宗逊指挥,并将执行情况报告西北局。”第19军奉命于20日从郧阳誓师出发,一改我军长期把握的“以多歼少”的打法,而“以少攻多”地发起挺进汉中解放陕南的“白竹平战役”、“平利阻击战”、“关垭子战役”、“牛蹄岭战役“。共计毙俘敌18300余人,将胡宗南4个军打成残部。</h1> <h1>  1949年6月26日,毛泽东指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为使伪政府放心往重庆,而不往台湾(现有一种主张迁台,但不占优势),及使胡匪不致早日入川起见,你们暂时拟不宜去占汉中,让汉中在胡匪手中几个月似较有利。”按毛泽东的战略部署,连续作战两个月打胜陕南东部战役的解放军19军55师驻平利、57师移驻旬阳蜀河,休整4个月帮助地方建立政权扩大解放区。打胜关中秦川战役的第一野战军,仅留60军和62军在秦岭以北休整待命;主力部队挥师西进,8月26日攻克甘肃省会兰州,9月6日夺取青海省会西宁,9月24日占领宁夏首府银川,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大西北全部回到人民怀抱。</h1><h1> 从虎视眈眈进攻延安到丢盔撂甲退离西安,两年半时间,拥有65万大军的“西北王”胡宗南,仅剩8个军15万人的残兵败将(驻防汉中、陇南建制完整的4个军第1军、36军、38军、76军约12万人;驻防安康被打残的4个军第3军、27军、69军、98军约3万人)。1949年9月,胡宗南在汉中收缩残部加强汉中北南秦巴设防,把在安康被打残的4个军,仅留守98军残部龟缩在安康城,将第3军残部撤退到汉中北部秦岭防御,将69军残部撤退到汉中南部巴山防线,将27军残部撤退到汉中防守。</h1><h1> 当我军解放了广东、广西后,11月15日又解放了贵阳,进军从广州逃到重庆的国民党伪政府;蒋介石由重庆逃到成都,我第二野战军从南部进攻四川,蒋介石逃到台湾。曾到汉中与胡宗南密谋,妄图各自统帅15万国军同逃云南,进可反攻,退可以30万美式装备之师,解决缅甸10万军队而占领其国,以图反扑共军的宋希濂;其部15万国军被我第二野战军歼灭,宋希濂也被俘虏。胡宗南孤掌难鸣。至此,毛泽东暂时让胡宗南在汉中苟延残喘几个月的战略目标已顺利实现。我军又奉命继续执行毛泽东下达的“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的任务。11月下旬,贺龙率第一野战军18兵团由关中翻越秦岭挥师南下汉中,我19军两师分别从平利县城、旬阳蜀河出发沿汉江南北两岸西上挺进汉中。</h1><h1> 11月28日,罪大恶极的胡宗南下令其27军军长李正先实施破坏汉中计划,派工兵先后炸毁川陕公路鸡头关铁桥、汉中火电厂、武家沟水电站、汉中机场设备、汉中电信设施,使汉中交通、供电、通讯瘫痪。激起汉中人民对胡宗南集团更加深恶痛绝,也阻挡不了解放军前进步伐,<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仅用16天时间,解放了安康辖区7县(白河、平利解放在前,1950年1月解放镇坪),解放了汉中辖区12县,12月8日19军先头部队与18兵团在汉中会合。至此,陕南全境解放。胡宗南集团土崩瓦解逃到四川,钻进我军包围圈挨打,在四面楚歌声中从成都狐寡飞逃海南;妄想“保住西南,反共复兴”的蒋介石恼羞成怒,一鞭子将胡宗南赶回西昌“戴罪立功”;其部在“成都战役”被解放军歼灭,光杆司令胡宗南无奈狼狈飞逃台湾,厚颜无耻地成为众矢之的,生不如死地饱受国民党同僚“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误国最巨”的谩骂羞辱。</span></h1> <h1>两省三市上关县</h1><h1> 鄂陕边区地处豫、鄂、陕、川四省要冲,山大林深,地势险峻,历来都是军事要地。在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可前指襄樊,后逼西安。从而切断威胁延安的西北蒋胡军和中原国民党军队之间的联系,策应解放军西北、中原主力作战。</h1><h1> 上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鄂陕交界要冲漫川关与上津镇,创建边区根据地最早设置的县,地域涉及今2省(湖北、陕西)3市(十堰、商洛、安康)4县(山阳、郧西、白河、旬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当地军民的英勇斗争,在陕南区根据地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47年9月10日,解放军4纵12旅攻占河南卢氏县后,于9月28日在陕西商洛龙驹寨与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会师。11月3日至6日,在17师掩护下,12旅各部直驱鄂陕边界。10日所部渡过丹江,兵分两路进军。11日,36团和35团两个营攻下陕西山阳县城。国民党郧西县政府得知后,一面向郧阳专署请示派兵增援,一面从上津到县城沿途布防。12日,35团(一个营)和34团解放了鄂陕边关漫川关(今陕西山阳县漫川镇),接着南下湖北郧西县重镇上津,国民党上津乡长兼县中队长周俗化带领民团100余人向县城方向溃逃。13日,在陕西山阳漫川关武昌会馆成立了中共上(津)(漫川)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span></h1><h1> 上关县根据地,东接湖北郧西马安;北起陕西山阳漫川;西至陕西旬阳蜀河;南抵陕西白河汉江北岸一带。辖今湖北郧西上津、六郎、夹河、关防和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漫川及旬阳县蜀河、洛河等乡镇,隶豫陕鄂边区第四专区。由四纵12旅卫生处政委王直夫任县委书记(当时对外称农会主席);12旅宣传科科长宋景先任县长、副县长徐月卿,公安局长解大钧(徐、谢系原鄂陕边区地下工作同志)。当时仅设三个区:漫川、上津、六郎。后增设南宽坪(山阳县境内)及关防二区。先后驻地漫川、上津镇和旬阳蜀河口等地。</h1><h1> 1948年1月29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65师纠合地方武装向鄂陕根据地进剿,上关县委书记王直夫,组织部长宋维真等20多人在漫川作战中牺牲。宋景先接任县委书记职务。3月,中共上关县委派关子烛带领20多人的武工队,解放了旬阳县蜀河地区,组建了蜀河区民主政府,关子烛任区长,隶属上关县。</h1><h1> 4月1日12旅集中34、35团和郧白、上关独立团,解放了白河县城。13日解放了旬阳县城。14日,上关县民主政府由上津镇迁至旬阳县蜀河镇三义庙,共辖7个区,其中郧西3个,山阳2个,旬阳2个。</h1><h1> 5月初,主力奉命东下,参加宛西、襄樊战役。6月7日,成立陕南区党委、陕南行署、陕南军区,改第四专区为两郧专区,上关县隶之。8月25日,国民党军江南纵队进占蜀河,上关县政府从蜀河迁回郧西境内(上店子、大坝一带)。不久再次转移至郧西孟川。</h1><h1> 随着陕南军区部队要西进解放安康、汉中地区各县的大势所趋, 1949年5月14日,中共陕南区委通知:撤销上关县,其管辖地原郧西、山阳、旬阳县的地盘、机构、人员原地不动,改变隶属关系。23日,上关县在上津宣告撤销,原上关县委、县政府机关及县属主要机构领导分调郧西、旬阳、安康、汉阴、紫阳等县任职。存续时间一年半左右,上关县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h1><h1> 今郧西上津古城明清街上,当年的“上关县民主政府”旧址依然地保存完好。</h1><h3></h3> <h1>传奇上关独立团</h1><h1> 1948年3月18日,由12旅36团抽调两个全副武装的步兵连、一个迫击炮排、一个重机枪排,以上关独立营为基础,加上新参军的战士和从鄂陕军政学校来的30名干部、知识分子,在上关县上津镇组建成上关独立团。全团861人,其中党员110人。齐涛任团长,秦金铎任政冶委员,胡承先任副团长。该独立团隶属12旅和鄂陕军分区。后隶属两郧军分区。主要活动于上关、镇安、山商、旬阳一带,对外番号为“新八旅”。</h1><h1> 3月底,上关独立团成立后,立即配合12旅的主力及郧(西)白(河)独立团一起,参加了攻克陕南重镇白河县城的战斗。据《解放白河纪略》载:1948年3月底,发起旬(阳)白(河)战役。当时驻守白河的国民党武装力量,有陕保七团、陕保八团一个炮排,鄂保四团及地方武装,共4500余人。3月29曰,当主攻部队12旅34团、35团在白河县城打响后,上关独立团以秘密迅猛的动作,歼灭了位于白河县对面黑虎庙高地的陕保七团第五连大部,击毙数人,生俘20余人,缴获了枪弹及其他物资,且独立团无伤亡,并在白河老官庙、夹河关一线,防守白河守敌北渡汉水逃窜。</h1><h1> 白河攻克后,解放军兵分两路,昼夜兼程,计划解放旬阳。12旅30团沿汉水向西挺进,上关独立团随35团越过洋山之巅,经现在的郧西关防铺、一二天门,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旬阳守敌闻风丧胆,弃城逃向黑山寨,30团占领旬阳。上关独立团奉命返转蜀河口待命。在蜀河口,独立团一营渡过汉江,夜行70余里奔袭从该地逃窜之敌。1948年4月2日,白河第一次解放。4月5曰,上述部队兵分两路,围攻旬阳,沿河解放了旬阳东部大片地区。随后又解放了旬阳县城,从而减轻了敌方对上关县西、南部的威胁。</h1><h1> 旬、白战役结束后。上关独立团返旬阳东部的双河、蜀河口一带休整待命。1948年4月14日,上关县民主政府由上津镇迁至旬阳县蜀河镇。在这里,新建蜀河、双河二区区政权和区干队,划归上关县管辖,将上关县公安队改称“江北支队。</h1><h1> 江北支队和各区干部、民兵队就地打游击,巧妙同敌周旋。上关独立团仍留西线,以国民党正规军、“郧西剿匪支队”以及山商等县地方“自卫团”为主要攻击目标,在敌占区,游击队区内寻找战机,主动打击敌人,从而在险恶的形势下,使上关县所属的主要地区仍在我方控制中。</h1><h1> 1948年5月上旬,上关独立团参加解放河南南阳(简称宛)以西地区的封建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军而发起的宛西战役。在战斗中,独立团俘敌120余人,毙伤敌数十人,缴获迫击炮等大量枪械,还成立了临时解放队。</h1><h1> 1949年元月,独立团又奉命参加解放房(县)竹(山)战役。独立团由郧西大坝口一带结集出发。经长途跋涉,于月底到达房县城郊。<span style="line-height: 1.8;">2月1日,独立团攻占房县外围高地,与该处守敌决战。在房县城关,遭敌拦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溃一个连,俘敌50余人,缴获轻机抢两挺、步枪30多枝。在战斗中,团长陈双清同志牺牲。在撤出战斗中,独立团担任后卫掩护。</span></h1><h1> 1949年3月,独立团在郧西孟家川打退了蒋胡军的一个正规营和地方武装的进犯。</h1><h1> 随后,独立团在郧西和旬阳独立营的配合下,夜袭漫川关驻扎的胡宗南65师一个营和山阳保安团还乡团计1000余人,毙伤20余人,缴获部分器械,独立团一营营长何兴义负伤。经过这次打击,漫川关的敌人有回巢山阳县城的动向。上级决定:由36团正面进攻,上关独立团迂回到敌人侧后的土地岭堵击,寻找歼敌时机。由于36团未能按时赶到,独立团在土地岭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把敌人挤走漫川关。之后,独立团又转向上店子,准备打击入侵关防铺的蒋胡军的一个营,结果敌人发觉后逃跑。但却打通了郧西、镇安的通道,便于镇安县委、县政府与分区的联系。随后,在红岩山,独立团击溃蒋胡军的一个正规营的进攻,打死敌营长以下20余人,缴获少量武器,余敌逃窜。</h1><h1> 此次战斗后,独立团一营消灭了鄂保四团驻上关县骡马店(今属郧西景阳)的伪公所及其棒子队。4月,在金銮山(今属郧西夹河)与鄂保四团交火,一举击溃敌人的进攻。</h1><h1> 在那段烽火岁月里,上关独立团不是行军,就是作战,消耗大,缺医少粮,独立团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新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h1><h1> 1949年5月23日,安康军分区在郧阳成立,上关独立团归属安康军分区领导,团的番号改为陕南军区独立第七团。1950年7月,独立七团又改为陕西省军区独立第13团。</h1><h1> 为配合主力西进安康,独立团奉命进至旬阳,活动于蜀河口、神河和旬阳县城附近,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招抚乡保长筹粮,牵制和寻机打击敌人。7月24日,主力部队在攻克牛蹄岭战斗中,独立团与镇安独立营、旬阳独立营,经安康坝河寺姑垭进至张家滩以东高地与蒋胡新三军的一个团展开激烈战斗,将敌人堵在张家滩,缴获重机枪、六0炮各一挺、轻机枪二挺、步枪等数十枝、俘敌三十人、毙伤敌人百余人。独立团三营营长杨辉贵同志英勇牺牲,长眠桃花匾。</h1><h1> 1949年11月底,解放军主力二次西进,独立团跟随开进,掩护地方开展工作。1950年元月,在岚皋争取外逃的地主武装归顺投械。</h1><h1> 之后,独立团3营之7、8连与一营之一连以及平利独立营,奉命解放镇坪,和配合川北、两郧军分区部队进至巴山剿匪。在镇坪老城以南的大巴山,全歼伪政府及其自卫队,缴获全部武器。接着,独立团等在巴山之巅的元木沟消灭了以郧西县原县长、蒋胡军98军参议、鄂陕人民自卫总队队长柯愈珊为首的“鄂陕人民自卫总队”和伪“鄂西北公署特工队”。在这次战斗中,计俘官兵800人左右,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匪首柯愈珊在追捕中自杀身亡。镇坪伪县政府及其自卫队的全歼,宣告镇坪新生和陕西全境的解放。柯愈珊、夏修义为首的残匪被消灭,给川陕鄂边界开展工作铺平了道路。</h1><h1> 与此同时,独立团一营在紫阳县(今属陕西安康市)招抚官员乡伪长苏道龙等20余人,缴获一批枪械;在明珠坝招抚鄂保四团残部20余人,缴获少量武器;招抚八道河伪乡长祝某等;在蒿坪招抚鄂保四团残部20余人,缴获步枪十支;独立团三营在瓦房店等地消灭曾泽安部下几十人,缴获各种武器60多件;此外,还捕获匪首多人。</h1><h1> 此后,13团结束了它辉煌而又艰辛的革命历程,和其他兄弟部队一样,转入生产,训练的新阶段。</h1><h3></h3> <h1>商洛根据地赵川</h1><h1> 商南边陲古镇赵川,在解放战争中曾作为中共商洛地委、商洛行署、商洛军分区(即现在商洛市委、市政府、市军分区)所在地而名载史册。</h1><h1> 赵川镇位于商南县南端,南与湖北十堰市毗邻,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滔河穿越全境,浇灌万亩良田,素称鱼米之乡。</h1><h1> 1947年12月,赵川解放,建立了区、乡政权,隶属陕南区第四分区(即两郧分区,现在十堰市)的山商县。1948年7月,陕南区党委根据中原局的决定,撤销山商县,赵川归还第二分区(即商洛分区)商南县管辖。</h1><h1> 第二分区为执行陕南区党委关于“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决定以赵川为中心根据地,背靠两郧(即第四分区)向西、向北发展。1948年8月1日,第二地委、专署、军分区及所辖独四、独五两团由商南县西坪镇(今属河南西峡县)移至赵川镇。商南县党、政、军机关也随之迁入。地委、军分区机关设赵川炮楼,专署机关设花门楼。</h1><h1> 进入赵川后,第二地委抽调干部组成3支工作队,并派出武装力量,深入丹南各地开展剿匪斗争,纠正急性土改错误,巩固和发展基层政权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发展根据地的工商业和农副业生产。10月,第二地委在给陕南区党委的报告中称:“二分区以赵川为中心根据地已建立了东西400余华里,南北200多华里的巩固的游击根据地”。</h1><h1> 1949年1月,根据中原局“今后地委一律以地名命名’’的决定,陕南区党委通知第二地委改为中共商洛地委,专署,军分区也随之更名。</h1><h1> 1949年2月7日,商洛军分区部队在商南县独立营配合下,第四次解放商南县城。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由赵川迁回县城。1949年3月,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军分区在赵川制定并组织了西进战役,集中全区部队,分南、北、中三路,围歼赵川以西,商州城以东之竹林关、龙驹寨、夜村据点之敌。</h1><h1> 为迎接商洛全境解放,1949年4月,中共商洛地委在赵川布家沟陈家大院成立地方干部培训学校(市委党校前身),培训第一批地方干部70余人。1949年5月,中共商洛地委在赵川组建了丹凤、商县(今商州区)、洛南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7月12日,商州城解放,商洛党、政、军机关开始陆续撤离赵川,迁入商州城。至8月中旬,地委副书记石金河率最后一批地区机关工作人员离开赵川,赵川镇作为中共商洛地委、专署、军分区所在地的历史使命胜利完成。</h1><h1> 从1948年7月至1949年8月,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共商洛地委、专署、军分区,在赵川组织指挥了解放全区的革命战争,解放了商南、山阳、洛南、丹凤、商州5座县城。1949年11月21日,咸阳军分区独立八团在柞水太浴龙潭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柞水县城;24日,咸阳独立八团收复了镇安县城。至此商洛全境解放。在商洛解放战争中,共歼敌旅长、县长以下近9千人;我方独立五团团长郝世英等近千名解放军指战员、游击队员及群众为商洛的解放献出宝贵生命。</h1><h1> 分区部队进入赵川时1400余人,最后发展到近6000人。期间,赵川人民发扬解放区根据地光荣传统,节衣缩食,支援革命,一年的时间里,养育了近7000名人民子弟兵和地方党政干部。</h1><h1> 在对敌斗争中,赵川人民不怕牺牲,挺身而出,参军参战,近百名优秀的赵川儿女为商洛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也永远怀念老区赵川。</h1> <h1>六次解放商南城</h1><h1> 1947年7月下旬,在中共中央军委的具体部署下,陈赓、谢富治兵团第4纵队12旅、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和中共陕南工委率领的陕南独立团即刻行动,分路向商洛进军。9月29日,12旅、17师、陕南独立团和陕南游击队胜利会师于丹凤龙驹寨。会师当日,由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副军长陈先瑞主持在商洛镇召开有12旅、17师、陕南工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决定由12旅具体负责丹江以南地区,向山阳、镇安、鄂西北进击,在鄂陕边开辟革命根据地。从此,揭开了包括解放商南在内的解放全商洛斗争历史的新篇章。</h1><h1>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攻占洛南、商县、商南,切断西荆公路,迫使敌军向陕南布防”的作战部署,12旅东进途中,于1947年10月1日攻克要隘武关后,迅速向东进击直取商南县城。10月1日上午11点许,12旅前卫部队35团进抵商南县城附近,下午5时12旅旅部和34团、山炮大队到达商南县城西党马店集结,36团于清油河一线布防,阻击东犯之敌。35团进抵县城附近后,迅速派侦察排和6营占领东岗一带高地。1日晚7时,34团、35团对县城实施包围。驻守商南县城的是国民党四区(今商洛市)保安第一大队白青云所部,他们见围城解放军阵势强大、来势凶猛,当晚和国民党商南县县长戴季心率部从南门仓皇出逃。晚10时许,35团一个连在夜幕中悄悄向县城南边虎坡上敌阵地运动。晚12时攻占虎坡战斗结束,毙伤敌军20多人,俘敌30多人。10月2日上午8时攻取商南县城战斗打响,34团2营担任主攻,35团1营从东面佯攻,山炮大队以炮火配合,到10时战斗结束,共毙伤敌军100多人,俘敌200多人,缴枪300多支。此为第一次解放商南县城。</h1><h1> 12旅攻取商南县城后,立即派出若干宣传小组,用广播筒沿街宣传解放军关于保护学校、保护工商业和保护市民的政策,张贴安民告示,散发传单,号召群众安心生产、生活,动员商号店铺开门营业、学校复课。入城的人民解放军部队除旅部入住原国民党县政府院内、卫生队和伤病员安置在西街江西会馆外,其余部队均在县城街道两旁宿营,十二旅严令部队不许惊民扰民。群众见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消除了惊恐与顾虑,城里社会秩序很快得到恢复。当天下午,所有店铺开门营业,学校复课。</h1><h1> 12旅从9月27日打下商县夜村到10月2日攻取商南县城,前后6天时间,西到商县夜村、东至商南富水100多公里的西荆公路路段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商南县城的攻克,给关中地区和商洛的国民党统治者以极大的震动,严重地威胁国民党西北统治中心西安,使正在忙于应付陕北战场的胡宗南连连向南京告急,请求调兵支援。蒋介石火速从武汉空运整编第65师到陕西,连同从关中抽调的第38旅一起开赴陕南地区,以阻止我12旅和17师解放陕南的行动。</h1><h1> 1948年1月5日,第二地委书记王力、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孙光率领陕南独立团第二次收复商南县城。接着,第二地委在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敌军“清剿”斗争后,又率领第二分区领导机关南渡丹江,于1月25日在商南赵川余家棚召开第二次地委扩大会议,纠正乱杀乱斗的不良现象,讨论财经工作,成立以王力为主任的财经工作委员会。2月10日,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第二地委在赵川决定撤销第二武工队,将第二武工队编入独立团警卫连。2月16日,第二地委在商南赵川十里坪召开第三次地委扩大会议,重点讨论解决部队整训等有关问题,随后率部队挺进豫西地区。</h1><h1> 4月下旬,第二地委率分区机关部队由河南豫西地区返回商南。4月30日,第二分区独立四团、独立五团再次收复商南县城(第三次)。5月3日,第二地委在商南县城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研究参加宛西战役问题,随后率分区机关部队随同17师由商南向东进军河南,解放内乡县西峡口镇和丁河镇。宛西战役胜利后的5月14日,第二地委在今河南西峡县丁河镇召开第三次地委会议,研究部队西进的军事部署,决定成立第二分区商南县,同时宣布中共商南县委正式成立,确定了商南县主要领导干部。5月16日,第二地委在西坪区操场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正式成立。</h1><h1> 5月18日,17师和二分区部队由西坪西进攻克豫陕边重镇富水关。次日,17师和第二分区独立四团、独立五团第四次收复商南县城,迫敌西撤。第二地委率分区机关进驻商南县城后,及时指导中共商南县委、县民主政府开展基层民主建政工作及对敌军事斗争、政治瓦解和统战工作。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王杰在商南县城发布“安定社会秩序”的布告。5月30日,第二地委在商南县城召开第四次会议,研究部队休整工作,决定将商洛武工队由龙驹寨移驻商南县城休整。期间,商洛武工队协助商南县大队在广大乡村肃清地主武装,剿灭土匪顽固势力,为建立民主政权扫除障碍。</h1><h1> 在第二地委直接领导和第二分区部队的帮助下,到6月中旬,中共商南县委已在全县全部建立起区、村(乡级建制)政权组织。商南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与第四分区在丹江以南鄂陕边地区建立的山商、山阳、上关、镇安、郧西等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使西安守敌失去了东南屏障。</h1><h1> 1948年8月1日,第二地委根据陕南区党委的指示精神,率第二分区机关和商南县机关、部队到达赵川,开始建立以商南赵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8月7日,独立第四团团长吴敬业率四团一营及团直机关到达商南赵川。8月12日,第二军分区副政委李书全率分区后方机关进抵商南赵川。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孙光率分区主力部队以西坪区为依托,坚持丹北地区反“清剿”斗争。第二军分区(今商洛军分区)到达赵川后,第二地委(今中共商洛地委)机关、军分区机关设赵川街炮楼;专署设赵川街花门楼赵氏民宅院内。8月17日,第二地委第八次会议在商南赵川召开,地委书记王力主持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在丹江以南、赵川以西开展工作。以赵川、宽坪、核桃坪、梁家坟、十里坪、石柱河、店坊河、三官庙、口头坪等为中心区域,丹江沿岸湘河、水沟、文化坪为游击区。重新划设了4个区。根据丹北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第二地委在商南赵川组建成立流岭武工队,队长为刘兆英,政委为王庆华,以商县、山阳交界的流岭地区为中心活动区,与坚持天桥以北根据地的商洛武工队南北呼应,建立基层政权,发展丹北革命根据地。</h1><h1> 第二军分区南下赵川后,面对敌军“清剿”和土匪的窜扰,第二地委采取主力在外线反“清剿”,留守赵川的独立四团一营和商南县大队、区干队在内线剿匪的办法,粉碎敌人的军事阴谋,确保商南赵川中心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8月20日,第二军分区部队在白玉一带重创敌陕保二旅冯允恭团,毙敌100多人,俘敌营长以下40多人,取得第二次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四团一营和商南县大队、区干队在赵川、湘河等地全歼和击溃10多股土匪武装,保证了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8月下旬,敌65师、31旅、陕保二旅及河南内乡、淅川民团等10多支武装向陕南根据地发动第三次“清剿”。第二军分区主力部队及商南县、区武装在第二地委的领导下,采取“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开始进行第三次反“清剿”战斗。</h1><h1> 8月26日,分区独立四团、独立五团第五次收复商南县城。第二军分区副参谋长肖良清率四团一营和商南县、区武装先后在商南店坊河、开河、大阳坡等地全歼股匪王棋高、孙鹏等部,击溃敌冯享线部。9月7日,第二地委向陕南区党委报告喜讯:第三次反“清剿”斗争取得胜利。</h1><h1> 1949年1月1日,第二地委在商南赵川召开第一次地委扩大会议,讨论贯彻陕南军区关于“控制商南,与蔡区打成一片”的电报指示,决定除留四团一个营坚持赵川外,其余部队转至西坪区,同时向西发展。此后,又于1月9日在赵川召开第二次地委扩大会议,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王杰传达了第二军分区新的重要指示,决定向北行动,恢复丹北革命根据地,首先解放商南县城。</h1><h1> 1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通知精神,第二地委改称中共商洛地委,第二督察专员公署改为商洛督察专员公署,第二军分区改为商洛军分区。1月15日,商洛军分区司令员孙光率分区独四、独五两团从赵川出发北上西坪,与南阳军分区两个独立营会合,扫除商南以东残敌。18日,于西坪区下黑漆河南坡寨重创敌新二师后,部队移至河南重阳乡休整待命。春节过后的2月4日,商洛军分区独四、独五两团在南阳军分区两个独立营配合下,分三路由河南重阳西进追歼国民党新二师残部。2月5日,收复商南富水镇。2月6日,独立五团在商南县城东十里铺遭遇敌新二师和陕保二旅两个团兵力阻击,独立五团团长郝世英壮烈牺牲。2月7日,独四、独五两团追敌于商南县城,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国民党陕保二旅、新二师在遭受重创后弃城西逃,解放军第六次收复商南县城。以此为标志,商南县全境获得解放。</h1><h1> 从1948年7月到1949年8月,作为中共商洛地委、商洛专署、商洛军分区所在地的商南县赵川,为商洛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不朽功绩,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块红色的热土。</h1> <h1>建立两郧根据地</h1><h1> 1947年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兵团第4纵队12旅,在旅长刘金轩、政委李耀的指挥下;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在师长张复振、政委梁励生的率领下;先后南渡黄河,分别向豫陕鄂地区挺进,于9月28日在陕南商洛龙驹寨会师。</h1><h1> 11月3日,在17师掩护下,12旅兵分三路,于11月10日顺利渡过丹江。12日,12旅34团解放山阳县漫川关和郧西县上津,建立中共上(津)关(漫川)县委和县民主政府。</h1><h1> 11月16日,12旅34团解放郧西县城,成立中共郧西县委和县民主政府。11月24日,成立中共豫陕鄂第四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设在郧西县土门镇。12旅政委李耀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旅长刘金轩任军分区司令员。11月20日,12旅旅部由镇安县米粮川进驻郧西县香口乡,开辟以郧西乡口、土门为中心的鄂陕根据地。</h1><h1> 12月30日,12旅34团、35团解放鄂西北首府郧阳县城,成立中共郧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12旅从部队抽出500多名骨干,先后组建了郧白、上关、郧均三个独立团。</h1><h1> 1948年5月底,经中共中央批准,将豫陕鄂划分为陕南和豫西两个省级行政区,郧阳属于陕南区。6月7日,陕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在郧阳县城关正式成立,汪锋任陕南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兼行署主任,刘金轩任陕南军区司令员,陈先瑞任副司令员,李耀任副政委。11月27日,中共中央通知张邦英任陕南区党委第一书记兼军区第一政委。</h1><h1> 1949年1月5日,根据中原局关于各地委一律以地名命名的决定,陕南二、四地委分别更名为商洛地委、两郧地委;专署和军分区也随之更名,仍属陕南区领导。两郧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于7月由郧西土门镇迁至郧阳县城关。</h1><h1> 从1947年11月到1949年12月,两郧一直是陕南区党政军稳固的根据地,两郧人民为支援解放中原、解放全陕南做出了卓越贡献。</h1> <h1>两次解放鄂均县</h1><h1> 1948年2月8日,解放军4纵12旅36团偷袭了丹江羊皮滩,把从郧阳逃跑到这里的保安团江芝兰部一个连歼灭,俘虏65人。22日,36团3营,又袭击了习家店小茯苓,全歼均县保安团一个连,俘虏83人,为夺取均县城扫清了外围。 </h1><h1>  1948年3月20日下午,解放军4纵12旅36团在副旅长符先辉的指挥下,由安阳口挥师南下,日夜兼程,21日拂晓,到达均县城郊,各营连按部署迅速进入指定位置。3营担任主攻,8连为第一梯队;9连为第二梯队;7连抽两个排占据均县城东南高地,以警戒青山港方向国民党援军和阻击可能由此逃跑的国民党军,7连另一个排随营部指挥所前进。2营进入均县城南,以警戒可能由草店来援的国民党军。1营为总预备队。 </h1><h1>  均县城内,有国民党均县保安团三营和地方民团共800余人。根据侦察的情况,国民党只知道我军善于夜战,在白天防守较松,于是指挥部决定在白天出其不意发起进攻,并把突破口选定在城南门。上午,战士们将城外南关街的居民房间的院墙打通,以房屋作掩体,迅速逼近城南门吊桥附近。下午一时许,攻城战斗开始,我军首先用大炮将城南门及国民党工事摧毁,紧接着8连、9连的战士在机枪的掩护下,扛着梯子迅速靠近城墙,扔出的手榴弹准确地在城墙上爆炸,战士们迅速登上城墙。</h1><h1> 国民党军抵挡不住,纷纷沿街溃逃。溃逃中,国民党军又组织了20多人进行第二次反扑;由于我军占据了城墙的有利位置,国民党守军的反扑很快被打垮。一部分国民党军被迫退缩在城内的几个大院里进行抵抗;我军将其四面包围;国民党军大部分投降,少数被就地歼灭。</h1><h1> 战斗不到1小时就全部结束,共俘国民党官兵700余人,打死打伤5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20挺,步枪300余支、电台一部及大批物资。我军伤亡10人。均县城宣告解放。</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nbsp;</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均县等地解放后,12旅兵分九路东征西进,武当山地区的土匪趁机开始了猖狂反扑。</span></h1><h1>  1948年8月,潜伏于武当山密林中的700余名土匪在国民党均县县政府军事科长王延钧、自卫团团长许勋的指挥下兵分两路,一路由旱庄、一路由草店顺公路北上,包围我驻石板滩的县独立营和四区区干队,县独立营一部与四区区干队一部及部分区干部共80余人与敌匪激战数小时,由于敌众我寡,独立营伤亡14人,剩余20余人被打散,独立营营长被俘。营长是山西人,会武功,夜里挣断了捆绑他的绳子逃了出来。随后,敌人又沿公路向均县县城逼近,由于当时县委领导未掌握敌人活动的具体情报,所以当下午3时敌匪逼近县城时,县委及其他机关干群只得仓促撤离均县县城。</h1><h1>  8月24日晚,均县县委宣传部长兼县政府教育科长张子英,在习家店陶峪乡王家梁子与县委机关失去联系后,于次日清晨被习家店左绞乡反动团队副营长黑兴有匪部包围,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张子英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独自一人留下与敌周旋,后因疟疾复发,无力行走,为敌所俘。敌人为获悉我县区机关人员去向,对张施以酷刑,张子英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嘲笑敌人。敌人一无所获,将张子英押往小茯苓乱坟岗上,向其连开两枪,张子英英勇就义。</h1><h1>  均县城失守后,陕南军区17师50团主力由郧县南化塘进入均县支援,50团团长陈永祥与均县县委的同志连夜开会,制定了作战方案。天刚亮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四周一片昏暗。我军兵分三路冒着大雨行进,悄悄包围了均县城。</h1><h1>  我军的行动很快被敌人发现,敌人误认为是我县独立营,随即组织力量向我军扑来。此时,守候在城外东西两面的50团官兵同时向敌发起进攻,陈永祥团长指挥炮兵连续向敌群猛轰。敌人这才得知是我主力部队正在进攻,敌军一片混乱,损失惨重。</h1><h1> 我军俘获均县代理伪县长王延钧及部下500余人,缴机枪9挺、步枪200余支。匪营长冯兰亭漏网后逃往武当山深山老林。均县城被解放军收复。</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解放白河县历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br></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解放白河县序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1946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胜利突围,到达陕南。江汉军区警卫团一营在8月17日进入白河县。先后占领义兴、信用、和济、义侠等4个乡公所,缴获枪支30余支,后进入湖北竹山县境。从此,揭开了解放白河的序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接着以江汉军区十五旅九支队为主,成立郧(阳)竹(山)白(河)办事处,陈任远任主任,率领200多人,在三县坚持斗争月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8月27日,鄂西北区党委和军区以及下辖四个地委和分区成立,白河成为一分区一地委辖地,成为鄂西北解放区的一部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9月13日,江汉军区警卫团进入白河县关帝庙河、朱家河一带,经和济、和协、义兴、义侠、永庆等乡,抵达县城西30里的蒋家梁子。休整3日后,从冷水渡江进入竹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9月底,中共鄂西北一地委在竹山县田家坝建立白(河)竹(山)平(利)中心县委,书记鲁明健,同时成立竹白指挥部和竹白支队,就地筹粮筹款,打击土顽,开展游击战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江汉军区警卫团二营营长冯真率支队百余人,在白河县境进行游击活动,枪毙了恶霸高峰,火烧了永庆乡公所。11月4日撤离白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中原突围部队在白河县的游击活动达半年之久,全县9个乡镇,除县城永安镇外,其它8个乡,部队都曾活动过,扩大了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影响,宣传了党的主张,提高了白河人民的觉悟,鼓舞了其求解放的斗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在同一时期,中共陕西省工委派共产党员黄正甫回白河家乡,做黄统(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黄正甫的亲叔父)的统战工作,发展地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1946年12月9日,黄正甫回到白河卡子乡东坝,积极开展工作,至1947年3月,发展党员30多人,遂在东坝成立中共陕西边界工作委员会,黄正甫任书记,余海龙任组织委员,黄伯勋任宣传委员。边界工委成为领导白河人民向国民党反动势力作斗争的核心。</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经过党员在白河、竹山、竹溪等地的宣传和发动,组织起700余人的暴动队伍,编为3个大队,计划在1947年7月举行暴动,因泄密未成。又改期为9月暴动。当余海龙带的大队300多人到达汉白公路药树垭附近,被国民党地方武装冲散,其他两个大队闻讯分散隐蔽,二次暴动未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此后,党员和积极分子遭到国民党县、乡政府的镇压,黄正甫等积极组织转移,坚持斗争,直到白河解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1947年11月,由晋冀鲁豫第4纵队12旅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后编为19军),随陈(赓)谢(富治)大军,在陕南开辟根据地。</span></h1> <h1>首次解放白河县</h1><h1> 1948年3月初,国民党胡宗南98旅郭团和陕西保安第7团(欠一个营)于白河县城泰山、天池岭、小河口构筑堡垒战壕,对汉江及小河口老白公路进行防御;沙帽山、木瓜沟、泡桐树梁、黄家湾一线,由鄂保4团6个连布防;陕保8团1个连防守麻虎沟口至月儿潭汉江一线;前坡、牛家湾汉江沿线,由地方武装保警队防守。</h1><h3></h3><h1> 解放军发起“旬(阳)白(河)战役”12旅34、35团向白河县城进攻布署情况:34团和郧白独立团从羊尾山南渡汉江,沿老白公路经木瓜沟直取小河口;另一路由郧县陈家庄翻界岭出红石河,攻取泡桐树梁占领城东沙帽山;上关独立团一大队由六郎关出夹河关渡汉江截断敌向西退路;35团(欠3营)和上关独立团二大队由江北的老官庙、大王沟、傅家沟渡江攻取县城。</h1><h3></h3><h1> 3月29日凌晨,郧白独立团2营1个先遣排在木瓜沟口失利,继派机炮连配合2连迂回包围全歼木瓜沟口守敌,沿老白公路向白河县城推进。</h1><h3></h3><h1> 3月31日拂晓,34团一部在七里碥与鄂保4团1个连接触,一次冲锋,守敌溃退与沙帽山守敌合为一股,攻下七里碥,沙帽山成为第一线,敌压力甚大,加之新近组建,无战斗力,34团沿山梁追击,一举占领沙帽山。此时35团和上关独立团二大队隔岸射击,同时派老官庙民兵和村主席用大木盆、门板渡江,到南岸夺取渡船。守敌陕保7团竭力用火力封锁江面,35团和上关团二大队集中火力掩护,取船成功,部队继续南渡。34团从沙帽山冲向小河口,魁星楼守敌受到东、北两面攻击,已不支,退向天池岭固守。渡江的35团一部和老官庙民兵与34团、郧白团联合向天池岭发起进攻,相抗至下午,守敌沿山梁向西撤退,守河防的国民党乡保武装撤向山梁。</h1><h3></h3><h1> 35团一部与夹河关民兵,3月31日黄昏,由上关独立团一大队和炮兵掩护,从夹河关南渡汉江,渡江前对战士进行了渡江演习,并准备了棉花等物堵漏,预备了60炮摧毁守敌碉堡。渡江开始,守敌陕保8团火力甚猛,尤以碉堡的机枪火力对渡船威胁最大。江北掩护的炮兵仅用3发炮弹摧毁了麻虎守敌两个机枪碉堡,35团与夹河民兵第一船渡江成功。战士登陆后,边打边冲,一战士接近敌尚存的一机枪碉堡后,投一手榴弹,方使机枪变哑。守敌见碉堡、机枪被毁,纷纷逃散。35团对逃敌并不追击,径直向麻虎东沟梁子运动,完成对县城守敌西退的截拦。</h1><h1> 4月1日凌晨4点,登上梁顶,与县城天池岭西撤的敌人遭遇,双方激战两小时,毙陕保7团20余人。34团及上关团一大队继向独木庙、梁家寨发起进攻。在35团与郧白团的夹击下,陕保7团及县府保警大队陷入混乱,小股从前坡磨沟突围,过江向郧西方向逃跑,被金銮山阻击部队围歼,缴获机枪6挺,步枪22支,冲锋枪2支,子弹2000余发。其余敌人大部退向大西沟口。9时许,国民党安康方面派飞机两架,飞抵县城上空盲目扫射,并投弹两枚,落入汉江返回。</h1><h1> 4月1日10时,陕保7团、鄂保4团残部及国民党白河县政府人员在大西沟口被围,缴械投降。国民党白河县长黄家麟、陕保7团团长黄一甲、鄂保4团团长汪世燮(郧西县长)以下1500余人被俘,200余官兵毙命。郧西县长汪因任职时间不长,民愤不大,经教育释放,黄一甲重伤拒治而死。国民党白河县长黄家麟、永安镇镇队副张远祥、陕保7团营长王达文、马显章4月3日被处决。</h1> <h1>敌人反扑白河县</h1><h1> 白河县首次解放后,中共白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当即成立,张坎任县委书记,刘华任县长,隶属鄂陕四地委、四专署。4月3日召开庆祝大会,处决了敌县长黄家麟等4名首恶分子。随后在全县开展以建设新政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摧毁乡保组织,收缴枪支,清匪肃特,先后成立白河独立营,5个区委和区公所,40多个村公所。其余群众减租减息,收税征粮,支援前线,并在一部分区、村实行分土地、分浮财。各区普遍成立了区干队,各村成立了翻身队,站岗放哨,打击土顽,保卫胜利果实。</h1><h1> 白河县首次解放,打开了陕南“秦巴两山夹汉川”的东大门。胡宗南急派国民党少将黄照华(白河人)到旬阳组建旬白平三县联防指挥部,黄自任总指挥兼白河县县长。经过搜罗地方武装成立了自卫团,李梦华任团长。6月9日以后,即不断到白河县境内骚扰。</h1><h1> 我主力部队奉命撤离白河参加5月初“宛西战役”、7月“襄樊战役”、9月底“牵制豫南”、11月“淮海战役”后,反动地主武装自卫团和棒子队疯狂袭击该区、村公所,逮捕和屠杀基层干部和翻身农民,在短短两个月内,破坏区公所1处,村公所16处,杀害干部和群众130多人。8月8日,黄照华率其自卫团和国民党98旅一个团共3000余人,从安康、旬阳出发,分两路向白河进逼。</h1><h1>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共白河县委、县民主政府为保存革命力量,于8月20日率领县区党政干部和部分基层骨干、翻身队员共500余人,撤离白河转移到郧西,先后在郧西、郧阳、白河等县边沿地区,开展游击战,坚持与敌人作顽强斗争,直到白河收复。</h1><h1> 8月21日,敌军占领白河县城,全县立即陷于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县政府和地主恶霸进行疯狂报复,大肆反攻倒算。从县到村,层层成立“清抚委员会”,在全县范围内以登记户口为名,搜捕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和翻身农民;以归还地主财产为名,变本加厉进行倒算。据国民党县参政会统计,到9月底,逮捕人数达1200人。对被捕的共产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用尽各种酷刑进行审问、追逼,还惨无人道地进行大屠杀。</h1><h1> 据统计:从1948年8月白河被国民党占领到1949年5月25日白河被我收复,仅8个月时间里,被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翻身农民、民兵达400多人,革命烈士的鲜血洒遍了白河的山山水水。</h1> <h1>重新收复白河县</h1><h1> 1949年5月24日,为策应陕西关中战场,完成“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配合一野军,消灭胡宗南”的作战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9军(兼陕南军区,西进后归一野指挥)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首战白河。</h1><h1> 19军57师169、171两个团由郧县将军河出发,经白河县大坪绕道白岩簸箕山、瓦房坪、下白岩、磨沟垴,插入县城西南麻虎沟东沟垴一带,断县城敌军退路,截江北敌军援兵。</h1><h1> 55师164、165团及白河独立营为正面主攻部队,于下午4时向纱帽山、泡桐树梁胡宗南部27军47师140团阵地发起进攻。经过一小时激战,占领城东南各处山头高地。守敌退天池岭欲固守县城。我164团便沿着大西沟向梁家寨方向运动。</h1><h1> 我165团沿老白公路经小河口向天池岭阵地强攻。守敌居高临下阻击,我军攻击受阻。8连凭借树木屏障再次组织冲锋,以扇面阵形冲向守敌,逼天池岭守敌弃阵地节节败退,沿城西山梁溃逃。守敌140团当晚全部被压缩在枇杷寨、独木庙和前坡磨沟垴一带。</h1><h1> 25日拂晓,我164|团、165团阵地被敌140团4次发起进攻,均被击退,敌伤亡157人,被俘92人。敌140团残部逃至梁家寨,遭我军164、165团前后夹击,伤亡被俘200多人;余部突围至磨沟垴,又遭我军171团阻击;掉头向东北,欲从前坡展沟、磨沟向汉江河边逃窜,欲与江北的敌军27军47师139团呼应。</h1><h1> 解放军55师163团3营9连赶向汉江边方家台拦截;165团亦追至磨沟口;164团由蚂蝗沟追至汉江边。敌140团在东、南、西三方围攻下,欲渡汉江向北突围,但只寻到一只小船,载20余人北渡汉江突围;第二船尚不及渡,被我164团、165团追上,一阵冲锋,敌140团残部一部缴械投降,大部分投江,淹死者百余人,敌团长以下全部覆灭。流尸堆积白石滩上,尸臭难闻,后由当地居民坑葬。</h1><h1> 此战,毙敌27军47师140团团长以下328名,俘虏1267人,<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共歼敌主力及地方武装1700余人。缴获火炮19门、炮弹451发、轻重机枪64铤、各种子弹59970发、手榴弹629枚、电话机4部、骡马11匹。</span></h1><h1> 25日,白河全境收复。白河的收复打开了19军进军陕南的门户,粉碎了国民党军在陕南设立的第一道防线。</h1> <h1>  中共白河县委书记李顺天、县长王逐萍率领县、区干部,从郧阳回到白河,恢复政府机关工作和区、乡政权,全县分7个区(包括郧阳两个区)、80个村。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收缴枪支,肃清匪特,迅速恢复了工商业和农业生产,并发动群众筹粮筹款,组织民工支前。据不完全统计,白河县从1949年5月至11月,出动民工10370人次,筹集大批粮食和其他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全安康地区的解放,被安康地委、专署授予“支前模范县”的光荣称号。</h1> <h1>解放旬阳县历程</h1><h3></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br></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新四军三战瓦岗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46年3月,新四军某部因战略转移,由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茅坡向旬阳县小河进军。当时驻防小河口的国民党军24旅朱连闻讯后,立即退守瓦岗寨准备顽抗;新四军采取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其不意,两面夹攻,激战数小时将该连全部歼灭。二、同年9月13日,在瓦岗寨又歼灭了旬阳县保安队及当地保安自卫队百余人,枪毙了保安队长蔡友英。三、1947年10月1日,夜袭瓦岗寨,歼灭安康自卫团300余人。在新四军三次大战瓦岗寨当中,作战英勇,纪律严明,从不扰害劳苦群众,深得民心。</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反复争夺旬阳县</span></h1><h1> 在解放战争时期,旬阳县属豫陕鄂边区的一部分。全县的解放曾经历5个阶段,解放区的隶属关系有两次变更,县城的解放也经历两次。</h1><h1>  1946年秋,中原部队胜利突围到达陕南,创建了豫陕鄂边区。8月3日,13旅39团从郧西进入旬阳龙家河,震撼了旬阳全县。8月8日,豫鄂陕边区一分区在镇安县七里峡街建立了中共镇(安)郧(西)旬(阳)工作委员会和镇郧旬办事处,组建了镇郧旬支队和镇旬游击大队,在镇安、郧西、旬阳等地,坚持游击活动到1947年4月,历时7个月。</h1><h1> 1947年9月,镇郧旬工委书记秦振率镇旬游击大队攻占蜀河,消灭了一股顽敌。10月,茅坪工委副书记韩伯起带百余人的手枪队,攻打蜀河口,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并开仓分给贫苦农民一部分粮食。12月7日,一分区十二支队在双河口击退敌陕保八团3个连的进攻,毙伤6人,俘敌2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6支,子弹8000余发。</h1><h1> 1948年1月,豫陕鄂军区组成野战纵队,以反击敌人的“清剿”。为配合野战纵队东进,镇郧旬工委书记秦振率一分区主力,进行迂回作战,从镇安到旬阳,再到安康、宁陕,翻秦岭进入关中,又折返山阳。豫陕鄂边区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都受到旬阳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鼓舞了旬阳人民。</h1><h1>  1947年下半年,全国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解放军太岳兵团4纵12旅,8月下旬渡过黄河,9月下旬挺进陕南。解放了商洛一部分地区。11月12日,12旅34团解放了鄂陕交界之要冲漫川关与上津镇。11月13日,以陕西山阳县漫川关和湖北郧西的上津镇为中心,成立了上关县民主政府。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上关县政府先后驻漫川关、上津、蜀河口等处,辖鄂陕两省的旬阳、山阳、郧西部分地区。</h1><h1>  1948年3月,中共上关县委派关子烛带领20多人的武工队,解放了旬阳县蜀河地区,组建了蜀河区民主政府,关子烛任区长,隶属上关县。不久,中共鄂陕四地委、军分区和12旅为巩固和扩大陕南根据地,决定发起“旬(阳)白(河)战役”。12旅集中34、35团和郧白独立团、上关独立团,于4月1日解放了白河县城。接着,兵分两路,34团和郧白独立团为左翼,沿汉江直指旬阳县城;35团和上关独立团为右翼,经郧西一、二天门,迂回到旬阳城北赵家湾、甘溪白柳一带。4月11日,左翼部队在棕溪消灭了澄明乡乡长任明智“带子会”反动武装,12日晚抵达旬阳县城近郊;与此同时,右翼部队在解放双河之后,又相继解放了赵家湾和甘溪以下地区,迂回到旬阳城北。盘踞在旬阳城内的陕保八团退守县城附近高地黑山寨,旬阳自卫团和国民党旬阳县党政人员已提前逃往城西30里外的南黑山、吕河一带,妄图据险顽抗,等待援军。4月13日,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进驻旬阳县城,旬阳县城获得第一次解放。这时,旬阳全县10个区,除吕河、神河、赤岩、小河4个区外,解放了6个区。4月15日,中共旬阳县委、旬阳县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姜含勋任县长,宋静卿任县委书记(对外称农会主席),并配备了各区政府干部,旬阳县民主政府成立后,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安定民心,组建农会,开仓济民,并积极配合部队,作歼灭黑山寨逃敌的准备工作。在广大人民的大力协助下,人民解放军于4月19日夜包围了黑山寨,20日凌晨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俘敌营长以下379人,在旬阳境内基本上肃清了大股敌军。</h1><h1>  1948年4月25日,解放军驻旬阳城各部队主动撤出县城,在棕溪、蜀河一带进行休整。5月初奉命东下,参加豫鄂大型战役。部队东调后,敌人进行大规模反扑,旬阳城以及北部解放区又被敌占领。为适应形势变化,旬阳县民主政府暂时撤销,旬阳城东构元以下棕溪江北、蜀河、双河解放区划归豫陕鄂边区上关县民主政府管辖。双河、潘家河以北解放区包括小河的公馆、洛驾,划归镇安县民主政府管辖。上关县民主政府于4月14日由郧西上津迁至蜀河镇三义庙,共辖7个区,其中郧西3个,山阳2个,旬阳2个。蜀河为上关县第一区,下辖16个行政村;双河西岔、潘家河以下包括棕溪区江北部分为二区,下辖13个行政村。各区普遍建立有农会、工会、商会、妇女部、武委会、区干队、武工队以及翻身队、儿童团等组织,各村公所也多数建立有相应组织。旬阳解放区发动群众,开展了斗恶霸分浮财的活动。动员数百名青年参军,扩充了上关独立团和江北支队,培养一批骨干和积极分子。</h1><h1> 在我主力东调豫鄂前线作战之隙,敌军趁机反扑不断向东进逼,地主反动武装不断骚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上关县民主政府于8月25日撤离蜀河,转移到郧西境内。蜀河、双河等区政府机关干部、区干队和部分农会干部、民兵也一并转移,在“区不离区”的原则下,成立两个游击大队,坚持开展游击战争。至此,旬阳县大部分地区沦为敌占区,国民党的“清乡队”、“棒子队”、“善后工作队”等反动势力嚣张一时,对未能转移出去的区、村干部、农会会员、积极分子和广大群众进行残酷迫害。有的被公开逮捕杀害,有的被秘密绑架暗杀。在几个月时间里,旬阳蜀河等地被惨杀的有200余人,被反攻倒算,赶出家门的则为数更多,旬阳人民处在白色恐怖之中。</h1><h1>  1949年5月14日,中共陕南区委通知:“上关县和郧西两县合并,区机构干部不动,上关县一级机构和干部一并交安康地委,移交手续亦须于5月23日前结束”。后又通知:“刘乃因为旬阳县书记兼县长”。至此,上关县民主政府完成了历史任务,中共旬阳县委和旬阳县民主政府成立。6月中旬,刘乃因在郧西孟川召开了县级(原上关县移交的)和部分区、村干部会议,对干部作了调整。接着带领全县干部随安康军分区司令员谭友夫西进。7月13日,解放军解放了蜀河、双河、棕溪、神河、赤岩和吕河(一部分)地区。</h1><h1> 同时配合作战的安康县(今汉滨区)东区坝河解放游击队,在解放军从旬阳由北向南强渡汉江时,奉命兵分两路自南向北突袭敌后背,分别打垮了神河镇保安自卫大队,使这队乌合之众散伙,收缴了其全部枪弹;在吕河击溃了威风强敌鄂保四团机炮营,缴获了两个连的火炮和弹药。</h1><h1> 8月10日,旬阳县委和县政府迁回蜀河,在已解放的地区开展工作。这时在取得安康牛蹄岭战役胜利后,19军57师和安康军分区部队转移到蜀河、神河等地休整。中共安康地委转移到白河裴家河,并派安康工作队和汉阴工作队分别进驻神河、金河和棕溪地区,协助旬阳县工作,恢复和建立基层政权机构,组织农会和民兵,清剿散匪,维持地方秩序,收缴武器,恢复生产,征借粮食,支援前线。</h1><h1>  牛蹄岭战役之后,国民党旬阳自卫团团长段西屏已感到形势严峻,随时都有可能被消灭,遂在1949年8、9月,通过地下党员叶德喜与安康军分区取得联系,并派出代表丁化南、龚济全到蜀河谈判。安康军分区派丁健到自卫团协助起义工作。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旬阳,进一步促进了自卫团弃暗投明的决心。终于在11月25日人民解放军57师再次西进之时,正式宣布起义,并迫使县警察局缴械,追击在逃的县长等。26日起义部队迎接人民解放军57师入城,旬阳宣告和平解放。中共旬阳县委和旬阳县民主政府干部27日重返县城,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支前和生产救灾等工作,旬阳人民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h1> <h1>北黑山全歼保八团</h1><h1> 国民党军陕保八团与鄂保四团驻防旬阳、白河一带。1948年4月1日,人民解放军西进解放白河县后,鄂保四团溃逃,陕保八团败退蜀河一带。蜀河镇是旬阳县东部地区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要道,北经蜀河行通湖北;汉江贯通西东汉中至武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军抢先派武工队于3月1日解放了蜀河镇,该部败敌在蜀河难以立足,只好退守旬阳县城。</h1><h1> 4月3日解放军以破竹之势挥师继续西进,该团倍感形势危急,于是将县城掳掠一空,焚毁宋家岭弹药库,怆惶逃至蔡湾乡双垭村北黑山。北黑山是通往安康关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该敌以此设防,妄想对峙抗衡。该敌有恃无恐,大肆抢劫附近百姓财物,强奸妇女。当地人民愤恨至极,纷纷给解放军送情报、做向导。</h1><h1> 在民众密切配合下,解放军12旅34.团、35团、郧白独立团、上关独立团和江北支队,于4月19日晚围攻北黑山顽敌,20日凌晨负隅顽抗的陕保八团(包括陕保七团一部分)全部在此山被歼灭,俘敌营长以下官兵379人。重创国民党在旬阳县经营多年的反动武装和政权,解放了包括旬阳县城在内的东区大片土地。豫陕鄂三省边区民主政府上关县办事机构,也由湖北郧西上津遂向西推进至旬阳县蜀河口,驻小河东三义庙内办公。</h1><h1><br></h1><h1>潘全耀:黑山战斗故事</h1><h3></h3><h1> 旬阳有两座黑山,都赫赫有名,一座是南黑山,由于神似仰天静卧的伟人毛泽东而被尊称为毛公山;一座是北黑山,是旬阳第一次解放的黑山战斗遗址。两座黑山遥相呼应,中间隔着一条汉江数重山。北黑山是观赏毛公山的最佳视点,还是名副其实的陕南天然奇石和植物博物馆,分布着大量千奇百怪的奇石和你童年看到过的所有植物,这里是花的海洋,鸟的天堂。到这里参观黑山战斗遗址、看毛公山、赏千亩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越来越多,成为旬阳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胜地。</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黑山战斗的见证人:双垭村老支书张永全,当年只有8岁,接受采访时79岁。</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经过岁月的沉淀,70年前的点滴记忆,对今天来说都是美丽的故事,硝烟是血腥的,但它往往是和平的前奏,是战场也是教课书。当硝烟散尽,又弥漫着文化的芬芳。这就是黑山战斗遗址的历史价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张永全所讲的故事象一抹乡愁,但如陈酒般迷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下面便是他叙述的原文,连口语方言也没改动:</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 在黑山战斗没有打响前,国民党伪政府人员就到处开展反动宣传,说共产党见了谁家有好东西就搬,谁家有漂亮女人就抢,把女人的奶(乳房)割掉,把小孩的两条腿绑在压弯的两棵树上,然后把树一松,将小孩子撕成两半,老百姓吓得四处“跑反”,就是到处跑,躲避共产党。当时,松木沟我姑和我姑父朱玉润、曾家梁我姑父曾本善都在我家跑反。我父亲认为,共产党也是人,人心都是肉长的,对那些宣传持怀疑态度,加上我们家孩子多,跑不利索,我们周围六七户,只我们一家人没跑,我们门下有个豹岩洞,有很多人就藏在那里,一次能藏20多人。我们虽然没跑,但每天还是提心吊胆的。</h1><h1> 1948年农历3月11日(阳历4月19日)下午至12日上午,我们就发现陆续有国民党的部队:保八团从松木沟和莲花池两处向黑山上集结,我们一家人站在院坝看得显显的,有两人一组抬着迫击炮、弹药箱的,有一人扛着机枪、冲锋枪的,有的是连夜上山的。</h1><h3></h3><h1> 共产党的部队是农历3月12日神不知鬼不觉地从青泥上山,到倒坐庙,然后藏在关房沟的小地名叫“牛肚子”处,等待时机再向黑山发起总攻,“牛肚子”这个地方比较隐蔽,从黑山顶看不见。所以,敌人一直没发现。那么,这样的重大机密我家是怎么知道的呢?</h1><h3></h3><h1>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子插曲。<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就在黑山战斗要打响的那一天早上,我家突然来了两名30多岁、身穿浅黄色军装的人,那两个人腰上都别着手枪,没有领章,好像有帽徽,是红五星,我哥有点害怕,因为他当时19岁,已娶了媳妇,我嫂子已有了身孕,他可能猜到了那两个人就是解放军,所以他知道怕,我当时只有8岁,不知道害怕。那两个人径直走进堂屋,其中一人平静地对我父亲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听说有人在你家放了两个皮箱子,有这回事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父亲说:“有这回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那麻烦你取出来,我们带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父亲说:“好,马上取给你。”皮箱子在我嫂子睡觉的床下放着,父亲让我哥去取出来交给了解放军。</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那位解放军又说:“老乡,还要麻烦你们给我们送一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父亲看到解放军不像伪政府宣传的那样凶狠,说话态度和气,也没有拿枪抵住人的胸膛,连忙说:“不麻烦,不麻烦!”就让我哥去送皮箱。</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 一位解放军扛着一个皮箱走在前面,我哥扛着皮箱走在中间,还有一名解放军持枪走在最后面,加强警戒,以防不测。</h1><h3></h3><h1> 三个人不一会就来到了倒坐庙,那里驻扎的解放军大约有一个排。放下皮箱后,解放军给我哥倒水喝,给我哥炒面豆豆吃,非常热情,有位首长还把望远镜给我哥玩,我哥回家给我谝,说那玩艺朝眼睛上一斗,一座山都拉到眼前了。</h1><h3></h3><h1> 我哥亲眼看见部队上的人打开皮箱,全是高级面料的衣服,还有一个手枪盒套子,里面没有手枪。走的时候,部队首长送给他一床棉花被芯和一件黄军裤,这条军裤我哥非常喜欢,稀奇地跟命根子一样,每天都穿在身上,直到我嫂子生娃,可惜娃没带成,我哥哭着用军裤包了自己的命根子,埋在了黑山脚下。</h1><h3></h3><h1> 原来,这两个皮箱是曾家梁大地主曾化鲁派长工屈红山放在我家的,本来要放到张中台家的,张中台和曾化鲁是亲戚,可是,张中台家跑反了,不在家,屈红山就把皮箱临时决定放在我家的,至于解放军是怎么知道的,不得而知。</h1><h3></h3><h1> 我哥送皮箱随解放军走后,我父亲有点担心,万一出事咋办,媳妇怀着身子呢,我父亲就去找,走了有里吧路,远远地看到我哥背着一床套子蹦蹦跳跳、一路小跑回来了,听了我哥的讲述,特别是说到望远镜那一折子,父亲在我哥胸前给了一掌:“看把你能的!”两人笑着回家了。<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回到家里,父亲给我娘喊:“炖肉烧馍!”一家人饱餐了一顿。</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 我哥从倒坐庙回到家里不久,吃早饭的时候,解放军在黑山正对面的牛头包响枪了,解放军稀稀拉拉响几枪,黑山上的保八团就以密集的机枪扫射和迫击炮还击,一还击就是个吧子小时,就这样,下面一响枪,上面便狂扫乱炸,从中午持续到晚上。</h1><h3></h3><h1> 保八团子弹炮弹大量消耗,却没打到一个人,全做了无用功,而解放军其实是在等待时机,到晚上乘黑夜攻取黑山,白天大股部队隐蔽在关房沟养精蓄锐,只派少数几个人去牛头包放几枪,骚扰敌人,消耗士气。</h1><h3></h3><h1> 大约在夜晚12点的时候,山下的枪声开始比白天出现的频率高了,隔几分钟就放一会枪,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可能是在向山上突袭了。</h1><h3></h3><h1> 这一夜,我们一家除了三个妹子人小睡觉外,其他人没敢睡,我哥半夜出去上厕所,打了个手电让黑山上的敌人看到了,以为是解放军,朝山下就是一枪,子弹打在我家草房的下山头上,由于射程远,子弹有气无力啪一声响,把我哥吓得跟头乱窜跑回家就把门闩了。</h1><h3></h3><h1> 到了后半夜,大约是凌晨四点多,解放军的大部队悄悄爬到了半山腰,这时,敌人突然放了一个照明弹,解放军目标暴露,敌人一看解放军都快要爬到眼前了,这才慌了手脚,停止了对牛头包的远程炮轰,双方开始近距离交火,一时,机枪、步枪、手榴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在家里听得清清楚楚,解放军大声喊话:“缴枪不杀!”喊杀声震天。从我家窗户看出去,枪眼里喷出的火舌把黑山上空都映红了。</h1><h1> 这时候,解放军的冲锋号响起来了,冲锋号是在黑山下面的前梁上、叫周家梁的地方响起的,好像是两个号兵同时吹响,号声非常嘹亮,而且好听,宛如在我家门前一样清晰。</h1><h1>我爬到窗边去看,父亲低呵着我,把我从窗边拉开,抱在怀里。</h1><h1> 激烈的战斗持续有一个多钟头,凌晨五点左右,山上平静了下来,战斗结束了。黑山战斗虽然相持了一天一夜,但最激烈、决定胜利的就那么一个多小时。</h1><h3></h3><h1> 黑山战斗结束后,第二天就有胆大的人上山去看战场,顺便捡回子弹壳,我人小不敢去,就跑到牛头包玩,只见牛头包方圆八、九十亩大的地方,遍布小团箥大的坑,直径有一米宽、但没有一米深的浅窝子,大圈套小圈,几乎炸土平了。</h1><h3></h3><h1> 在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才由哥哥带我上到黑山顶,那天在沿着草帽垭下山的时候,我在刺架里看到一具尸体,头部中了几发子弹,血肉模糊,不成人形,我被吓哭了,哥哥带着我逃离了此地。听别人说,有的地方几具尸体堆在一起。我一连两天上山,只捡了一升子子弹壳。童维君和童维臣弟兄俩,住在牛头包身下,离黑山近,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就上山,捡的最多,有一大背篓。</h1><h3></h3><h1> 在捡回的子弹中,有一部分是没响的,听说拧掉子弹头,腾出里面的如麦麸一样的火药,泡水喝能治肚子疼,我们试过真的灵,我家捡有五、六个没响的子弹,都当肚子疼药用了,其它的子弹壳由我哥背到县上收购站当废铜卖了。其他人家捡的子弹壳也同样卖废品了。</h1><h3></h3><h1> 白柳罗家院子罗庭庆在黑山上捡了一枚手榴弹,拿回家后,他弟弟偷着拆缷,结果炸瞎右眼,炸掉左手四个指头。</h1><h3></h3><h1> 在黑山战斗之前,在我们双垭的赵家湾、大门垭等地也先后驻扎过国民党兵,这些兵横行乡里,欺凌百姓,把人扰害扎了,见了东西就抢,见了鸡就逮,见了猪就拉,比土匪还土匪,我舅舅罗庭寿、罗庭梁的猪被他们抢去杀吃了。罗庭焕、罗兴祥父子俩先后当过保长,但他家的猪照样让国民党兵拉去了,他们把猪养在苕窖,拉出来时全身红毛。我们村上有一个朱子山,此人耳朵有点背,那天他到大门垭种地,国民党兵问他干什么?他没听到,对方就是一枪将他打死了。</h1><h3></h3><h1> 黑山战斗过去了71年了,这些往事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恨国民党,感谢共产党,今天的双垭这么美好,我们的生活这样幸福,这都是共产党的恩德啊,黑山战斗遗址要保护好,让我们的后人知道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把双垭村建成旬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我最大心愿。</h1><h3></h3> <h1>屈玉梅:解放旬阳《布告》</h1><h1> 近期,旬阳县党史工作人员在整理党史资料时,发现了70年前1948年4月15日解放旬阳县时的《鄂陕第四专署旬阳县民主县政府布告》,它是解放旬阳县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旬阳县历史起着重要的印证作用。</h1><h3></h3><h1> 《布告》宣布:“今后政府坚决为人民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及统治人民的保甲制度,铲除压榨人民的一切封建反动地主恶霸,实行耕者有其田,为达到人人翻身,有吃有穿的目的而奋斗到底!除此,现规定以下几项,望我军民遵照执行:</h1><h3></h3><h1> 一、凡我革命军人应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无事不得入民房,公买公卖,帮助人民翻身。二、农工商人应各安其所,如逃外者,应速回家,加紧春耕,自由贸易,繁荣市场,但不得抬高市价。三、在蒋匪邦政府机关等服务人员,应立即向政府声明,悔过自新,为人民办事,政府决以宽大;如执迷不悟,继续与人民为敌者,人民绝不宽待。四、凡隐藏蒋匪人员、武器弹药及其军用品者,应自动向政府报告决予奖励,否则一经查出要受处罚。(县长 汉勋 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h1><h3></h3><h1> 在解放战争时期,旬阳县属豫陕鄂边区的一部分。根据中原局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4纵12旅在发展了东部根据地之后,集中了34、35团和郧白、上关两个独立团的部队,在山阳、镇安、商县大队配合下,于1948年4月2日,一举解放了白河县城。</h1><h3></h3><h1> 部队在稍事休整后,兵分两路乘胜西进,开始了解放旬阳的战斗。12旅34团和郧白独立团担任左翼,沿汉江两岸直指旬阳城。35团和上关独立营担任右翼,经郧西一、二天门,迂回旬阳的双河,翻越南羊山之后,插向旬阳城北的赵家湾、甘溪、白柳一带。</h1><h3></h3><h1> 左翼部队于4月9日解放了旬阳东蜀河地区,接着消灭了棕溪地区澄明乡长任明智的带子会反动武装。4月12日晚,34团先锋已抵达旬阳城周围。盘踞在旬阳城的陕保八团和国民党旬阳县自卫团及县府人员,逃往城西30里之南、北黑山一带。4月13日,旬阳县城第一次获得解放。与此同时,12旅35团右翼部队在解放了双河之后,又解放了城北赵家湾、甘溪以下地区。这时,除吕河、神河、赤岩、小河地区未解放外,全县其他六个地区已获得解放。</h1><h1> 1948年4月15日,宣布中共旬阳县委、旬阳县民主政府成立。解放军第12旅组织科长姜含勋任县长,华北干部宋静卿任县委书记兼县农会主席,并很快配齐了区政府干部。并在县城张贴《布告》。1948年4月20日《新华日报》第二版“天下大事”栏目报道:“豫陕鄂地方武装解放陕南旬阳县”,对旬阳县解放情况进行了报道。</h1><h3></h3><h1> 旬阳县首任县长姜含勋,时系解放军第12旅组织科长,解放后曾任青海军区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体委主任等职。《布告》中所谓“汉勋”当时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民兵在陕南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放了汉江之滨的旬阳县,建树了不朽的功勋;二是“含勋”中“含”字的谐音为“汉”。当时将此二者巧妙混为一体的县长署名,甚有考究。</h1><h3></h3> <h1>解放房竹三县历程</h1><h1> 1946年8月28日,王树声率中原突围南路部队,与罗厚福率领的江汉军区突围部队,在房县西南上龛乡范家垭会师,成立了鄂西北党委和军区指挥部。先后建立5个地委、6个中心县委、10个县委、12个工委,统一领导鄂西北地区党的建设和军事斗争,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力量,减轻正面战场我军的压力,打破了蒋介石妄图一举剿灭我中原部队的梦想。</h1><h1><br></h1><h1>房县两次获解放 &nbsp;</h1><h1> 1949年1月5日<span style="line-height: 1.8;">,根据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指示,解放军陕南军区发起了“房(县)竹(山、溪)战役”。</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陕南军区司令员刘金轩,率12旅36团、17师50团、上关独立团、郧均独立团,共4000多人,自郧县向房县进发。</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月6日,侦察得知,房县只有敌人的武装三四千人。开战交火才知,房县还有国民党199师两个团的正规军,要与上万敌军交战。</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 1月7日<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36团3营9连在连山坡接敌,歼敌一个连。9日凌晨,我各路部队同时向守敌发起全面进攻。11时,五将山、东泰山庙、莲花池、奶子山等制高点均被我控制。</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城内守敌国军199师师长肖丙寅弃城率部向南逃窜到川渝。国民党县长陈云及县自卫总队指挥部人员也弃城逃往上龛。当日午夜,人民解放军进城。</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一仗激战三天两夜才结束,共击毙和俘敌1037人。上关独立团团长陈双清壮烈牺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月10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房县第一次解放。</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陕南军区部队在房县休整十天后,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月20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西进解放竹山,新成立的房县民主政府工作人员也随军西进。</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 &nbsp;</h1><h1> 当时房县政权并不稳定,隐藏在四乡的土匪队伍到处扰乱,抢劫、杀人、劫法场,还攻打区政府。1月30日<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逃往深山的国民自卫总队在夏俊卿的带领下,乘县城空虚回窜县城。当日晚,敌中队长何侦元带人率先入城,捕杀为共产党办事的开明绅士杨远舫父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月31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晨,夏部入城,在城内大肆抢劫,疯狂报复。</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西进部队得知房县城重陷后,刘金轩即令36团星夜驰房,歼敌一部,余敌逃窜。房县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房县第二次解放后,房县民主政府回归治理,成立了人民武装县大队,各区干部组织民兵中队或小队。在解放军和县大队、区中小队相互配合打击下,土匪头子何侦元、国军18旅旅长夏四少,被打成光杆司令,逃往川渝。</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儒将烈士雷天明</span></h1><h1> 雷天明(1916-1947),原名雷盈鉴,1916年4月出生于房县城关镇莲花村雷家湾一地主家庭,4岁时母亲病故,8岁时父亲赵省开会途中被人害死,从此成为孤儿。在叔叔们的照顾下坚持上学,学习非常刻苦;幺叔雷振殿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武汉工作,专程从武汉千里迢迢回房县把12岁的雷天明接到武汉读书,先在江汉初中学习,后升入江汉高中学化工专业,1936年入湖北省农业专校。后投身革命。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各种名义主办、编辑《动员日报》、《五月》杂志、《民先日报》,建立地下党组织。1940年进入鄂豫边区根据地,先后任新四军师政治部秘书,团政治处主任,鄂中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地委统战部长,江汉军区政治联络部长,中原军区二纵队政治部副联络部长,江汉独立第一旅三团政委。1946年8月任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鄂西北专员兼房县县委书记、县长。</h1><h1> 1938年春,雷天明放弃学习机会,由省政府民政厅介绍,以乡政助理员的公开身份回房县开展工作。</h1><h1> 房县是鄂西北边陲重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领红三军在此建立过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较好。抗战爆发后,雷天明回房县,在西关小学任教,被推选为“房县抗战动员委员会”委员。雷天明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很强,回房县不久,就充分展示了才华。他与先行回房县的青年学生组织了“抗日救亡演出队”,在学校和居民中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话剧,一时间,房县城郊到处响起了高亢的抗战歌声。鉴于当地群众渴望知道抗战消息,而外地报纸,因交通不便,辗转传递,颇费时日,雷天明、张吾纯、许荫明等着手筹办《动员日报》,报纸以报道抗战消息和国际新闻为主要内容,以激励人民爱国热忱,动员人民抗战为宗旨,消息来源主要商请无线电台台长朱韩修和医生屈子昭用耳机收听广播供给。</h1><h1> 193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派共产党员庞俊、吉维学、邹则民、曾陶坤、鲍瑞琴五位同志,到房县开展工作。公开身份是成立合作办事处,组织合作社,发放贷款。庞俊任合作办事处主任指导员。主要任务是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秘密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动员民众,参加抗战。庞俊未到房县前,通过鄂北地下党,基本上了解了房县进步青年的基本情况,到房县后,就与雷天明取得了联系,两人同校教书,对他进行重点培养。</h1><h1> 雷天明在大学读书时,就结识过共产党员,参加过学校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对党的纲领、性质、任务有所了解。通过对庞俊的接触,对党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在庞俊的领导下,雷天明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他们以西关小学为阵地,以教员的合法身份开展工作。雷天明在学校教国语、英语和音乐,工作量很大,担子很重,他坚持边教学、边宣传,利用合法讲台宣传党的抗日救亡政策。为了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雷天明争取一切机会,利用一切形式,深入工厂、深入农村、深入街头教唱抗日歌曲,与群众亲切交谈、征询意见、回答问题、发表演讲,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入情入理,对听众颇有说服力,深受鼓舞。后来,他又组织进步学生,创办了《五月》抗战刊物,成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歌咏队,拉上街头表演,走进广场公演,师生同台,演的逼真、动情,倾城往观,轰动一时。雷天明不仅是一个有才能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和演员。他曾扮演《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送丈夫去当兵》《骂汪精卫》等剧目主角。他独唱《流亡三部曲》时,音色悲壮,扣人心弦。为适应群众需要,扩大宣传效果,雷天明利用星期天或假期先后到城郊的百果树、三海堰,以及下店子、上当河公演。每到一处,深入群众,亲切交谈。在蛤蟆石演出时,他了解到茅坪邓保长买卖壮丁,借端敲诈的劣迹,随即编写了一段数来宝,历数了保长罪行,正好这个保长在场,就让群众将其推出示众,群众无不拍手称快,都说:“演的是真戏。”</h1><h1>经过革命斗争的考验,1938年7月,庞俊介绍雷天明加入中国共产党。雷天明入党后,工作更加积极,经常忙到深夜,他将一大批进步青年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为建立房县地下党组织,奠定了基础。</h1><h1> 1938年10月,由于革命斗争需要,鄂北特委派雷天明到襄樊开展地下工作。1939年春,国民政府解散了鄂西北各县抗日救亡团体,逮捕了在房县工作的共产党员,抗日宣传活动和党的组织,受到很大挫折。为了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战争,鄂北特委派雷天明、蔡锦盈再次回到房县,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物色对象,发展党员,重建地下党组织。</h1><h1> 雷天明回到房县后,重新组织了一部分积极分子,开展抗日宣传,并秘密进行建党工作。到1939年11月,雷天明和蔡锦盈先后在城关、军店发展了刘晏春、汪道生、孙运光、蔡灵龙、李道润、余锦蓉、陈正西等一大批党员并建立了地下党支部,雷天明任书记。党组织建立后,房县抗日宣传活动,声势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的注意。县党部书记刘贯儒派出密探,侦察共产党组织活动地点,带领警察中队赴军店逮捕了共产党员蔡锦盈,房县县委书记冯锡三,并对雷天明进行监视。鄂北特委鉴于房县地下党组织已遭破坏,雷天明已经暴露,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指示雷天明暂离房县,到鄂豫边区开展武装斗争。</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1940年2月10日,雷天明离开房县,到达谷城,找到鄂北特委,汇报了房县情况。鄂北特委派雷天明到鄂豫边区开展武装斗争。当时,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对各地控制很紧。雷天明、张执一等同志化装成商人,闯过了一道道封锁线,到达鄂豫边区。雷天明在新四军五师工作,先后担任14旅43团政治部主任,第二军分区联络科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地委统战部长等职,主要负责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工作,争取进步力量一致团结抗日。1942年4月,在安陆一个农村里,鄂北地委民运部部长余林,随队下乡借粮,正好遇见雷天明前来配合借粮工作。雷天明和余林,都是房县人,他们之间是师生,是同事,又是战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对情侣,异地相见,革命的火花相撞,燃烧成熊熊烈焰。1942年10月,经军政部批准,雷天明和余林在鄂中军区政治部结婚。</span></h3><h1> 在抗日游击战中,由于日伪、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围攻,新四军每天都要行军打仗。在艰苦的环境中,雷天明白天行军打仗,夜晚打报告、写总结,还要抽时间看书学习,很少和余林见面。1943年10月,余林突患重病严重贫血,住进军队医院,正在前方作战的雷天明,听说后万分焦急,请人在敌占区买了两瓶“自来血”送给余林。当时,雷天明从联络科长升任政治部副主任,药带走后,他在日记中写到:小余生病,严重贫血,战斗紧张,不能探望,我托人给她买了两瓶补血药,为了个人私事,用了公家的钱,检查起来,是很不对的,这与我的职务是不相称的。职务变了,对党的忠心不能变,职务变了更不搞特殊,更应勤勤恳恳为党工作。</h1><h1> 1945年5月,雷天明的长女雷英半岁了,放在奶妈家哺养,天明很少有机会见到女儿。一次部队转战到余林工作的地区,原打算停留三天,余林就把奶妈和雷英接来,让雷天明好好地看看女儿。谁知道,第一天来,第二天雷英发高烧,雷天明和余林心急如焚,想方设法送雷英去治疗。正在这时,雷天明接到情报,敌人要进行大“扫荡”,部队马上转移。雷天明对余林说:“说实在话,我很爱你,也疼女儿,可是敌人在扫荡,部队要打仗,我不能留下来,也没条件带走孩子,更没有钱给孩子看病,我对不起孩子!这笔账,我们要算在日本鬼子身上,让他们加倍偿还!”说完,亲了亲孩子,含泪出发了。</h1><h1> 1945年8月,经过八年艰苦斗争,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都盼望和平,盼望过上好日子。但是,蒋介石却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集中了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中原部队遵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指示突围。当时雷天明在江汉区独立旅任副政委,因余林身怀第二个孩子,即将临产。组织上为了照顾她,决定让雷天明和余林化装北上到解放区去。在党的事业和个人利益天平上,雷天明把砝码全部加在革命事业上。他主动到司令部请战:“我是房县人,对房县的情况熟悉,我坚决要求参加突围,到鄂西北去开展工作!”司令部同意了他的请求。</h1><h1> 夜深人静,雷天明紧紧地握着余林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小余,我不愿离开你,也想看看未出生的孩子,但是,工作需要我回房县去,我相信,不要多久,我们会在解放区团圆!”余林万万没想到,这次分手竟是永别。</h1><h1> 1946年6月26日拂晓,国民党向宣化店发起总攻,中原军区部队分三路开始突围,任团政委的雷天明所在江汉独立旅是南路突围的先遣部队,他们一部势如破竹,越过敌人重兵把守的平汉铁路线,突破襄河天险,打开南漳、宜城、保康,7月17日进抵房县县城。</h1><h1> 房县城是明洪武十年修建的古城,城墙高三丈、厚一丈,墙外有护城河。在新四军攻城前夕,伪县长项丽源加固了城墙,修筑了碉堡,并从郧阳搬来保安四大队一个团,死守县城。</h1><h1> 1946年7月18日,开始攻城。雷天明所在的三团担任主攻任务。守敌凭借坚固工事和优良装备负隅顽抗,三团等部强攻三日未克。7月19日,敌程潜为防堵中原军区部队进入大巴山,部署整编66师185旅37团,55师16旅及6旅17团向房县以西搜索攻击。为避免与敌主力作战,根据中央电令,决定停止攻城,部队继续西进。7月22日,攻克竹山县城。1946年8月28日,江汉军区部队与王树声领导的一纵在房县上龛会师,当即成立鄂西北军区和鄂西区党委,部队分散开展游击战争。任命雷天明为分区政治部主任、专员兼房县县委书记、县长,带领部队在房县西南地区开展斗争。</h1><h1> 雷天明在房县任职期间,生活条件艰苦,斗争环境恶劣。他既要带兵打仗,又要深入群众做宣传工作。当时,县政府设中坝周家坡一个农民家中,敌人常来骚扰,雷天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其中在与中坝相邻的秦口镇,全歼敌正规军一个连。进入深秋,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没有衣服,没有粮食,没有弹药。在一次战斗中,雷天明带领的手枪营,被敌人围困在山头上,战士们用石头同敌人拼,最后仅剩下15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和警卫员巧妙地将敌引开,13位同志安全转移,然后,他和警卫员从悬岩处逃出虎口,绝壁逢生。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天寒地冻,雷天明和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在雪山上继续与敌作战,由于敌人增加了搜山力量,地方反动武装也联合起来,发动进攻,为保存实力,雷天明和刘斌团长决定率部队向兴山转移。</h1><h1> 转移途中,雷天明右腿长了个大疮,肿得很粗,不能行动。快进入兴山境内时,团长刘斌要用担架抬雷天明,他说:“部队已经到了最艰苦的时候了,你赶快带领部队撤离,不要管我。”刘斌说:“那不行,你一个人留下来,很危险。”雷天明恳切地说:“不要紧,我是房县人,情况熟,我可以去找群众,等疮好后,立即去找你们。”这一夜,刘斌和雷天明在一块石头上谈了很久。第二天清晨,刘斌率领部队向兴山转移,雷天明和警卫员李明武留了下来。</h1><h1> 刘斌走后,国民党66师185旅,在旅长涂焕陶亲自率领下紧赶直追。在棒子树岭一个石拱桥下面,雷天明和李明武与敌遭遇,不幸被捕。1947年2月23日,雷天明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h1><h1> 雷天明牺牲后,他的亲属,几经周折,找到尸体,抬回安葬在雷家湾;房县解放后,将其遗骸迁至红军烈士塔。</h1><h1>雷天明,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和鄂西北解放战争领导者之一。他在短暂一生中,为人民解放事业写下了风雷激荡的篇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7年,创建“雷天明烈士纪念馆”,馆址位于房县城关镇中西关老街天明小学校,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馆内共分五大部分:少年求学、山城播种、坚持斗争、为国捐躯、继承遗志等,各类图片及珍贵文物共计8O余件。2011年5月被房县纪委监察局确立为“房县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十堰市纪委监察局命名为全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两次解放竹山县</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46年7月22日凌晨2时,夜如锅底,酷热难耐。在竹山城东霍山坡一条通往莲花池的崎岖山路上,江汉军区先头部队警卫团战士们手掌的火把,像一条火龙蜿蜒在灌木丛中。约半个时辰就抵达莲花池整装待命。</span></h1><h1> 凌晨5时,天刚麻麻亮,汉江军区部队和江汉平原的地方干部大队,在司令员罗厚福、政委文敏生的率领下,抵达城南菜园岭上。当红色信号弹划破竹山县城的夜空,城门楼上守城敌军迅速赶到县衙,当国民党竹山县长李仕魁从睡梦中闻听解放军到来时,带着手下人马仓皇向走马岗方向逃跑。</h1><h1> 6时30分,警卫团战士们从东门湾涉水渡河,沿堵河岸畔柳树林跑步向县城进发,不废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县城。江汉军区党委为了进入川东北的突围部队建立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及时在城里建立中共竹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开展地方工作,支援部队西进。党委任命朱正传为书记,许明清为县长。 </h1><h1> 部队入城前,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说共产党来了要共产共妻,小孩要杀来熬油,不明真相的市民远避他乡。县委领导会同部队干部,深入大街小巷,动之以情地走访了解民众疾苦,晓之以理地做通群众思想稳定工作。</h1><h1> 7月29日下午,县委和县政府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举行军民联欢会。随后在北门坡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阐述民主政府宗旨,消除了市民的犹疑,使离乡人员纷纷回城,恢复了正常生产与商业经营。县政府打开官仓,赈济贫民。部队拿出军饷,作为无息贷款,扶持穷苦市民购买粮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h1><h1> 竹山县城解放后,江汉军区部队奉令西进,留下两个营协助地方政权工作。正当县城军民齐心协力创建根据地,投入各项建设时,敌军185旅尾追而来,向竹山县城推进,敌新编第十师第十旅旅长谷炳奎率部进入宝丰,对竹山县城进行东西夹击。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县委机关被迫转移南部山区组建中共竹南县委,许明清任书记,以六房沟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政权组织。</h1><h1> 1946年10月初,竹南县委遭到敌军袭击,许明清率部突出重围奔赴房县找地委汇报工作。地委令他率领一个排,继续坚持竹南县委领导工作。返回竹山时,许明清和部队夜宿房县麦浪坪,被反动分子告密。国民党军队包围了许明清住地,在战斗中许明清受伤被俘。</h1><h1> 10月20日午夜,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许明清临死不屈,谷炳奎恼羞成怒,命令部下将许明清活埋于县城郊区的走马岗,时年28岁。人民为了纪念许明清烈士,将他就义的所在村改名为明清村,把他的英雄事迹编写成歌曲、戏剧。</h1><h1> 江汉军区主力部队转入外线作战后,留下500多名指战员在竹山境内严酷的环境中,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游击战争,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被敌人搜捕,有的隐藏身份给地主当长工,有的装成哑巴隐蔽在老百姓家中,他们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坚持着对胜利的渴望。</h1><h3> &nbsp;</h3><h1>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949年1月初,陕南军区决定发起“房(县)竹(山、溪)战役”,解放郧阳南三县,打通西进汉中的道路。1月20日,我军继续西进,12旅36团在途中击溃敌军一个营及两个连,顺利进入竹山城外。此时,国民党竹山县长贺理华已带僚属及保安团,弃城逃往官渡,与郧阳地方团匪江芝兰、王再堂残部合兵一起,企图居险要之地而负隅顽抗。陕南军区36团进入竹山县城,竹山获得解放,全城人民欢欣鼓舞,喜贺新生。</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span></h3><h1> 竹山县城第二次解放后,成立中共竹山县委员会,李平任县委书记,邵子南任副书记。为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和地方武装,组建成立了竹山县人民政府,刘华任县长,黄正甫任副县长。紧接着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竹山县人民武装部,隶属陕南军区两郧军分区领导,李平任政委,吴杰任部长。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竹山县独立营,杨登富任营长,亢员任指导员。次年6月,独立营改为县大队,段玉杰任大队长。</h1><h1> 3月7日, 解放军剿匪部队向县南部进发,贺理华闻讯后从官渡街逃往梁家河、蒲溪沟等地,并在沿途安插匪兵守关把口,据险设防。19日晚,剿匪部队17师50团组织精干小分队,沿官渡河而上,翻过松树岭,向盘踞在蒲溪沟的贺理华指挥所发起猛攻。贺理华顺着鲍家梁子朝山脚下逃窜,解放军剿匪分队班长张振德带领战士紧追不舍,在山脚下的茅草窝里将贺理华生擒。</h1><h1> 贺理华和伪保安队连长、乡长、警察大队队长、伪民众自卫队总队长及国民党顽固分子张心田等65人被剿的捷报不胫而走,全县广大干群欢欣鼓舞,拍手称快。3月21日,城关、田家坝、溢水等地纷纷召开群众大会,慰劳剿匪有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郧均团。贺理华于1950年10月1日下午4时在城关被镇压,张心田于1950年6月11日在城关公审公判后即被镇压。</h1><h1> 全县剿匪战斗中除歼灭的以外,共俘敌150名,迫其投降124名,分化瓦解匪兵300余名,60余名伪职人员向我政府自首认罪。灾难深重的竹山人民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h1> <h1>血战竹溪锣鼓洞</h1><h1>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配合作战的陕南军区遵照中央指示,回击两郧地区,拉开了解放全陕南的战斗序幕。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为保护关中地区的安全,急调27军、98军沿汉白公路组成了白河、竹溪、平利三道防线。为打乱敌人的部署,解放房县、竹山、竹溪,陕南军区决定发动“房(县)竹(山、溪)战役”,打通西进道路。</h1><h1>  1月24日,我陕南军区司令员刘金轩率17师50团、12旅36团及上关独立团、郧均独立团,在解放房县、竹山县城后,直逼竹溪。</h1><h1>  当时,国民党担任鄂北、陕南守备的98军军长刘劲持感到事态严重,急忙调整防御部署,令158师师长朱则鸣率部迅速集结竹溪以东的水坪地区,扼守锣鼓洞主侧山峰,以锣鼓洞山脉为屏障,阻击解放军西进。</h1><h1>  竹溪县锣鼓洞之山,横阻竹山、竹溪之间,海拔656.5米,易守难攻,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为了攻克竹溪县东大门锣鼓洞,刘金轩司令员根据敌我双方兵力部署,命令12旅36团担任主攻部队,进攻锣鼓洞主峰;上关独立团、郧均独立团则直插锣鼓洞山右翼,协同36团攻击阵前之敌;17师50团由擂鼓台簸箕垭以西侧击敌人。三路兵力齐头并进,成相互策应之势。</h1><h1>  为减轻主攻部队的压力,上关独立团团长王有常得令后,带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1月24日晚突袭佑城关之敌,击溃两个前哨连。</h1><h1>  17师50团为前卫团,团长陈云祥率部1月24日抵达竹溪县县河镇戢家坝,先遣营战士行至锣鼓洞下面的潘家湾时,驻守在山上的敌人用机枪轮番射击,战士们无法靠近前沿阵地,只好退回县河镇老街待命。是夜,12旅 36团赶到,团长董明端对整个战斗进行了重新部署。</h1><h1>  腊月的竹溪,天上淅淅沥沥地下着雨,26日临战时,大雨夹杂着雪片,铺天盖地落了下来。衣着单薄的参战部队指战员冒着雨雪向指定地点行进,36团的三个营于26日清晨5时前到达锣鼓洞山下的狮子凸对面的大坪。战斗于早晨5时开始,敌一部首先向36团三营阵地发起进攻,接着又向一、二营阵地进攻,企图凭借有利地形阻我西进,适时进行反扑,夺回阵地。了解到敌人的意图后,一营指战员连续反击,但由于大雨滂沱、山路难行,加之敌人西北两侧火力密集,一营冲到半山腰时,伤亡很大。为了保存实力,36团董团长令二营接替一营参加战斗,二营营长郭时胜令其他连掩护一连进攻敌人。当一连连长董福旺、指导员史少卿率部冲上锣鼓洞寨时,敌人已占领了大半个寨子。董连长喊一声 “打”,一排排手榴弹摔向敌人,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战士们的利刃已刺向敌人的心脏,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连续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h1><h1>  由于敌98军副军长兼117师师长尹呈佐命所部250团赶来增援,枪炮密集。敌众我寡,我后援部队无法接近锣鼓洞阵地;一连战士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用刺刀、石头对搏敌人,坚持战斗到天黑,共打退敌人十次冲锋。后来接到军区 “敌居高临下,加之大雨,补编困难,撤出战斗”的命令后,一连战士才撤至竹山宝丰地区休整。在这场战斗中,一连70余名指战员从上午9时到夜晚10时,连续13个小时浴血奋战,撤退时仅剩7人。此战,我一连连长董福旺等300余人壮烈牺牲。毙敌700余人,俘敌200余人。战后,上级授予一连为 “战斗模范连”,奖励 “攻如锥,守如钉”锦旗一面。</h1><h1>  </h1><h1> 1949年5月,陕南军区在鄂西北各部队组建成2野19军,发起“白竹平战役”。57师171团攻克锣鼓洞,向竹溪县城发起进攻,歼敌一个多团,俘敌1200余人,于5月30日解放竹溪县。</h1> <h1>解放平利县历程</h1><h1><br></h1><h1>首次解放平利县</h1><h1>  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8月,中原突围的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的先头部队警卫团和第3团,从镇坪牛头店,往平利闹阳坪、松杉河转移到湖北竹溪;8月下旬与王树声率领的一纵在房县会师;9月上旬在鄂西成立了白(河)竹(溪)平(平利、镇坪)中心县委,领导这一地区的群众开展游击战,创建小块根据地。</h1><h1> 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新组建的第19军,军长刘金轩、第一政委张邦英、政委汪锋,率55、57两个师,在郧县召开誓师大会,23日发起“白竹平战役”,25日<span style="line-height: 1.8;">解放白河县,30日解放竹溪县,突破国民党部队第一道防线。</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5月30日,19军57师从竹溪正面佯攻关垭子和老鹰山之敌。55师采取大迂回的作战方法,自白河绕旬阳、竹山、竹溪边境深山密林小道,冒雨行进,抵平利东北大山沟。以师侦察股长赵连云为首的10余名侦察员,化装为蒋军白河溃兵,于29日傍晚智取国民党部队高桥据点,歼其一个连。随之,解放军55师师长符先辉率163团赶到,以一个营兵力分三路连夜冒雨冲锋,攻下险要之地十八盘,歼敌另两个连,打开缺口,迂回关垭子守敌之后,直抵连仙河,势如破竹。</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天,敌军急调3个团到双河口、杨柳坝妄图截击和围困。却被解放军55师赶到的后续部队将敌援军打的落花流水。敌溃军少数西窜汝河经老县到大贵,大部南溃柴家沟,恰好遇上解放军57师169团于柴家沟口隐蔽布防,将敌溃逃部队一千多人围困全俘。此役先后歼灭敌部27军47师的141团全部,98军158师的474团大部、473团一部,共俘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286人。</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唯474团残部奔磨石沟梁,距高死守,解放军165团3营夜攻数次失利,坚持到后续部队赶来,一举击溃,至此,敌二道防线瓦解。</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在追歼敌部残余中,解放军两名小战士创造了奇迹,用一支步枪、几枚手榴弹,在梁家桥逼降了一股敌兵,生俘20人,缴步枪12支,1门大炮和半口袋银圆。</span></h1><h1> 国民党平利县长袁增华见大势已去,于30日下午南逃,宿纸坊沟垴,翌日凌晨经秋坪、八仙逃川。同往的有县“自卫团”副团长李翰芳、警察局长马保畦及部分政府官员、警员等。</h1><h1> 解放军55师163团留一个营于连仙河口,以堵击关垭子国民党部队西溃之路;另两个营向老婆(铙钹)盖等山头猛攻,追至马盘山、药妇山。</h1><h1> 31日早,解放军55师165团的重机连、迫炮连和7、8、9三个步兵连,向平利县城郊之敌发起猛攻,占领县城东北各山头,打退敌部从城内出发的一个营的十多次反补,取得最后胜利。而后分一个班沿五峰山,绕猫儿沟,直入西城。解放军从东、北、西三面包围县城,防守平利的敌98军158师少将师长朱则鸣见大势已去,召集残部弃城南逃。我165团则长驱直入,下午5时许,首次解放平利县城。</h1><h1> 19军9天打了三个大仗,突破了敌军两道防线,解放了白河、竹溪、平利三座县城。</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6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31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下午,平利县城内工商学各界人士开东门喜迎解放军19军和中共平利县委首任书记郑存义等首长进城,军部设于县政府后院,第一政委张邦英、政委汪峰主持政务,军长刘金轩随军指挥。</span></h1><h1> 6月1日,代县长龙文宇邀请城内有关人士商议大事,党政军民共度“端午节”。农历五月初六成立城防司令部,县人民政府张贴一号布告,宣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恢复与发展各项建设,留用公教人员,收缴武器弹药,使用“中州币”、“人民币”等规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有识之士的一致拥护。</h1> <h1>敌进我退阻击战</h1><h1> 解放军19军“白竹平战役”告捷,接连攻克两道防线,6月4日又向第三道防线女娲山一带发起进攻。胡宗南大为震惊,从镇安、柞水、石泉等地,急调援兵69军和新3军驰援27军、98军固守安康,增调4个团卷土重来向平利反扑,其69军135师的先头部队进至长沙铺,作东犯试探性进攻,接着用山炮、野炮轰击作掩护,发起疯狂连续集团冲锋,向解放军设防的各个阵地猛扑。</h1><h1> 为避其锋芒,诱敌深入,19军奉命战略转移。6月6日,军政人员撤至平利县以东湖北竹溪一带休整待命。留57师170团和169团、171团各一部在平利县担任阻击任务。</h1><h1> 170团随机部署1营据守县西北之双龙寨、肖家山、寺沟丛朳包一线;2营据守县西南马盘山;3营据守县北蒙溪垭。</h1><h1>  位于普济寺北的肖家山阵地首当其冲。6月7日凌晨打响,敌用一个团的兵力猛烈进攻丛朳包背后山头,我170团1营营连干部率部奋勇抗击,连续打退敌人十多次冲锋,一直战到天黑,阵地安然在手,敌人尸横遍野,解放军亦伤亡较大。</h1><h1>  马盘山阵地是紧靠县城的西南屏障,地处交通要道,阻击战最为激烈。6月7日8时许,敌一阵大炮轰击后,135师404团蜂拥向阵地扑来,解放军先由170团2营4连严阵以待,当敌逼近三五十米时,连长王德明命令“打”!枪弹像雨点喷发,打得敌部人仰马翻,怆惶败退下山。敌135师见久攻不下,采取左右迂回,兵分三路,轮番进攻,都被解放军击退。国民党部队又用山炮更密集地轰击山头,整个马盘山顶全被烟火笼罩。解放军机智沉着,顽强战斗。机枪撞针打弯了,就猛投手榴弹,机枪子弹打完了,用步枪打,子弹又完了,就用石头砸。我三排副排长杨树林腹部中弹,肠子露出,双手捧着肠子,临牺牲未吭一声。解放军增援的五连政治指导员禹玉璋、副连长程月明、副排长王德才等在冲锋中都壮烈牺牲,连长刘金才率部前仆后继,终于登上山顶与4连会合,士气倍增,坚持到下午3时,我57师师长张复振急命驻守城西的2连,前往增援,其战士看到团政委秦峰,在山上拼敌,斗志更旺。最后,我171团奉命由张毅副团长率2营配合出击,歼国民党部队135师404团一个营,胜利完成阻击任务。</h1><h1>  蒙溪垭阵地:6月7日同天,170团3营在这里阻击敌军69军一个团的进攻,打退多次冲锋,敌伤亡无数,解放军9连排长李家英和10多名战士英勇捐躯。</h1><h1>  这三个阻击阵地,解放军170团经一天顽强拼搏,共毙、伤敌69军400多人,俘虏50余人。当时,解放军57师的随军医院设于城隍庙(原平中旧址),由于医院力量不够,师长把机关干部,通讯员、警卫员、炊事员都组织起来,到火线(主要是马盘山阵地)抢救伤员200多名。肖家山、马盘山阵地附近群众在战火停歇之隙,自发地冒着生命危险给解放军送绿豆稀饭、麦面馍、茶水,抬担架,转移伤员,掩埋烈士。魏汝有位刘姓农民天黑路过蒙溪垭,见洪姓解放军战士受重伤从树扒里出来,手撑步枪,慢慢移动,刘问明原因后,就自愿将其背上大路,又请一老乡,自制简单担架,从五峰山后丛林小路,抬至部队驻地,连夜走了几十里路。首长热情接待,赠以布鞋、食盐和路费,问他为何如此热心救护伤员?刘说:“我救他一人,他能救我们千百个老百姓呀!”战士们激动地擦眼泪,在场的支前民工也受到极大鼓舞。</h1><h1>  老鹰山阵地:6月20日,169、171两团在柴家沟、老鹰山、鹰嘴崖,轮换奋力阻击国民党部队几路进攻。前一天雷雨之夜,171团一营营长吴成周,率部轻装疾行80里山路登上老鹰山,6月20日黎明布防:一连为预备队机动隐蔽在下面;2连雄踞前沿;3连扼守主阵地,由一个排守制高点鹰嘴崖,抢修工事,严阵以待。约10点半,敌军以大炮为先导,以一个团兵力轮番十多次进攻都被击败。守鹰嘴崖的解放军战士,在手榴弹扔光、子弹用尽时,就用刺刀拼,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去制高点,但整个老鹰山阵地仍在解放军手中。敌人趾高气扬,用三个团疯狂进攻,解放军营长吴成周高呼:“杀敌立大功!”击毙扑来的四个敌兵,右臂负伤,遂用左手开枪,又一弹击中他腹部,他以手捂住,坚持指挥,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全体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杀敌更为英勇。一天激战,歼敌570余人。</h1><h1> 此次阻击战,我57师歼敌69军135师副师长李鄂以下1000多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h1><h1> 此时, 55师大部队早已安全抵达竹溪深山休整练兵。57师169、170、171团完成阻击任务后,也奉命安全东移竹溪设防。</h1><h1> 我军撤出平利东移竹溪后,国民党部队遂盘踞关垭子重作布防。国民党安康绥靖公署调黎世俊(平利大贵人)来平利任县长,黎招回“自卫团”副团长李翰芳和县府原主任秘书高子尚以及几个科长,自此,国民党政府又短暂地复辟。</h1> <h1>英雄营长吴成周</h1><h1> 吴成周(1920—1949),战斗英雄。陕西米脂县白家沟人,1929年,随父逃荒至山西静乐韩家沟落户,给财主放羊,做苦工,在苦难中度过童年。1941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h1><h1> 1947年7月,随军强渡黄河,进击豫西,转战陕南。1948年2月,任陕南军区郧白独立团2营6连连长;3月底参加“旬白战役”;5月初参加“宛西战役”;7月参加“襄樊战役”。</h1><h1> 1948年9月底,陕南部队12旅34团、35团,17师51团,郧白独立团,奉命开到河南南阳附近,参加牵制豫南国民党王凌云和黄维兵团的任务。</h1><h1> 11月6日,在淮海战役发起后,又进至淮河以南的双堆集,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在作战中,陕南部队始终处于第一线,同数倍之敌进行殊死拼杀。特别是在小李庄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突围,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刘邓首长的表彰,奖励“钢铁阵地”锦旗一面。在淮海战役中,陕南部队牺牲了两千多人,为取得整体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吴成周率部歼灭了国民党黄维兵团左翼部队,荣升1营副营长。</h1><h1> 吴成周屡建奇功。1949年1月14日出席所在纵队群英会,纵队司令员陈赓亲授吴成周“战斗英雄”称号,发给奖章奖状。</h1><h1> 淮海战役后,部队回师河南漯河整训,后赴安徽涡阳等地补充新兵。接上级命令,徒步千里转赴陕南,配合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胡宗南部队。</h1><h1> 1949年5月,吴成周荣升为1营营长。吴成周在作战中身先士卒,跃身前锋打头阵。行军中关心战士,为电话兵背电话,帮士兵扛枪。鼓舞大家克服困难,为人民立功。</h1><h1> 1949年5月底,奉命从郧阳黄龙滩出发,俘虏白河守敌140余人,顺利挺近平利。</h1><h1> 6月6日,吴成周带领1连战士向平利县城西南马盘山守敌东侧主攻,当前进到距离敌人300米左右,突然遭遇敌人火力阻击。吴营长鼓励战士们说:“打仗,说穿了就是比骨头,看谁骨头硬,我相信大家都是硬骨头。”战士们听了他的话,个个磨拳擦掌,士气高涨。吴营长命令程连长组织火力封锁敌人火力点,进行佯攻;他率领一个排从断崖右侧攻了上去,将敌人一个排全部消灭。然后组织2连、3连一起全歼敌404团一个营,俘虏敌副营长以下84人,缴获重机枪两挺、轻机枪4挺、冲锋枪3支、步枪100余支。夺取马盘山,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通道。</h1><h1> 马盘山之战后,吴成周率部攻打关家沟村的双峰寨,迅速击溃敌军。我军胜利解放了白河、竹溪、平利三县,不甘失败的胡宗南部队集结了三个军的兵力向平利反扑。为了诱敌深入、歼敌有生力量,我军奉命向平利以东的湖北竹溪作战略转移。吴成周奉命带领战士在关垭子、老阳山阻敌东犯,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在鹰嘴崖展开血战。</h1><h1> 6月19日接团长电话,命令该营立即出发,拂晓达到老阳山,抢在敌人前占领阵地,构筑防御工事,迎击东犯之敌。部队从关家沟、过罗圈岩,直到老阳山脚下的汪家坪。稍作休息后,连夜向老阳山进发。部队翻过一道山梁,突然下起了雨来,天黑路滑,行军非常困难,3连一个战士滑下山崖牺牲了。吴成周命令战士手拉手一个接一个前进。这样虽然安全,但行军速度不是很好。于是吴营长果断命令部队放下背包,轻装前进,终于在黎明前赶到老阳山。</h1><h1> 部队到了老阳山就抢挖工事。20日中午,敌人一个团的兵力逼近老阳山,用重炮轰击,气势汹汹地向老阳山鹰嘴崖冲上来。吴营长命令部队反击,并抄起手榴弹向敌人扔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他意识到这是一场以少对多、以弱胜强的恶战,狭路相逢勇者胜。不久,敌人以更加猛烈的炮火发起第二次猖狂的进攻,炮弹和子弹像冰雹一样砸向我军阵地,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部队伤亡很大。当敌人距离我方阵地只有50米远的时候,吴成周突然抡起手枪,边打边喊:“同志们,狠狠地打,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阵地不能丢,‘钢铁阵地’的旗帜不能丢!”话音未落,他的左臂中弹。战士要背他下去,他大声喊道:“不要管我,要用手榴弹把敌人打下去。”敌人的进攻又被打下去了。</h1><h1> 吴成周指挥3个连,连续打败了敌人两次疯狂地进攻,部队伤亡很大,他激励鼓舞全营同志们:“我们是英雄的连队,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坚决不给这支英雄的部队丢脸!”战斗又一次打响了。吴营长刚对右翼发令,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旁,爆炸的气浪把他推到在地。他坐起来时,发现肠子露出体外,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用手将肠子塞回腹中。2连长发现后,要抬他下去,可他死也不下火线,大声命令道:“不要管我,快去打敌人。”战士们一个个冲出战壕,恶狠狠地冲向敌人。当战士们把敌人全部捅死后,找营长时,只见他躺在血泊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h1><h1> 战斗英雄吴成周,为解放平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9岁。安葬平利烈士陵园。</h1> <h1>激战鄂陕关垭子</h1><h1> 关垭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19军在竹溪休整后,继续西进要拿下的第一个要塞。</h1><h1> 关垭位于竹溪、平利两县之交,南北山峦交错,长百余里。横亘在鄂、陕两省边界线上。关垭形如马鞍,南接山宝寨、海拔850米,北连擂鼓台峰、海拔700米。登山可望十里远,汉白公路越垭而过,是进军陕南必经的孔道。垭子两侧山峰迫近,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楚长城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要塞。 </h1><h1> 1949年5月31日,人民解放军2野19军解放平利后,胡宗南慌忙从镇安、柞水调69军、第3军,联合27军、98军卷土重来,向我军反扑,气焰嚣张,妄图找我主力决战。当时.我19军军长刘金轩当机立断,回避敌之主力,寻找战机,以歼敌有生力量。于是放弃平利县城与关垭,6月7日黄昏转移至竹溪水坪以东地区休整,并留57师170团于竹溪以西地区青草坪、蒋家堰与敌保持接触,掌握敌军动态。 </h1><h1> 7月初,3营奉命抓两个“舌头”(敌哨兵)了解敌情。3营营长项志毅命令连长董广德同志带黄老虎(黄廷贵)和白老虎(白发义)两个战斗小组深入敌人阵地,夜摸敌人。黄、白二老虎在夜幕的掩护下,跃进敌人战壕,一阵手榴弹猛打,乘敌混乱各捉一个“舌头”回来。俘敌供称:关垭子一带防线,为谢义锋69军之144师及135师一部;刘劲持98军位于洛河街,其158师之472团一个营防守三皇寨。 </h1><h1> 我19军指挥部在充分掌握和证实敌情之后,军首长决定:55师符先辉部为主攻部队,要求全师从关垭直至鹰嘴崖作正面突破,先攻夺关垭。歼敌144师;57师的171团为总预备队,随55师跟进。57师张复振部7月7日由竹溪水坪出发,限7月9日经三皇寨、菜家沟迁回至敌后侧切断其退路,配合55师正面歼敌。该师169团直插平利长安坝以西、石牛河一带阻敌援兵,两郧、商洛、安康三个分区部队,同时出动,牵制当地敌人,令敌人到处遭到拳头打击,使其全线崩溃。</h1><h1> 55师接到军指挥部正式命令后,慎重研究了从平利、安康我党地下工作同志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敌情报告.又派出许多得力营、连干部化装成农民去敌前沿阵地侦察地形。163团2营营长李成楼同志穿上农民便衣,依靠当地群众,连续七天七夜艰苦侦察,获得许多资料,为制定具体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h1><h1> 7月7日,55师师长符先辉又率三个主力团团长和参谋人员不顾酷暑,潜入关垭、枫树梁,观察地形,为突击队选择出击道路和突破口。晚上回来,召集会议,让参与者各抒己见,共订作战方案。最后符师长采纳众说之长,决定师163团从敌人防线最北端鹰嘴崖阵地突破,夺取制高点,只准成功不许失败。并以跟进预备队57师171团配合作战。为保证攻击得手,令该团1营以急行军进至满荆沟向老阳山警戒,师164团从关垭子右侧营盘梁、枫树梁突破。两个团完成任务,直接向汉白公路插去,歼灭逃跑敌人。师165团从正面擂鼓台、关垭作佯攻,摇旗呐喊,力争减轻我师主力从侧翼突破的压力负担。全师的重型炮火都配给165团,从正面轰击。袭击擂鼓台,吸引敌人把注意力放在正面防守。 </h1><h1> 7月8日,我55师三个团的领导,为贯彻师部命令,带领各自的突击连、排干部,潜入靠近敌人防线侦察和熟悉地形,交待任务,看准各自突击路线。163团5连突击队长马江水忍饥挨饿,不怕酷署.和战友胡珠梓二人,胆大心细,直插敌人前哨不到100米的树丛下,纹丝不动的观察敌人防守动态,竟达两、三小时。回来后,教导员周悦发笑着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嘛!” </h1><h1> 猛攻三皇寨在战略上是一次迂回战术。它是关垭子战斗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首先拿下三皇寨,是从敌人侧翼进攻,可以由此经柴家沟直插平利、打乱敌人阵脚,截断敌之退路。为配合我军主力55师歼灭关垭正面之敌创造条件。因此,三皇寨一战,直接影响到我军在关垭能否以铁臂合围之势,全歼守敌。 </h1><h1> 57师169团、170团随师指挥部由竹溪水坪出发,以急行军进程,按军部规定时间,于7月9日拂晓挺进至三皇寨附近。当时遭敌98军158师472团一个营的阻挡,师首长令169团迅速歼灭该敌,170团协同进入战斗。 </h1><h1> 8点30分,师令169团连以上的干部观察地形,研究打法,决心以3营配属1营2连为主攻,以2营为二梯队,位于三皇寨西北侧无名高地,保证3营侧翼安全,并防敌西逃,以1营(欠2连)为团预备队.全团集中82迫击炮9门、60炮12门,重机枪十挺组成火力队,支援三营进入战斗。 </h1><h1> 与此同时,师又令170团1营为第一梯队,以3连为主攻,团以迫击炮2门、60炮6门、重机枪4挺,组成强有力的火力网支援,突破口选择在敌阵地后侧,打他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h1><h1> 9时30分,师、团领导亲自参加,召集担任主攻任务的3营班以上的干部,交待任务,指定运动路线。指示3营7、9连配属重机枪1挺迂回至三皇寨右侧攻击。8连配属重机枪1挺于三皇寨正面佯攻。2连为营指挥的第二梯队。同时营由4挺重机枪和60炮组成火力支援7、9连战斗。 </h1><h1> 11时10分,战斗打响。我军以猛烈炮火向敌实施5分钟急袭。掩护7、8、9连在鹿岩中开辟通路成功。11时15分,冲锋号响,发起冲击,7连首先突破敌人前沿,迅速向寨子西侧第一个山头发起进攻。9连突破敌前沿后遭敌火力阻击,营以猛烈火力组立即进行支援。8连在团火力掩护下向寨子北侧小山丘发起攻击。12时30分,7连在9连的协助下,攻占了寨子第一个山头,将敌第一线连全歼。12时40分,寨子内之敌集中火力向7、9连猛烈射击。我7、9连前进受阻后退至有利地形,重新组织火力。此时,团炮火即向寨子内转移火力,敌军为作垂死挣扎,向我7连阵地实施反冲击,妄图夺回已失阵地。13时10分169团和170团的全部炮火向反击之敌实施拦阻射击,8连亦向寨子北侧逼近。此时敌人指挥失灵,部队呈现混乱状态。我军第三梯队于是从7、9两连接合处进入战斗,直插寨子南北两侧,对敌形成夹击之势。反冲之敌慌忙向寨内逃窜。我立即跟踪追击,将敌大部歼灭。残敌沿后沟向北溃退,被我2营俘获。直至14时战斗结束,我俘敌营长以下240人,毙敌132人.缴获迫击炮1门,60炮3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9挺,步枪112支。我伤亡10余人。当日,师令169团继续西进,3连夜攻黑龙垭,2连夜摸母猪寨,连续得利。 残敌逃往洛河,170团继续紧追。169团从石牛河回师长安坝。</h1><h1> 三皇寨的胜利,不仅为我军主力歼灭关垭子之敌创造了条件,也给敌人敲响了丧钟,牵动了汉白公路全线,敌军四面楚歌。 </h1><h1> 7月9日下午,我军主力55师获得三皇寨胜利消息后,是夜即开始向敌人阵地运动,作夜袭准备。</h1><h1> 9日夜,阴沉沉的.月亮在云层里爬进爬出。长满树木的山崖,显得格外阴森。战士们求战心切,情绪饱满,163团于16时,164团于20时,165团和171团于21时,分别由驻地中峰观、小坝子、蔡家湾、大河沟出发,严格遵守夜间行军纪律,静肃秘密,不准有武器声,不准抽烟引火,衔枚疾走,尽力隐蔽,不让敌人发现目标,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开进到敌人的眼皮下。 &nbsp;</h1><h1> 10日1时,战斗打响。164团团长张新胜同志,是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作战经验丰富。他率部至敌人阵地营盘梁时,始终未被敌人发觉。一声出击令发出后,第1营战士象出山猛虎,从营盘梁阵地右翼,扑向敌人阵地,敌人顿时惊慌失措,未来得及展开火力。第2营也很快从敌人左翼攻了上去。在两面夹攻下,约半小时,敌因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营盘梁为我军占领,俘敌3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20挺。团长张新胜当即紧急命令部队乘胜向西北面发展,攻占西谷垭和枫树梁主阵地。3时许,西谷垭得而复失,经过三次激烈争夺,再次占领。 </h1><h1> 是夜3时30分,师政委张明率163团在鹰嘴崖战斗相继打响。<span style="line-height: 1.8;">鹰嘴崖地形险高,居高临下,直接控制着关垭子正面通道。早在6月下旬,胡宗南部反扑时,为保卫我军安全转移,57师171团6月20日曾在此阻击敌军,与其5个师的兵力开展过一场血的战斗较量,敌我双方伤亡惨重。这次敌军重新构筑工事,明暗火力密集,戒备森严,凭险据守,并把阵地前后左右的树木一律砍光,几百米的阵地前沿,毫无隐蔽之隙。我军正在组织进攻之际,被敌军哨兵发觉,大声呼喊。霎时,密集的火力向我军射来,使我进攻的第3营部队遭到当头一阵杀伤,5连副连长张金才、1连排长张志新壮烈牺牲;营长宣相同、副营长燕金全、政治教导员解全威几位主要干部也都负伤。师政委张明和团长牛亚川见此情景,当即立断,命令第6连连长乔恒会迅即向敌右侧阵地佯攻,以吸引敌人火力,全连战士发起猛攻。由于敌人火力强大,连长乔恒会饮弹英勇阵亡,指导员雷玉也负重伤,全连战士有三分之一的人中弹牺牲。此时,敌人见到射伤有利,于是把所有火力集中在6连进攻方向,一时战场烟雾迷漫,杀声震天。</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师政委张明与团长牛亚川急中生智,命令5连连长马江水率全连一鼓作气,向敌人空隙左侧(没有火力)阵地突袭。当马江水带队摸到几十米左右时,天助人愿,恰好一阵乌云遮住了月亮,一片漆黑。马江水乘此机会,喊了一声“冲呀!”,战士们闪电般登上敌人阵地。共产党员班长李明贵带头向前冲锋陷阵,一阵阵手榴弹炸开鹿砦、投向敌人战壕,几十个敌人被炸死伤亡。在烟雾尘土横飞中,全连战士一涌而上,跳过战壕,夺取敌人机枪;一位战士如猛虎扑食,连刺敌5人。顿时敌人崩溃逃窜,我军向纵深攻击。有几个敌人龟缩在交通暗堡中,继续向我发射,打伤我突击组3个战士。2排排长胡珠梓和战士姜国军冒着生命危险匍匐前进,把几个手榴弹拉开引信,塞入敌人暗堡,一声巨响,暗堡倒塌,将敌人一扫而尽。马连长率部穷追猛打,连夺8个山头。</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此时,我6、4连同时齐心猛攻,敌人土崩瓦解,约1小时结束战斗,占领了鹰嘴崖阵地。歼敌432团第1营并1个加强连,共毙敌200余人。至此,敌关垭子制高点为我占领。黎明,57师171团接受防守任务,巩固阵地。</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师政委张明和团长牛亚川立即命令:2营部队沿柴家沟左翼山梁,向汉白公路直插下去,堵死敌逃跑的退路。</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5时,我军164团一个连以西谷垭为依托,再次勇击枫树梁高地。57师171团也以一个连从正面攻击该高地。守敌陷入几面包围,放弃阵地从汉白公路向平利方向逃窜。164团接连打下营盘梁、枫树梁、西谷垭阵地,扫清战场后,继续由关垭中间直插平利长安坝,正面阻击敌人西逃。 </span></h1><h1> 165团从正面攻击擂鼓台、关垭之敌,并以我军主力声势作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集中兵力在正面防守。同时,该团全力用密集炮火封锁关垭阵地,乘机占领敌前哨擂鼓台,将敌大量兵力吸引于此地。</h1><h1> 8时许,山宝寨之敌见其大部已逃向公路.便惊慌亡命西窜。此时,敌形成全线溃退,我军转人战斗追击。163团占领柴家沟左山梁到千佛洞一带,陷敌于绝路,敌遂依南山实行抵抗。在164团的配合下,激战半小时,歼敌431团全部。</h1><h1> 接着,163团4、5两连又歼灭汉白公路上相遇的敌军辎重队。关垭子敌军蜂涌西逃,1个营的敌军跑到早阳沟口。163团3营5连已先赶到抢占了早阳沟口的一个小山包,迎头在此等待,截住激战,打退敌营5次反冲。子弹用尽,用刺刀拼,排长胡珠梓、杨忠信壮烈捐躯,胡珠梓牺牲后口中还咬着敌人一只耳朵。连长马江水身负重伤,还连续刺杀4名敌人,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全连仅剩16名指战员,仍勇猛顽强堵住众敌,坚持到该团7、8连赶到后,从敌侧后出击,全歼这营逃敌。</h1><h1> 11时许,165团全面突破关垭子阵地。163团9连埋伏在公路两旁。伏击敌144师师部,活捉敌师长,敌军失去了指挥,我19军各团乘胜追歼西逃之敌。到12时战斗结束,敌人鼓吹的关垭子第二道防线为我军彻底摧毁。 </h1> <h1>英灵常在马江水</h1><h1> 马江水(1925一1949)河南洛宁人。1945年参加人民军队,在八路军晋冀鲁豫野战队当战士。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h1><h1> 1949年5月2日,部队在郧阳整编后,马江水任解放军2野19军55师163团2营5连连长。5月25日解放白河县后,沿山区小道向平利进军。</h1><h1> 国民党军队盘踞平利和白河之间十八盘为第二道防线。5月29日1时,马江水奉命向国民党军队发起强攻,黄昏时攻占敌军阵地。55师由此直奔平利,并于5月31日首次解放平利县城。</h1><h1> “ 白竹平战役”后,马江水所在19军奉命战略转移,撤出平利县城到竹溪休整。</h1><h1> 国民党调动大军防守关垭子一线。7月10日,19军奉命发起关垭子战斗。163团主攻鹰嘴崖阵地,马江水率第5连担任突击队。大部队到达后,第6连从右侧佯攻。马江水带领5连战士炸开鹿砦,跳过战壕,奋勇冲杀,迅速攻占主阵地。</h1><h1> 后续部队上来后,马江水又率5连直奔长安坝,封锁敌军西遁之路。于汉白路上歼敌运输部队。在早阳沟口,坚守阵,顽强阻击。与一个营的疯狂夺路之敌拼杀,连续阻击敌人5次集团冲锋,胡珠梓、杨忠信两个排长英勇牺牲。当子弹、手榴弹用尽,马江水身负重伤,仍与敌人拼刺刀,接连刺死4名敌人,马江水中弹牺牲,年仅24岁。全连仅剩下16名指战员,仍顽强堵住众敌。待我追兵赶到围歼。</h1><h1> 部队党委给马江水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第5连“突破鹰嘴崖,直取长安坝,马江水英雄连”的光荣称号。特等功英烈马江水安葬平利烈士陵园。</h1><h1> 70年来,马江水英雄楷模一直被我军薪火相传。马江水的忠魂化作两颗明星,成为坚守雪域高原的并蒂雪莲:在解放军第77集团军某旅,一座营区竟有两支“马江水英雄连”。两支连队每晚点名第一项都是齐声呼点“马江水”的名子;在海拔4700米雪域高原艰苦卓绝地实战训练中,两支连队的指导员为激励战士顽强斗志,总爱讲:“突破鹰嘴崖,我连长马江水……直取长安坝,我连长马江水……”战士们听后齐呼:“跟上我连长马江水冲啊!”两支连队比学赶帮,追赶超越,争当真正的“马江水英雄连”。马江水同一颗红色种子,在同一旅内开出两朵“英雄花”。</h1> <h1>赵小合智擒敌师长</h1><h1> 国民党胡宗南的王牌部队,69军144师在关垭子遭到猛击溃退下来后,将敌压迫在垭子以西山峪沿汉白公路长安川坝地区,到处挨打。敌军144师师长符树篷,就是在督战指挥敌军向西溃退时被俘。 </h1><h1> 敌144师师长符树篷,早年住过黄浦军校,老谋深算、颇有胆识。他带有随身警卫、军官30余人,站在汉白公路三盆河口处,不时用望远镜察看,向遥远方向摇摆着红色、白色小旗进行联络与指挥。他万万没有料到我军55师师长符先辉早己布下插入敌人后侧的战略布署,在敌军已成丧家之犬、纷纷后撤的紧张时刻,我163团7连副连长赵小合,带领6班12名战士,在千佛洞附近担任警戒,突然迅速插到公路边,隐蔽在稻田深处,紧盯符树蓬,见机行事。</h1><h1> 赵小合和班长吴国山脱下军衣,只穿着一件衬衣,把帽子也折叠起来歪戴着,鼓足了勇气,装扮敌军下级军官,打了败仗的狼狈模样,毫不犹豫的向敌师长符树篷走去,抢先发问:“喂!你们是国军哪一部分的?”一敌军官答:“和师长一路来的。”赵小合听后暗暗心喜,知道这是敌人师长,他就想出办法,随机应变,一心想活捉这位师长立功。于是,赵小合便抢前几步敬礼,说:“报告师长,我们在这里守卫。”这位师长不知青红皂白,略用眼稍加审视,一举手回了个礼,用一口海南话说:“你们这块阵地守得好,顶住了共军。”接着又问:“你二人是个什么官。”赵答:“我是班长,他是士兵。”敌师长问完话,大模大样的踱着方步向东,往前走,眼看离埋伏在稻田内的我军战士只有十来步了,说时迟,那时快,赵小合猛的装着吃惊的样子:“报告师长,我们后面山上来了那么多人,这是什么部队?”师长和随行警卫、军官不约而同.紧转身向后面山上窥望,当他把望远镜刚刚架上鼻梁,赵小合发出暗号,十来个战士如猛虎般冲上来,大喊:“缴枪不杀!”将敌包围。赵小合、吴国山拔出手枪对准师长的脊背喊:“不准动,谁动打死谁。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敌师长用海南语音说:“别开玩笑,我是一戏戏西西(一四四师师)长嘛!”但扭头一看,来者都是头戴红五星帽,顿时瞠目结舌,俯首就擒。敌人虽数倍于我12名战士,但事出突然,于是摘下30余人的武器,全部成为俘虏。 </h1><h1> 当把这批俘虏送到临时收容所后,那位在敌军中以善战著称的敌少将师长垂头丧气地说:“我从来没见过这种打法,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就全完了。”我军收容所干部问他的经历时,他用微微发颤的手在纸上写出:“一四四师师长符树篷”九个字。 </h1><h1> 此事为我55师师长符先辉知道后,当即着人带来敌师长谈话。符树蓬虽然被俘,但仍有几分嚣张气焰。他见了我军师长就傲慢地说:“我虽败为你军阶下囚,但你们共军,这不算正规作战打法。”我师长符先辉笑着问道:“请问?打了胜仗,又活捉了指挥官,你说这种打法不好吗?”此时,敌师长低头不语,面色苍白,神情紧张。我师长符先辉以礼相待,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有优待俘虏政策,只要你放下武器,就能保证你人身的绝对安全。你有什么要求,还可以提出来。”敌师长声音低沉地说:“现在我请求贵军转告周恩来先生,我是黄浦军校他的学生,我要求能见到周先生。”我师长笑容相迎:“只要阁下有靠拢的表现,我们一定设法满足你的要求。”至此,敌师长符树篷连声称谢。 </h1><h1> 几天以后,我师长符先辉再次找败军之将符树篷谈话:“现在你对这一仗,究竟作何评价?”敌师长答曰:“解放军智谋双全,勇敢善战。关垭子之战。我以优势兵力,铜墙铁壁,难以攻坚。没想到你们居然敢于用兵穿插我翼两侧,出奇制胜。” </h1><h1> 由于符树篷勇于承认错误,愿为人民服务,曾一度释归,作策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安排为我某军事学校担任作战教员。 </h1><h1> 关垭子之战,全歼守敌69军144师大部、135师的403团全部,俘敌144师师长符树蓬以下1366人,打死打伤403团团长李定勋以下782人。第二次收复平利县城。 </h1><h1> 当天,我陕南军区指挥部接到陕西省区党委、陕南行署贺电祝捷:“此役创造了陕南前线光辉战例!”11日晨又收到刘邓大军转来贺电嘉勉。</h1> <h1>攻破第三道防线</h1><h1> 随着解放军19军开辟陕南根据地的日益扩展和巩固,国民党王牌军胡宗南为了掩护主力在关中作战,并准备南逃四川;在安康地区重兵设防,设立了三道防线,有四个师的兵力,构成了以白河城西天池岭为重点的南北长150余华里的第一道防线;以竹溪、平利之间的关垭子为重点的南北长180华里的第二道防线;以平利西药妇山、女娲山为重点的南北长100多华里的第三道防线。1949年春,在平利的国民党驻军,由原来的一个团增至两个师 ,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胡宗南的嫡系部队。</h1><h1> 解放军19军一举突破第一道防线,两战突破第二道防线。关垭子战役已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解放军19军在平利县城休整数日后,从7月7日开始,兵分两路向国民党军第三道防线发起攻击。</h1><h1> 57师沿公路正面佯攻,连破长沙铺、园扒子、天花尖、玉鼎山、天仙庙、红石崖、石香炉、马鞍寨、九道梁等山头守军,分兵追至大贵,歼其一半兵力。</h1><h1> 55师绕公路南侧,分远近两线包抄:两个团经沙家河、娘娘庙、小巴山,抵达洛河,尾追逃兵,经狮子坝、柳林坝、在大贵会合57师170团,追敌溃军至老县。</h1><h1> 一个团从冲河西侧簸箩垭,西插药妇山、乌稍岭,迂回女娲山西侧蒋军后背。此处蒋军闻身后枪响,慌忙沿女娲山东侧汉白路向下溃逃。19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西进与安康牛蹄岭大敌决战,女娲山逃敌交给地方武力解决。</h1><h1> 战略要塞女娲山之敌,是先期驻防平利县独立团的一个营,负责后勤保障的军用物资装备丰富。该敌东逃,将给刚解放的平利县城构成威胁。奉命提前到达设伏截击的安康县(今汉滨区)东区坝河解放游击队,严阵以待;等敌进入伏击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猛烈打击,全歼该敌。</h1><h1> 21日,19军55师、57师会合集结老县街,连夜向马鞍铺进军,军长刘金轩亲自指挥55师163团一个营,于22日半天时间,攻破平利、安康交界的狗脊关、药王寨,击溃敌27军31师93团两个营;并沿太平寨进插八道河歼敌一个连、一个炮兵排。</h1><h1> 同时,我57师170团,在55师先遣排和坝河解放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于22日傍晚,攻占击溃了大帽山之敌,控制了黄洋河以东诸高地。至此,敌军设在安康外围的第三道防线彻底覆灭。</h1><h1> &nbsp;</h1><h1> 平利县是解放陕南的主战场,是“白竹平战役”的重要战场,是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的“关垭子战役”决胜地。自1949年5月9日至11月底,其间经历30多次战斗,解放军第19军以两个师摧毁敌四个军设置的三道防线,毙俘敌12000余人,把敌十余万人牵制在安康及其以东地区,有力配合我军在全国的作战部署。这些战斗中,人民解放军有420多位官兵奉献了宝贵生命,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年仅16岁。涌现了“突破鹰嘴崖,直取长安坝,马江水英雄连”的一批连队,以及3000多名人民功臣,充分表现了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h1><h1> 1949年5月14日,经中共华南局批准,陕南区委在郧阳宣布成立了中共平利县委、平利县人民政府,配备地方干部24人。平利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为了支援前线,征交粮食400余万斤,做军鞋4000多双,动员2000多名民工支援前线;有72人被记一等功,56人记二等功,82人记三等功。展现了平利人民无私无畏、坚强勇敢的精神风貌。</h1> <h1>安康要塞牛蹄岭</h1><h1>  牛蹄岭位于安康城东南方,因其貌似牛蹄而得名。它南依峰峦叠嶂的大巴山,北临滔滔汉江,东靠黄洋河;主峰石头寨标高661.4米,地势突出险要,立于山顶可环视20千米内周围地区;它由大、小牛蹄岭两座毗邻的山组成;大、小牛蹄岭、塔梁、文武山自东南向西北,巍峨起伏,构成安康城天然屏障。安康城就在山脚和汉江之间,汉白公路东西贯通。牛蹄岭是陕南重镇安康城的军事战略雄关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h1><h1> 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蒋介石的百万大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即将取得胜利。</h1><h1> 但是国民党并不甘心失败,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集团放弃死守西安,从关中北部南撤,以陕南、陇西为防御重点,确保西北,屏障西南,并准备在形势不利时经汉中退踞四川。为此,胡宗南先后向安康增派98军、27军、69军,由其参谋长、“闪击延安”“进攻延安”策划者、西安城防司令、新编第3军军长盛文中将指挥,制定了“巩固安康外围,确保汉中”的防御策略。</h1><h1>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彻底粉碎胡宗南的企图,积极策划陕南战役,1949年5月22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辖55师、57师)自湖北郧阳出发,开始西进作战,不到两个月,先后突破敌军三道防线,连克白河、竹溪、平利三城,直逼安康。</h1><h1> 牛蹄岭是安康城外围防线的主要阵地,早在1947年,国民党军队就在此构筑环形工事。人民解放军解放平利后,胡宗南深恐解放军乘胜进占安康,将第3军主力254师和69军主力部署在大牛蹄岭,27军主力部署在小牛蹄岭,第3军335师和27军31师担任牛蹄岭外围防御,98军防守安康城,又从汉中调来一个机械化炮团配置于汉江北岸。</h1><h1> 我以两个师进攻,敌以六个师防守,我寡敌众;我军在炎热的酷暑中连续奔袭疲劳作战,敌军在牛蹄岭早已修好坚固防御工事拒险扼守以逸待劳;况且敌军重武器充足火力强大;还有距安康城很近的五里飞机场空军助战;在汉江河里布置有两艘轻重机枪巡逻船、三艘火炮船。我孤军无援地进攻大敌“水陆空立体防御”,蒋介石还从巴山南坡、胡宗南从秦岭北坡调动援军。</h1> <h1>浴血奋战牛蹄岭</h1><h1> 1949年7月23日23时,我军以寡敌众发起了“牛蹄岭战役”,按战前部署,55师163团、164团分别主攻大小牛蹄岭,这两个团是“关垭子战役”主攻团;165团负责扫清牛蹄岭以西外围阵地;57师170团和安康军分区独立团负责扫清牛蹄岭以东外围阵地,保证主攻部队两翼安全;169团、171团为预备队。55师163团经县河口绕到牛蹄岭坡根,沿牛岭沟攀岩而上攻打小牛蹄岭;164团经罗家山攻打大牛蹄岭;165团由毛坝子攻夺漫坡梁,以扫清牛蹄岭以西外围阵地,保证主攻部队左翼安全;57师170团和安康军分区独立团,扫清牛蹄岭以东阵地,以保证主攻部队右翼安全。我军对牛蹄岭之敌形成三面夹击之势。</h1><h1> 24日0时,我军对牛蹄岭守敌发起总攻,163团1营经过一个多小时攻坚战占领了小牛蹄岭,敌人组织强大兵力反扑争夺,我军官兵奋勇反击打退敌人5次集团进攻,敌军为夺回阵地集中重兵在重炮掩护下猛攻,我军因伤亡过重且弹药不足而暂时退出阵地。凌晨4时,3营接替1营从正面攻打小牛蹄岭,经过激战又夺回了阵地,打退敌人十次集团冲锋,敌军伤亡过半大败而退;敌总指挥盛文惊恐万状,下令用猛烈炮火攻打,并组织三个团的兵力三面围攻,敌机还三番飞到阵地上空投掷炸弹,我军再次被迫撤离阵地。55师师长符先辉亲临163团指挥所,恰遇坝河解放游击队侦察班长胡正盈,从3营里揪出一名敌特,扭送到指挥所,搜出反光镜,对师、团长报告说:“就是他在阵地上用这把戏与天上的敌机联络,敌机才三次准确投弹;他还在背后向英勇杀敌的战士打黑枪。”正好游击队的火炮班、重机枪班、长枪狙击班、爆破班也赶来增援。师、团长组织2营再次展开强攻,在迫击炮、火箭炮、重机枪的掩护下,终于夺回了阵地。此时163团1、3两个营在十几小时的激战中伤亡惨重已不成建制,军长刘金轩命令预备队火速赶到,171团奋勇增援163团,两团并肩作战一齐击溃敌军。</h1><h1> 总攻时,164团直逼大牛蹄岭主阵地,经过白刃格斗,3营占领了大牛蹄岭制高点石寨子,1营占领了塔梁。并继续向北攻打,连夺三个山头。敌军为夺回阵地,身穿黑衣的执法队在后督阵,喝令后退者就地枪决。敌人疯狂反扑,迫使1营退出塔梁和文武山阵地,与3营共守石寨子。敌军以三个团进攻使我军三面受敌,敌炮团和战斗机也向我军阵地轰炸、扫射。副团长孟俊岐抡着拳头说:“同志们!这是我们的阵地,决不能让敌人夺去。我们是参加淮海战役的英雄,曾堵住黄维兵团4个师的突围。这次敌人的冲锋是垂死挣扎。同志们,勇敢地冲啊!“在他的坚强指挥下,打退敌人17次集团反扑。团指挥所多次遭炮击,有人建议转移到石寨子边缘较安全地带,他却说:“指挥机关不能在紧要关头转移。”他的话鼓舞战士们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斗志。敌炮团从七里沟打来40多发炮弹,不幸一枚炮弹击中团指挥所地堡,团参谋长李更生负伤;孟俊岐腹部、腿部多处炸伤,两只脚被弹片削去,他忍住巨大伤痛让警卫员包扎,坚持不下火线仍镇定自若地指挥,当打退敌人又一次进攻后,被抬上担架转送县河口前线医院抢救,终因失血过多于次日凌晨3时为解放安康人民奉献出年仅38岁的宝贵生命。我军预备队169团进入164团阵地,两团并肩反击,打得敌人尸横遍野、狼狈溃退。</h1><h1> 傍晚19时,我军全面出击,敌军大败,我军追至黄土梁,全歼敌27军31师92团,余敌向安康城内逃窜,我军乘胜追击。我165团攻占了牛蹄岭西部磨石梁,于25日拂晓攻进安康老城西关。</h1><h1> 23日14时,安康军分区独立七团(前身上关独立团)与镇安独立营、旬阳独立营,从旬阳神河、吕河一带,冒酷暑赶到安康县东区坝河乡寺姑垭会合,休息两个小时。16时,由向导黄秀明带路行军西进,走60华里山路。23时,到达张家滩东部高地胡家梁垴(今名巴山农场),用1小时在夜幕掩护下排兵布阵,独立七团担任主攻,镇安独立营、旬阳独立营向西北古庙岭运动。同时,隐藏在张滩东北部汪岭的我军先遣排和坝河解放游击队(缺轻机枪班和冲锋枪班已到牛蹄岭东南部掩护后勤保障)也在运动布阵,先遣排和游击队狙击班隐蔽在张滩街西部的玉米林里,游击队重机枪班掩护火炮班布置在张滩街东上部的高桥梁,游击队侦察班掩护爆破班在黄洋河北岸高桥到张滩街东部步行道上埋设地雷。中间地段是黄洋河北畔胡家梁,敌第3军335师一个团23日上午才来此设防,愚蠢敌团懒得修工事而帐篷密布驻防两千米山梁。对岸南部就是牛蹄岭。24日0时,牛蹄岭上空升起了我19军发起总攻的信号弹,高桥梁重机枪和火炮向胡家梁敌炮营开火(解决对我军主攻牛蹄岭部队北侧严重威胁);古庙岭密集的枪弹射向胡家梁之敌;胡家梁垴的火炮和轻重机枪也向胡家梁驻敌开火,掩护步兵杀声震天向下冲锋。突遭东北西三面猛烈火力打击、从天而降的集团冲杀,敌军慌乱地向张滩街逃命,途中踩响地雷挨炸;后面追击紧迫,敌军穿过张滩街;游击队爆破班跑到街西马路上正要埋地雷,逃敌却从街口涌出来,侦察班一齐投出20颗手榴弹,敌军倒下一片,才被掩护撤进玉米林,侦察班在玉米林不断用驳壳20响射击在马路奔逃之敌,爆破班向敌群投掷炸药包;敌军逃到西部黄洋河开阔段涉水过河,又遭玉米林我军先遣排机枪和手榴弹猛烈打击,游击队狙击班当活靶子射击;游击队重机枪班移至张滩街西口痛击敌军后卫;游击队火炮班移至三中梁向涉河敌群猛轰。此战我军5支部队约两千人群殴敌团,使安康战区敌总指挥盛文嫡系3千人加强团损失三分一,我军各部缴获武器装备不计其数,俘敌30人,毙伤敌1千余人,死伤之敌密横黄洋河浅水里及两岸,张滩街西马路横尸铺满(次日敌军重兵护卫汽车、马车抢运整天;而我军为讲人道并不出击)。3时许,独立七团3营为了掩护我军先遣排和坝河解放游击队进入牛蹄岭主战场,不给敌军在汉白路整队归建的喘息机会反扑张滩,保证我军参战各部在张滩安全休整,而涉过黄洋河沿汉白路向西追击逃敌,在刘家扁与敌援军使敌团回头展开激战,营长杨辉贵英勇牺牲。我隐蔽在张滩后堰、王湾、杨河沟一带的主力军57师170团立即出动支援,敌团及援军溃逃到安康城东关丁字街。24日子夜,我170团、独立七团、镇安独立营、旬阳独立营,从张滩向西全面进击安康城东部敌军各个外围阵地,于25日9时许占领丁字街抵达安康老城东关。</h1><h1> 25日11时我169团攻入南部安康新城。安康老城北依汉江,而我军从东、西、南三面对老城形成包围态势。我军占领新城后,敌军留一部困守老城,主力部队退到江北并在高地架炮设防;胡宗南慌急从秦岭调36军增援;蒋介石增调3架战斗机飞抵五里机场。</h1><h1> 我军考虑到继续进攻安康老城还要付出很大代价,并且敌人在江北的火炮和五里的战机还会给城区人民带来伤害。加之蒋介石调援军朱济猛率140师由川渝抵达平利八仙威胁我军后背安全。</h1><h1> 我军前委开会决定于25日晚暂离新城,撤退时为防敌军反扑而分两路钳形:57师带着伤病员、重武器和战利品沿汉白路撤到平利老县;55师押送俘虏沿安康东路山区经坝河撤到平利县城。蒋军140师怕我军夹攻而畏战自退。</h1><h1> 随后,55师和陕南区委、19军军部驻平利县城;57师和安康军分区移驻旬阳县蜀河、吕河、神河。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和武装;动员热血青年参军补充兵力,部队整训待命。</h1> <h1>壮烈团长孟俊岐</h1><h1> 孟俊岐(1911—1949),河北燕山人,共产党员,高中文化程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参加八路军。</h1><h1> 解放战争年代,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排长、连长、参谋处长、副团长等职。他在全团学历最高,却从不傲物恃才,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深得战士爱戴。</h1><h1> 1949年7月25日,在解放安康的牛蹄岭战斗中,任55师164团副团长。战斗打响后,他从第一天夜间10时到第二天下午3时,一直在第一线指挥。</h1><h1> 因指挥所多次遭炮击,有人建议转移石寨子边缘较安全的地带,他说:“指挥机关不能在紧急关头转移”,指挥部队打垮敌人20次反扑。</h1><h1> 敌人炮弹击中指挥所地堡,孟俊岐多处负伤,两只脚被弹片削去,仍镇定地让警卫员包扎,坚持不下指挥岗位。</h1><h1> 在团长和政委再三催促下,才转送到县河口前线医院抢救,因流血过多,于次日凌晨三时牺牲,终年38岁。部队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遗体葬安康烈士陵园。</h1> <h1>牛蹄岭战役意义大</h1><h1>  “牛蹄岭战役”是解放陕南的关键战役,是我19军西进陕南打的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场山地反复争夺战,战斗最激烈时,不论炊事员、饲养员、通讯员,还是机关干部,都拿起武器投入战斗。我军连续浴血奋战40个小时,毙敌2550余名,俘敌550余名;我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优秀指挥员164团副团长孟俊岐、独立七团3营营长杨辉贵等1259名英勇善战的人民子弟兵血沃安康壮烈捐躯。“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此役彻底摧毁了敌军“固守安康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拉开了解放安康、汉中的序幕。</h1><h1> 在粉碎胡宗南“重点防御安康”的四道防线激战中,我19军以两个师1万余人的兵力,歼灭敌军5个师,牵制敌军5个军;敌军10余万人,被我军或歼灭、或俘虏、或打散逃跑失踪损失7万人,仅剩3万人龟缩在安康城和汉江北岸不敢再前出设防。</h1><h1> 在陕南战场上,我19军以辉煌战绩卓有成效策应配合1野在大西北战场痛击消灭胡宗南主力和2野、4野向大西南侧后运动包抄蒋介石川渝巢穴,使胡宗南“确保汉中”的企图破灭而在秦巴汉水难以立足。蒋介石闻讯斥责胡宗南:“安康失守,汉中不稳,西北难御,西南安保?”</h1><h1> “牛蹄岭战役”是解放陕南的最后一场血战,解放军19军的英勇威慑,使胡宗南部队对我19军闻风丧胆。7月底19军副军长陈先瑞应召赴西安,向西北局和西北军区汇报工作,听取汇报的西北局书记习仲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对19军在安康的战绩给予很高评价,习仲勋说:“19军以少胜多打残了胡宗南4个军,使胡宗南两面挨打,确保了西北军在关中歼灭其主力。你们先休整做好充分准备,等待命令,再解放安康,直捣胡宗南汉中巢穴。”贺龙接着说:“你们在安康硬似钢,打得胡宗南尿裤裆。休整待命收拾安康残兵败将,再到汉中搧胡宗南耳光。”12月6日贺龙率18兵团与陈先瑞率19军先头部队在汉中褒河宗营镇会合,贺龙对陈先瑞说:“19军威名远扬,吓破了胡匪胆量;汉中没打一炮一枪,敌人跑得净光;汉中全境获得解放。”</h1><h1> 牛蹄岭战役其所以打的激烈悲壮,其意义不光是为了解放安康,更重要的是一次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战略佯攻,给蒋介石、胡宗南造成我第二野战军拼死都要从汉中取道川北,解放四川的假象。结果,蒋介石、胡宗南上当了!一是调重兵守卫安康,我第一野战军解放了大西北陕甘青宁新5省区;二是正当用重兵把守川北之时,我二野刘邓大军已经悄悄地迂回到川南,迅速解放了贵州、重庆,直逼成都。当蒋介石、胡宗南明白时,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向成都撤兵都来不及了;再加贺龙率第一野战军18兵团与19军会师汉中,翻越巴山到川北追击、缠斗、分歼,使其难以脱身。蒋介石在成都见大势已去,从凤凰山机场匆匆飞往云南,不久就去了台湾。也可以说牛蹄岭战役,在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彪炳史册、千古垂青。</h1><h3></h3> <h1>解放安康和汉中</h1><h1> 牛蹄岭战役之后,19军前委和中共安康地委,对安康自卫团进行政治争取工作。10月上旬,中共安康地委宣传部长肖风(原名陈振杞)委托在平利的堂兄陈振荣利用亲戚关系与安康自卫团团长鲁秦侠联系,鲁遂派陈振华到平利,表示“愿为革命效力”。</h1><h1> 中共陕南区委和19军前委派朱曼青随陈振华潜入安康自卫团做起义准备工作;不久又派杨实回紫阳做策反工作。杨实路过安康时,组建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康支部。</h1><h1> 11月24日,中共陕南区委和19军前委派陕南行署公安局副局长王国潜入安康自卫团,具体领导组织起义工作。</h1><h1> 26日,国民党98军撤离安康,自卫团在王国的指导下,以调防为名,立即从新城进驻老城,维护城内治安,防止敌人破坏。</h1><h1> 27日上午,王国以共产党和解放军代表的身份,在县政府召集国民党安康县党政军负责人和地方士绅的会议,宣讲了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党的有关政策和“约法八章”,号召维持好秩序,迎接解放。鲁秦侠率安康自卫团2200余人正式宣布起义,安康遂告解放。</h1><h1> 28日,刘金轩司令员和汪锋政委率部入城,安康专区党政军干部也随之入城,全城一片欢腾,市民夹道欢迎,安康人民盼望解放的夙愿终于实现了。</h1><h1> 12月6日,商洛军分区独五团参谋长崔金荣率一营从宁陕入境解放了安康的叶坪一带。至此,安康县全境解放。</h1><h1> 安康解放后的第二天,安康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安康警备司令部宣告成立。12月1日,安康县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即进行接管,建立各级政权组织,剿匪肃特,恢复工商业和生产救灾等工作。</h1><h1><br></h1><h1>陕南全境得解放</h1><h1> 解放军19军55师,于1949年11月26日由平利出发,沿汉江南岸巴山北麓向汉中进军。27日,164团、165团由平利洛河抵达岚皋,在茅坡梁击毙鄂保四团一营长,俘敌98军158师472团3营(4个月前在“关垭子战役”逃脱残营)及陕鄂自卫队360多人;于28日拂晓解放岚皋县城。29日,我164团追击残敌于铁炉坝团溪沟,班长李二晓率班俘敌105人,缴获长枪120余支,手枪1支,电话机9部,电台1部;55师侦察连,于大道河街俘鄂陕自卫总队200余人。解放军排长李植友、班长陈来等7人,为解放岚皋捐驱。</h1><h1> 解放紫阳有我地方力量协助,1949年5月,我党派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紫阳人赵良烾化名杨实,回故乡从事地下策反工作。紫阳民谣传诵有个红人:“胡宝玉,是福星,不纳粮,不拉丁,减租又减息,是咱老百姓的大恩人。”胡宝玉1934年率部在汉阴起义加入红军,任川陕红军游击支队1团团长,在镇安、柞水一带与敌作战负伤后回紫阳养伤,又组建红军游击队以鳌头山为根据地,游击区遍及紫阳16个乡镇,面积1400平方千米,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消灭敌匪1800多人,在战斗中胡宝玉有5个亲人献出了生命;1938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胡宝玉任紫阳县保安中队长,后任国民党紫阳县自卫团长。杨实鼓动胡宝玉再度起义。恰遇胡宗南调驻巴山紫阳的69军135师残部,强拉民夫30多人,扣押县自卫团70多人做人质;胡宝玉以设宴接风为名,将敌军4名营长扣做人质,迫使敌军放回自卫团人质和民夫;胡宝玉率自卫团起义撤出县城,兵分三路堵截汉江、任河、渚河控制敌军入川去路,与敌军激战大获全胜,缴获各种枪械2196支,全面完成了杨实代表我党交给的艰巨任务。11月30日,解放军55师进军紫阳,上午俘敌鄂保四团400余人,下午俘敌69军135师残部一个连和国民党县党政军人员,解放紫阳县城。</h1><h1> 55师于 12月7日解放汉中镇巴。接着翻越巴山,发起“川北战役”,歼灭国民党川陕鄂豫绥靖公署主任王凌云部1.3万余人,歼灭其它国军部队4千余人,总共歼敌1.7万余人,被称为“解放陕南的最后一战”。</h1><h1> 57师于11月25日由蜀河口出发,沿汉江北岸秦岭南坡攻击西进。26日到达旬阳县城;国民党旬阳县自卫团团长段西平,率部1200余人起义;旬阳县城和平解放。</h1><h1> 29日,57师进军汉阴。国民党豫鄂陕边区挺进军总指挥王凌云部,在安康县东区驻防4个多月后,溃退到川北升任川陕鄂豫绥靖公署主任,途径汉阴县见汉川盆地沃美,留下一个营的游击支队。57师在汉阴县铁岭关、梅子铺与该营游击支队激战,俘敌支队司令王英明以下400余人。国民党汉阴县自卫团宣布投诚,汉阴县城和平解放。</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30日下午,57师包围石泉县城,守敌南逃,石泉县解放。最后撤离安康城的98军沿汉白路经过石泉,有5名脱队者和一排掉队者分别与我军先头部队相遇,我57师侦察通讯连9班长卢小旦带领15名战士作为尖刀班跑步进入东城门,在街头遇见脱队的1名上尉连长带领4名亲兵等待投诚;我军沿汉白路向汉中挺进,先头班赶到曾溪柳树垭时,后山头埋伏一排掉队者从树林沟壕里突然以密集的火力扫射,我4名战士当场倒在血泊里,班长投出一颗手榴弹高喊:“同志们,跟我冲上去,消灭这股敌人!”战士们乘着烟雾如猛虎般扑上去,毙敌6人,俘敌8人,余敌仓惶窜逃。</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2月4日57师挺进汉中,解放洋县;5日解放西乡;7日解放城固;8日解放勉县、佛坪;9日解放略阳。12月8日57师先头部队与贺龙指挥的18兵团在汉中会合。</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第一野战军18兵团11月26日解放凤县,12月2日解放留坝,12月6日解放褒城、汉中、南郑,11日解放宁强。</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2月12日,《陕南日报》以《汉中已告解放》为题载文:“陕南重镇汉中已告解放。向四川进军的人民解放军于6日晚解放该城,当地人民燃鞭炮挂红灯夹道欢迎,解放军前锋已迫近四川边境。”</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2月4日,解放军商洛军分区独立五团,进军宁陕县。5日守敌南逃,宁陕县解放。</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50年1月7日,解放军安康军分区独立七团1、7、8连从岚皋出发,平利县独立营从平利出发,向镇坪进军;11日,两支部队同时到达镇坪县城,守敌出逃大巴山。镇坪县第二次解放。</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至此,陕南全部获得解放。</span></h1> <h1>赵秉善:纪念激战解放陕南</h1><h1>一、首战白河</h1><h1>  于1949年5月25日,55师和57师169团互相配合发起白河战斗,全歼敌27军140团及地方保安团2700余人,解放白河县城。</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二、两战平利关垭子擂鼓台</span></h1><h1>  1 949年,我从陈毅部队转到二野l9军55师山炮二队当战士。从江苏、徐州行军到达湖北郧阳军训。4月30日庆祝南京解放,全体官兵观看《白毛女》、《刘胡兰》演出。部队接到军委命令,西北野战军拟聚歼胡宗南于关中,为防敌南逃,命令19军55师、57师溯汉江而上,直捣汉中断其后路,胡宗南为保安全,急调3个军占领关垭子日夜 赶筑工事,准备长期固守。5月30日,军首长下达命令围歼关垭子之敌。指战员们纷纷写决心书,表示在战斗中立大功。</h1><h1>  1949年5月31日,我部19军55师165团奉命解放平利。我们炮兵配合165团从竹溪蒋家堰过河,占领牛角湾构筑炮兵阵地。当看到3颗信号树倒下时,炮兵向盘踞在关垭子擂鼓台的胡宗南部57师11团、474团、473团的敌军猛烈开炮,步兵个个奋勇当先,冲向敌军。此次战斗俘敌2286人,打死打伤103人。</h1><h1>  1949年7月10日,55师奉命第二次收复平利。我们炮兵还是从蒋家堰过河,炮兵阵地设在牛角湾,配合164团同时向关垭子擂鼓台的敌军猛烈攻击。为防被歼,敌师长符树蓬亲自上阵督战。行进中听到背后枪响,敌师长回头观望,我七连排长赵小合带领战士黄登草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大喊“缴枪不杀",敌师长还没反应过来,颤颤巍巍地说:“自己人别误会,我是144师长。”赵小合大吼一声“什么自己人! ”眼疾手快,顺手夺过敌师长未出盒的手枪。四连战士张发本单人独枪冲上公路堵住一辆汽车,活捉敌军30多人。敌430、432团因失去指挥,乱哄哄向西逃窜,我军从四面围攻,144师很快就覆灭了。此次激战,俘敌140师、135师, 403团2000多人,敌144师师长符树蓬被俘。缴获汽车1辆,骡马67匹,迫击炮4门,60炮10门,化学炮1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29挺,其他枪支300余支,子弹40000多发。</h1><h1>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400多名英勇的指战员壮烈牺牲。</h1><h1>三、激战安康牛蹄岭</h1><h1>  于7月22日,我部l9军55师163团又奉命一举攻克了安康东大门狗脊关、药王寨等要地。24日、25日,55师在兄弟部队紧密觋合下,攻下安康的重要外围阵地一牛蹄岭,当晚解放了安康新城。战前,部队首长下达命令,指战员们纷纷写下决心书,要在战斗中立功,消灭敌人在牛蹄岭战斗中,军长刘金轩、政委汪锋等领导干部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我军兵分几路,急速夜行军,每人胳膊系一条白毛巾作记号,到达指定地点待命攻打牛蹄岭。</h1><h1>  7月24日拂晓,几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天空,我们炮兵就准确无误地发出炮弹直捣敌军阵地。当时敌军阵地烟雾弥漫、鬼哭狼嚎。前面的步兵又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炎热的天气,部队官兵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指挥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忍受各种煎熬,仍不顾一切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敌军投入3、27、69三个军6个师的兵力与我军激战,火力十分凶猛。我方只有一个军(1 9军)两个师,在兄弟部队(军分区两个团)的配合下,经过两天两夜激战,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四处逃窜,败退到安康城北七里沟一带。</h1><h1>  攻克牛蹄岭后,l64团孟俊岐团长率部坚守在牛蹄岭制高点整整一天一夜,打退敌军六次攻击。黄昏时分,敌人设在七里沟的炮兵团突然向牛蹄岭连发三四十枚炮弹,孟团长不幸被多块弹片击伤,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h1><h1>  在牛蹄岭激战中,敌军混入我部一名特遣人员,用反光镜与天上的敌机联络,敌机就向地面投掷炸弹,在暗中还打黑枪。后被我军查出,把他押解到平利枪毙了。</h1><h1>  7月26日,19军奉命到平利休整,到达老县就下大雨,师长冒着大雨带头扛着存放在老县的军粮向平利转移。官兵们全身被雨水和汗水湿透了。没有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人掉队。</h1><h1>  部队在平利召开英模大会,开展诉苦和练兵活动,进行军事化教育。10月2日,l9军在驻地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l949年11月,胡宗南盘踞在安康的3万兵力退守汉中,安康自卫团在我公安处处长王国同志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团长鲁秦侠率自卫团投诚起义,于11月28日举行欢迎仪式,迎接解放军进城,至此,安康和平解放。</h1><h1> 牛蹄岭之战,歼敌2500余人,我军伤亡l300余人。</h1><h1> 回顾战争岁月,我的首长和战友为国捐躯,我泪流满面,心里十分难过。在我离休后,我仍坚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告慰烈士们的在天之灵。</h1> <h1>陕南名将符先辉</h1><h3></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符先辉,1918年10月出生,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简池坝人。1932年11月年仅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span></h1><h1>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符先辉生于农民家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符先辉历任红4军军部参谋处通信员、红四方面军交通队副排长,参加了建立川陕苏区和反“围剿”作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b> 1935年,符先辉被选送到红军大学学习,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b></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抗日战争时期,符先辉历任八路军129师教导团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游击第1支队队长、游击2团营长兼教导队队长、太岳军区57团营长、副团长、独立72团团长。</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b></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b></span></h1><h5><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b></span></h5><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b></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b></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b></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3><h5><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5><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3><h5><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5><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ize: 17px;"></span></h1><h1> 1937年12月,符先辉曾受党的委派到决死队开展工作。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进攻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中条山战役、上党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h1><h1>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抗战胜利后,符先辉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湖北军区两郧军分区司令员。</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span></h3><h1> 1948年5月9日,重建中原军区,符先辉任陕南军区(1948年6月7日成立)第4军分区司令员。</h1><h1><b> 1949年5月1日,中原野战军以陕南军区12旅34、35团和17师51团合编为第二野战军直属第19军55师(属主力师),符先辉任55师师长。</b></h1><h1> 解放战争时期,符先辉参加了豫北、浮冀汾地区、临汾、白晋线、灵霍介、吕梁、晋南、宛西、陕南等战役战斗。</h1><h1> 在鄂陕交界关垭子战斗中歼敌一个师,俘敌师长符树蓬。在解放安康的牛蹄岭战役中,符先辉率55师等部与数倍于己的胡宗南部进行激战,取得了陕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h1><h1> 1949年底,率部进军川北,指挥了川北战役,歼灭川陕鄂豫绥靖公署主任王凌云部三个军零一个师,俘敌13000余人。</h1><h1>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新中国成立后,符先辉任第19军55师师长,率部进驻汉中地区。</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span></h3><h1> 1952年2月,符先辉到朝鲜战场见习对美作战的战略战术。</h1><h1></h1><h1> 1952年8月,符先辉进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4年8月结业。</h1><h1> 1955年2月,符先辉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21军副军长。获得朝鲜二级国旗勋章。</h1><h1> 1958年7月回国后,符先辉任第65军副军长,于1959年率部参加了青海、西藏平叛。</h1><h1> 1960年-1969年,符先辉任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第65军军长。</h1><h1> 1969年初“中苏珍宝岛之战”时,周恩来总理召见保卫首都北京的65军符先辉军长时说:“是符先辉同志吧?四兵团陈赓大将的部下,解放战争时期随孤军深入陕南,堵住胡宗南的后逃之路,打过不少胜仗。当前,苏军一旦进攻,北京四面平川;你把防御工事修建得神秘,军事布署妥当,很好。”</h1><h1> 1969年2月,符先辉升任“神秘”部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曾主管作战、工程和后勤建设。为壮我国威的战略火箭军的强大做出了杰出贡献。</h1><h1> 符先辉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h1> <h1>痛击日军救民工</h1><h1>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后,太岳军区57团3营长符先辉,所在团奉命破坏山西沁源县至武乡源间的铁路,配合在榆社、辽县等地的我军主力作战。8月20日晚,部队在茫茫夜色中,迅速奔赴各自战斗地点。符先辉率领第3营,占领了大山岭上的交道口,严密监视敌人动向,随时出击来犯敌人,掩护团主力破路行动。21日9时许,前哨排报告:约300多名鬼子押着1000多民工前来修复被我军破坏的铁路。符先辉立即派人将情况报告57团团长黎锡福,同时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很快,鬼子押着民工朝我阵地走来。符先辉怕伤着民工,不敢轻易下令开火。他思考了一番,果断地命令前哨排先行向敌射击,引诱敌人脱离民工队伍,好让民工借机逃散。枪声一响,鬼子判断没有多少八路,便“哇哇”叫着冲了过来,前哨排边打边往后退,鬼子不知有诈,紧追不舍。当鬼子一离开民工,一个战士大声喊道:“老乡快跑,我们要打鬼子!”民工听到喊声,一看是八路军,便四处逃散,转眼间没有了踪影。 </h1><h1>  这时,符先辉大喊一声:“打!”我军所有武器一齐开火,追在前面的几名日军应声倒地。鬼子被我军的猛烈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但训练有素的鬼子并未慌乱。稍等片刻,300多名鬼子便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向我阵地发起攻击。等鬼子靠近时,3营居高临下,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向敌人打去,顿时血肉横飞,日军鬼哭狼嚎地滚了下去。 日军两次冲锋都没成功,还死伤20多人,便停止进攻,但也没有退却,战斗僵持着。符先辉判断敌人可能在等待援军,立即命令部队加固工事,做好抗击数倍敌人进攻的准备。同时,快速将这一情况报告团部。黎团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率领两个营,跑步赶来支援战斗。 </h1><h1>  这次战斗,击毙日军警备队长由寺大尉等50余人,击伤200余人,缴获了一批物资,符先辉率部对日军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h1> <h1>“跟我上”将军的由来</h1><h1> 1、“尖刀”源自卢氏县城攻坚战</h1><h1> 第二野战军的一些老将军在党史工作人员调访符先辉将军的战斗生涯时,曾诙谐地评价他是“跟我上”的尖刀将军,并称,此评价来源于当年对我军攻占卢氏县城的一篇新闻报道所引发的一些议论。</h1><h1> 1947年9月10日,陈(赓)谢(富治)兵团4纵12旅包围了由胡宗南部队一个营和保安团等2000余名敌军守卫的卢氏县城,并制定了四面围城、同时攻击以北关为主攻方向的战斗方案。具体兵力部署是:36团包围东、北两面,进攻目标是东北角;34团包围西、南两面,由西关攻城;35团在杜关和十里铺之间的铁岭打援。由于旅长刘金轩有病,由副旅长兼参谋长及36团团长符先辉指挥,其前沿指挥所设在北关回民村上寺。</h1><h1> 9月10日18时整,三颗红色信号弹带着缕缕青烟腾空而起,四面攻城的火力都朝着县城的预定目标射击。山炮2队李副队长亲自指挥两门炮,仅用三发炮弹就把靠东北角的一个大碉堡盖子揭掉,不仅扫除了阻碍部队的最大火力点,掩护了工兵的爆破,而且把准备登城的地方也炸塌了一大片。在北关主攻方向担任主攻任务的36团2营立即发起了冲锋。2营4连副班长卢丙艮扛着梯子冲在前面,指挥攻城的符先辉团长跟着一梯队也冲了上去。敌人狼嚎般地蜂拥反扑,企图将我占领缺口处的突击队打下去。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先后倒下,但战士们丝豪没有退缩,仍前仆后继,死死守住这个缺口。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十几挺机枪疯狂地扫射。</h1><h1> 数倍于我占领突破口人数的敌军猛扑过来,企图将我占领突破口的先头部队吃掉,形势十分危急。符先辉团长不顾个人安危,和冲上缺口的先头部队共同坚守阵地。当大家劝他离开阵地注意隐蔽时,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攻进卢氏城,我符先辉绝不离开这里。”符先辉团长的决心与行动给了坚守缺口的同志很大的鼓舞,增添了大家的信心。</h1><h1> 在符先辉身先士卒的率领下,21时整,我军全部占领卢氏县城,歼敌1500余人。此役,我军有48位指战员壮烈牺牲,50余名指战员光荣负伤。</h1><h1> 随军记者以《敲开进军陕南的大门》为题报道了我军占领卢氏县城的消息和符先辉团长不顾个人安危率先登上城头突破口的英雄事迹。国民党的一些顽固派不服气地讥笑共产党的团长只是一个“尖刀式”的勇夫,不足以为将也。对此报道,一些民主人士发表评论说,共产党的团长指挥作战是“跟我上”,国民党的军官指挥作战是“给我上”,虽一字之差,但胜败却由此而定矣。</h1><h1> 2、“尖刀”插在蒋介石的“背上”</h1><h1> 1947年9月19日,符先辉所在的12旅由卢氏县城出发,于20日在木桐沟离卢。27日,解放龙驹寨(今丹凤县城)。10月1日,攻占武关。10月2日,解放商南县城。10月5日,12旅转战到卢氏县的五里川、朱阳关地区,在这里进行了20余天的整训,称之为新式整军运动。旅部和36团驻五里川,34团驻朱阳关,35团驻狮子坪和双槐树。</h1><h1> 卢氏整训,事关能否完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交给12旅和17师单独开辟与坚持豫陕鄂根据地之重要战略任务的大局。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12旅和17师以卢氏为依托,在卢氏以西的陕东南,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开辟一个新战场,诱敌西进,敌人势必会恐慌万状,从别的地方抽调兵力去对付。如果敌人调来的兵力越多,战斗越激烈、越频繁就越好,就达到了牵制住数倍于12旅和17师敌人的目的。陈赓司令员形象地说,12旅和17师的这个任务,等于在蒋介石“背上”插上了一把刀。但是12旅和17师所在的豫陕鄂边很可能被敌人四面封锁包围,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把我军吃掉或挤走。12旅和17师的任务是要在豫陕鄂边扎下根,站住脚。12旅刘金轩旅长和李耀政委在卢氏整训动员大会上表示决心,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和艰难困苦的局面,都要坚决在这块战略要地上站稳脚跟。符先辉等各团领导也纷纷表达誓死坚守在豫陕鄂边的决心。</h1> <h1>解放陕南打先锋</h1><h1>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9军成立,符先辉任步兵第55师师长。按上级指示,符先辉带领55师留在陕南山区作战,担负解放陕南的重任。当时,国民党军在陕南共有4个军9个师,胡宗南为掩护其主力在关中地区作战的侧后安全和保住其入川的退路,以安康为基点,用4个师的兵力,沿汉江和汉白公路设置了三道防线,企图阻止我军西进。为策应关中战场我军作战,符先辉率领第55师开始了西进的战斗征途:解放白河县,激战关垭子,活捉黄埔军校出身的国民党少将师长符树蓬。在攻破敌人第三道防线后,进入安康县河南岸,陕南重镇安康城东南屏障,打响了极其惨烈的牛蹄岭战役。</h1><h1> 1949年7月24日凌晨,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牛蹄岭战斗打响。我军三面夹击,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占领了小牛蹄岭。敌军随后组织强大兵力反扑,我军官兵奋勇抗击,反复拉锯六次。163 团团长亲自带领预备队向敌人发起攻击,展开白刃战,将阵地夺回。正在加修工事期间,敌人的反扑又开始了。100 余门火炮向我阵地猛烈轰击,冲锋部队漫山遍野,枪榴弹一齐发射,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但是敌人每次冲锋都被我军用手榴弹、炸药包打了下去。弹药打光了,就从伤员、烈士身上搜集,阵地搜完了又冒着危险到敌人的尸体中去找。</h1><h1> 就这样,与敌人反复争夺十八次, 整个牛蹄岭战场炮声隆隆,硝烟蔽日,杀声震天,污血熏人,战斗空前残酷。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师长符先辉沉着应对,他决心要把阵地拿下来,哪怕牺牲同志的尸体也绝不能丢给敌人,面对惨痛的伤亡,他将悲愤埋进心里,组织机关人员、警卫员、炊事班等勤杂人员支援战斗。当接到164团年仅38岁的副团长孟俊岐壮烈牺牲的消息时,符先辉因几天没睡觉而通红的眼睛里噙满泪水,他缓缓摘下帽子,指挥所里没有一个人出声,静的让人窒息。突然,符先辉抓起电话要通了164团团长张新胜:“张团长,你听好了,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把敌人打下去,坚决打下去!”声音里带着悲愤、带着怒火。那头,只听到坚定的一个字“是!”</h1><h1> 在符先辉的指挥下,我军采取趁敌不备、摸黑进攻,配合增援部队腹背夹击敌人的策略,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彻底攻占了牛蹄岭,随后进入安康新城。</h1><h1> 牛蹄岭战役是符先辉一生参加过的最为激烈、残酷,也是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击敌2550余人,我军亦付出伤亡1250余人的沉重代价,这是解放陕南最悲壮的一幕。</h1><h1> 符先辉将军,积劳成疾,因病于1998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临终遗嘱:“把我的骨灰安放到陕南安康烈士陵园,我要陪牛蹄岭战役壮烈牺牲的同志们安息!”</h1><h1> 符先辉将军安葬在安康烈士陵园,不仅永远值得陕南党政军民崇敬怀念;而且是建设我国战略火箭军的先驱表率,在我国火箭军日益更加强大的反击能力威慑下,图谋用核大战毁灭中华民族的帝国恶霸不敢轻举妄动,更值得安宁康泰的中华民族感恩!</h1> <h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点资讯</span></h1><h1>豫州文化2019-04-26</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百度》《今日头条》</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转载</span></h1><h1><br></h1><h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华资讯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4-26</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华商报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4-26</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华北方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4-26</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华发展报道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4-26</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带一路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4-26 13:52</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东部网 青年新闻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5-24 10:46:42</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华侨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5-24 10:47:21</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报道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9-05-24 11:24:30</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黄镇山:血战解放陕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1世纪经济网、中国财经新闻、中国财新闻网、中国财经网、中国财经资讯、中国经济报道网、财经大连网、石家庄经济界、浙江经济网、广东经济网、赣州经济网、重庆财经网</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新闻2021:04:03 17:24</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