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梦我们一起追<br>自由的想象,自在的翱翔<br>我想要大声的唱,有梦就去追,不要觉得累<br>因为有你我不会疲惫<br>带着翅膀飞,让我往前追<br>勇气就会一路相随<br><br>让我们一起迎接阳光<br>把所有的梦用热情点燃<br>我要选择我的路,我不会害怕风和雨<br>只要有你的鼓励,我不会犹豫<br>追追追我追过狂风,追过我自己<br>不会退缩,没有后悔,有梦就去追<br>追追追我追过时间,追过天与地<br>有梦的明天那就是我的未来!</h3><h3><br>美丽的每一天,充满了希望<br>我想要和你分享<br>灿烂的阳光、欢笑和梦想<br>就要一起展翅飞翔<br>有梦——我们一起追<br></h3><h3><br></h3> <p></p><p><br></p> 开始了,这周我们的学习从班级研讨会开始了——《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作者: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现代西方教育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br> “ 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亲见其成功获得实施者,杜威是第一人”<br> “未来的美国思想一定会超越杜威,但在超越杜威的同时不得不经过杜威。”<br>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是一本文集,收录了杜威在芝加哥大学时期和哥伦比亚大学1915年以前的一系列的文章,主要包括六篇:<br> 一、《我的教育信条》<br> 二、《学校与社会》<br> 三、《儿童与课程》<br> 四、《教育中的道德原理》<br> 五、《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br> 六、《明日之学校》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围绕着问题进行了班级研讨,交流,分享。</font></h3> <h3> 每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读书交流分享</h3> <h3> 4月15日下午,我们数学学院的4个班200人来到云南师范大学同析楼2栋的导读教室里开展《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的读书交流会活动。大家共同围绕着以下5个问题展开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h3><h3> 1.如何理解教育中的“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之间的关系?</h3><h3> 2.以你从事的学科为例,说明如何引导儿童连接“经验”与“课程”?</h3><h3> 3.什么是杜威“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这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有何启发? </h3><h3> 4.杜威所谓“兴趣”是什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孩子对学习持续努力的兴趣? </h3><h3> 5.杜威的“明日之学校”是什么样的?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谈谈你心目中的明日之学校? </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1897年,杜威应《学校日报》的要求,发表《我的教育信条》。书中所提出的5个信条包含了其后来大部分教育著作的内容。5个教育信条分别说明了5个问题:</p><p> 1、什么是教育;</p><p> 2、什么是学校;</p><p> 3、教材问题;</p><p> 4、教育方法的性质;</p><p> 5、教育与社会的关系。</p><p> 杜威的这5个教育信条,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现代教育。</p></font></h3> <p> <font color="#ed2308"><b> 你知道吗?</b></font></p><p> 1、教育问题:“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p><p> 2、学校问题:杜威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p><p> 3、教材问题: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p><p> 4、教育方法性质:杜威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发展问题。</p><p> 5、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p><br> <h3> 4月15日下午刚结束《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的读书交流活动,16日上午我们便匆匆的与一本经典著作不期而遇——<font color="#ed2308"><b>《麦田里的守望者》</b></font>,你看这著作的书名多美啊,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它的名字很美,想像中觉得它应该是讲一个稻草人如何吓走小鸟、从而保护金色的麦田的故事;或者比喻一个有爱心的智者,怀着某种期待,静静地守候着心中的一份执念与美好的家园。那么,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内容真的如它的名字一样美吗?</h3><h3><br></h3><h3> </h3> <h3>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塞林格的一生就是因《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成为传奇,又因避世隐居而成为传说。</h3> <h3> <font color="#39b54a"><b>“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们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做这样的事,</b><u style=""><b>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b></u><b>。”</b></font></h3> <h3> 我们还是先来上导读课吧——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张秋子老师为我们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导读课。张老师用亲切的语言以“当我们面对名著时……你会想到什么”来开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读。张老师告诉我们:<font color="#ed2308"><b>不要用中心思想来归纳这本名著,也不要试图用道德评判来解读这本名著。</b></font></h3> <h3> 张老师通过对这本名著的创作背景及产生的一系列奇异效应、社会对它褒贬不一的评价的解读,让我们对这本“奇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与兴趣,她带领着我们一起走进这本经典名著。</h3> <b><font color="#ed2308">你知道吗?</font></b><br> <b style=""><font color="#167efb">生活就是如此蹊跷。</font></b><br> 你听说过“甲壳虫乐队”吗?它是早期英国非常著名的摇滚乐队,其主唱是约翰•列侬。事情发生在1980年12月8日纽约街头,约翰•列侬的歌迷马克-戴维-查普曼用零点三八英寸口径的左轮手枪向甲壳虫主唱约翰•列侬连开五枪,一个时代的偶像倒在了1980年纽约城的血泊中。列侬在送往罗斯福医院的途中辞世。杀人者枪杀列侬之后平静的坐在路边拿出赛林格写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从容的阅读,然后束手就擒,就此前,他刚刚得到了约翰•列侬的亲笔签名。<br><br> <h3> <b><font color="#ed2308">里根遇刺案: </font></b></h3><h3> 1981年3月30日下午,刚刚入住白宫不久的里根,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参加了一个建筑工会组织的集会。会毕,他在保镖的簇拥下走出饭店大门,准备登上汽车返回白宫。就在里根正准备上车的时候,一名青年突然从记者群里冲了出来,拔出手枪在1.5秒之内,连开了6枪,3人应声倒地,场面险象环生。里根总统被子弹击中肺部,造成严重的内出血,但之后由于抢救及时得以迅速康复。</h3><h3> 事后,警察在凶手家中搜出了一本书籍,这书正是——《麦田里的守望者》</h3><h3> 《麦田里的守望者》就这样成了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刑事案件的导火索,也成了那个时代热议与追捧的著作。<br></h3><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生活就是如此蹊跷</font></b></h3><h3> <font color="#ff8a00"><b>“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则是个喜剧。”</b></font><br></h3><h3> 1942年,23岁的塞林格遇见了16岁的乌娜•奥尼尔,乌娜•奥尼尔是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尤金•奥尼尔的女儿。塞林格和乌娜两人随即相亲相爱,时常可以在麦哈顿公园的某个角落的椅子上,看到他们两个人坐在一起的背影,让人看着就觉得心里甜甜蜜蜜的感觉。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当时美国正卷入一场战争,美国的热血青年们都无法脱离这场战争,当然塞林格也被卷入其中,塞林格很快被军队征兆,前往欧战战场。此时塞林格还完全是个刚动情的纯洁青年,相信远程恋爱,相信一见钟情。每天塞林格都会给他女朋友乌娜写信诉说自己在前线的见闻经历。</h3><h3> 另一方面,查理·卓别林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对,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喜剧之王卓别林。在他52岁时,他刚刚完成职业生涯上的有声喜剧《大独裁者》,借此来嘲笑阿道夫·希特勒。</h3><h3> 就这样,塞林格离开了他的女朋友乌娜上了战场前线,仅仅一年之后,18岁的乌娜和54岁的卓别林闪电成婚,成为了报界的大新闻。塞林格和别人一样,在报纸上看到了他们婚礼的盛况。与别人不同的是,塞林格是在战争前线,是在写出对乌娜的最后几封信之后才看到的。塞林格的女朋友被卓别林抢去了,这对塞林格的打击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整个后半生都还是对此难以释怀。塞林格日记里面这样评价乌娜和卓别林的婚姻:“我可以想象他们夜里在家的样子。卓别林头发花白,全身赤裸地蹲在衣橱顶上,拿着手杖摇头晃脑,像只死老鼠。乌娜穿着宝蓝色的外套,在浴室里发疯似地鼓掌。” </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就这样,塞林格创作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由于创作背景及产生的一系列奇异效应、蹊跷事件和作者自身的离奇经历,让这部著作蒙上了奇异的色彩,塞林格的一生就是因《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成为传奇,又因避世隐居而成为传说。张老师在导读课上开玩笑的跟我们说:“今天我来导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著作,不会在大家身上也发生类似的离奇事件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张老师根据这本著作的章节向我们逐一导读,重点通过对每个章节中重要词句的阐释,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近《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著作。</font></h3> <h3>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一个律师家庭出身的中学生霍尔顿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由于害怕父母的责备而浪迹于纽约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五十年代美国青少年精神上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看烦了周围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反抗,目光敏锐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妥协,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不满与愤怒,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他的性格和行动使得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无路可走。在小说结尾,霍尔顿经历矛盾、抗争,最终回到社会。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性格的分析,反映出霍尔顿成长受挫的因素。这对我们当代青年成长有着重要意义。</h3> <b><font color="#ff8a00">书中这样写道:</font></b><br> <font color="#ed2308"><b>“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b></font> <h3> <b><font color="#ed2308">“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font></b></h3> <h3> <font color="#333333"><b>对于下面这句, 你认同吗——</b></font></h3><h3><b><font color="#ed2308">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 参考以上这句,你是否是成熟型的呢?</font></b></h3> <h3> </h3> <h3> <font color="#39b54a"><b>“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我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b></font><font color="#ed2308"><b>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我们上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导读课,时间就交给我们了。我们先是自读学习,然后,按照惯例在班级上进行了读书交流会活动。</p><p> 4月17日下午,我们正在班级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导读专家张老师也来到我们的班级教室和我们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著作,分享与交流,使我们再次理性的看待这本书,让我们也有了更深的理解。</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班级研讨会上,每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进行每人5分钟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或许这一著作的原因,或许另有原因,或许根本就没有原因,我也上台了,带着一点小紧张的心情上台了。我把我的读书心得与感悟带着班级小组的研讨成果在班级上进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著作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不过还好,开始时的小紧张很快就被我用读书交流分享的方式克服了,战胜了自我,也找回了自信,这是每个学员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学习历程,我也不例外。</font></h3> <h3> 《麦田里的守望者》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这一环节告一段落,我们又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我的教育故事”班级彩排。</h3><h3> 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去发现;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去唤醒;教育是事业,需要我们去引领与传递。</h3><h3>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智慧,在写满未知的问号里,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就是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h3><h3> 我的名字叫阳春,我的事业是教育,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天地永远是春暖花开,诗意盎然!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留给我们的,只是岁月长河中美好的回忆与故事。有多少的教育岁月,就有多少的教育故事,有些早已在耕耘的讲台前渐渐消退,可还有一些如同树根一样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心田——我的教育有情怀,我的教育有故事,带着我的教育情怀,带着我的教育故事,带你一同走过——<b><font color="#ed2308">我的教育故事</font></b>。</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4月18日上午,我们来到云南师范大学同析楼2栋的导读教室里,参加4个班共200人的班际间读书交流会活动,这次我们进行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交流分享活动。</p><p> 在这次读书交流活动中,4个班共有16位学员分别上台进行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在这,思想与思想的相互碰撞,迸发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的思想在这盛开着,流淌着,沐浴着,歌唱着,同时,也改变着我们对教育的思考……</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又一次勇敢的站在了大家聚焦的平台上,自信的向老师及学员们分享了我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著作的学习感悟与心得。针对“其主人公霍尔顿是如何看待名校和学霸的?”这一问题和大家进行了读书交流分享,</font><font color="#167efb"><b>我的分享虽不完美,但我是认真的。</b></font></h3> <h3>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班际读书交流会结束,我们上台交流分享的学员们共同来了个集体照,就让时光机器留住这一瞬间吧,让我们一起守望麦田! </h3>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守望什么呢?我觉的,就是要守望人性中的那份美好与纯真、希望与善良,做一个有社会公德和人性良知的守护者,一个真、善、美的守护者,不让年轻的孩子们误入沼泽迷滩,坠入悬崖,而是开心快乐地驰聘在或葱绿、或金黄的麦野,向着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自由成长,这就是小说的根与灵魂。我们一生都在寻找,寻找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梦想。尽管在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间有着巨大的落差,但我们不能像霍尔顿那样颓废崩溃,我们可以努力去缩小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生活和内心世界一样的美好。理想是领导人们走向未来、走向光明的指路明灯,我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在内心深处更应该保留一片净土,坚持一个理想,像一位守望者一样,默默的看护自己心灵的麦田,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守望者。<font color="#ed2308"><b>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做教育的坚守者。</b></font>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了体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付出的努力与坚守,为贯彻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培训精神,帮助学员相互深入学习,促进知识的有效性实践,创新学习形式,做到好学、务实、创新、出彩。经过 3 个星期的酝酿,在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培训数学学院的各班中挖掘出自己或身边人物的教育故事进行分享。希望能在分享中让学员品味情怀,回顾自己站上讲台那一刻的初心,肯定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付出的贡献。通过精心策划组织,于 2019 年 4 月 18 日下午在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开展了“</font><font color="#ed2308"><b>我和祖国的羁绊——我的教育情怀</b></font><font color="#010101">”专题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院长王源昌、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项目办主任林卫东,万名校长培训第二期数学学院 200名学员、学员委员会成员和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的 80 多名学生齐聚武之楼,活动由 6 班班长罗壹勤主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首先由数学学院王源昌院长致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其次 10 位学员紧紧围绕“我和祖国的羁绊——我的教育情怀”这一主题进行了教育故事分享。</p><p> </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来自不同州市的 10 位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教育故事,都抒写着一幅幅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篇章,彰显着令人感动而又震撼的教育情怀,聆听的老师与学生们共同体会着喜怒哀乐的教育人生与教育情怀,让我们更加坚定我们的教育情怀,我们和祖国的羁绊永不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全体人员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大家纷纷挥舞手中的旗子,点燃了现场气氛,活动达到高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和我的祖国有羁绊,我和我的教育有情怀,割不断的羁绊,舍不下的情怀,教育之路是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教育故事分享结束了,但平凡而又伟大的一个个教育故事仍在继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4月19日上午,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名家讲座第14讲在昆明理工大学红土会堂举行。北京师范大学985客座教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台湾教育社会学学会前理事长姜添辉教授,以《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元素与实践》为主题,为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参训的1000名学员授课。讲座由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姜元涛博士主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姜添辉教授通过米德“个体自我概念是社会互动的产物”的观点引出讲座主题,从名校魅力与应试教育、工具理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落差、专业发展的新元素与途径三个方面详述创新能力对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他循序渐进、层层剖析,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机械化思维方式难以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需求,应将创新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元素和途径中,姜添辉教授还运用理论分析与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学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五大途径:一是以反思途径发展自我能力;二是洞察社会结构的规则以发挥能动性;三是将教室转变为文化论坛;四是进行社会情境取向的对话;五是发挥课堂实践的集体智慧,为学员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指明了方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4月19日下午,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平安校园建设宣讲活动在昆明理工大学红土会堂举行,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春蕊”工作室负责人、云南省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云南省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研究小组成员、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主讲人龙蕊检察官,为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全体学员作题为《校园安全领域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讲座。讲座由云南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主任、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副院长、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项目办主任林卫东主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龙蕊检察官立足司法视角,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介绍了当前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中面临问题和困难,介绍了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为未成年人保护所做的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龙蕊检察官重点阐释了“儿童利益最大、优先保护、特殊保护、全面综合保护”司法理念下的“法治校园+检校共建+法制教育基地+选聘法制副校长”的检校合作模式,以翔实的数据、案例为经,以通俗易懂、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为纬,为学员们构建了一堂综合全面的未成年人保护学习宣讲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龙蕊检察官以自己多年来亲自经办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剖析了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案件背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及案件所造成的危害,分析了侵害青少年的犯罪类型和预防方向,呼吁家庭、学校、司法机关乃至全社会应共同携手关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积极创建保护新机制,创设平安校园环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font></h3> 有梦我们一起追<br>自由的想象,自在的翱翔<br>我想要大声的唱,有梦就去追,不要觉得累<br>因为有你我不会疲惫<br>带着翅膀飞,让我往前追<br>勇气就会一路相随<br><br>让我们一起迎接阳光<br>把所有的梦用热情点燃<br>我要选择我的路,我不会害怕风和雨<br>只要有你的鼓励,我不会犹豫<br>追追追我追过狂风,追过我自己<br>不会退缩,没有后悔,有梦就去追<br>追追追我追过时间,追过天与地<br>有梦的明天那就是我的未来!<br><br>美丽的每一天,充满了希望<br>我想要和你分享<br>灿烂的阳光、欢笑和梦想<br>就要一起展翅飞翔<br>有梦——我们一起追<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