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对童年或者过去的记忆在那个缺少影像留念的时代,想要流传下去多数是通过某种固定的形式表达。就像那个久远的年代,对于吃饭的美好记忆不是吃过什么美味佳肴而是端着饭碗在村中广场上大树下到处跑来跑去,挨家挨户像猴子一样地窜来窜去地交换吃食,小伙伴们彼此品尝对方的饭菜,那怕是一个咸菜疙瘩,也是别人家的香。</h3><h3> 就因为这种儿时的情结,长大后还是喜欢在春暖花开或者夏日炎炎的季节坐在自家四合院的门道里,吃饭乘凉。</h3><h3> 院内是馥郁的枣花香和奔放的石榴花,院外是走道的人们,坐在门道里摆上凉面和卤子,跟过路的人随意地打着招呼,欢迎坐下来喝茶吃凉面。尽管从来没有路过的人停下来吃一口饭,但这种场面还是多少填补了一下儿时的那种乐趣。</h3><h3> 谁知这几年因为一对紫燕夫妇的到来,打扰了这种乐趣。</h3><h3> </h3><h3> </h3> <h3> 这对紫燕夫妇选择了我们进门的正中央筑巢,并且还在一个灯泡之上。有一天中午我刚刚睡醒就听见姥爷在大发脾气,絮絮叨叨地说你们太不像话,将粪便拉在门口中间我也不生气,拉在做好的饭上,让做好的饭菜都浪费了,浪费了给狗吃我也不生气,你们偏偏拉在我的脖子里,叔可忍婶不可忍,不是我欺负你们小动物,是你们欺人太甚……</h3><div><h3> 我尚在睡梦中,一时懵圈,不知姥爷在跟谁生气,我的第一反应是跟闪闪斗气了,闪闪最近总是惹姥爷生气,将姥爷种的菜园都践踏了。我快速起床,赶紧出门,发现姥爷拿着一根木棍,将燕子筑的小巢给捅下来了……</h3><h3> 一边捅一边在自言自语,自我劝解自己。</h3><h3> 既然已经捅下来了,为了不增加姥爷的内疚感我就当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说。</h3></div><h3></h3> <h3> 第二天清晨我起床吃饭,姥姥坐在一边看着我狼吞虎咽地专心进餐。她在一边有点怯懦地说:门口的燕子又重新垒起了窝,一个晚上的功夫,从被捅下到今早上几乎将一个窝重新垒好了,他们那么小,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力气?是不是晚上别的燕子帮他们垒的?给他们捅下两次了,他们难道不生气?</h3><h3> 我听后有点奇怪,怎么会是两次?不就是一次吗?姥姥更加内疚说:第一次是她捅下来的,去年在这里筑巢,生了五个小燕子,他们南归后姥姥就将他们的巢给捅下来了,希望今年不要再来了,太脏,又往饭里掉东西。谁知今年他们又来了,还将巢筑在电灯泡上,担心以后出现连电不安全,今年他们筑上巢,姥姥就偷偷给捅下来了,谁也没有告诉,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谁知他们继续在这里筑巢,第二次将粪便拉到姥爷的脖子里,被姥爷又捅下来了……</h3><h3> </h3> <h3> 听完姥姥的话我才知道这对紫燕夫妇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我告诉姥姥燕子不落恶人家,既然他们每年都来咱家,就是因为你们善良,咱家中人好,他们才来筑巢安家,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了。再说换位思考如果咱们费心费力请人帮忙盖了房子,被人给拆了,还是反复拆,你说咱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该是多么的难过?</h3><h3> 我知道老人捅燕子是因为爱他们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燕子给我们制造麻烦,打扰了我们在门道吃饭的乐趣。跟老人讲燕子是益鸟,他们专门吃害虫,老人肯定知道。如果我再跟他们讲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的妙趣,讲紫气东来,燕进福满门的俗语,对活了这么久的老人讲,他们不想听也不相信。最后我拿出独门绝技告诉姥姥,古人说不能捅燕子,打燕子,瞎眼睛。</h3><h3> “ 打燕子瞎眼睛”姥姥重复了一句,说这么严重?她说完赶紧走进卧室跟姥爷嘀嘀咕咕了一顿。</h3><h3> 我心中窃喜,知道目的达到了。</h3><h3> 从此以后这对紫燕夫妇愉快地在院子里树枝头饭桌边闪闪的行宫上飞来飞去,恣意张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