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江南春来早,徽州气象新。</h3><h3>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以及省、市教育部门有关文件要求,4月25-26日无为一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博学徽州,多彩皖南”研学活动。</h3></h3><h3></h3><h3> </h3> <h3> 研学旅行前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线路,确定研学内容。开营前先召开带队老师培训会,对带队老师提要求,强调安全责任!</h3> <h3> 校党总支副书记童彬彬亲自带队</h3> <h3> 24号下午5点20至6点召开全体研学同学培训会。对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同学们的吃、住、行、学提要求,强调大型集体活动一定要服从各队领队安排,安全第一!研学过程中一定要展现一中优秀学子的良好素质!</h3> <h3> 4月25日清晨7点未到,无为一中高一年级1000余名师生齐聚操场参加研学营开营仪式。</h3> <h3> 开营仪式上参加研学的学生代表发言</h3> <h3> 校党总支副书记童彬彬发言,指出本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h3> <h3> 校长魏文生向高一年级年级主任唐富胜授研学营旗,魏校长正式宣布无为一中高一年级“博学徽州,多彩皖南”研学之旅开启。</h3> <h3> 1000余名学生在领队和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对徽文化的无尽敬仰与探寻之情,有序乘坐20辆旅游大巴,踏上前往徽文化起源之地——徽州的研学之旅。</h3> <h3> 校长魏文生在校门口给研学师生送行,祝研学圆满成功!</h3> <h3> 一路上欢声笑语,同学们和随行老师用讲徽州人文典故,唱徽州地方戏曲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了这段乘车的闲暇时光。</h3> <h3> 研学第一站是游览世界文化遗产——西递</h3> <h3> 西递村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村庄”、“古民居建筑的宝库”的美誉。</h3> <h3> 各队纷纷在西递古牌坊前合影留念</h3> <h3> 村内保留着数百幢明清古民居,一幢幢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以历经沧桑、斑驳陈旧的姿态,静静矗立在街道两旁,让人顿生敬畏感。</h3> <h3> 在这里,包括宗祠、牌坊在内的每一幢建筑的门楼、窗户、天井、柱梁、厅堂、书房……无不遗留着雕刻、书法、绘画、诗文等传统文化的痕迹。</h3> <h3> 同学们行走在一幢幢充满艺术感的徽州民居中流连忘返,叹服于古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h3> <h3> 研学第二站是参观徽字号非遗传习所。</h3> <h3> 该博物馆由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二十九代孙朱泓、朱伟兄弟投资兴办,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保护和弘扬徽州的雕刻作品和传统文化。</h3> <h3> 讲解员细致地解说让我们深刻了解朱熹思想以及徽州教育的传承与发展。</h3> <h3> 接着同学们参观了众多精彩绝伦的徽雕作品还亲自动手体验徽州竹雕,将无为一中“博学明理”的校训镌刻在戒尺上,铭记在心中。</h3> <h3> 这些灵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探索徽文化,亲身感受游中学、学中游的乐趣,感受徽文化给他们带来的震撼。</h3> <h3> 研学第三站是黟县石林花海。</h3> <h3></h3><h3> 石林是黄山市黟县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分布面积达300余亩。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喀斯特地貌,整座山由无数奇峰异石构成。</h3> <h3> 石林有的相互连接延绵逶迤,有的一座座傲然伫立,层层叠叠,依山而上。每一层岩石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片石林地貌已经默默存在了5亿多年。</h3> <h3> 与极具阳刚之美石林相呼应的是浩瀚无边的花海。在这里,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花卉种植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彩虹花田,让人心旷神怡。同学们或漫步石林或徜徉花海,在游览大自然美景奇观之余尽情放飞心灵。</h3> <h3> 研学第四站是游览被誉为“流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h3> <h3> 徽州的每个角落无不渗透着浓郁的徽州文化,到处都烙印着徽文化的记忆,散发着沉静的文化气息。</h3> <h3> 行走在徽州大地上,我们在领略皖南秀丽自然风光的同时,触摸徽文化的脉搏,探寻徽文化的精髓,体验徽文化的风韵,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h3> <h3> 读江南百卷书,行徽州千里路。两天一夜的研学之旅,将学习研究和旅游体验相结合,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h3> <h3> 让学生在快乐的旅行中研究学习;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近文化,触摸历史,感悟自然;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游览中体验,在行走中成长,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h3> <h3>文:徐昌慧</h3><h3>图:研学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