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春水脉脉抚过三溪口的古拱桥时,洞桥油菜花海开始一片一片地以让人熏醉的姿态袭来。这时,云台山顶上杜鹃花的枝头已悄然绽放出第一抹红,这抹神奇的红迅速染遍了山岗,又次第向山腰蔓延而去,直映得整个山头红艳艳的,绝无愧于那个绚烂的名字——映山红。</h3><h3> 云台山的映山红花瓣厚硕色泽艳丽,枝干粗大如臂腕,扎踞于山岩绝壁之上,有数株形似迎客松,完全颠覆了百科知识中“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灌木”的释义。待到四月中旬映山红全盛时期,整个山岗如同布满红云的戏台,或许云台山就因此而得名。</h3> <h3> 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山花。云台山映山红却有它自己的传说:大坞有一位何姓姑娘,貌美非常,被贤德杨梅山的土匪大王看上要抢了去做压寨夫人。众匪徒强行给姑娘穿上嫁衣盖上红盖头塞进花轿,欲抬往云台山上和土匪大王洞房。姑娘一路哭喊挣扎无果,到得山岗撕碎了红盖头与身上的红外套抛出轿外,至山顶,姑娘自知无法逃脱,悲愤绝望至极,遂纵身跳下悬崖。从此,沾着姑娘血泪的嫁衣化成了云台山岗绝美的映山红,而花轿则变成了轿子岩。</h3><h3> 轿子岩是云台山映山红的中心区域,偌大的石头座椅,配着石头靠背,临踞悬崖,极为险峻。攀上岩顶,犹如“驾在盛开的映山红云之上,远处的岩岭湖和洞桥的天路——横洞山公路尽收眼底,相当美妙”,资深驴友袁先生感慨道。</h3><h3><br></h3> <h3> </h3> <h3> 岁岁又年年,云台山岩壁上那一树树的红绚丽而寂寞,不知过了几个十年,甚或是上百年,终于等来了人们一次次的回首。</h3><h3> 若说云台山映山红给人们的感觉是惊艳,那么里仁珠孔坞山的映山红是美得让人窒息。</h3><h3></h3><h3><br></h3> <h3> 珠孔坞山路没怎么修缮铺设,几近原始,偶有陡峭难行处以原木设阶,一路水声潺潺至山腰,宜洗宜饮,很有野趣。</h3><h3> 进山后不久便可见一瀑布,不高,呈二缕水线垂落,雨后变四练,瀑布下有水潭,潭底碎石粒粒可数。</h3><h3> 稍作歇息后继续攀行,半山腰处有一奇景,当地人称“水帘洞”。沿着原木架设的贴山小道,耳听流水叮咚,曲折蜿蜒的尽头蓦然出现一幅巨画,满屏珠帘挂落,珠帘后有三层洞穴,洞口满是苍苔藓植,滑不可攀,未知洞深几许,洞里可有仙灵居住。</h3><h3> 洞顶即天,空气清凉湿润,靠坐于水帘旁山石上,濯手戏水,远眺近观无处不美,身上每一个毛孔都舒爽极了。</h3> <h3> 穿过大片柏树林至山岗,映山红以她最热烈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一路往山顶延伸而去。或似锦似霞平铺直叙,或如拱如垂欲拒还迎,绵延几里开外。走着走着涌过来一大浪,走着走着又涌过来一大浪,一浪接着一浪,让人甘愿窒息在其中。</h3><h3> 映山红有低矮袖珍状,也有曲折攀援状,更有花枝遒劲花冠如盖状,情不自禁屏住呼吸,怕一口气出来吹散了这如梦似幻的仙境。</h3><h3> 写到此处,已是词穷!</h3><h3><br></h3> <h3> 同是映山红,云台山映山红以岩为依,珠孔坞山映山红以水为衬,毋论高下各有风姿。同是映山红,老祖宗的说法红的可以吃,其他颜色不能吃,老祖宗的话必须听,否则会出乱子。对于吃,老祖宗们自有一套。</h3><h3><br></h3><h3> 说到了吃,不由想起与映山红同属杜鹃科的南烛,三溪口人称“乌莓子柴”。乌莓子为浆果,是南烛的果实,色紫黑,细细圆圆,秋天成熟,可食用且酸甜可口,是食物匮乏时期大山赐予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以前,时至秋日,三溪口的村民们需上山砍柴备冬,长有乌莓子的柴极受欢迎,枝干用来烧火,果实收起来带回家给孩子解馋。而乌莓子柴的枝叶除了烧火以外,还可以做传统美食“乌米饭”,所以它又别称“乌饭树”。</h3><h3><br></h3><h3> 老底子说吃乌米饭可以强身健体祛风解毒,乌发驻颜防蚊虫叮咬。对于俗人来说,功效什么的乃浮云,好吃才是王道。传统乌米饭千百年来以油亮清香、软糯可口的味觉体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吃之徒,每当映山红刚爆出几个花骨朵时,三溪口大大小小的山坡上随时可见有人手拿编织袋或箩筐转悠,只为找寻乌莓子柴的新叶。</h3><h3><br></h3> <h3> 这里插播一个故事:时间——清明节那天中午;天气——艳阳高照,室外温度摄氏30;主角——三溪口栖年坞的余氏父亲、女儿;配角——母亲。</h3><h3> 女儿是纯吃货,欲亲手做乌米饭,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直到吃不下为止。父亲说:这很简单,对面山上多的是乌莓子柴,以前斫柴时随处可见。于是,女儿拿了个大塑料桶,父亲拎了只藤编篮子,也很大,两人各拿一只隔离手套,以防捋叶子伤到手,父亲想了想又转身去找了把钩刀,说是现在斫柴的人没有了山上一定不好走。嗯,很周到。</h3><h3> 踩塌了邻居家关鸭子的篱笆网,踏过了滋滋滋滋暴春笋的竹林,瞻仰了挂着漂亮纸饰的祖宗的家,爬过了长着大片狼鸡头的陡坡,终于接近目的地——一个拥有无数乌莓子柴的山林边缘。此时汗水湿透衣背已忽略不计了,女儿想到美食在望口中生津,父亲则为眼前浓密的没有缝隙的灌木丛而自得:果然没有路,好在拿钩刀,先见之明啊!</h3><h3> 父亲斫柴基本功很不错,钩刀挥舞处藤枝荆刺纷纷应声而落,女儿小时候扒过松毛略有功底,穿一双内增高的鞋子毫无违和感紧跟父亲身后,一路开辟到达山顶。</h3><h3> 父亲一个转身又一个转身,嘴里念叨着:诶?没有么?诶?以前到处都是啊!诶?没错啊,就是这里啊!</h3><h3> 女儿喘着粗气说:没错啊,就这里啊,以前扒松毛时这里摘过乌莓子的呀!</h3><h3> 父亲指着一丛矮木:这个是不是呀?</h3><h3> 女儿摇摇头:不确定!</h3><h3> 父亲问:你认识吗?</h3><h3> 女儿回答:有乌莓子的时候认识!你呢?</h3><h3> 父亲:春天不用斫柴,十多年没斫,我有点忘了它的样子了。</h3><h3> 俩父女四双眼睛(此处加上两付眼镜)看着对方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女儿灵机一动掏出手机扫,结果没有结果——咪信号,这只烂苹果!</h3><h3> 下山吧。刚才乱七八糟晃了一通,开辟出来的路已无迹可寻,于是父亲继续挥舞钩刀,女儿继续踩着内增高,披荆斩棘,总算找到了那长满狼鸡头的陡坡。女儿一边爬坡一边折狼鸡头,想着多少总要带点回去,父亲在前面催:走了走了,不要弄了,家里有许多,你妈有许多拗好了。</h3><h3> 修好邻居的篱笆回到家,母亲哈哈大笑:春天的乌莓子柴你爸爸是认不出的呀,你么越加不用说了。喏,我们家后头山上桃子树杨梅树边上有木牢牢在,我去斫些来!</h3><h3> 母亲拿着塑料桶里的狼鸡头又笑:这是毛狼鸡头,不能吃的。 </h3><h3> 请各位计算女儿的心里阴影面积……</h3><h3><br></h3> <h3> 最后,附上三溪口栖年坞余氏乌米饭做法,无须“九蒸九曝”,简单易操作:</h3><h3> 1、 采摘乌莓子柴的嫩叶,清洗稍晾去叶表水珠;</h3><h3> 2、 取50克叶子配500~700毫升水用豆浆机打磨成汁,静置半小时以上,叶子可分几次打磨,水量不能变。</h3><h3> 3、 过滤汁水,残渣挤压后弃去,把汁液倒入合适的容器中;</h3><h3> 4、 取适量白糯米浸入汁液,一般50克叶子浸一斤糯米;</h3><h3> 5、 放入冰箱10小时左右,取出洗净,米色为绿;</h3><h3> 6、 倒入电饭锅,水比米略高一丝丝,开启煮饭模式。</h3><h3> 7、 煮好后不急着开盖,再焖十分钟口感更好,开盖后可见米饭颜色为紫黑色,有光泽;</h3><h3> 8、 吃时根据自己的喜好撒糖、芝麻、花生碎等,也可在米入电饭锅时在上面铺腌肉、青豆等调成咸香味;</h3><h3> 9、 如做太多可用小袋分装好放冰箱速冻,慢慢吃,吃到明年春天映山红开。</h3><h3><br></h3> <h3>后记:俗人的生活,无非就是看点好看的,吃点好吃的。我那白发苍苍的师尊留言:“看了你们拍的映山红,美极了,我又心驰神往了,愿那里保持原汁原味,待来年一起登山,即便我坐在山下看你们也足矣。”住安大略湖边的挚友让我把乌莓子柴的嫩叶汁冻起来,留待明年她回来。我想对他们说:来吧来吧,明年让我们相聚三溪口,从栖年坞出发,那一路山花定不负侬意,那一砵乌饭定让你欢喜。</h3> <h3><br></h3><h3><br></h3><h5> 本文插图为袁先生、陆先生、陈女士、倪女士、余女士等朋友提供,轿子岩的照片来自百度。谢谢诸位对我的支持!</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