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L老师的《哦,十分钟》

于洪民

<h3>  L老师是一位活泼、谦虚、优秀的老师,发来录像课让我帮忙看看,于是写了下面的一些建议以供她参考。</h3> <h3>1. 课堂氛围挺好的,师生的状态也比较积极。<h3>2. 传球的游戏有时候很有用,学生通常很喜欢。但是课上的形式对于这首歌曲的学习上并没有太多的帮助,一来是因为每个个体就一次感受机会,反而因为“球”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对音乐的关注,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另一个是因为对于这首歌节奏明朗的歌曲,这个年纪的学生完全有能力感受出强拍,不需要这样玩。</h3><h3>3. 拍腿感受强弱的形式还行,至少比传球好,能有更多的人来感受强弱。但感受之后,可以让学生创造性地感知强弱,也可两两合作,实则是为了感知音乐。</h3><h3>4. 双响筒、两张卡纸、响指用得较好,能否解决休止符的问题。整节课基本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可以更多点給学生空间和学习的权利。比如休止符,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h3><h3>5. 这首欢快的歌,哼唱改成“lu”“lv”是否好一点?</h3><h3>6. 歌曲听和唱得遍数太少,集体还没唱好的情况下,可以先不让个体来唱。</h3><h3>7. 钢琴伴奏可以再小声点,另外,可能要调音了,声音比较散。</h3><h3>8. 歌曲两段有两个不同结尾,每次唱的时候,老师始终没有交代清楚该唱哪一个结尾。</h3><h3>9. 对于歌曲的表现,前半部分可以小声点、跳跃点、情绪积极点,后半段可以形成对比。这一切,都可以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体验、分析与表述,不要什么都是老师设计好再给学生。这样的结果是,脱离了老师,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唱一首歌了。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能分析不同特点的歌曲,尝试各种方法演唱,找出合适的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素养。</h3><h3>10. 这首歌,学生虽然会唱了,但是无论是歌声本身还是歌曲的表现力上都离唱好还有较大距离,需要不断复习。</h3><h3>11. 一首新歌,常规的做法是老师引领者学生一步步走,然后学会歌曲,下一节课又是一首歌曲。这样的做法,往往导致学生上那么多音乐课,没有几首歌能唱好,独唱就更别说了。除了会唱,基本没有别的音乐能力了,更别谈音乐之外的能力素养。比如感知音乐的能力,分析音乐的能力,处理音乐的能力,实践音乐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个人通常,在第一课时,将学习的空间更多地给学生,目标是学会;第二甚至第三、第四课时,是学好;所有的课时都是为了会学。“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何以落实?唯优化一途,如何优化?“三度融合”可以尝试!</h3></h3> <h3>  三度指温度、广度、深度。“三度融合”课堂,分别指有教学的温度、教学的广度、教学的深度的音乐课堂。<h3>  教学的温度课堂主要指向课堂管理,培育积极的师生关系。关注细节与程序,让课堂管理的脉络清晰可见。如:聆听音乐的程序、课堂音量的等级、发言的步骤与方法……</h3><h3> 教学的广度课堂主要指向学科整合,开拓基于学科本位的更为丰富的音乐学习方式。如:课内外结合法、学习单、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h3><h3> 教学的深度课堂主要指向学科深度学习,以学科的思维、规律、方法落实教学。</h3><h3> “三度融合”课堂,让核心素养的建立看得见、用得着、学得来。</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