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博卡区位于首都布市东南沿海,是布市第一个港口和老区,以色彩、探戈、足球三大特色令世人瞩目,是阿根廷城市文化的摇蓝。</h3> <h3>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民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量西班牙和意大利贫困移民来到这里,从事轮船相关的工作,欧洲人骨子底里特有的浪漫情怀,使他们认为住处不能是单色调的,于是搞来造船厂废弃的铁皮和漆船剩下的油漆,搭建了一座座简陋的铁皮屋居住,把外墙、屋顶涂上各种颜色。由于船用漆耐晒、防水、防腐,不易斑驳,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片色彩斑斓的居住区。后来铁皮屋被砖石房替代,但这种习俗却延续下来。</h3> <h3>根据阿根廷画家金格拉·马丁的建议,把一条几百米长的小街两边也粉刷成彩色,并称之为“卡米尼托小路”(Caminito)。他还以博卡为蓝本,创作了一系列画作,于是掀起了一股关于色彩的艺术风潮,从而使人们发现了这个缤纷的老城区,无数游客、摄影家、画家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博卡名扬四海。</h3><h3><br></h3><h3>1959年,政府将这条街打造成“步行街道博物馆”,也称“露天博物馆”,现在是博卡区最有代表性和游客必打卡之地。</h3> <h3>探戈与足球是博卡的招牌形象和金名片。</h3><h3><br></h3><h3>博卡是探戈的发源地。探戈,阿根廷的国粹和代名词,一种双人舞蹈,集舞蹈、音乐、歌唱和诗歌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h3><h3><br></h3><h3>由于移民们生活不稳定,社会地位低下,结束一天的忙碌后,晚上经常三五成群在酒吧喝酒、唱歌、跳舞,因有色情舞女加入,渐渐形成了奔放、疯狂的探戈,但这种“下等市民”的自娱形式被中产阶层所不齿。</h3> <h3>改变这种状态的是一位移居阿根廷的法国人卡洛斯.伽达尔,他深爱着探戈,赋予其歌剧演唱风格,还将欧洲、非洲黑人、阿根廷本地高乔人等各种音乐融入其中,丰富了探戈的表现力,并将改良后的探戈带到法国,很快成为欧洲上流社会最时髦的交宜舞曲。于是,探戈慢慢被阿根廷全社会接受和喜爱。</h3><h3></h3><h3><br></h3><h3>1946年,在贝隆总统夫人推动下,探戈迎来了黄金时期,她对探戈经过脱胎换骨式的改革,逐步形成今日的阿根廷探戈。</h3><h3><br></h3><h3>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和融合,探戈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阿根廷政府宣布其为阿根廷民族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将阿根廷探戈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h3></h3><h3><br></h3><h3>卡米尼托小路是著名的探戈街。街两边童话般色彩明快、热情奔放的房子,有着浓烈的艺术气息。<br></h3> <h3>小店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h3> <h3>这是需付费的供游人拍照的探戈舞模版。</h3> <h3>美眉在色彩鲜艳的林荫道上。</h3> <h3>特殊的人文环境和风土人情孕育出了色彩斑斓的绘画艺术。</h3><h3><br></h3><h3>街边出售的是本土艺术家们的画作,大多以探戈为主题。</h3> <h3>无处不在艺术涂鸦。</h3> <h3>墙壁上的阿根廷艺人浮雕作品。</h3> <h3>这幅以探戈为主题。</h3> <h3>街边的人物雕像。</h3> <h3>表现消防队员救护小孩的雕塑。</h3> <h3>这里最著名的雕塑当属在一家商店二层阳台向人们招手致意的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济各。</h3> <h3>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在这座标志性小楼前合影。</h3> <h3>在方济各雕像的楼下,几个穿着传统探戈服装的舞男和女郎按照探戈动作,摆出极其销魂的姿势,和每一位“游客舞伴”留下难忘的精彩照片。来,我们也去poss一下,哈哈!</h3> <h3>小摊上摆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商品。</h3> <h3>露天咖啡酒吧,也是人们歇脚小憩的地</h3> <h3>热闹非凡的小街。</h3> <h3>有人说,阿根廷人的两只脚,一只用来跳探戈,另一只用来踢足球。</h3><h3><br></h3><h3>这座二层小楼阳台上,三个阿根廷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雕像并排站立,从左到右分别是马拉多纳、国母贝隆夫人、卡罗卡登(阿根廷探戈之父)。</h3> <h3>在离“卡米尼托”小路不远处,有一条蓝黄色为主的足球街,街上的足球元素比比皆是。</h3> <h3>巨幅足球海报、马拉多纳的画像、足球队员的雕塑和穿着博卡队球衣的球迷真假难分,体现出人们对足球的深情。</h3> <h3>足球街人行道上的星星,代表博卡队获得的奖牌。</h3> <h3>这座蓝黄相间的大楼,是博卡青年足球俱乐部,一家世界著名的足球俱乐部,由5名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后裔于1905年4月3日创立。</h3> <h3>10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战绩,拥有18个国际赛大奖纪录,包括6次赢得南美解放者杯、3次丰田杯、25次阿根廷甲组联赛冠军,还培养了众多世界级球星,“球王”马拉多纳、“战神”巴蒂斯图塔、“风之子”卡尼吉亚、“传奇前锋”帕勒莫……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书写了该俱乐部的历史与荣耀。</h3><h3><br></h3><h3>博卡青年队,被誉为阿根廷五大足球豪门(博卡、河床、圣洛伦索、竞技、独立)之一,更与河床俱乐部并称足坛两强,在阿根廷乃至全世界足坛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h3><h3><br></h3><h3>闻名于世的博卡青年队主场--糖果盒球场大门口。</h3> <h3>因整体长方形的形状很像糖果盒,被昵称为“糖果盒球场”,很少人知道它真名叫博姆博内拉体育场,1940年正式投入使用,能容纳人数 5.9万人,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100座球场榜单中排名第一。</h3><h3><br></h3><h3>马拉多纳于1981年和1995-1997年曾在此效力。他将糖果盒誉为“世界足球圣殿”。</h3> <h3>我们没有进球场,热心的马导发来场内照片给我们分享。</h3> <h3>俱乐部售卖中心,右上方的工作人员穿着的蓝黄色T恤是博卡队服。该队服因一场失败的比赛而诞生。</h3> <h3>1906年,博卡队在比赛中与另一支球队撞衫,双方协议举行附加赛,胜方可保留原有球衣款式,而负方需改为其他款式,结果博卡队落败,于是决定采用第一艘驶进港口的瑞典轮船旗帜颜色作为球衣颜色,球衣便改为蓝底一条黄横间,一直沿用至今。</h3><h3><br></h3><h3>蓝黄相间的博卡队徽。</h3> <h3>其形状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没有改变。但自70年代开始,每当球队夺得一项锦标,队徽上便添加一颗星星,本土锦标加在上方,国际赛锦标则加在下方。</h3><h3><br></h3><h3>从这里进去,是建于2001年的博卡足球俱乐部博物馆。我们只在入口处拍了张照片。</h3> <h3>博物馆里矗立着对博卡队做出重大贡献的球员雕像,这是马导发给我们分享的。</h3> <h3>这里到处是球场,旁边建筑上的涂鸦也是足球和探戈为主题。</h3> <h3>摘录博卡区文化历史:“博卡的风水人气孕育了阿根廷文化艺术的又一创作源泉。闻名于世的探戈艺术就发挥于此,从水手、壮工和妓女堆里诞生的探戈,经过剧院和沙龙的陶冶,出落成世界艺术奇葩。生于博卡的擦鞋童金格拉·马丁描绘的博卡风情作品成为阿根廷近代绘画中的传世之作。贫困群体聚居的人文环境还铸就了苦孩子马拉多纳的球王之路……”</h3><h3><br></h3><h3>晚餐,我们在一家颇具艺术氛围的酒店边享用阿根廷烤肉,边欣赏激情的探戈舞表演。</h3> <h3>优雅的环境,座无虚席。</h3> <h3>美味的晚餐,一起干杯!</h3> <h3>伴随着飘扬的音乐,表演开始了,真切感受到探戈的无穷魅力,一场味觉、听觉,更是视觉的盛宴。</h3><h3><br></h3> <h3>今宵难忘,难忘今宵……</h3> <h3>(注:感谢马导和飞先生提供的部分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