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王家庄村轶事

集墨堂主人王梅成

<h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村不在大,有故事则传天下。</h3><h3>今天咱要说的是灵山镇的一个小村庄叫王家庄,属松树庄村的一个自然村,而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在清未民初出了一户响当当于乡野的人家。</h3> <h3>以上是王家庄村现在的灵雲桥和进村路</h3> <h3>该户人家兄弟六人,家字辈,兄弟六人在青岛开埠之初在中山街混出了名堂,那时中山街有许多产业都属于他们众兄弟,其后人现在己经说不清名字,确切的知道仅老五自己就至少拥有一处钱庄以及一个大家曾经耳熟能详的照相馆――万年青照相馆(提起万年青照相馆如果都不知道,那肯定不是正宗青島人啊)。另外,甚至有一位兄弟当年为造福同乡,曾回村庄计划征买村北大片土地,开办纱厂,但因该地片中有2亩地属外村人所有,该百姓不听商议,多少钱也不让地而令该计划流产,要不然,我们大灵山大即墨的现代工业史当为改写。</h3><h3>(万年青照相馆相关图片来自网络)</h3> <h3>兄弟六人到青岛中山街(那时还一片荒野)后,从扎篱为墙,搭棚而居,艰苦创业,以至以后拥有了客观的资产和事业。有了资产后,当然后辈子弟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或就读于清华北大,或留学日本,建国后,子弟中有在北京某大学教书的,有就职于青岛某银行的,有就职于公家单位的。现在第三代的子弟有不少定居于美国。</h3> <h3>民国时期,六兄弟当时为老宅前小河修的河堤和石桥,别看小桥简朴,那也是己经经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雨洗刷。</h3> <h3>以上就是当时这个大家庭的合影,当时恰有一兄弟因出远门未参加合影,前排最右首的少年那便是下文要提到的主人公</h3> <h3>说起其后辈子弟,不得不说一下当时六兄弟中的老大的儿子,可字辈的,故事多多,可惜口述者也说不详细,下面粗略记述吧。</h3> <h3>六兄弟中老大的儿子王可俊,就是照片右首那位少年,青年时留学日本,学的是法律,1938年日本占领即墨后,在伪政府任职,据传说是县长,但本人翻阅资料认为该说法有误,但王可俊一定是担任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说到这,大家是不是要说这不是汉奸吗?还真不是,因为王可俊1938年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说,其实这人是一位地下党。据说,曾经有一位同志杀死了一个日本兵,为了保护同志,王可俊利用自己身份承担了起来,自己从即墨跑到青岛躲了起来。</h3> <h3>王可俊在即墨任职时,即墨县伪警察曾在某处设立检查岗,当时进出人员都要严加盘查,唯有灵山王家庄进城赶即墨大集的的老乡只要说一下“俺是王家庄的”,就可以免于盘查,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王家庄附近村庄的百姓到即墨去都说“俺是王家庄的”,执勤伪警甚是惊讶,后来问王可俊,“是不是嫩王家庄村子老大啦?嫩村怎么有那么多人来即墨啊?”王可俊说是啊是啊,我们村就是大大的很大很大的。</h3> <h3>王家庄村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歇后语,“王可俊玩车,轮子越来越少”,里面满满的包含着是对王可俊命运的感叹。解放前,王可俊身居高职,出入乘坐汽车;解放后,王可俊被安排在某公职单位上班,驾驶的是自行车;特殊年代时被遣返回乡劳动改造,推的是独轮车,并且一推就是十八年,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重回青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