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联酋,去迪拜,let'sgo(第二篇)

偶然

<h1> 在迪拜旅行的几天里,旅行社为我们安排的酒店、车子、司机和导游都是固定的。司机是&quot;天聋地哑&quot;的巴基斯坦兄弟,导游是&quot;喋喋不休&quot;的中国江西姑娘,街道两旁是高耸入云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唯一的共性是高大挺拔。这些拔&quot;沙&quot;而起的宏伟建筑,造型各具特色,没有一幢是重复的平庸的。穿行其中,让人觉得是在参观建筑艺术馆。有钢笔造型的,有海豚造型的,有书本造型的,有月亮造型的。</h1> <h1>但更多的是考验人的想像力、打破建筑常规审美的造型。迪拜的建筑只需考虑能否抓住世人的眼球。让我们去看看让世人倾心的两座代表性建筑一一帆船酒店和哈利发塔。</h1> <h1> 帆船酒店本名阿拉伯塔酒店,因外形酷似帆船故又名帆船酒店。</h1> <h1>酒店建在离海岸边280米的波斯湾人工岛上,由一条弯曲的道路与海岸相连,有56层,321米高。它是迪拜的地标,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七星级酒店。因其昂贵的收费和长时间的排队预定,将我远远地排斥在外,不能体验入住的感受,不能目睹它童话般的奢华。唉,只怨自己不能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最多只能站在波斯湾的岸上远望着它,对它充满想象。当然,还可以拍拍照。我可以自我解嘲的、自欺欺人的把它当成一个玩具捧在手心,也可以当它是我们照片的背景,来纪念曾到此一游。</h1> <h1>  拍着拍着,我仿佛觉得这座摩登奢华的酒店真的变成了一条巨大的帆船,一条满载而归的帆船。那条弯弯曲曲的唯一通路是帆船的缆绳,它将帆船系在波斯湾。帆船玉树临风般伫立在淡蓝色的浅水里,等待卸下满船的收获。同时,它的眼睛深沉地注视着远处深蓝色的阿拉伯海,遥想着大西洋和太平洋,准备再次远航……</h1> <h1> 哈利法塔,迪拜的又一个地标。它拥有多少个世界第一呀?!它有世界上工人建筑的第一身高,828米,162层楼;它拥有世界最快的电梯,速度是17.4米/秒;它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型态一一蜘蛛兰造型,一种原产地美洲热带地区的植物;它拥有全球最大最豪华的购物中心,有许多好玩和特别的地方。在迪拜,无论我从哪个方向望去,都能看到它那独特的身影,无论我在哪个地方拍摄,都拍不到它的全身(只好拍下模型)。</h1> <h1>当我们乘电梯从1层到达124层观景台时,所用时间不到1分钟。登高极目,地面上所有的建筑物,那些在1分钟前霸凌得我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都乖乖地趴了下来,让我的双目和相机任意地俯视、挑剔地检阅。几天来,为了把这些庞然大物伟岸英俊的身影收集在我的相机中,我的脖子仰痛了,胳膊抬酸了,而此刻它们这样"臣服"地让我一览无余,"谄媚"的为我摆出各种pose,心里好不痛快呀。眼中的画面是色彩单一的沙漠土黄色,那点零星的绿或红,都是用money堆出来的。据悉,在迪拜这缺土缺水的沙漠里,栽一颗树的平均维护费一年需要3000美元(人民币2万)。远处的波斯湾、海湾里的岛屿以及街道上蚂蚁大小的车子,在透着淡土黄色的空气中影影绰绰。房子一一高房子矮房子,土黄色一一深土黄色浅土黄色,我感到眼睛有点疲痨了,刚才的那种痛快和新奇很快消失。蓦地,我好想念我家乡的白马湖公园,好怀念园中柳絮飘到脸上、钻进鼻子的那种痒痒的感觉,那满园的桃花落了吗?桃林下红雨、垂柳飘白絮的景象,对沙漠中的迪拜才是极致的奢侈啊。</h1> <h1> 吃了饭,下了观景台,我和朋友们来到1层的购物中心闲逛。这个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像迷宫一样。这里是物的海洋,这里是人的海洋,我只是这海洋中随波逐流的一个水分子。逛累了,我和朋友选了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专门欣赏来来往往的人流。白袍领着他的黑袍们(一夫多妻)走过,两个金发碧眼的美女走过,这时,一个高大魁梧的黑人男士朝我们直走过来,善意地用手势夹杂着中文对我朋友说:姐姐,不要打瞌睡。我记得他很帅很可爱,他笑时露出的皓齿闪烁着友爱的光。他称我朋友是姐姐,那他是我们的兄弟,同住地球村的兄弟。</h1> <h1> 在我的印象中,迪拜与世界第一总是如影随形。这个小小的国家(面积4114平方公里,桃源县4442.3平方公里)为什么这么钟爱世界第一?当我参观迪拜文化博物馆后,自认为有了答案。</h1> <h1> 迪拜文化博物馆仅仅两层,一层在地上,一层在地下,建于1798年。前身曾是皇宫、要塞及海防的古堡,是迪拜最古老的珍稀建筑物,距今221年,1971年正式成立为迪拜国家博物馆。进入低矮陈旧的土围墙内,一口古井醒目地位于庭院的中央,四周几门小土炮是用来保护这口"生命之水"的。走进由土墙和椰枣树叶搭建的"皇宫"或者"博物馆",看到了当年酋长的客厅和卧床,看到了皇家曾经使用过的"空调"一一阿拉伯风塔。</h1> <h1>跟着人流拥入地下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摄于1920年和1950年,导游说这是皇室当年的照片。如果不是导游的介绍,我还以为是金庸笔下的丐帮剧照哩。</h1> <h1>地下室狭窄幽暗,地上全是迪拜的特产沙子。弯曲的通路两旁,展示着迪拜人在发现石油以前,生话在这片海湾沙漠的情景:他们的主食椰枣及椰枣树,他们的"沙漠之舟"骆驼和海上之舟小木船;他们有的在卖布,有的在采珍珠,有的在制作银器……不知为什么,我的注意力就是不能集中,一些与此地此时无关的图景总在涌出:当我的目光穿越20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奏兵马俑四目相对时,当我的双手伸到1400多年前抚摸唐大雁塔时,当我的双脚踏上南京的明城楼时,当我渺小的身躯穿梭在北京故宫庞大的古建筑群楼时……"哎呀"我本能地叫了一声,脚底打滑差点摔倒,我仿佛感到这座房子有些晃动。也许是这房子破败得不能承受这如流的人群吧。尽管还没有参观完,我还是一溜小跑的出来了。和迪拜其它奢华的建筑物比,这里简直是危房。哈利发塔有多"高富帅",这里就有多"矮穷挫"。</h1> <h1> 我在等我们团队的人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这座迪拜文化博物馆,为迪拜炫富的根源和动机作了注解。迪拜直从1969年随着第一桶原油的出口,上苍赐予他们的财富,源源不断的从地下冒出,"黑金"使迪拜一夜暴富。怎样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富有?随心所欲、创意爆棚地建造出一个接一个的世界第一人工建筑物,可能是一条捷径;用什么方法将过去的贫穷抹得一干二净?用贵重的黄金掩埋和涂抹,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于是,屋顶用黄金、电梯用黄金,街心中突兀的耸立着金质的"迪拜相框",就连小小的门店,也要用大得可以容纳两个成人的金戒子来装饰。其实,这只是我的臆想,真实的情况远非这样。现在,我为当时的这些无知的想法感到羞愧。迪拜,自然环境恶劣,生计艰难,靠卖石油发家,却能在一瞬间成为国际大都市,这背后深层次的原由,岂是我这个肤浅的外国人,在一躺走马观花般旅行之后所能理解的,又岂是我这个冒昧的局外人能轻率妄议的。</h1><h1> (第二篇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