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 笃行 致远——学校管理漫谈

张新蔚

慎思 笃行 致远——学校管理漫谈(江西赣州肖莉) 一、慎思:理念的思考 二、笃实:坚持的实践 三、致远:诗意的情怀 第一个关键词是慎思 慎思,实际上说是的是对理念的慎重思考。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理念是情怀的依托! 学校管理向来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当今的“互联网+”的信息爆炸时代,老派管理方式,校长只会是维持会长、救火队员,疲于奔命是常态! 就像一个家开门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一样,有人把学校所有工作也归纳为一个顺口溜 德、 智、 体、 美、 劳; 党、 政、 工、 团、 队; 生、 老、 病、 死、 退; 吃、 喝、 拉、 撒、 睡。 这20件事,如果只是一个管字,那校长就是从早累到晚也理不好。但是,如果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则不同。比如: 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 中层管理者:正确的做事; 执行层人员:把事做正确。 做正确的事,就是用先进的理念去引领人,因为管理者就是拉开关的,就是划火柴的。 所以,我认为教育理念的先行尤为重要!优秀学校与一般学校、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主要差别或许就在优秀的理念上! 让我们一起用文科学习的方式来“举三反一”。 1.灵与爱,是香港筲箕湾崇真学校的办学理念。筲箕湾崇真学校是一所基督教会学校,上学年我在香港交流时,在那驻校,深刻地感受到该校办学理念深入人心。请随我一起走进它—— 花盛开,叶簇绿,鸟呼晴,人低语, 色彩斑斓了世界,鸟语清丽了季节,笑容明媚了学校。这便是我对筲箕湾崇真学校的第一印象。 走近,再走进,于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学校里一种“像呼吸一般自然”的爱。“爱”是学校民主自律的管理方式,“爱”是学校浓厚的教研文化,“爱”是学校师生间的礼让与谦和,“爱”是老师间爽朗的笑声,“爱”是老师关爱学生的眼神,“爱”是见面时的点头含笑问好,“爱”是教师敬业勤业走路匆匆脚不点地,“爱”是办公桌前一迭迭的作业纸,“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细节服务……爱是筲箕湾教师最无私的奉献。 2.以爱育爱 ,这是北京实验二小的办学理念。 以爱育爱,实践证明爱的能力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北二小与我担任过校长的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对她的办学理念非常认同。下面是《人民教育》采访校长李烈的谈话节录。 《人民教育》:您提出“以爱育爱”办学理念,并用20年的实践让它在实验二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烈: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在教育实践中,爱的能力远比爱的情感重要得多。 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变化是爱的能力,艺术地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是爱的能力,出色的教学水平是爱的能力…… 李烈校长所领导的课程改革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课堂,教师要适时的进、适时的退。进和退就是一种爱的能力,是一种有温度的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关爱生命,呵护童心 ,这是长沙市青园小学的办学理念。 这是我从微信中读到的一篇描写美好青园的文章。《湖南教育》的大才子所写。 青园。什么都不说,就凭这两个字,甚至就凭这两个音节,它都能传递一份草长花开的自由与舒展。 于高楼林立的闹市听到这名字,心里是不是飘过一片诗意的田园,连同满园的青绿和芳菲。 是的,天阴欲雨的时候,内心卷起灰幔的时候,青园,就是一声低沉的安慰,带着细雨蒙蒙里一袭青草的气息。 青园其实是一个意象,带着朝露的生长意象。它天然属于春天,属于晨光,属于青葱的成长。 在长沙城南,青园是一所学校。从“一粒种子”到“一片园子”,这所学校拥有了十年的时光。 校长叫王雅敏,人如其名,美丽而优雅。她与青园的生命气象与气场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契合。 气场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契合。 4. 在我的家乡赣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名叫厚德路小学,依傍皇皇孔庙,怀抱巍巍古塔,独特的人文环境,铸就了其乐教的办学理念。 乐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艺术教育,以音乐教育为主的美育;二是人格教育,指一种理性与情感和谐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美育可以陶冶情操,和谐身心,促进个性协调发展。 达芬奇,既是著名画家也是著名外科医生。 白求恩:著名的外科医生也是著名画家。 爱因斯坦、钱学森:著名的物理学家,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好,爱因斯坦25岁时提出“相对论”是在弹钢琴得到灵感,得到启发,发明相对论。 钱学森也说:每当我遇到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时,总是蒋英用歌声给我以启发。 袁隆平:水稻杂交之父,小提琴拉得好,对艺术很高的鉴赏。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指挥交响乐队,画画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萨克斯演奏家。 江泽民:钢琴、二胡、歌唱得好,对音乐、古典音乐有造诣。 胡锦涛:当年清华大学学生舞蹈队队长。 无论中国的外国的,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都有很高的美育造诣。美育与德育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美育。 所以赣州厚德路小学提出的乐教,是以美育为载体,将文化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该校的很多做法也登载在《上海教育科研》、《基础教育参考》、《小学教学研究》和《江西教育》等杂志中。 综上,创新的办学理念,它们的共性就是—— 建设绿色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开展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是跟风与盲从,另一个是变与不变。 比如,全部跟风进行书香校园创建、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自己的理性思考;教育部要求减负,只考虑学生做减法,却没有考虑教师做加法的问题,这就是盲从。中国教育考察团去了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首要的先因就是他们提倡教育强国。而问到为什么教育搞得这么好,他们的回答是:你们老变,而我们老不变……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反思。 所以,对理念的慎重思考,就是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二、笃行 笃行实际上说的就是实践的坚持,坚持的实践。 当文凭都达标时,缺的是什么?理念! 当各式理念充满人脑时,缺的是什么?持久的行动力。 重要的是坚持! 因为心中有坚持,司马迁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发明大王”爱迪生花费整整十年光阴,经过了五万的试验,研制出蓄电池;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理想的天空涂上了最亮的色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留下了青蒿素这一宝贵财富,这些都是因为长久的坚持。 坚持即精进! 没有笃实的坚持,就不能有精进。 笃实,代表着真正地能沉下心。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内涵发展,让我们走进学校工作看坚持。 课程需要笃实的坚持。我们实行的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而校本课程,其实就是融合的课程,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前面窦校长的“1+X”很有借鉴价值,X表示的是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坚持做下来一定会成功。 常规管理也要有笃实的坚持。简而言之,学校工作的关键就是抓好两项常规,抓好两个人,一个是教学副校长,一个是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管教学常规,也就是教师的工作流程: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评价、教研、综合实践,另外还有教学方面的其它活动。德育副校长管教育常规,也就是学校一天的工作流程:进校、晨扫与晨读、广播操、眼保健操、快乐大课间,用餐、午休、阳光体育、大扫除、放学路队等,还有各项德育活动。每一项工作的管理又是四个步骤:计划,组织,检查,总结。要做好这些,坚持很重要! 笃实的培养方向。我认为小学的关键是培养好习惯,1987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齐聚巴黎,有人问:你在哪学到最有用的东西?哪曰在幼儿园,在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初中的关键是夯实基础,江西中考要考12科,全是基础学科;高中的关键是培养能力,中外学生能力的分水岭在高中。引领好三观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笃实的课堂。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对一节好课的评价是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她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堂中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这是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就是三个词:学识修养、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在香港我们看到关爱座一定是空着的,这就是个人修养,你有扶门的习惯吗?出电梯时,你会说:This way please吗? 笃实的师训。师训应除了师德师风还包括师能师表。习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提出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号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便是我们师训的指南与方向。 我想,只有坚持就一定能收获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章贡的坚持:教育没有那么多的复杂的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所以,我们着重抓好两大建设: 一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个性发展五个维度,分“我知道、我做到”两个方面,知行合一引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是教师“学习提升”活动。背、做、听、练,教,让我们行动起来,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device 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装备下都要学习! 新的潮头之上! 总之,惟有坚持成就学校教育新常态! 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成为新常态 坚持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 成为新常态 坚持以融合思维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成为新常态 坚持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 成为新常态 坚持学校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 成为新常态 三、致远 致远说就是教育情怀了。 首先我认为情怀是有格调的。 教育人应要有要有大家的情怀。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这就是大师大家的情怀。 教育人应要有一种诗意的情怀。教育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碰撞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教育人应要有要有一种当未来教育家的情怀。牢记陶铸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牢记陈云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牢记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努力做一名未来的教育家。 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几个人。 一位是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1995年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的获得者,执教的课题是《圆的认识》,至今记得他有温度的引入课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以人为本、数学思维、联结生活在他的课堂里得到充分展现。如今他提倡大问题教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跟进,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么多年来,他坚持开展大问题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大问题的“导”需要引发问题】【大问题的“导”需要关注差异】【大问题的“导”需要回头看看】【大问题的“导”需要主动探索】【大问题的“导”需要深度对话】五大黄金准则,取得丰硕成果,全国教育界粉丝众多。这便是一种教育大家的情怀! 第二位是“左手文学,右手教学”的广东省中山市三鑫教育集团叶才生老师,作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山作家协会理事, 他发表了很多文字,见诸于各类文学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所带56名学生参加2014年中考,语文全班均分111分(总分120分,中山市语文均分79分),得117分以上15人,中考总分有7名同学名列中山市前10名,为中山历届最好成绩,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成功的秘钥是什么?坚持!来章贡上作文讲评课为例,课前,他做了大量的学情分析,问当班老师要了最近一次的作文扫描件进行研究,敏锐地找到名家写的同题材文章,迅捷地找到自己的学生写的同类文,而后将这三类美文整合,精心地编辑作文讲评课小报。 我是草根的教研员,我的教育情怀是: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责任意识;心若没有栖居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这是学习意识;奋斗的人生最壮观,物质是飘渺,精神方永恒,这是工作意识。于是,各类公益活动,魔方培训,思维开发研究,推行启发式教育(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教育思想熠熠闪光,还是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推崇的要大家去学孔子),推广学法数字诀,推行教师撰文写稿,格调总依旧。 我认为:学习园里有乾坤,方法论数字诀:016,3721,713,28 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方格纸中有天地:自媒体时代,除了自己写作不止,还大力提倡教师的论文写作和美文制作,这是一种自由的舒展与独白,文字可流传,语言只是八卦!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一下鲇鱼效应,我就是我们教育局的鲇鱼,读书、跑步、写文,负责引领所有人不断向前奔跑。 这是香港老师的写作:老师是魔法师,以爱与关怀为魔杖。对于跑得快的学生,能施展“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魔法,对于走得慢的学生, 能施展“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不管哪一种学生,在老师眼中, 皆是可造之才。在香港教师写的不多,一旦写了,就是大实话,极好。下面再植入一则广告。我是《江西教育》的重点作者,《江西教育》欢迎您! 情怀是有力量的!我想:先进的理念靠想的。笃实的行动靠做的。致远的情怀靠写的!还等什么呢?拿起笔吧! 以上,从慎思、笃行、致远三个关键词出发,谈了我对“人”的管理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其实管理就是引领,就是融合!我始终认为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行走引领一群人的行走,一小群人的行走引领一大群人的行走。 就好比是一种水性文化,有形似无形,无形还有形。强调的是融合,水性使人通;强调的是包容,水能容万物;强调的是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最后,我想与大家一块共勉的还是化用毛主席的一句诗词:诗意行走在教育的天地间,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