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乡愁,故土难离

黄子君

<h3>  近乡情更怯。</h3><h3> 铜仁,我又回来了。我在心里喃喃自语。尽管几年前曾回来过,但是,心潮依然起伏。</h3><h3> 我是坐着轰隆轰隆的绿皮火车回来的。绿皮火车,是目前柳州至铜仁除自驾外,唯一的交通工具。现在的“绿皮火车“<span style="line-height: 1.8;">保留了最初的慢,但是设施比以前先进多了,也安装了空调。窗外,山貌越发陡峭,不像广西那般俊俏,绿油油的植被也和广西有异。</span></h3><h3> 我所有的家人,早已离开铜仁在外地工作生活。现在的铜仁,于我永远是故土,是幼时生长读书、年轻时刚刚踏入社会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发小、同学、好友、师长、同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能唤起过去的记忆,甜蜜的开心的苦涩的难过的记忆……</h3><h3> “一抹乡愁,故土难离”。不管何地无论何时,故土,永远是我心底最亲切的地方。</h3><h3> 早上9点多钟,到了铜仁。</h3><h3> 一下火车,找到宾馆住下。为方便出行,更为找寻往时的记忆,我们选择住在老市中心一一大十字。</h3><h3> 安顿下来后,已经中午,饿得不行了,但是,我那有记忆的“胃蕾”牵引我去找寻,找寻童年时的味道一一铜仁的盘子米粉。听闻老铜中对面有一家米粉店品种多味道好,我们就直奔这里。</h3><h3> 嚼劲十足、有米香的粉,红彤彤的辣椒很香但是不是很辣合适我,绿油油的小葱花很养眼,煮得入味但有嚼劲的猪脚和软哨把碗面都铺满了……正吃得开心呢,对面的中学下课了,走出了一群下课的学生。呆呆地,我看着他们。他们,青春正好,一如当年自己年轻时的模样。</h3><h3> 回来的时间很紧,只有三天。除了办事,我抽空去了好几个地方:一是铜仁古城。这里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个旅游景点。据介绍,铜仁市中南门古城简称“铜仁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h3><h3> 这是修旧如旧的建筑群,蛮大手笔的,目前还没有竣工。当然,还保留了一些真正的古迹。铜仁籍、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烈士陈列馆也在这里。每年回来,我都要来古城看看,感受一下铜仁的历史变迁。(让我心痛的是,就在我坐着火车回来的路上,突然看到我的发小群里发出一串视频:昨天晚上,位于古城里、铜仁真正的古迹之一一一陈公馆被熊熊的烈火吞噬,不知道损失有多大?)</h3><h3> 二是逛老街老景老地方,包括最接地气的菜市场。我以为,这里亲切,这才是留在我脑海里的故土,是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怀的地方……</h3><h3> 这次回来,虽匆匆三天,但我却明显感受到故乡的变化:街道卫生明显改善,高楼也越来越多。从新城区的建设、格局,也可以看出当下市领导的高瞻远瞩。</h3><h3> 抱歉的是,这次回铜仁,因为时间很紧,也怕打搅他们正常的生活,所以,我没有告知家乡的同学故友,也没有和他们一聚,抱歉了!来日再聚!</h3><h3> 此刻,想借用志摩先生的诗表达一下心情,“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时,带走了一片云彩……</h3><h3><br></h3><h3>这是当年铜仁最繁华的地方一一大十字。</h3> <h3>这是我读过书的地方</h3> <h3>古城里逛一逛。</h3> <h3>哈哈哈,铜仁著名的小吃一一油粑粑就是这样做出来的。</h3> <h3>周逸群烈士陈列馆</h3> <h3>我靠着门框的这个“家”,好像是我同学小平亲戚家的。</h3><h3> 这看似破破烂烂的老房子,处在当下最值钱的古城区,你大胆地猜一猜,它价值几何?</h3> <h3>  看见没?这是仿古建筑中,正前方最高最远那个建筑,就是被昨晚被大火吞噬的古建筑一一陈公馆。</h3><h3> 我万没想到,这张照片,竟成为陈公馆的“绝唱”。</h3><h3> </h3> <h3>铜仁老城区。这是大十字。</h3> <h3>这个地名有些怪一一“道拗上”。</h3> <h3>新城区。远远的、那些黑乎乎的建筑叫“民族风情园”。据说是央视原著名主持人张政在铜仁任市委副书记时建的。</h3> <h3>新城区路上走一走</h3> <h3>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一一小十字菜市场。</h3><h3>在这里,我是来听久不得听的、纯纯的乡音的。是来感受家乡人的热情淳朴的性格。从那些冒着露珠的果蔬上,我好像看到了家家户户热气腾腾的生活。</h3> <h3>野葱。炒鸡蛋好好吃</h3> <h3>这样的卤水豆腐,我好久都没得吃了……</h3> <h3>本地出产的樱桃</h3> <h3>这样的蒜头,是用来做糖蒜的。</h3> <h3>淀粉少,又甜又嫩又脆的可以当水果吃的“地萝卜”。好像,它应该是夏天才有的呀</h3> <h3>当地著名小吃一一社饭</h3> <h3>老板告诉我,这是娃娃鱼</h3> <h3>我只看见红彤彤的辣椒</h3> <h3>用玉米粉做的。好像叫“酸辣面”?</h3> <h3>油粑粑</h3> <h3>我心心念念的盘子粉</h3> <h3>吃光光</h3> <h3>就是这些散学的中学生,让我感慨万千。</h3> <h3>黄瓜炒鸡蛋(这里的黄瓜好吃),蕨菜炒腊肉,素菜汤……当地的家常菜。</h3> <h3>羊肝菌炒肉片</h3> <h3>凉拌折耳根,里面有些酸菜。这样配,别有风味。</h3> <h3>野葱炒鸡蛋。油放得不多,好好好</h3> <h3>贵阳小吃一一素粉。好吃,就是有些辣……</h3> <h3>看见没?丝娃娃一一贵阳著名的小吃。</h3> <h3>临别前,在母亲河一一锦江边留个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