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 改变生命——子固小学组织老师参加江西省中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育综合教研活动

xiaomo

<h3>  </h3><h3> 阳光是什么?阳光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阳光是风雨后的彩虹。今天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阅读?</h3><h3>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今天为了同一个主题,子固小学的两位语文老师不远千里和来自全省24个教研室70所学校的同行们一起相聚在上饶这片红色的土地,参加由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主办的江西省中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育综合教研活动。千里寻你,还没见到你,早已向往你。都说你是绿色的画廊,红色的土地……离会议开始还有一小时,现场早已座无虚席。</h3><h3> ​</h3> <h3>  读书比什么都重要</h3><h3> 由北京附属中学于树泉老师带来的讲座《读书是什么》分别从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探索、理念与做法、收获与影响、成果与思考五个方面展开,“语文教育的“根”在于读书。</h3><h3> 枯守课本、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能满足现当代语文的新形势,作为语文老师需溯本寻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语文。语文是体验、积淀、是生活、是世界;是最切身的体验,是传统、是血脉、是情感、是精神、是心灵 ;语文是人的教育,是你的人生!</h3><h3> 于树泉老师用自身大刀阔斧的教改历程及杰出成果告诉我们阅读应如何在课堂中展开,以及它不可替代的挥发作用;让课堂回归阅读,走进语文,走出文本,走进图书馆,走进故居,展开历史,胸怀国家,拥抱未来;诵古今名联、品唐宋诗词、读古代寓言,叹古望今让阅读、海量阅读在孩子脑海中自由发酵;分类别、录笔记教会学生梳理脉络、归纳,促进思维能力。阅读的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不可替代的,也对其他所有学科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阅读是学生的内在,是时代的脉搏。</h3><h3><br></h3><h3></h3> <h3>导读示范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h3><h3> 太阳红红的,把草坪照成金色的。大头爸爸带着大头儿子和小老鼠和小鸟,走过金色的草坪,走出公园的大门,朝自己家的小屋走去。伴着纯美的音乐,充满童心的专注声带我们踏进了那个温馨的午后。</h3><h3> 在殷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从封页入手、赏图析图、分析目录、建立联结、梳理情节、选读品读、童心未泯、趣味盎然。</h3><h3> </h3><h3><br></h3><h3></h3> <h3></h3><h3>阅读推进课《昆虫记》</h3><h3> 上饶市逸夫小学的李勤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阅读课本——法布尔名著《昆虫记》。 <br></h3><h3> 在李勤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作者笔下的昆虫不再只是一只只无趣的小动物,它更是一个个有趣的小小生命,有着各自的可爱和伟大使命,他们有自己多姿多彩的明媚世界,他们也在用心过好自己短暂生命里的每一天!边读边导,以读促进,互读互讨,在有趣诙谐的片段配音中,我们走进了一只蜣螂的有声世界,走进了法布尔的《昆虫记》。</h3><h3>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有着哲学家一般的思,美学家的视角,文学家的感,它更是法布尔的梦,一本积攒了40年的心血,也更让我们对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中有了更深的感触。</h3><h3><br></h3> <h3>读后交流课《洞》</h3><h3> 这是一本同时获得纽伯瑞金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本关于男孩子获得友谊,激发男孩勇气和培养自信心的书籍。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路易斯.萨奇尔。</h3><h3> 在这堂高年段《洞》的课后阅读交流课中,向桂幸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孩子们各自的学习成果。在众多人物、情节曲折中,体会到了学生心目中各自最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及孩子们个性化的分析导图。课结束了,但思考没有;阅读停止了,但思考不会,甚至这个故事会继续发酵在孩子们的奇幻世界中酝酿着一版又一版续集,读一遍再读一遍…</h3><h3> </h3><h3> </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但阅读不会停止;在阳光教育、阳光文化,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并重的今天,阅读更不应止步,每个区域都可以依据各自的历史及独特的人文底蕴寻找切入点开启一场书香之旅;在语文教学由小升初至高的漫漫研讨之路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思考如何为他们开拓一片更宽更广的天地是我们小语人永远的主题!</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子固小学</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