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紫丁香

军城•甄

<h1><b>  远远地望着紫丁香眼热,走近了抑制不住心跳。</b></h1><h1><b> 春雨洒在脸上,也洒在娇嫩的紫丁香花瓣上。雨中的紫丁香更加楚楚动人。一株紫丁香栽在了老师的窗前,不,是几株,校园里充满了紫丁香浓烈的花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伤感。</b></h1> <h1>  丁香花朵纤小文弱,不经意间花香阵阵袭人。<br> 林老师驻足凝思,眼前一片模糊。仿佛雨中走来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依然裙带飞扬…<br> 已经三年了,林老师依然没有忘记那位叫丁香的姑娘。<br> 那一年,为了支援边老山区的教育事业。省城师范毕业的大学生丁香毅然孤身一人,来到了太行山腹地的小山村,开始了人生奋斗的第一站。</h1><h3></h3> <h1>  丁香是第一个落户小山村支教的大学生。于是县电视台,省台教育频道专题做了采访报道。义无反顾支援山区教育的大学生,把自己的青春和山区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br>  丁香沉浸在忘我地工作中。<br>  山区的教育条件比较艰苦。相对于城里有着天壤之别,丁香没有怯步,知难而进,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动员社会的力量来改变学校陈旧的面貌。<br>  寒来暑往,丁香利用假期奔走相告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和帮助,利用同学及一切关系拉赞助。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感动省城的几家大医院倾囊相助,集资三十万,在村委的带领下盖起了两层崭新的教学楼。经过三年努力奋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h1><h3></h3> <h1>  可是谁曾想到,在一个晴朗的早上丁香姑娘倒在了讲台上。<br> 救护车呼啸而过,沿着盘山公路驶向省城。<br> 后来林老师来了,只知道林老师辞去城里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小山村接替了丁香姑娘的工作。<br> 林老师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在校园里默默地栽上了紫丁香。</h1><h3></h3> <h1>  三月二日,沿着窄窄的街巷,七折八拐,走进学生的农家小院。小院里菠菜、豆角、土豆等各种蔬菜刚刚冒出嫩芽,水灵灵的,朝气蓬勃。<br>  我随手拿出一个塑料袋,袋子里有几只萤火虫。<br>  柔和的灯光中飘来丁香娓娓动听的故事,囊虫映雪。这个调皮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希望对孩子有触动,能够发奋读书。</h1><h3></h3> <h1>  九月一日,放学了,校园里空荡荡的,只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丁香就爬上紧邻学校的山坡,看落日的余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意和远方都在她的心里。<br></h1><h1>  她并不孤单,有孩子们地热爱,有家长地尊重,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那个在省城工作的他,时时刻刻在牵挂自己,想到这里,心里暖融融的,就充满了希望和幸福。<br> 一有空林老师就读丁香留下的日记。每每读到这里,情不自禁眼泪模糊了双眼……</h1><h3></h3> <h1>  林老师陷入了沉思。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在腾讯新闻里,林老师看到了丁香姑娘支援山区教育的事迹,当然还有一张神采飞扬的照片,正是这张照片吸引了林老师,心中燃起一种欲望,迫切想进一步了解丁香姑娘的近况。于是找到了媒体采访的记者。</h1><h3></h3> <h1>  丁香姑娘的父母是医生,丁香曾随父亲踏着白求恩大夫当年的足迹,重走白求恩的道路,来到了革命老区太行山上。八十多年前,白求恩大夫就在这里救死扶伤,医治八路军伤病员、当地生病的群众,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里是老白校的诞生地(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他们每次来,都到当地的小学校举行捐赠活动。<br>  丁香姑娘亲眼目睹了山区教育的落后现状。为弘扬传承白求恩精神,为老区人民,为这片光荣的热土做点什么。所以,愿做一名当代奉献的大学生,让青春的汗水洒在诞生英雄的土地上,这才有了支援山区教育的实际行动。</h1><h3></h3> <h1>  一路走来,此时花开,点亮别人,照亮自己。<br>  丁香姑娘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而她矢志不渝的信念和执着,就像缕缕不绝的花香,永远值得我们怀念。<br>  林老师说,我一直记得你,在我的心里,从不曾离去。</h1><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