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小强

<h3><br></h3><h3><br></h3><h3>  又是一年清明节,回乡祭祖,提前一个月就买好了票,归心似箭。</h3> <h3><br></h3><h3>  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区有个叫庞村的村子,那是我的老家,庞村西边有条永定河,河对面河西是我的老老家,卧龙岗上是我父母、祖父母、太祖父母长眠的地方,回民公墓是我外祖父母安息的地方,每年清明我们兄妹都会从广州回来拜祭我们的祖先。<br><br>  如今,北京长安大街要打造一条百里长安大街,大街西延长线已开到了庞村,从唐朝就存在的千年古村已在中国版图上不复存在了。</h3> <h3>  永定河,因卢沟桥而闻名遐迩,在河的对面河西,我父亲出生在离河边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里,解放前的1944年,11岁的父亲跟着家人搬到了河这边,离石景山不远的一个大村庄里,名字叫庞村,我母亲就是庞村人,是一个大户人家女儿,家里有好几头骆驼呢。</h3> <h3>母亲年青照</h3> <h3>  从河西搬到庞村,虽说只是隔着一条河,但却跨越了两个区,从门头沟区到石景山区,离城里更近了一步。<br><br>  刚搬进庞村,起初我爷爷先在我姥爷家大院里租房住下,几年后,我父亲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背着家里人和我母亲处起了对象。后来姥爷家发现后,坚决不同意,并立即将我爷爷家从大院里赶了出去。这件事,我小时候倒听我爷爷说过,他说:你爸和你妈搞对象,你姥姥家不愿意,嫌咱们家穷,你姥姥追着我打。我好奇地问爷爷:我姥姥是个小脚小老太太,她追得上您吗?我爷爷用着欣赏的语气跟我说:唔,你姥姥跑得快呢呢。<br><br>  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后是我母亲跑了出来,嫁给了我父亲。</h3><h3><br></h3><h3>照片是1958年来广州之前照的。</h3> <h3><br></h3><h3> </h3><h3> 在群里看到一个石景山杂谈《再也回不去了,姆们的石景山……》的连接,里面的“庞村铁牛”和 “跨过永定河的驼队”颇有感触,小时候听长辈们说过,我老家在庞村西头,在村西的河堤上有一只铸铁的大铁牛,重点是,这只铁牛在河水波涛汹涌的时候会发出“嗡嗡”的吼叫声,挺老远的地方都听得见。</h3><h3> 去百度敲上“庞村铁牛”马上弹出了资料:</h3><h3>庞村在唐代是永定河的一个渡口。村西外300米处有一条古老的堤岸,它所处位置正在永定河的拐弯处,每次发大水,水势激荡,构成了对庞村乃至北京的威胁。所以在这个位置筑起了一段十八层的花岗岩长条石按陡峭阶梯垒砌而成河堤,故称十八蹬。</h3><h3>&nbsp;</h3><h3> 古人认为“牛为坤,坤为土,土胜水”,所以“牛能镇水”成了当时清初政府为了保住北京求神庇护的希望了,所以,在这最险恶的地方安放一只铁牛。</h3><h3> 因为铁牛是空心的,当河水迅速上涨时发出来的轰隆声与铁牛正好产生振动共鸣声,所以,庞村铁牛会吼出声来。</h3><h3><br></h3><h3> 很可惜,1958年,大炼钢铁时把铁牛回炉了。</h3><h3><br></h3><h3> 写到这,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住过的那些日子,入夜了,上炕躺下,河里流淌的水声哗哗啦啦地响彻在整个屋子里,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现在回想一下都觉得幸福。</h3><h3> 很可惜,这几年,永定河已经断流了。</h3><h3><br></h3><h3>&nbsp;(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创。)</h3> <h3>《庞村铁牛》</h3> <h3>  </h3><h3> </h3><h3> 说到骆驼,当年我姥爷就是牵着骆驼给人家运东西,我猜想姥爷一定有过这样的场面。</h3><h3>(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创)<br></h3> <h3>《过永定河的驼队》</h3> <h3>  上坟那天,天气特别的晴朗,能见度在几公里之外,蓝天白云,临近暮春的北京,已经没有一点寒意,让人感到很舒服,小时候美好的场景一幕幕从记忆里跳了出来……。</h3> <h3>  老家的墓地是在一个叫卧龙岗的半山坡上,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六环边上,北京首条磁悬浮列车也开到山脚附近。附近有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永定河虽已断流,但现已筑起了蓄水池,修饰成一段段美丽的人工湖,供市民赏景休闲。</h3> <h3>  石景山,从小日本建石景山钢铁厂的时候就把这山圈在了厂内直到现在。<br><br>1957年,我就出生在这石景山下的山下村医院,现在看来我这一辈子也没离开过钢铁厂。<br><br>  我想,我们来广钢的京二代里一定会有好多人都出生在这里的,我想了一下,他们当中有叫石钢的,有叫景生的,有叫小山的。</h3> <h3>《石景山》</h3> <h3><br></h3><h3>  我父亲排行老大,下面有我的大姑、二姑、老姑和老爹,现在大姑就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的长者了,衷心希望大姑健健康康开开心心长命百岁!也祝愿家族的亲人们生活快乐、身体安然无恙。<br><br></h3><h3> 回京之前,三个姑姑就先回到了这个现在的老家,等待着我们广州回来的亲人,老爹老婶也把粮油食材买好备好,就像以前生活在一块儿时的日子,原本一个大家庭的家又欢腾起来了。<br> 蒸包子、包荤香馅饺子、炸香椿鱼、吃涮羊肉、伴柳芽、捏猫耳朵,自然少不了下车的面,上车的饺子,这些看似家常的便饭,却带有浓浓的老家的味道,还有亲情的味道,不是山珍海味,却胜似山珍海味。<br><br> 前排左起:老婶、老姑、大姑二姑,后排左起:小强、我妹、老爹。</h3> <h3>  因为父亲退休没几年就去世了,老家还有一些事没有跟我们细说,这次回京,大姑给我们讲述了在台湾我还有一个表大伯的亲戚。<br><br>  一直以来,我只知道我爷爷只有一个哥哥,哥俩到死都没有分开过,大爷爷一辈子都跟着爷爷过。<br><br>  听我大姑说,我的太奶奶嫁给我的太爷爷是二婚,还带着两个女儿呢。<br><br>  这么说,我是先有了两个姑奶奶,然后才有了我大爷爷和爷爷。<br>  小姑奶奶十几岁的时候就死了,大姑奶奶嫁到了门头沟圈门,育有四男二女,最小的儿子(我的表大伯)还在读大学时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跟着队伍去了台湾。(门头沟圈门是个穷乡村,能读到城里的大学真不知付出了怎样的努力。)<br><br> 我想,在台湾一定有我很多的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有她们的下一代,其实,我们都是出自一个娘胎繁衍的后代,还是很亲的。</h3><h3> 不知咋地,我无厘头想起了一句听了一辈子的口号: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h3> <h3>《圈门遗址》</h3> <h3>  圈门寻亲,昔日的乡村,早已人去房毁,留下的只有岁月斑驳。</h3> <h3>  在庞村古渡口下游不远的河段上,现已建成莲石湖,仲春的永定河畔,微风吹佛、春意盎然,怒放的各种鲜花把这里点缀的像世外桃源。</h3> <h3>  从仲春到暮春,整个北京城已然春暖花开,接连不断,先有杏花,接着樱花、玉兰花、丁香花、海棠花、桃花、最后是梨花。</h3><h3> 这个时候,柳叶已经把整个树冠染成绿色,从马路边到小区里,从野外到公园里到处都是花红柳绿,春天的花朵已将北京从寒冷的冬天变成了温暖而华丽的春天。</h3> <h3>  在北京这段时间里,看着这么多种花几乎是同时绽放的,我的耳边回响着我妈妈张嘴就来的一句谚语:桃花开,杏花谢,梨花出来叫姐姐。其实,这些花都是交替开放的,只是时间很短而已。</h3> <h3>  每次回京,都少不了去前门大街逛一逛,上一次是到同仁堂买药,这回来是买咸菜。当然了,主要是来代表着老北京的地方转一转,体会今生来世如同穿梭时空隧道的感觉。</h3> <h3>  六必居,一个北京家喻户晓的咸菜铺子,有500年的历史了,几个朝代都灭亡了,它却不倒,可想而知,北京人是有多爱吃咸菜啊,我猜想,北京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吃咸菜的人了。</h3><h3> 这不,刚播放完的《芝麻胡同》演的就是腌咸菜的故事,咸菜铺子沁芳居就是以六必居为蓝本的。</h3><h3> 六必居名字的得来,传说之一是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说“茶”不一定是必须的,这样就变成了居家必备的六样东西了,六必居,专营柴米油盐酱醋。</h3><h3> 六必居开张后,酱菜卖得最火,腌多少都不够卖的,慢慢慢慢就变成了专卖咸菜的了。</h3> <h3>《桂花辣芥》</h3> <h3>很方便开启了一部共享单车。</h3> <h3>  从六必居买了咸菜之后,骑着共享单车沿着天安门广场东边一路慢骑。看到广场上还是人山人海,数不清的导游小旗在人海中一晃一晃的,心里想,北京市政府收外来人的门票就够开支的了吧。<br>  向东拐进入长安大街,骑几圈再向北跨过长安大街,进入南池子大街,骑到头就是这个紫禁城角楼了,这里有一个著名镜头---角楼风貌。</h3> <h3><br></h3><h3><br></h3><h3> 在紫禁城内,一个小小的角楼,造工讲究,用料上乘,设计独特,造型玲珑,外观绚丽,内蕴智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精湛建筑。</h3> <h3>《角楼遗风》 </h3> <h3>  </h3><h3> </h3><h3> 这幅照片是两张照片合成的,天空用的是上坟那天的蓝天白云,角楼是即时拍下的。</h3> <h3>《角楼之春》</h3> <h3>紫禁城角楼和景山公园绮望楼遥遥相望。</h3> <h3><br>《恭王府》<br>  </h3><h3> 恭王府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1988年售票开放,门票40元。<br>  恭王府初归清乾隆时大学士兼一等公和珅宅邸,始建于1799年。和珅深得乾隆器重,但是贪赃枉法,待乾隆一死,嘉庆以二十条罪赐以自尽。</h3><h1></h1><h3> 和珅二十多年为官资产尽归嘉庆帝。于是当时有一说法:“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府邸入官,被嘉庆赐给他的弟弟庆郡王,成为庆王府。咸丰帝即位,王府被转赐咸丰弟弟恭亲王奕䜣,成为恭王府。</h3> <h3>  作为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坤一生酷爱揽财,并且坐拥金银财宝古文宝物无数。有人说,和珅富可敌国,如果按现在的市价标准,折合成人民币,他到底有多少钱。</h3> <h3>  和珅死后,嘉庆帝对其一生所敛财务进行了精细的盘查与核算。据统计,和珅的宝库中,光白银等现金,就有10亿之多,在当时,这是多少呢?这是国库需要15年的收入才能得到的数字。这还不算其他古玩字画与房产价值。<br></h3> <h3>  听一个旅游团的导游小姐在给大家讲解时亢奋地说:这里面有一垛假墙,墙的后面就是藏银子的地方,光金银就在10亿,如果换成现在人民币话,大概在2500亿,放在现在,比尔·盖茨就要靠边站,和坤才是世界首富。</h3><h3> 我听到这些,心里有一种沉重和莫名的耻辱感,人家世界首富是靠创造一个新世界赢得财富,而咱们这位靠奸诈敛财吞食老百姓和国家的钱财成了首富,有这样的首富是国人的灾难啊。</h3> <h3>看看“世界首富”和坤长啥样。</h3> <h3>恭王府花园</h3> <h3>《沾衣不湿杏花雨》</h3> <h3><br></h3><h3> </h3><h3> 什刹海,春风拂面,水面在微风中荡起涟漪,没了划桨的游船像饺子开锅似的漂浮在水面上。岸边上,钓鱼的,健身的,骑共享单车,玩耍的勾画出一幅和谐幸福家园的景象。<br> 本来想去宋庆龄故居,谁知正在维修不开放。</h3> <h3>《吹面不寒杨柳风》</h3> <h3>  走街串胡洞的人力三轮车作为一个观光项目保留了下来,算是一个景观吧。</h3> <h3>  北京稻香村点心,百年老字号的招牌,每年回去买一盒。</h3> <h3>  这次回京,又见到了京二代儿时的小伙伴秋来,他还约来了哥哥嫂子,妹妹妹夫,大家欢聚在一起,叙述着小时候的那些事。真的,人过了60岁的年纪,最想见的是小时候在一块儿玩的人,最想提的是小时候的事,感觉幸福快乐。</h3><h3><br></h3><h3> “北京人,喝酒就喝二锅头。”不记得哪个广告里说的了,秋来的大妹夫带来了金装二锅头,我是头回喝,真地道。</h3> <h3>  这是我小姨,跟妈妈最要好的闺蜜,也是58年去广州的京一代,是健在的京一代为数不多的老人。祝小姨身体健康,幸福安度晚年。也祝仍健在的京一代老人安康、长寿。</h3> <h3>  这次回京还见到了小时候一起玩过的小生子,我俩超过半世纪没有见过面了,那是1968年,广州都已停课,家里就送我回老家念书,不上学的时候,我俩经常在一块儿玩,他偷拿他姥爷的自行车,我偷拿我爷爷的自行车,然后两人在首钢里疯狂地追逐。</h3><h3> 这张照片是生子微信里发给我的,是我庞村的老家大院后面的首钢专用火车道,是2011年冬天的一场雪,看到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在北京度过的那些日子。</h3> <h3><br></h3><h3><br></h3><h3> 岁月如白驹过隙,虽无法留住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把当下的每一天当做余生最年轻灿烂的日子珍藏在心里,不管将来,人是竖着横着,心里有我们曾经最美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