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

徐波

<h3>&nbsp;&nbsp;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经配曲吟唱,世代流传。今人多是通过这千古绝句知道了我国的阳关!</h3><h3>&nbsp; &nbsp; &nbsp; &nbsp;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关后西行,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都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之一。</h3><h3>&nbsp;阳关,因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h3> <h3>&nbsp;阳关之下是一望无际的古董滩,远处祁连山那终年不化的冰川雪峰依稀可见。</h3> <h3>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h3> <h3>张骞出使西域雕像</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