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夜--十年祭

老兵

<h3><font color="#167efb">2007年11月的某个周四下午,我突然接到父亲从常熟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他第二天要在医院做个鼻子的小手术,因为上半年他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后,鼻子经常觉得有异物堵塞,不时还会流鼻血,经医生检查说是长了息肉,需要手术切除。父亲在搁电话前,跟我说了一句:“如果检查出来不好,就不要给我治了。” 我心头一紧,赶紧安慰父亲不要多想,应该不会有事的。我当时也觉得就是个小手术,应该不会有大碍的。后来我常常思忖,可能当时父亲已经有点预感不好,才跟我说了那样的话。</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第二天,周五。我供职的公司行政部去无锡团建,吃过午饭,我开上才买了半年的新车,带上同事老孔,驱车前往无锡。我的想法是周六参加部分团建活动后,直接从无锡回趟常熟,看看父亲。车子经过宁沪高速无锡东出口后,在去往太湖边我们预订的宾馆路上,我突感方向盘重了起来,靠边停车下来一看,左后胎居然漏气瘪掉了😭,其后赶紧从后备箱拿出工具更换备胎,总算顺利到达酒店。父亲走后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这是否是上创在冥冥之中提醒我,我生命之中的一个大劫即将来临。</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一个贫农家庭,那是一个国乱家贫的时代,穷人家的孩子,能够勉强有口饭吃就很不错了,认字读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爷爷👴奶奶👵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父亲作为家里的长子,从小就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听爷爷奶奶说,父亲十四岁就开始上船,干运输大粪的活计。十四岁的花季啊,现在的孩子可能想像?</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也许是父亲从小吃苦受累的缘故,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体一下子吃不消就垮掉了。</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手术后的一周,我叔叔从常熟打来电话,告诉我活检的结果不乐观,妹婿将手术切片送到苏州的医院🏥再次检查,结果还是一样,父亲得的是淋巴癌。这对我无疑是晴天霹雳,心里一时真的难以接受,同时也祈祷也许是个误诊,期待奇迹的发生。家里面人也不敢把这个真相告诉父亲,怕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或者心理上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濒临崩溃。我一边请假赶紧回家,一边联系南京的八一医院🏥(全军肿瘤治疗中心),安排父亲来该院复诊治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7年12月初,带父亲入住南京八一医院,再行对活体进行化验检查,结果与苏州医院的一致。八一医院按照肿瘤治疗的常规,需要对父亲进行放化疗治疗,如何跟父亲陈述病情,也成了困扰我的一大难题。多次思想斗争之下,最终我选择了据实相告,以我对父亲的了解,一旦开始放化疗,他自己也会清楚他得的什么病。再说我也是受过教育的人,觉得父亲应该有他的知情权,隐瞒病情对父亲也是一种不公。至今我依然记得,在八一医院门诊楼一个检查室外走廊里的长凳上,我把父亲的病情告诉他后,七十多岁的父亲沉默了一段时间,无言地坐在凳子上,眼泪却止不住的往下淌。此时的他,也许也意识到,他将面临一次生命的考验。</span></p> <h3><font color="#167efb">对于父亲的最初记忆,应该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只记得父亲当年虎背熊腰、身强体壮💪,是远近闻名的壮劳力,农村里一般男丁干不了的重活累活,他总是能够勇于承担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也正因为如此,在崇尚丛林法则的农耕社会环境里,他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赞许。</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连号称“鱼米之乡”的常熟老家乡下,也发生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为了养活我们兄妹三个,多挣点工分,父亲经常起早贪黑,去干生产队其他人不去干的重体力活。以前国家化肥生产量小,种田的肥料主要靠农民自己沤肥。我记得生产队的罱河泥的活,基本上都是父亲和村上一个叫周根良的搭档,一般一个上午到十点多钟,他俩就完成了一船舱罱河泥的任务,运气好的话,还能夹到趴在河底的野生老鳖,&nbsp; 那个时候可没有人工养殖这一说,我小时候可没少吃这人间美味😝</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父亲还参加了五十年代常熟望虞河的疏浚工程,那个时候,干活基本全靠肩挑手扛。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由于年轻气盛,父亲在说话时无意中得罪了某个干部,个别管理人员就故意刁难他,让他第二天完成挑四个土方的量,这在常人看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父亲却没作任何争辩,一早起来就上工地,手不停顿,脚下生风,下午四点多钟即完成了规定的工作量,着实让那些想看他笑话,继而准备冷嘲热讽他的人无言以对,暗自佩服。</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整个08年,父亲基本上就是在常熟-南京两地来回奔波,接受治疗。每做完一个疗程,他就急着要回常熟老家。作为儿子的我,本想让他老人家在南京多住些日子,但一来我们白天都要上班,没有时间陪伴他老人家;二来南京对他来说也是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的,他的社交圈子不在此地,按他的话说:“蹲在你家跟吃官司差不多。” 说话的人没有,娱乐打牌的人也没有,他也觉得非常的寡趣。就这样来来回回,做完了八次放化疗,但最终恶毒的病魔还是没有被降伏,至08年下半年,父亲的病情开始恶化,医院医生的反馈也越来越不乐观。</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我小的时候,我们村上一共有六个男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打闹,我们都俩俩相差一岁的样子。到了72年春节后,63、64的四个小伙伴都上小学去了,我在家觉得无聊,就缠着父亲说我也要上学去,但按当时的入学年龄要求,我还差一岁呢。父亲见我态度坚决,就带了一包香烟去找村里小学的朱校长沟通,希望他能通融一下,让我这个年龄差一岁的孩子能早点上学。那个时候的农村小学对学籍的管理也没那么严格,朱校长问了我诸如“你真的想上学”这样一二个问题后,就同意我跟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们在一起上课了。</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父母那一代人,大都没有上过学,但他们明白知识的作用和力量,家乡人那时常说的一句话叫作“书包翻身”,充分蕴含了对农村孩子通过读书离开祖辈耕作的土地,做城里人的期盼。同时对孩子在人格品德方面的要求,父亲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要求。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周日我去邻村的大叔叔家玩,回家的时候路过邻村的一个小学,因为老师办公室后面的窗户没有关,我路过时顺手牵羊从窗户外面偷了一本练习本回家,父亲知道后狠狠揍了我一顿,并勒令我立即将练习本送回邻村学校原处。“做贼偷葱起”是我父母小时候劝诫我们的原话,跟“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是一个道理啊!</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8年下半年,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经常发低烧,同时由于放化疗的副作用,父亲的口腔发生了大面积的溃疡,严重影响到他的食欲和饮食。作为儿子的我,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尽量买一些高蛋白的鱼肉,帮他补充一些营养。那时候我们夫妻俩白天都要上班,儿子刚上高一,可以说是忙得精疲力尽,顾头顾不了尾。姐姐妹妹她们也尽量抽时间来南京陪伴照顾他,给他烧饭做菜,补充营养。但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无法阻止病魔对父亲身体的呑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是坚强的,即便是身体虚弱到了极点,也从没听他哼过一声;父亲是体恤的,即便到了弥留之际,也从来没有对我们提过什么要求。</span></p> <h3><font color="#167efb">从我上小学到读完高中,印象中父亲有很多年是在外面打工,不是嘉定就是苏州,跟着当时的建筑队去做小工,只有在农忙和春节的时候,他才会回来。跟父亲的交流,其实真的是很少。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非常叛逆,经常在家里跟母亲吵架,父亲又不在身边,感觉就非常的无助。也许,男人之间的感情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有的只是心里的信任。只要父亲在家,我总觉得他就像一座大山,永远是我坚实的依靠。</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div><font color="#167efb">76年唐山地震后,苏南一带也接到预报可能会发生地震,生产队组织各家各户一起在房子外面的空地上,搭了防震棚,晚上睡觉大家都睡在防震棚里,以免万一真的地震发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逃生。但时间一长,大家就慢慢放松了警惕,特别是天凉后,不少人家开始就回房子里住去了。有一天夜里大队的木器厂发生火灾,值班人员敲响了报警的锣号,结果很多人以为是地震了,匆忙中从房子里往外逃窜。我那个时候才11岁,夜里睡得沉,父亲听到锣号,一骨碌从他的床上起身,然后一把把我从床上拎起来拽着就往外跑,还没等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人已经在屋子外面的场地上了。</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h3><font color="#167efb">80年10月始,我去常熟县中读高二,开始住校学习。离家远了,学业也很紧张,父亲基本上每月会来学校给我送米和基本的月度生活费,看到儿子“书包翻身”有望,父亲的内心也充满了希望。每次到学校见到我,他总要鼓励我一番,也不忘给我一些压力,最多给我复读一年的机会是他对我的最后通谍。</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9年春节后,父亲的身体每况益下,医院给我们的信息也越来越令人沮丧。包括我在常熟人民医院当科室主任的老同学,都很客观的告诉我需要直面的现实,说白了,留给父亲的日子已经不多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在的时候,一直想把家里的平房改建成楼房,但一来我已在南京成家,盖房的需求不是特别强烈;二来村里也老是拖着,让他把建房的名额优先让给村里其他更需要的人家,所以迟至08年上半年,盖房的申请一直没被批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病榻上的父亲,提出了想在有生之年住进楼房的愿望。作为儿子的我,眼见父亲的境况,自然是想满足他的意愿。经过与市、区、村三级多次沟通、协商和反应,我家的建房申请最终在08年12月份得到了批准,09年1月即开挖基础,做好地基。春节后又大干快上、尽可能的赶进度,至4月底经过简单的装修,新房终于完工。2009年5月初,父亲搬进了他梦寐以求的楼房,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span></p> <h3><font color="#167efb">09年5月搬进新家没几天,父亲又连续低烧,身体虚弱得几乎不能起床,我们最后一次把他送进了常熟市人民医院。经过输血和注射丙种球蛋白,父亲的身体状况有了一些转机,神志变得清醒起来,记得5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回常熟去医院陪夜,父亲罕见地跟我谈起了他爷爷以及他父亲那二代人几个家庭的故事和纠葛,其中的恩怨情仇、分分合合,是我闻所未闻的。后来我才意识到,父亲是感到属于他的时日已经不多了,算是向我这个张家的长房长孙做个临终交代吧。等过了几天,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进入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状态,从医院接回家没过几天,父亲终于于2009年5月31日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75年的生命旅程。</font><br></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人这一生,总会遇见一些人,出现在你的世界里,陪你演绎一段人生,又匆匆离去,直至在你的记忆里模糊,直至彻底淡出你的世界。</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现在回想起来,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加在一起不会超过四千天。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外打工多年;等他回家的时候,我又外出求学,再后来我在南京工作、成家,远离家乡,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去看望父母。每次拖家带口探亲回家,父亲总是满心欢喜,提前做好可口的饭菜,叫上姐姐妹妹两家一起回家团聚,那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场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忘不了,儿时骑在父亲脖子上看黄浦江大轮船🚢的拥挤;忘不了81年8月底父亲亲自送我到南京上大学的一路颠簸;忘不了82年军校放暑假回家,父亲在床底下给我留的一个大西瓜🍉;忘不了每次回家,父亲总是让我去看望长辈亲戚邻里乡亲;忘不了一大早父亲提着水桶给我洗车的动作背影。你给了我太多太多,可当我想回报你的时候,你却已经离我们而去。</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一直想写点文字纪念他,今日得以完成,聊作对在天国的父亲的思念吧!</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