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川美术学院成立于1940年,坐落在山城重庆,2006年整体搬迁至大学城。建校以来,以其完善的美术教育,活跃的学术氛围,卓越的的艺术成就,驰名国内外。</h3><h3> 近日,独自一人,再顾川美,用手机去记录她独特的校园景观,用心灵去感受她精湛的艺术佳作。</h3> <h3>一、古堡式校门(西门)</h3> <h3> </h3> <h3> 看外观,酷似欧洲的古城堡,但建造所用的全部材料和其中的点缀物,又是地道的中国货。</h3><h3> 她是西方的古典文明与东方的传统艺术完美结合的尤物。</h3> <h3> </h3> <h3> 周边围墙</h3> <h3> </h3> <h3>二、川渝乡村的古朴之美</h3> <h3> </h3> <h3> 既然校名冠了“四川”二字,在其秀色可餐的校园环境中,怎能少了麻辣鲜香的“川味”呢。</h3> <h3> 这样的房子,在如今川渝的山区农村,依然可见。</h3> <h3> 连路标指导牌都做得别出心裁,衣着也川味十足。</h3> <h3> </h3> <h3> 乡间常见的小路小桥。</h3> <h3> </h3> <h3>三、天生我材必有用</h3> <h3> 从大校门进来,便是一段用废旧的瓷砖片铺就的五彩上坡路。她仿佛在告诫莘莘学子:世界是精彩的,道路是灿烂的,但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上走,才能进入辉煌的艺术圣殿。</h3> <h3> 罗中立美术馆</h3> <h3> 四川美院前任院长,罗中立教授于八十年代初,创作了一幅轰动上个世纪的超大油画头像:父亲。这幅名作,在1980年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美展中,获得美术界最高荣誉奖——金奖。</h3> <h3> 这些破碎的瓷片,组合拼装成了美术馆的涂鸦外墙,不仅造价极低,业内罕见,而且异常美观艳丽,令人叫绝。因此美术馆也成了重庆大学城的标志性建筑。现在谁还会说:被扔弃的东西是无用之物?</h3><h3> 只要你有一点点色彩,川美就会让你无比灿烂!</h3><h3><br></h3> <h3>四、唯艺术至高无上</h3> <h3> 邵逸夫先生基金会,捐建的“逸夫图书馆”。</h3> <h3> </h3> <h3> 除了美术馆外,川美的其他建筑都平平和低调,这也许正是当年设计者的用心所在:唯有美术馆的内含和外观,才是最能体现川美人的智慧与成就之处,才是川美人最引以为豪的高端艺术品,绝不能让它物抢了眼球。</h3> <h3> </h3> <h3> 各专业教学楼</h3> <h3> 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h3> <h3> </h3> <h3> 在众多的校园雕塑中,我只选留了这一张:行囊。她建在西校门附近,是否寓意着迎来送往?迎来的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求知学子,数年后,送走的也许是未来的一代美术大师。</h3><h3> 无论你们去哪里,走多远,希望在你们的行囊中,永远装着自己的母校——四川美术学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