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记竹溪画家柯美新老师-陈如军/文

柯美新

<h3>水墨丹青-记竹溪画家柯美新老师-陈如军/文</h3> <h3>   认识柯老师不是偶然。要细说的话,时光还得追溯到多年以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青青学子,还在重复着“三点一线”的寡淡生活,然而每次回乡,在各类大中型报刊杂志上,我却经常都能看到一些精美的画作,细细观赏,发现它们大都出自同一个画家之手——柯美新,名美,画更美,当时我就在想,人肯定也美,因为久见其画而不见其人,我还以为是一位女老师,曾一度引起我翩翩的遐想。后来有幸见面,我不禁哑然失笑,笑生活之滑稽,笑上天故意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h3> <h3>   虽然男女有别,但柯老师在我的印象内外却毫不逊色,相反在他爽朗的外表之下所透露出来的大家气质却使我深深的震撼。</h3> <h3>记得野莽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说过:“他们站在柳暗花明的街头,诉说着柳暗花明的故事。”写得真好。而我们那一刻是碰面在人流如织的南大桥,交流着心潮如织的相识意。相见恨晚,没有我想象中的大胡子、小辫子、着奇装、穿异服,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一派行为艺术,一切朴素自然,安泰祥和。这使我不由得又想起那些大众都熟知的古戏场面:一位衣着褴褛,长相普通的苍莽大汉行走在万山丛中,或是一个众生相的长者坐在古客栈的角落,在那里旁若无人,悠闲自得的自斟自饮,不用剧情介绍,我们都会知道,定是出现了高人,定有精彩的戏文,他们那破旧的包裹里藏着名扬天下的利器,他们那与常人一般无二的躯体里揣着独一无二的绝技……柯老师亦然,这在当下大肆宣扬自我包装设计,自我推销呐喊,还没成小家就要扮大家的时代,尤其难得可贵,尤其打动人心,彰显了一名真正画家的艺术本真。</h3> <h3>每每欣赏美新老师的作品,都是一次身心的洗礼。美新老师的作品善于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点睛,用神来之笔倾诉艺术的魅力,也让人很容易就理解了“妙笔生花”的含义。</h3> <h3>   我不是画家,不敢从专业的角度去评析柯老师的画,但我自信我能走进美新老师的画中。看着美新老师的巴山楚水,我就感到胸中有雄兵百万,看着美新老师的朝阳明月我似乎就能读懂宇宙的玄妙,看着美新老师笔下的农人在晨雾暮蔼中辛勤劳作,那雾霭就会浸湿我的眼角……<br>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h3> <h3>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与美新老师的画来来往往,几乎达到了走火入画的程度,把日子也过得恍恍惚惚。一天,我一下子闯入了一个层峦叠嶂的万山丛中,奇峰耸峙,飞瀑翠泉……我心旷神怡,迅速就被一种独特的气韵所渲染。转过山脚,不想又赫然开阔,天上云霄雨霁,地上则彩彻区明……一眨眼,在秦巴山居里我又看到了西班牙的斗牛,在山的那一边,我还看到无数的抗日志士正在与鬼子搏杀……后来我飞长城,越高原,意外惊醒才发现,原来是我将美新老师的画作携入了梦中,最终闹得一场虚惊……那是他荣获湖北省纪念抗战60年画展优秀奖的《万山丛中》,是他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百年画展”上获佳作奖的《云山清韵》,是他参加首届“民族杯”全国书画艺术大展,获中国书画家协会金奖的《泉声飞出万重山》,是他的《秦巴山居图》、《溪山安居图》、《青山林茂千重翠》,是他力摘“楚天群星奖”的《关垭风云图》……</h3> <h3>孜孜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如此困苦深山能有如此成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然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济世的艺术情怀以及他对桑梓文艺新人成长的披肝沥胆,才是他心灵净土的精神家园!</h3> <h3>   苦守清寂,澄怀修道。壮哉!我想,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前人善诱,我们的柯老师也会越走越好!</h3> <h3>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是艺术家的胸襟,最后祝美新老师的艺术之树长长长青!祝美新老师的生活幸福美满!</h3> <h3>本文作者:陈如军,竹溪县人,70后青年作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