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教研为先,教材梳理尽显团队英才;<br>课标为本,知识整合梦圆桃李芬芳。<br> ——题记<br><br> 4月24日上午11:00,伴随着红旗小学多媒体礼堂的热烈掌声,东昌路小学的数学团队成员们信步走下舞台,在场的参赛教师包括评委含笑以对,而半小时后随着教研室李雪芹主任的总结,持续了两天半,总共48个数学团队,370余人参赛的东昌府区第二届团队梳理教材展示活动(数运算专题)圆满落下帷幕。<br><br><br><br></h3> <h3> 在最后的精彩总结中,李雪芹老师动情地说,“感谢各位领导及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红旗小学的大力援助,正如东昌路小学团队所说的,教材梳理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我们就是要通过论坛这样的形式,用学术的力量引导东昌府区的数学老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使一线的教师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是最重要的,相信每一个参赛老师都会有更多的感悟、成长……”<br><br></h3> <h3> 比赛已经结束,但新的教研之路才刚刚开始起航。回想一个多月来的心路历程,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不禁心生感慨。时间回溯,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br><br><br><br> 3月1日星期五,在接到东昌府区小学教研室通知后,学校荣校长会同教务处王信勇主任开始了团队组建的相关筹备工作。经过层层选拔认真筛选,确立了以王信勇主任为核心、孙金明、秦璎、张彦玲、乌洪银、王玉、窦汝淼老师的7人参赛团队,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朝气与活力。</h3> <h3> 同时为了给年轻教师提供更大的助力,经过仔细研究后,荣校长特地挑选了陈淑红、王立玲两位名师及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张磊老师为团队成员出谋划策保驾护航。</h3> <h3> 3月4日星期一下午2:00,新组建的数学团队全体成员第一次集合于小会议室,就教材梳理的选题及资料搜集、分析等相关事项进行了细致分工,使每名成员都有了明确的梳理任务,并且为接下来的梳理比赛确定了方向。而为了贴合我们现阶段的教学进度,特别确定了《分数的运算》这一选题,上报选题后蓦然发现,原来一些兄弟学校也选了这个课题,竞争显得更加激烈起来。</h3> <h3> 每天下午前两节课,团队所有成员集结在一起开始了一天的集中研讨:为了某个算式的算理清晰与否而争论不止,为了某个习题的留存与否而各不相让,为了某个教具的参与与否各抒己见。随着不断地磨合团队成员之间开始变得顺畅起来,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学情各出奇招,《分数的运算》的梳理条目变得清晰起来,而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上好课、听好课之余,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切起来,你的好主意,我的新点子都开始展露自己的优势,丰富的素材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h3> <h3> 接下来的时间里,为了更好地突出梳理的内涵,王信勇主任与陈淑红、王立玲两位老师共同为选题进行辩证论述,引导各位成员拿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头脑风暴的氛围里,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被梳理地清晰而透彻起来,一些原本被忽略的知识点也如沧海遗珠般被捡拾起来。<br><br><br> 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期间经历了种种磨炼:一次次地山重水复疑无路,一次次地推倒重建推陈出新,接到通知就专门组建的微信群每天从早响到晚,甚至直到凌晨依然信息闪烁,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研讨,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集体的力量也是惊人的,在不断地重构与反思中,《分数的运算》初稿终于呱呱落地。<br><br> 紧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再分工,每个成员将各自负责的项目进行整理提炼:文字稿的字斟句酌,教具的升级换代,课件的精益求精。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集体演练也是家常便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各个成员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力求用最完美的形象、最深刻的见解、最适宜的语言表达东昌路小学数学团队对于《分数的运算》的独到见解。</h3> <h3> 年轻的团队成员们,也许在准备的过程中各自会有一些小紧张,会有一些小忐忑,但领导的嘱托时刻回想在耳畔:基本分我们拿到了,那就拿出我们东昌路小学的气势来!两位名师的加油助威也环绕在耳边。今天,面对评委、荣校长及各位参赛教师的热切目光,当站在红旗小学舞台上的那一刻,当熟悉的开场白再次响起,当多媒体屏幕开始静静展示我们的梳理成果,一切都变得从容起来:慷慨激昂的话语,娓娓道来的叙述,清晰明了的展示,自然大方的互动。伴随着时间的流淌,一切都变得深入人心起来,评委及参赛教师的会心一笑,频频举起的相机屏幕,无不诉说着其中的精彩。</h3> <h3> 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是忘不了学校各个领导的叮咛嘱托,邢校长、荣书记、杜校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门听取团队成员的梳理实况,并且分别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指导,使得最终的成稿更加简练深刻。</h3> <h3> 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是忘不了各个数学教研组长及老教师的亲切指导,热心地为团队的梳理要点把关问诊,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悉心传授,并且给出了异于常态的教学思路,为成稿的查缺补漏建功不少。</h3> <h3><br></h3> <h3> 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是忘不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从听评课的安排、打印参赛稿及团队成员着装、比赛姿态等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更忘不了各位数学老师的语文搭档,为数学老师的参赛做出了那么多默默的贡献。<br><br> 行百里者半九十,数学教材梳理大赛已然落幕,但是对于教材的研读我们依然在路上。结果是什么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感悟与成长,而凤凰涅槃也是不外乎如此;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更强大的学科专业动力;重要是我们的学校教研、教学得到了更高层面的支持与认可。</h3> <h3> 用细致的梳理过程回应数学教材的编排,用自身的独特解读构筑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这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将要做的;在不断的磨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数学知识花园,这是每个追求专业化成长的教师已经在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蜕变,愿化蛹成蝶的成长中,你我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