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纪行(1):泰晤士河

吴定远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中旬去了次英国,对我本人而言,无意中完成了几个夙愿,一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都走过了,二是世界四大艺术博物馆(英国是大英博物馆)都见识了,三是世界四大圆顶教堂(英国是圣保罗大教堂)都看到了。当然,所谓夙愿并不是早就有的计划,只是碰巧凑齐了而已,看到就看到了,看不到也无所谓,英国旅游的收获也远不止这几个“夙愿”,说说而已。</p><p class="ql-block">  英国,大英帝国,这是中国人对他们的称呼,他们自己并不是这样称呼的,他们称自己为“不列颠人”,国名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UK”,意思是“联合王国”。我们的前辈在称呼西方列强的国名时,将英、美、德、法这些好词都用上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跟团游,伦敦是最后一站,也是逗留时间最长的一地。伦敦是英国的首都,联合王国的王室所在地和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所以我的英伦之行先从伦敦开始介绍。</p><p class="ql-block"> 泰晤士河是伦敦的母亲河,伦敦的主要建筑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岸,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还有河上那十几座风格各异的桥。游览伦敦就从游览泰晤士河开始。</p><p class="ql-block"> 游船在伦敦塔旁起航,逆流而上,在大本钟旁上岸。 </p><p class="ql-block"> 以前对伦敦桥、伦敦塔、伦敦塔桥傻傻分不清,到了伦敦才知道这三者不是一回事。伦敦塔是北岸一座古堡,伦敦塔桥因其在古堡旁而得名,而伦敦桥是另外一座桥。</p><p class="ql-block"> 这是伦敦塔桥。</p> <h3>  伦敦塔桥于1894年建成使用,是伦敦最具象征性的地标建筑,也是泰晤士河上出镜率最高的一座大桥。它太有名了,电影《木乃伊归来》、《碟中谍》、《黑日危机》、《古墓丽影》和《神探夏洛克》中都出现过它的身影。伦敦塔桥由一座244米长的桥身和两座高达65米的桥塔组成,两座桥塔的顶部由两条并排的人行通道相连,桥塔底部桥板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打开成“八”字形,方便大型船只通过。</h3> <h3>  伦敦塔位于泰晤士河北岸,是一座城堡。早在诺曼王朝时,“征服者威廉”在各地修建了一些城堡,包括温莎城堡和伦敦塔。1100年建成的白塔主要用于防御,后来逐渐扩展成要塞,成为防卫森严的堡垒和宫殿,英国数代国王都在此居住,国王加冕前住伦敦塔便成了一种惯例。伦敦塔还是一座著名的监狱,英国历史上不少王公贵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关押在这里。此外,古老的伦敦塔在历史上还充任过造币馆、观象台、动物园等。</h3> <h3>  由于我的拍摄位置在游览船的左舷,玻璃舱外,面对的是南岸的景观,好在原先计划也主要是拍摄南岸。至于北岸的伦敦老城和金融城,计划中是要去步行拍摄的,所以本次拍摄就以南岸风光为主了。</h3><h3>  这是伦敦市政厅,其玻璃墙的设计意图在于强调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伦敦市民们可以从外部了解内部的运作情况。建筑同时也是向大众开放的共享空间:大楼顶层有一个能灵活适应各种活动需要的开放场所——“伦敦的客厅”,它可用于举办展览和各种活动,也是个视野条件非常好的观景平台。建筑的底层是一个带有咖啡馆等休闲设施的广场。大楼的垂直交通体系由电梯和平缓的坡道组成,为人们高效率地利用这座建筑内的各设施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h3> <h3>  建筑采用比较独特的体型,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正面或背面。它的造型是一个变形的球体,但这种变形并不是随意得来,而是通过计算和验证来尽量减小建筑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面积,以获得最优化的能源利用效率。</h3> <h3>  南岸边停泊着“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爱丁堡级轻巡洋舰的二号舰,1936年开工,1938年下水,排水量11,553吨,曾在二战中服役,1963年退役。现在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属帝国战争博物馆管辖。</h3><h3>  后面的锥形建筑是伦敦的最高建筑“碎片大厦”。</h3> <h3>  碎片大厦(The Shard)高309.6米,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仅次于莫斯科水星城,为西欧最高建筑。大厦共95层,其中72层可供办公、居住及观光。由卡塔尔政府投资,兴建于2008-2012年。</h3> <h3>  海斯拱廊是个商业娱乐场所。</h3> <h3>  回头再看看贝尔法斯特号和伦敦塔桥。</h3> <h3>  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儿歌《伦敦桥要倒了》很多人以为唱的是伦敦塔桥,其实不是。真正的伦敦桥,是伦敦塔桥上游800米处的这座钢筋水泥桥。</h3><h3> 现在的伦敦桥大概是泰晤士河上最难看的桥了,然而它原先不是这个样子的。作为伦敦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桥,罗马人在公元50年就在这里造了座木桥,后来几经毁建,到1831年,它已经成了一座优美的五拱花岗岩石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桥上车流太过频繁,石桥已经不堪重负,桥身逐年下沉,成为伦敦市的隐患。1968年市政府决定重新建造伦敦桥,并将旧桥出售。在新闻发布会上,“伦敦桥不只是一座桥,它是英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很珍贵的古董”这句话打动了美国地产商麦卡洛克,他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哈瓦苏湖城开发的楼盘因地势偏僻卖不出去,正为此发愁的麦卡洛克突发奇想,如果把伦敦古桥搬到哈瓦苏湖城,势必可以聚焦全世界的目光,这样,这块土地就会成为旅游胜地,哈瓦苏湖城的房子就容易出售,地价也会飙升。结果他以246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座废桥,将每块石头做好标记运回美国再拼装起来,并在桥的周边地区建造了许多英式的住房、商场和教堂,果然他的楼盘很快就销售一空,大大地赚了一笔。</h3><h3>  谁能想到一座行将拆毁的废桥竟会又获得了新生呢?不得不佩服伦敦市政府的点子和那位美国开放商的眼光了。</h3> <h3>  越过伦敦桥,南岸船坞里一艘三桅船进入了视线,那是著名的英国海盗弗郎西斯·德雷克在1577-1580年环绕地球时驾驶的大帆船“金鹿”号。</h3> <h3>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是英国著名的私掠船船长、航海家,也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宠臣。1581年4月,女王亲自登船赐德雷克皇家爵士头衔。1588年德雷克成为海军中将,曾率领船队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封为英格兰勋爵,登上海盗史上的巅峰。</h3><h3>  德雷克的船队袭击了大量的西班牙、葡萄牙商船队,为女王带回了数不清的财富。在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中,丛林法则是正常不过的生存法则,海盗并不是不光彩的角色。德雷克与女王将抢劫掠夺作为一项事业来经营,互相按照投资比例决定对劫掠来的财物的分成。</h3><h3> 德雷克还是继麦哲伦之后第二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不过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当地土人杀死吃掉了,德雷克则活着回来并发财了。德雷克还发现了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宽广海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德雷克海峡”。</h3><h3> 这艘“金鹿号”是根据史料复制的,可以一窥十六世纪海盗们的生活情景。</h3> <h3>  过伦敦桥,上游两百多米处又有一座桥,是坎农街铁路桥,1866年通车,随后拓宽,桥原名“亚历山德拉桥”。桥北就是坎农街火车站,拍摄时正有一列火车通过。</h3><h3>  必须说明一下的是,伦敦的交通非常发达,除了地铁、巴士以外,市内还有十几座火车站,坐火车不仅可以到达全国各地和欧洲大陆(通过海底隧道),也是市内交通的一种常用方式。</h3> <p class="ql-block">  船近坎农街铁路桥。</p> <h3>  桥南岸的老房子。</h3> <h3>  这一带桥的密度增加,不远处相隔一百多米又是一座桥——南华克桥,也叫萨瑟克桥,是一座公路桥, 始建于1814-1819年,1912-1921年重建。</h3> <h3>  回头看坎农街铁路桥与南华克桥近在咫尺,一个走铁路,一个走公路。</h3> <h3>  再往上300多米就是有名的千禧桥了。</h3> <h3>  这一段可游览的场所不少,那像根烟囱的建筑物属于泰特现代美术馆,其左边是莎士比亚环形剧场。</h3> <h3>  莎士比亚环形剧场是一座专为欣赏、研究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优秀剧作家的作品而修建的剧场,按照原莎士比亚剧场的原样重建,不过位置移动了两百米。剧场的内外结构设计力求再现莎士比亚时代环形剧场的原貌,以帮助观众体验和欣赏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表演艺术。剧场中央为一个无顶的空间,周围是三层有屋顶的楼廊,观众可围绕站在舞台的三边,或坐在楼廊里观看演出;剧场内部,有一个高出地面1米左右的平台,突出地伸向中心地带,这就是表演舞台。</h3><h3>  在历史上,戏剧艺术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歧视,这一点中西方是一样的。在15世纪,伦敦市区内是不允许建造剧院的,因此,剧院全部建在伦敦城外,集中在泰晤士河的南岸。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戏剧艺术才受到女王和贵族们的喜爱支持。</h3> <h3>  剧场1997年重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每年都在这里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剧作家的作品,我们的江主席也在1999年10月访英时在此观看了专场演出。</h3> <h3>  2000年6月10建成使用的千禧桥是一座步行桥,连接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和南岸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由于千禧桥的设计和造型十分有特色,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取景地之一。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整座千禧桥被食死徒连根拔起,散落的钢条和桥上的行人落入泰晤士河中,哈迷们应该记得这个镜头。</h3> <h3>  千禧桥上像带鱼骨头似的避震器是后来加装的。2000年5月13日正式开放后,没想到过多的观光人潮造成共振效应,导致桥面剧烈晃动,因此只开放了三天当局便赶紧关闭暂停使用,在装置了90个避震器之后于2002年2月21日重新开桥。</h3> <h3>  过千禧桥就可看到前方的黑衣修士桥了。</h3> <h3>  回头看千禧桥。</h3> <h3>  黑衣修士桥由近处的铁路桥和稍远处的公路桥组成,两座桥相距仅40米。</h3> <h3>  铁路桥像坎农街桥一样,桥北岸就是黑衣修士火车站。不同的是桥上盖有顶棚,顶棚实际上由4400块光伏电池组成,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其产生的清洁能源满足了黑衣修士火车站一半以上的需要,每年可以减少511吨碳排放量。</h3> <h3>  最早的黑衣修士铁路桥在1864年通车,因其载重能力逐渐不足以负荷现代列车,1985年被拆除,但还剩下数个红色桥墩一直留在原地,成为被保护的文物。现在的黑衣修士铁路桥始建于1886年,桥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工程结束于2012年。</h3><h3> 电影《碟中谍6》有一段戏在这里取景,镜头中阿汤哥从一个屋顶飞跃到另一个屋顶,然后起身一瘸一拐的向前走去,其实这次阿汤哥真的受伤了,休息了8周才继续拍摄,阿汤哥蛮拼的。</h3> <h3>  黑衣修士公路桥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五孔拱桥,比铁路桥的历史要早些,由维多利亚女王下令兴建,工程历时9年,于1769年建成。黑衣修士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多米尼加修道院的修士形象。</h3> <h3>  过黑衣修士桥后,泰晤士河转弯折向南,这有点像黄浦江在陆家嘴转弯一样,上船处的伦敦塔桥就好比是黄浦江上的杨浦大桥位置,而外滩的位置就是大本钟、国会大厦及众多政府机构的位置。</h3> <h3>  游船转弯,身处游船左舷也能看到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景色了。北岸金融城的高楼打造出了伦敦古城的现代化气息。图中靠右的大楼因其造型像对讲机而被称为“对讲机大楼”,它的曲面玻璃幕墙造型别致,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玻璃墙面竟发挥了凹面镜的作用,当太阳光经墙面反射后,在地面某处聚焦成了个高温点,曾有汽车外壳被烤变形的事发生,更有好事的记者拿着平底锅直播煎鸡蛋。这真是令设计者始料不及的尴尬事。</h3><h3>  目前“对讲机大楼”的业主是香港企业李锦记。</h3> <p class="ql-block">  前方又有一座钢筋水泥桥,桥的样子本身跟伦敦桥差不多,平淡无奇,但它的名字“滑铁卢桥”却是全世界闻名——不光是因为纪念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而起的名字,更因为是一部电影《魂断蓝桥》。电影中芭蕾舞演员玛拉与陆军中尉罗伊正是在滑铁卢桥上邂逅相爱,因为战争的爆发罗伊上战场,俩人不得不分别,玛拉由于送别罗伊误了演出丢了工作,再加上误传罗伊阵亡的双重打击使玛拉几乎崩溃,为了生存沦为妓女。待到罗伊归来重逢时,玛拉无法面对不知情的罗伊和善良的罗伊家人,为了罗伊家族的荣誉,最后她选择了在滑铁卢桥上迎向驶来的军车,香消玉殒。</p><p class="ql-block"> 《魂断蓝桥》是中文译名,而它的英文原名就是《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至于“蓝桥”的名称是中国人的翻译,与滑铁卢桥名称无关,其典故来源于中国的一则民间传说:一位名叫尾生的书生与心上人相约在蓝桥约会,等待期间河水上涨,尾生为信守承诺紧抱桥柱坚守不离,最后竟不幸溺亡。这故事与玛拉的悲剧有共通之处,电影的中文译名者显然深感中外这两则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尾,釆用了意译的手法。</p><p class="ql-block"> 电影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是全世界传唱最广的歌曲之一。</p> <h3>  滑铁卢桥始建于1817年,当时是一座九孔石桥。当其建成通车时,正值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拿破仑两周年,该桥便由此得名滑铁卢。</h3><h3> 20世纪40年代,滑铁卢桥开始进行重建。由于当时二战战事正酣,男丁稀缺,粗重的建筑工作因此也就不得不交给英国妇女去完成,所以它有时被称为女士桥。1945年正式通车。新的大桥是二战期间唯一被德国轰炸机损坏的泰晤士河桥梁。</h3> <h3>  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世界上首座观景摩天轮——“伦敦眼”了。</h3> <h3>  还有前面的亨格福德桥和更远的威斯敏斯特桥。</h3> <h3>  亨格福德桥是座铁路桥,建于1864年,取代了原先坐落于此的另外一座桥。桥北端就是查令十字火车站,因而有时又被称为查令十字桥。</h3><h3>  </h3> <h3>  2002年在其两翼又建造了步行桥“五十周年纪念桥”。</h3> <h3>  此桥和滑铁卢桥正好处于泰晤士河转弯处,左边建筑群的位置类似于黄浦江转弯处的陆家嘴。</h3><h3> 靠近岸边的是皇家节日音乐厅,伦敦爱乐乐团的常驻演出厅。旁边还有南岸艺术中心和国家剧院。</h3> <h3>  看到大本钟、议会大厦和威斯敏斯特桥了,游船也该靠岸了。</h3> <h3>  “伦敦眼”也在近旁了。</h3><h3>  “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转一圈需时30分钟。“伦敦眼”是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h3> <h3>  “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由序号1排列到33。因为宗教忌讳,没有13号),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h3> <p class="ql-block">  “伦敦眼”旁边那座宫殿建筑曾经是郡政厅,大伦敦议会总部。现在是座娱乐中心,右面是水族馆和“怪物史瑞克冒险乐园”,那是孩子们的乐园,而左面的“伦敦地牢”蜡像馆就有点恐怖了,就是大人们去也会被吓到。蜡像馆再现了中世纪的种种酷刑和“征服者威廉”及“狮心王理查”等历史人物临死时的惨状,还有杀人凶手开膛手杰克、理发师陶德的杀人现场,以及1666年的伦敦大火,这些场景配以声光效果,血腥、恐怖,还是不要去看了吧。</p><p class="ql-block">  “伦敦地牢”是1974年建立的,2013年从伦敦桥地铁站附近的原址搬迁到这里,去除了一些超恐怖的元素。</p> <h3>  威斯敏斯特桥也叫西敏寺桥,连接了西岸的威斯敏斯特区和东岸的兰贝斯区。始建于1750年,重建于1862年。</h3> <h3>  桥东的圣托马斯医院,是一家大型教学医院,其历史可追溯至1106年。护理学的奠基人南丁格尔在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桥旁有南丁格尔博物馆。</h3> <h3>  桥西的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宫(即议会大厦)。举世闻名的大本钟正在维修,被脚手架围了起来,四面四座大钟只露出一面。</h3><h3>  还记得老电影《三十九级台阶》中,主角加拿大人汉纳无意中卷入到了一项有关英国国家安全的间谍案中,最后为了阻止与大本钟走时系统相连的炸弹爆炸,汉纳抓住4.27米长的分针吊在半空中,不让大钟走动,场面惊险,印象深刻。</h3><h3> 大本钟钟楼高95米,建成于1858年,钟直径7米,重13.5吨,每15分钟响一次。钟塔2017年开始维修,预计2021年完工。</h3><h3> 大本钟钟塔已经改名为“伊丽莎白塔”,但人们还是叫它大本钟,还有叫大笨钟的。</h3> <h3>  大本钟是威斯敏斯特宫的附属建筑,威斯敏斯特宫就建在泰晤士河边。</h3> <h3>  大本钟北面,泰晤士河西岸是政府机构所在地,位置类似于黄浦江边的外滩。</h3> <h3>  河边的皇家空军纪念碑让人想起了电影《伦敦上空的鹰》</h3> <h3>  威斯敏斯特桥边是游船码头,是我们上岸的地方。</h3> <h3>  威斯敏斯特桥。</h3> <h3>  桥面并不宽,大约25米。哦,对了,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地区实行靠左行的交通法规,看起来让人觉得有点别扭。</h3> <h3>  在桥上往上游看,可以看到兰贝斯桥。</h3> <h3>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上议院和下议院都在这里。</h3><h3>  威斯敏斯特宫始建于盎格鲁 - 撒克逊王朝的爱德华三世时期,1295年,英国国会在此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模范议会。1834年发生火灾,1847-1858年重建。</h3><h3> </h3> <h3>  整座建筑依泰晤士河而建,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色建筑。大本钟在建筑北端。</h3> <h3>  绕到建筑西北角,沿建筑西侧的街道向南行。</h3> <h3>  克伦威尔的雕像。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年)是英国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是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h3> <h3>  建筑西南角的高塔称为维多利亚塔,高104米,是威斯敏斯特宫的最高建筑。</h3> <h3>  狮心王理查的雕像,狮心王理查即金雀花王朝的理查一世,1189-1199年在位,这位国王作战勇猛,在位十年中有九年半在外征战。他参加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穆斯林的英雄萨拉丁打了个平手,双方惺惺相惜,罢战回国。</h3> <h3>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1858-1928年),英国早期女权运动的领头人。为争取妇女的投票选举权,潘克赫斯特进行了毕生的斗争,1928年,在她去世前一个月,政府终于通过法案,女性赢得了和男子同等的选举权。随后,美国等国家也逐渐允许女性投票。</h3> <h3>  威斯敏斯特宫的南面,泰晤士河畔,有一块三角形的绿地,叫维多利亚塔公园。</h3> <h3>  公园里有罗丹作于1884-1886年的著名雕塑作品《加莱义民》的复制品。</h3><h3>  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围困法国的加莱市将近两年,即将破城,加莱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苛刻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时以全市最富有的市民尤斯塔斯·德·圣皮埃尔为首的六位市民挺身而出,勇敢赴死。现场所有的人为他们的义举感动,纷纷下跪为他们求情,但爱德华三世不为所动,决心处死这六人。直到身怀六甲的王后亲自下跪,泪流满面地哀求道:“仁慈的陛下,既然我冒着千难万险渡海来看陛下,我以前从未求过陛下什么事,现在我恳求陛下,为了仁慈的圣母玛丽亚之子耶稣基督,为了陛下对我的爱,宽恕这六个人,以作为陛下送给我的礼物吧。” ,爱德华三世才改变决定宽恕了他们。</h3><h3> 六位义民英勇赴难的精神感动了整个加莱市,被市民奉为加莱的城市英雄。他们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被人们传颂。1884年,为了纪念这六位义民,加莱市市长邀请雕塑家罗丹制作一座忠魂碑。罗丹兴奋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创作了不朽的《加莱市民》群雕。这组雕像于1895年揭幕,原作矗立在加莱市的里席尔广场。</h3><h3> 这六位义民年龄、神态不一,有的坦然,有的刚毅,有的痛苦,有的悲愤、有的无奈,有的恐惧,表现了人性的真实流露,显示了罗丹雕塑艺术的深厚功力。据说加莱市长只要求罗丹塑造一尊雕像,罗丹却将六位义民全部塑造出来,并且只收了一尊雕像的钱。</h3> <h3>  公园南部还有座塔型纪念碑,叫巴克斯顿纪念喷泉,是为了纪念大英帝国的奴隶解放,于1834年在英国伦敦建立的,作者是英国建筑师查尔斯·巴克斯顿。</h3> <h3>  又来到泰晤士河边,这回离兰贝斯桥更近了。</h3><h3>  兰贝斯桥建成于1932年,连接西岸的威斯敏斯特区和东岸的兰贝斯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出现过,如2012年出品的第23部007系列片《大破天幕危机》(丹尼尔主演)中,M夫人就是在兰贝斯桥上看到MI6(军情六处)爆炸起火的。</h3> <h3>  河对岸桥北的兰贝斯宫,是坎特伯里大主教在伦敦的官方住所,其建造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3世纪,沿岸有一座建于1485年的都铎式红砖门楼。</h3> <h3>  桥南有一些现代建筑,包括国际海事组织等机构。</h3> <h3>  现代住宅楼。</h3> <h3>  这座建筑相信007迷们不会陌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I6军情六处办公大楼,位于沃克斯霍尔桥旁。因树枝遮挡,没拍到桥。</h3><h3>  军情六处创建于1909年,它的全称是Military-Intelligence-section-six(MI6),意译为英国军情六处,是英国军方情报部门负责搜集国外情报和反恐怖主义活动的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在处于极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不受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的名单上没有它的名字。</h3><h3> 军情六处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克格勃和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h3><h3> </h3> <h3>  河岸这边的“军情五处”没有“军情六处”那么出名,可是其地位一点也不比“军情六处”低,与“军情六处”同时成立的“军情五处”,现在叫国家安全局,负责英国国内安全事务,主要从事反间谍、反渗透工作。从其职责范围来看,有点类似美国的FBI。</h3><h3>  真实的情报机构招聘的间谍,并不像007中那样全是帅哥美女,相反都要求长相不引人注目,甚至身高不能超过1米8,从这个标准来看,历任007詹姆斯 . 邦德都不符合要求。</h3> <h3>  这边还有个泰特英国美术馆,从海报看正在举行梵高作品展,可惜没有时间进去参观。旅游,最缺的就是时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