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金堂的美篇

耿金堂

青岛市崔仁波名校长工作室北京行 <h3> 平度市实验中学耿金堂</h3><h3> 2019年4月17日至21日,我随青岛市崔仁波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赴北京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经验交流会”,参观考察了北京十一学校、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北京育英学校,聆听了十几场报告,听了一节语文课。北京之行,又有了新的收获和新的感悟,启发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h3> <h3>一、考察学习北京十一学校</h3><h3> 我是第二次走进北京十一学校。</h3><h3> 北京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h3><h3> 学校占地234亩,现有4000余名学生,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h3><h3> 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打造学科教室,全面实施选课走班;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创新学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立了科学多元的评价与诊断体系;构建了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北京十一学校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育质量和卓越品牌虽然我们遥不可及,但他们与时俱进、追求创新,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生态,让他们逐步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的办学理念和路径,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促进学生成长的路径借鉴。</h3><h3> 学校分管领导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北京十一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315门学科课程、34门综合实践课程、120个职业考察课程、170个社团、828个学生管理岗位,学生自由选择,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参观学校,我发现:学校在每个公共空间,不管空间有多大有多小,都在墙顶位置加装了挂画器轨道,便于悬挂学生的各种作品,每到一处空间,都展示着学生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书法、制作、活动照片、海报等等,真正体现了学生第一,学生中心。值得我们借鉴和迅速付诸行动。</h3> <h3>二、考察学习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h3><h3>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国际学校,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留学生部,学费14万-19万每学年,高中毕业生全部以出国上大学为目标。学校秉承“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为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小班高效课堂,通过学科整合、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实施导师制和过程性评价,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自主研发校本教材,提供门类广泛的特色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师生提供不拘一格的宽广而深远的发展空间。</h3><h3> 现任校长范胜武,语文特级教师,山东滨州人,在北京十一学校担任过副校长。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和北京十一学校属于联合办学,范胜武是十一学校派出的执行校长,并且带了十余位管理和教学骨干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所以十一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课程体系也带到了这所国际学校。</h3><h3> 在参观校园时,我发现,国际学校很好地移植了十一学校的校园文化,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校园的主舞台上,校园随处可见:教师季度之星(有事迹、有故事);学生标兵(事迹介绍);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戏剧学科领袖(学生介绍);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的海报等等。这些载体有力证明了:在校园里落实“学生第一”。另外,我还观察到,国际学校的特色教室、专用教室或者走廊里,张贴着许多海报式宣传刊板,就用简单的KD板上覆以喷绘的内容,花钱不多,但张贴的内容使我深受启发。如张贴的有:简单机械;格式塔心理学;航空模型课程介绍;戏剧课程解读;聚焦太阳能;解密“怪坡”不怪等。这些科技类、知识类、创新类的内容处处可见,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会随时了解知识,开启大脑的思考,迸发创新的思维和创意。这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解密“怪坡”不怪等。这些科技类、知识类、创新类的内容处处可见,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会随时了解知识,开启大脑的思考,迸发创新的思维和创意。这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h3> <h3>三、考察学习北京育英学校</h3><h3> 北京市育英学校是一所具有红色历史传统的学校,前身为中直机关育英小学。1948年建校于西柏坡,1949年随中央机关迁入北京。“好好学生,好好学习”是毛泽东主席1952年“六一”儿童节为学校的题词,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h3><h3>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学制的集团化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为学生撑起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毕业十年或十五年后走的更远。”学校构建了以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发展力课程为支柱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育·英课程”体系。努力践行“最美校园、做中国最有价值的教育”的办学追求,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 聆听了校长于会祥的“育英学校办学故事”,副校长赵春荣的“育英学校管理故事”,王敏勤教授的专家点评“给学生一个放学后不愿回家的理由”。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承载着学校的文化;一个个的“文化符号”凝聚成学校的精气神。</h3><h3> 主要印象有以下几点:一、学校环境景观设计为学生提供能玩能学能活动的场所和空间,又融入了各种文化符号,让校园因为充盈高品质的文化内涵而更美。让学校成为学生好玩的地方。为小学同学构造了“筑梦苑”、“森林音乐会广场”、“校友广场”等开放式花园,在树荫下、花丛中安放了各种座椅,水系巧妙贯穿于学校的南北轴线,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好玩的地方。让学校成为同伴交流与共同成长的地方。学校在环境文化设计中创造了很多同伴交流的场所外,还注重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创造很多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并不断共同成长。育英学生大讲堂每周一次,学生讲学生听;学校开设了系列伙伴课程:社团、沙龙;学校开辟了很多实践基地等等。“同窗门”,“毕业门”“成人门”的设计,使景观因故事而更具意义。二、学校成为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实践基地开发了班级岗位服务课程,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服务岗位。尤其是,既列入课程,即进行评价并赋予一定的学分,每学期末,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个人岗位述职。开发了立足于基层岗位的职业体验课程。学校基于帮助学生不断地丰富、扩大、提升自己的生活领域和生活境界。促使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主动地承担各种不同的生活角色,引导他们在各种不同生活建构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人格。为此,学校设置了择菜工、售饭工、保安、保洁、自主经营午后21度、咖啡厅、书店等职业岗位体验平台。尤其是体验教师活动中,高年级同学要到低年级去当教师志愿者一周或两周,在与低年级学弟学妹的相处中,不断锻炼了大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紧密了同学间的感情,高年级同学会更加自觉地去呵护、包容低年级同学,从而消除了校园欺凌。</h3><h3> 北京之行,主要启发是:一、“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发展路径应该是:逐步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就自我。而丰富的课程才能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尤其是职业体验类课程的开发是我校的短板。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凸现学生中心、学生第一,让学生的活动和表达充盈校园的各个空间。</h3>

学校

学生

课程

育英

北京

十一

课程体系

校园

办学

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