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光荏苒,不觉研修班学习已进入第三天。今天的课程内容为张志伟老师的《作业设计的改革与评价》和周振宇老师的《项目学习 ,一种教育改革的新视角》。</h3> 学习研修 <h3> 张志伟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浙师大小学语文专业硕士生实践导师,参加了省级多个项目的研究且成绩斐然,尤其在作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h3><h3> “什么是作业?”张老师在整个培训中三次发问,引发所有学员深思。他旁征博引,从《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的词条解释,到学者、老师、学生的自我理解,剖析什么了是作业,科学的把作业的概念归纳为: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教与学的交汇点,一种最具操作性的认识活动……</h3> <h3> 面对困扰了师生几十年的“减负”问题(1955年就出台“减负令”),如何从技术层面解决?张志伟老师用十几个生动案例,与老师们频频互动,对作业评价、试卷评讲、课后作业等方面作了深刻解析,他提出的课堂提问也是作业、作业的布置时机不同,运用后的效果不同等新颖观点让所有学员如醍醐灌顶。</h3> <h3> 当所有教师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教学活动;当所有教师能形成“基于研究”的工作状态;当所有教师都能学会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益,那么“负”才能真正减去,我们一起期待!</h3> <h3> 周振宇老师是江苏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拥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专家会员会常务理事等众多光环。周老师详细从项目学习是什么样子的;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如何让项目学习落地;项目学习的实施策略四大方面解构项目学习,给我们的教育观开启了新的视角。</h3> <h3> 项目学习的先进理念,对于我们学员滞后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犹如一个重磅炸弹,一针清醒剂。在我县教育“弯道超车”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的背景下,广大学员还需及时把所见所学内化与心,外化于行,参照孝义经验,创新出一条属于适合自己学科、学校的做法来!</h3> 研修心得选编 <h3> 交口县城关小学 解润芝</h3><h3> 今天是我在南通参加中小学管理干部培训的第三天。三天来,我们一共听了六场讲座。六场讲座中,我深刻意识到:专家们有勇立潮头占领教育教学高地的理念和意识,有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实践和操作,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前沿信息,有透着睿智思想的研究方法。</h3><h3> 郭志明局长的讲座《根在课堂 美在流程 长在协同 源在科研》,我听了深受启发。</h3><h3> 第一,变“讲堂”为“学堂”。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陌生,新课程的理念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是教师本位者居多。我校当前正在开展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数学实践点亮课堂主题研究正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正确突破口。我们应该继续扎实深入推进实践研究,真正实现郭局长讲座中提的“课堂优构”。</h3><h3> 第二,“上下同欲”境界的精致管理。教学管理指向积极性、能动性、自信心的激发,质量指标指引下,构建学校和教师个人利益共同点,细化管理流程,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让流程无懈可击。听着郭局长的讲述,感觉学校管理就像是健康循环的流水化生产作业线。</h3><h3> 第三,科研兴教成体系。所有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举一动三言两语可以吹出来的,而是在反反复复、长年累月的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再改进中逐步完善的。我们必须有静下心来思考,俯下身子攻坚克难的勇气和行动,方可有所成就。</h3><h3> 张志伟的讲座《作业改进,从技术层面实现减负》也让我受益匪浅。讲座中,张志伟教授抽丝剥茧、步步深入帮助我们广义上认识什么是作业,认同技术指导减负较之于行政管理减负更为现实,怎样掌握作业的设计、布置、指导、批改、评价各环节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我们一个新的研究命题。而且,这个命题的研究对硬件技术、对教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我们的学校完全可以开展。</h3><h3> 刘明、周振宇等等,这几位专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勤勉敬业的精神、努力钻研的作风让人折服。之前我也听过不少报告讲座,但给人枯燥无味、乏善可陈的居多。这样的印象在这次培训中被彻底颠覆,刘明精心制作的课件、生动鲜活的案例、充满智慧又不乏幽默的语言、精彩而富有哲理的演讲无不说明他们对教改的执着和辛勤付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矢志不渝,这种态度、精神和作风值得我景仰和学习。</h3> <h3> 交口县城关小学 郑新民</h3><h3> 第三天的学习,我们聆听了仙居县教科所张志伟老师的讲座《作业设计的改革与评价》和海安市实验小学周振宇校长的讲座《项目学习,一种教育改革的新视角》。</h3><h3> 作业设计,是我们老师每天都离不开的工作;项目学习,乍一听貌似陌生,听过之后,才知道也曾参与过这样的项目。无论是熟悉的工作,亦或是陌生的内容,带给我的是新理念,新想法。</h3><h3> 1.整合</h3><h3> 听过周校长的讲座,想的最多的是“整合”一词。项目学习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对教师素养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但其中体现的整合理念恰恰是当下的教育理念。</h3><h3> 学科整合是趋势,怎样利用一个内容将不同学科相互融合?这与综合性学习不谋而合。学科整合的益处不言而喻,怎么操作?怎么提升?这是我们需要考虑,更需要我们尝试的。</h3><h3> 2.方法</h3><h3> “有作业无学习”是当下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回避,要直面的问题。</h3><h3> 张老师提出“作业设计中的方法论”。的确,作业的题目中应该有方法指导,使得作业指向性更明确,操作性更强。</h3><h3>作业设计的实质与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想我们自己,自主设计与命题的能力高不高?这种意识强不强?</h3><h3> 专家老师们的讲座是他们几年的研究成果,虽高深,但依旧可以从中收获点滴,哪怕只会一个问题,一点想法,都会给以后的工作给予帮助,只要一直在路上努力奔跑!</h3> <h3> 交口县城关小学 刘燕琴</h3><h3> 今天上午聆听了特级教师张志伟老师的讲座《作业设计的改革与评价》,改变了我过去对作业的理解。过去我们对 “作业”这个概念的理解过于狭隘,直接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负担过重。</h3><h3> 联系我们现实的教学,布置无数次的作业,批阅无数次的作业,却未去深究过学生为什么做作业,做怎样的作业,该怎样做作业。平日里,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下发作业,讲评作业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的作业只是一味的拿现成的资料:试卷、课后习题等,不去精选,不去改编,也未想过从作业入手去研究什么。</h3><h3> 通过学习,让我对作业的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业,不只是习题,是学习任务·;作业,不只是巩固环节,是贯穿学习全程;作业,是承载学习的载体。我们要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现课堂从“对话中心”走向“任务中心”,实现学习与作业的融合。</h3> <h3> 交口县城关二小 张丽红</h3><h3> 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进入第三天,我们如饥似渴的进入学习中,上午静心聆听张志伟老师的讲座,他从“作业是什么”、“做什么作业”“怎样做作业”等方面做了分析讲解。我受到很大触动。对于作业,我没有想到其中蕴含着这么大的学问。</h3><h3> 什么是作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这些天天布置作业的人却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滑稽和荒诞?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我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描述这个问题。仔细想想,觉得作业应该是为了巩固一节课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等的相关练习。当张志伟老师给出答案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 “作业”这个概念的理解过于狭隘。概念不清楚,会直接导致教师日常布置作业的时候出现问题。</h3><h3> 听过张老师的报告之后,反思二十年来我在布置作业的方方面面,我个人认为,与张老师的作业观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处。原因之一就是我布置作业少,而且有些作业很有趣。但是却没有做到张老师说的注重作业的设计意图和技能。布置作业少,是因为我懒,不愿意花太多时间批改作业。我不喜欢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喜欢有趣的事儿,喜欢生活中多一些情趣,所以布置作业就会考虑灵活多样,考虑趣味性。</h3><h3> 张老师的报告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以后,在布置作业方面,我也会认真研究,争取每次布置的作业不仅有趣还要有意图、出发点、有方向、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 </h3> <h3> 交口县城关三小 刘彦伟</h3><h3></h3><h3> 今天听了张志伟老师的“减负”专题,正中我下怀。</h3><h3> 我校本学期大力倡导给师生“减负”,并且初步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中层领导蹲年级督查(每个年级分配一名中层领导进入年级班级群)、班主任填写《作业单》、对学生作业限量限时、出台评价作业方案、家长座谈等多种方式,但对于根本上解决“减负”问题还是收效有限。</h3><h3> 通过张老师的讲解,给了我颇多启发。不少家长,甚至老师认为“减负”就是减少作业,甚至不做作业,学生的做题量减少,势必对直接影响学生成绩下滑。今天张老师就如何从技术层面实现“减负”利用十几个鲜明案例,作了科学的解构。作业评价、试卷评讲、课后作业等,都是“减负"的重要渠道,可能好多老师都忽视了这些方面。</h3><h3> "课堂提问也是作业,作业的布置时机不同,运用后的效果不同",张老师的这些观点恰恰告诉我们:要想“减负”,作为教师还是要"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教学行为,多在题的"精”上下功夫。告别题海,对学生是“减负”,对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减负”。</h3> 研修花絮 <h3> 轻松互动</h3> <h3> 学习一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