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川渝行(二)

一洼泉水

<h3>  4月12号下午2.30分 由重庆乘高铁赶往成都下午不到四点就到成都东站了。</h3><h3> 之前就有与旅行社联系,所以有接车师傅很快就将我们一行七人接到入住酒店。</h3> <h3>  利用还富余的时间赶紧安抚一下肚子里的胃宝宝。然后直奔宽窄巷子,当然在到宽窄巷子之前,我们首先来到了天府广场。</h3><h3> 天府广场有如重庆的解放碑,周边都是具有特色的建筑,夜景也炫丽多彩。</h3><h3><br></h3> <h3>  这是宽窄巷子的墙体文化。</h3> <h3>  宽窄巷子对我来讲还是比较熟悉,前几年来过两次。</h3><h3> 而洛阳同学虽然第一次来,但感觉与他们之前去过的其他古镇古街有些类似,所以大概转了一下就完事了。</h3> <h3>  四月十三号由旅行社安排的三日游,首先来到了位于都江堰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又名"熊猫乐园"、“都江堰中华大熊猫苑”)。</h3><h3> 该基地是国内唯一以大熊猫疾病防控、野外救护为主的科研机构,园区内竹林婆娑,绿树成荫,翠竹葱茏,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加上成片的草坪和蜿蜒步道,步入其中顿觉神清气爽。绿色三星建筑(2015年1月28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颁发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为大熊猫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h3><h3><br></h3> <h3>  基地内除了有憨容可掬的大熊猫,还有亚洲黑熊和小熊猫等动物。</h3><h3> 另外在基地内还有一个盼盼园。“盼盼”是一名“英雄父亲”,他的基因强大,有“子女”十几只,跟它有血缘关系的大熊猫多达三十几只。</h3><h3>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就是大熊猫叫盼盼。</h3> <h3>  参观完大熊猫基地,我们又乘坐旅游大巴赶往号称小九寨沟的松坪沟游览。</h3><h3> 但是路途遥远,我们得先到松潘县的川主寺入住。</h3><h3> 本来我们相约是到九寨沟玩的,无奈九寨沟由于前年的大地震而闭园未开放。</h3><h3> 而松坪沟我们来的时机不对,整个景区都没啥看点,山上除了乱石就是杂草,山下的湖里蓄水量也不足。</h3> <h3>  叠溪大地震</h3><h3>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在四川松潘和茂县之间的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 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h3><h3><br></h3> <h3>松坪沟的湖水都是当年大地震造成的堰塞湖。</h3> <h3>  这几张图片是松坪沟丰水期时的图片,还是非常的漂亮。</h3><h3>(摘自网络图片)</h3> <h3>  这是离开松坪沟有段距离后,由于前面在修路,大巴车停在了一处湖水旁。山里的湖水看来还是比较清澈洁净的。</h3> <h3>  这是藏家养的牦牛,牦牛一般都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h3> <h3>  这是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我们中午吃饭地方的对面,由邓小平题词。</h3><h3>毛主席的诗词:“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指这边。</h3><h3><br></h3> <h3>黄龙游客中心内的布景</h3> <h3>  在山下的时候可看到山上的雪景,然而乘坐缆车上山后,这里的雪景却是另一番景象。</h3><h3> 这对我们重庆少雪地区的人来讲,也算是意外收获。</h3> <h3>我们现在所位于的是:</h3><h3> 望龙坪</h3><h3> 海拔3530米,是黄龙景区海拔较高的观景台,可以远眺黄龙主沟及雪山梁。万仞高峰耸立,群山深林密布,脚下云雾环绕,有‘’千层碧水尽收眼底,龙飞凤舞荡气回肠‘’之意境。</h3><h3>(摘自景区景点示牌)</h3> <h3>  五彩池</h3><h3> 五彩池是黄龙景点里面海拔最高的一处钙化彩石群,海拔3900米,总共有大大小小693个钙池,距入口4166米。这里有最美的景色,5588米高的岷山主峰宝鼎,巍然屹立在眼前,极其壮观,形状各异的彩石宛如调色盘一般,五颜六色,极其艳丽。</h3><h3><br></h3> <h3>  黄龙的各个彩池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阳光照射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h3><h3> 由于湖水透明度高,湖底的灰白色钙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另外,黄龙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h3><h3><br></h3> <h3>  五彩池是黄龙景区最美的景点,只是我们来的时机不对,但是比较下面沿途道路两旁的各个彩池还是要好的多。</h3> <h3>  欣赏完五彩池我们沿着景区铺设的木制通道下山,继续观赏沿途风景。</h3> <h3>一组应景季节时的网络图片,可对比一下。</h3> <h3>  下山途中沿途都是这些只有雪没有水的钙化池子。</h3> <h3>越往下走雪也越少了些。</h3> <h3>树上的积雪越来越少了。</h3> <h3>  当天晚上我们又继续入住川主寺镇,这是与藏族导游拉姆的合影。</h3> <h3>  这是都江堰西街的墙体文化,</h3> <h3>这段城墙是明朝时期的城墙。</h3> <h3>  进入都江堰景区,宛然是一处优美艳丽的大花园。</h3> <h3>  景区内整洁、雅致、树木花草与独特的景区建筑形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h3> <h3>  这颗茂盛的银杏树,可是一颗名副其实的名星树。它可是在《西游记》等多部影视剧里露过面。您能猜出它的树龄吗?</h3><h3> 1775年,对一千七百多年了。</h3> <h3>  这是都江堰景区的入口</h3><h3>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h3><h3><br></h3> <h3>远处白色上面的两个字是《离堆》,左侧水流处就是宝瓶口。</h3><h3>瓶口在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利用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h3><h3>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h3><h3><br></h3><h3><br></h3> <h3>这是景区内的一片柳树林。</h3> <h3>  飞沙堰</h3><h3>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h3> <h3>  鱼嘴</h3><h3> 都江鱼嘴,又名分水鱼嘴,是人工筑起的一条纵向的大堰,因为头部像鱼头,所以称为“鱼嘴”。又因为它的作用在于把上游流下来的江水分为内、外两股(堤左西面的为外江,是岷江的主流;堤右东面的为内江,是灌溉东面田地的总渠),所以称为“分水鱼嘴”。</h3> <h3>  卧铁(卧铁图片。因为卧铁本身还在水里)</h3><h3> 卧铁主要是用来标记挖掘深度的。由于都江堰遵从李冰的“深淘滩,低作堰”原则,在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除淤积的泥沙。那到底挖泥沙挖到多深合适呢?经过人们的经验,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深度,并埋上卧铁。以后岁修就挖到卧铁为止。</h3><h3> 图片上的四根卧铁从右至左分别为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和现代的1994年固定于此的。</h3><h3><br></h3> <h3>安澜桥又称夫妻桥</h3><h3> 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明代末被毁,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h3><h3> 站在安澜索桥上,能够清晰看到对岸的玉垒山和秦堰楼,下桥后登上玉垒山就是二王庙了。</h3> <h3>  在经过了一段攀爬,再绕过二王庙,乘扶梯继续攀升。</h3> <h3>这是玉垒阁</h3><h3>这种形状的建筑佛教称为塔,道教称为阁。</h3> <h3>  站在玉垒阁旁远眺岷江,呈现的是一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迷人的景色。</h3> <h3>  游完了都江堰,紧接着又来到了青城山</h3><h3>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h3><h3>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h3> <h3>  从青城山景区山门处上山,还是比较高比较陡。大家在都江堰走了一圈就已经挺累了,两位体能较差的同学在山门处就不想走了,另外三位爬了没多高也不想爬了。</h3><h3> 看来在平原走惯了路的人与我们经常爬高走底的人,还是有些差别。</h3><h3><br></h3> <h3>  天然阁</h3><h3> 青城山道上有亭阁 一百余座,其造型或为三角、四方、六角、八卦不等,有单檐,有重檐而多壑四檐者,有单体,套体,廊亭,门厅格式。老木为依,生树构架,枝藤缠绕树根为凳,随势造型,高度融汇来道教:‘’天人合一‘’</h3><h3>‘’道法自然‘’和‘’三生万物‘’的思想。</h3> <h3>天然图画</h3><h3>‘’天然图画‘’乃半山道上突出景观,龙居、天仓、乾元诸峰在此相汇堆仓叠翠,宛如画屏。这里,白鹭横飞,山鸟长鸣;溪水清澈。叮咚有声;炎夏至此,山风拂面,顿然沁肺清心,好一幅天然图画。</h3> <h3>  胜利在望!</h3><h3> 前面就是全真观</h3><h3> </h3><h3> </h3> <h3>  全真观</h3><h3> 全真观古名龙居观,1996年由青城山道长傅元天大师增建慈航殿、七真殿和五祖楼,更名为‘’全真观‘’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活动的重要宫观之一。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七真殿供奉邱处机等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五祖楼供奉王重阳等五位道教帝君。</h3> <h3>  由于时间关系青城山还有许多景点来不及看了。</h3><h3> 这是结束了青城山的游览在景区外的最后合影。 </h3> <h3>  街子古镇属青城山的外山区,是我们参团游览的最后一站。</h3><h3> 我们游览了街子古药园,内有保存完好的早年间川蜀民居和各种农耕器具,以及仿古的游戏器具。</h3> <h3>  在古镇四颗千年银杏树下休息。</h3><h3> 右边这颗银杏树上面部位是在2014年7月10日凌晨被雷电劈断的。</h3> <h3>  四月十七号是我们离开成都各自返回的日子。由于都是下午的车票,我们一行人就利用上午时间赶到市区内杜甫草堂参观游览。</h3> <h3>  当年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h3> <h3>  大雅堂</h3><h3> 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h3> <h3>  这间茅草屋就是当年杜甫生活写作的地方。</h3><h3> 至此我们这次的旅行就结束了,在相伴一同旅行的过程中,大家相处的非常融洽,玩的都很开心,通过这次的相聚,更增进了老同学之间的友情,期待着下一个时机再相聚!</h3><h3>(部分资料摘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