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老赵

砚池渔夫

<p>  上学的时候,母亲常数落我:“除了上学,你还会啥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想想也是,除了上学,学习成绩还说得过去外,我还真没有别的特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先说村里男孩都会的游泳吧。上小学时,老师曾带我们到村西的留垒河学游泳,与我一样大的孩子,狗刨、仰洑、潜水,样样会。而我,一个夏天连狗刨都学不会,只能在边上望着小伙伴们在河里疯玩,自己往身上撩撩水、洗个凉水澡。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和父亲一起在两米高的玉米地里干活,弄得头上、身上满是玉米花粉,脖子、胳膊、腿上还被玉米叶揦了一道道伤痕。干完农活,父亲带我去河里洗澡,我一不小心掉进了人们浇地时挖的深坑里,连呛了几口水。要不是父亲发现及时,一个猛子用头把我拱出来,我的人生可能到此就终结了。这以后,下定决心要好好学游泳,练了几个夏天,也很少有长进。每到夏秋季,河水暴涨,要到河对岸的地里干活,别人脱下衣服,分分钟便游到对岸了,而我则不得不骑着车子,多走三、四里,从桥上绕过去。</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笨”,在同龄人中是出了名的。三十年前的农村,重男轻女严重,谁家里要是没一两个半大小子,浇地都是个麻烦事。那时候,没有电机,浇地都用柴油机,这样,摇柴油机便成了评价一个农村孩子有没有材料(此处特指本领)的重要标准。记得前几天,我把雪琴吟写的《摇摇撒(se)》发到初中同学群里,有位以前经常开拖拉机、现在跑大车的同学问我:老赵,你也有感受?我想,他一定是记起了我少年时的那些囧事。村里半大小子摇得溜溜的“摇摇撒”,却是我少年时永远的痛。试过许多次,不是摇不开,就是摇开了忘了拽摇把,柴油机挂着摇把疯转,很危险,吓得大人们赶紧用“铁锹把”把“摇把”别下来。所以,通常情况下,我哥负责“摇摇”,我就负责“撒”,但是,我常常连“撒”也“撒”不好,真的很无奈。</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的“笨”还表现在儿时的游戏上。冬日晚饭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会集合在一起,有的带上用自行车发条和链条制成的、专门用来打火柴头的“手枪”,有的带上自己或家人用木头削的红缨枪、大刀,有时还戴上一顶配有五角星的军帽,排着队喊着口号,到邻近的二道街、三道街,甚至后街去挑衅“打仗”;邻村的孩子们会立即集合队伍应战。战场通常设置在二道街村东的“刘疙瘩”那儿。记忆中的“刘疙瘩”是一个近两丈高、百米见方的大高台,传说是本村土著刘家的祖茔。“战争”考验的是跑、跳、投、藏等能力,而我这些方面都不出色,就常常成为被“炮弹(土坷垃)”击中最多的人,或者就成为被活抓的俘虏,非常伤害我们前街队伍的士气。</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母亲说我除了上学还会啥,还真是实话。小学一至五年级,我一直是班长,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初中三年,我的成绩也排在中上游;上了高中,文理分科,我选择了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科,高考前预选考试,一百多文科生中只有成绩前三十名能参加高考,而我则名列其中。另外,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后来上大学,我都是语文(大学时好像叫写作)老师心目中的人才,写的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宣读。小学时的范文已经记不起题目啦,至今印象深刻的,有初中时的《我们家里笑声多》、《家乡的枣树》,高中时的《我们家的老黄牛》,大学时的《学步桥》等。</p> <h3>  后来上班了,妻子常埋怨我说:“除了上班,你还会啥啊?”</h3><h3> 想想也是。参加工作后,我和妻儿吃住在学校,父母在距县城三十里远的老家,媳妇在医院上班忙,孩子年幼需要照看,加上当时交通不便,骑自行车回趟老家来回需要两三个小时,所以,扶耧耩地、打谷扬场的活都不入流,掌尺盖房、开拖拉机、开三马更谈不上。有一次,有位在乡镇担任领导、交情不错的老兄找到我,劝我到他任职的乡镇工作,我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有去。妻子问我咋不去呀?我说,县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重视咱,许多工作靠咱干,刚刚把许多人羡慕的国家级荣誉给了咱,咋好意思离开学校、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期望呢?现在听起来像采访典型的话,却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h3><h3> 刚上班那几年,我住在学校分配的单间宿舍里。有一次不小心把碰锁门的钥匙锁在了屋内,只好从邻居家借来凳子,找锤子敲开窗户的一个小角,拔开插销,费力地从窗户爬进屋内,找到钥匙后,又从窗户艰难地跳出来,拿着钥匙去开门,不巧邻居出屋,看到后笑得前仰后合,弄得我一头雾水,感觉莫名其妙。稍后,才恍然大悟,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h3><h3> 还有一次,学生期末考试。天近黄昏,室内需要开灯,照明的电闸在教室西山墙上,离地有一丈多高,我提了两个杌子,用一个杌子摞在另一个杌子上,小心翼翼踩上去,颤颤巍巍扶着墙立起来,举起手,还是够不到电闸。正准备再去搬一个杌子往上摞时,一位同事看到了,只见他麻利地跳上杌子,手举另一条杌子向上一推,闸刀合上,灯亮了。</h3><h3> 作为一名老师,普通话是基本功,而我考来考去,最高水平是二级乙等,勉强达标。有一年,好像是为了迎接省里的什么检查,学校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必须讲普通话,违者罚款并全校通报。当时,我任年级组长和教导处副主任,县教育局领导来指导迎检工作,要开个大会,我想让大家每人拎一个塑料凳子,到一个空教室开会,于是,用“鸡普话”大喊:“老师们,大家每人拎一个小姨子,到大教室开会。”老师们哄然大笑。自此,那位带队的副局长每次见到我,总拿这句话涮我。</h3><h3> 虽然除了上班啥都不行,但上班也没啥大成绩。和自己资历相同的同学一个个都升职了,甚至比自己晚参加工作的同事都成了副科、正科,而自己还是比较稳定地扎根在最接地气的股级干部层面。深挖原因,却是因为自己有个犟脾气,还有个小个性,不会讨领导喜欢,不太懂官场套路。不过,回顾参加工作这三十年,获得的头衔和光环也不少:年级组长、政教处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市特级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市党代表、市劳动模范、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师德标兵。</h3> <h3>  如今,很多人在议论我时会说:“除了会写点东西,还会啥啊?”</h3><h3> 想想也还是。若说爱好,除了看书、写字,还真没有别的,杂七麻八的一概不上瘾。麻将很少打,也很少看别人玩;围棋根本不知道多少子,象棋只知道个马走日,象走田。看过别人玩骨牌,说什么“瞎八”、“大五”,看选手的长相和口型,似乎应该是汉语,但总感觉像是听天书,一句也听不懂。</h3><h3> 学校一放假,同事们有的骑赛车,风驰电掣,张北大草原、青海湖疯去了,有的驾上钢铁“坐骑”,山东泰山、山西洪洞野去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也想亲近大自然。怎奈骑赛车怕屁股疼,开汽车技术不行,只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钻进自己的卧室,或坐在阳台上,看会儿名著,听听评书,偶尔天气适宜时,到公园转一圈,散散心。</h3><h3> 别人说我会写点东西,其实也写不好。前几年写了十多篇专业论文,发表在一些专业报刊杂志上;平时在学校,写个活动主持词、演讲稿,偶尔也会受领导器重,让俺帮写写讲话稿、学习心得啥的。最近闲聊天,雪琴吟说到自己写了篇《糟老曹》,邱县的书协主席照葫芦画瓢来了一个《怂老孙》,我读了两篇文章后,下结论说:“据我判断,《怂老孙》基本上属于抄袭。”群里的梅花和蓝天兄也鸣不平说:“这在考试上叫雷同卷,在出版行业涉嫌侵权。”雪琴吟却说:“哈哈,人家就承认是根据我那篇改写的,你们着什么急呀?”梅花一听,马上说:“那俺也写一个,名字都起好了——《笨老李》。”大家纷纷给他出谋划策,提供写作素材。随后,雪琴吟劝我说:“老赵,你也按《糟老曹》的格式写一篇吧。”我说:“我的历史比较清白,上班到一中,将来从一中退休,没啥可写的。”雪琴吟鼓励我说:“这是对大半生的一个总结,你按照我的模板写,这样有看头。”我想了想就答应了,但是,把梅花的题目给侵权了,叫《笨老赵》。</h3> <h3>  笨老赵啊笨老赵,写文章都要用模板套!活了大半辈子,没活出多大出息,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笨。我就不明白,这么笨的一个人,咋就能混到今天,还整天傻乎乎地乐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