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发小趣事拾零

戎马生涯1280671

<h3>  发小,源于北京话,字面上解释:父辈相互认识,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的男女朋友。相当于南方俗话说的“开裆裤朋友”,东北人说的“光腚娃娃朋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大院发小,也有特殊的含义,指的是一个大院里玩耍长大的小朋友。譬如:军区大院、县委大院、四合院等。</h3><h3> 大院发小是过去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邻里亲情的一种表现。现在基本看不见了。如今的院落叫做小区,街坊邻之间,“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小区住了几十年,甚至都不认识隔壁邻居是谁?</h3><h3>&nbsp;&nbsp;&nbsp;&nbsp; 我曾经生活在四川省筠连县县委(人委)大院中十八年,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那里有许多的大院发小,亲如兄弟姐妹,曾经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打闹。长大后,发小像飞鸟投林,各奔东西,为事业打拼。许多发小从此失去了联系。多年以来,大院发小之情基本被掩盖在更为现实的同学情、战友情之下,很少有人顾及、重提。</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偶然间,大院发小微信群出现在网上,这个平台为大院发小重新恢复联系提供了可能。一时间失联多年的发小,纷纷现身网络,互致问候!如滚雪球一般,很快从十几个人发展到超过140多人。这个群的建立给大院发小带来意外的惊喜!群里变得热闹非凡,发小们纷纷回忆大院往事,津津有味,趣味无穷,乐此不疲。</h3><h3> 回忆大院点滴往事成为发小微信聊天的主题!十分感叹昔日的发小如今已经是两鬓斑白!老了,多情!近事易忘,远事清晰。过去,大院发小一起玩耍的一幕一幕,重新浮现在眼前……。非常怀念过去大院发一起小玩耍的幸福时光。</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忆中的大院实际上分县委会、人委会两个大的院落,地界上有围墙相隔,但有小门相通。文革期间,围墙逐步被打通,院子结构、住家、道路都发生了变化,两个院子道路相通,逐步融为一体。在院子结构上形成了后仓、上院(县委办公室为界)、下院、水电局院、税务局院等院中院。</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忆中大院的发小结构也是分年龄层次的。就拿我们的大院来说,如果要细分,第一年龄层次的有秦贵川,郑大力、郑大行(明明)杜宝具、杜延峰、杨清鲜、王淑滨等人。当时已经读高中的老大哥(大姐)她们忙于学业,不太有时间和小朋友们玩耍。</h3><h3> 第二年龄层次的有苏大姐、苏二姐,王宾生、吴晓季、吴晓华、杨清容、武小蓉、王兴、王文等这个层次。 她们一开始,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特别是在庞爱民当书记的时候,庞家五子妹和苏家五子妹,经常伙起一起玩。记得有一次,孩童们结伴步行走出县城,去海瀛乡玩,县城到海瀛6公里,对孩子们来说,算是很远的长途跋涉了。大人们发现孩子不见了,四处寻找,找不到,非常着急。最后,派县委办公室工勤人员曹海龙(小时候我们私底下叫他“曹老威”因为他经常干预我们玩耍)骑自行车寻找,在快到海瀛的公路上找到我们,把我们带回家,庞二妹性格倔犟,不愿回来,被曹海龙架在自行车上推回来。后来她们上高中,有同学后,就基本上和同学耍,不太和小朋友们耍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年龄层次就是苏均平、唐进军(大幺哥)凤鸣、王军川、王均华、韩均平、邹龙、李仲谋、张叙、古力军、谢宾山、孙兴川等人(包括武装部的卢宪立、韩宝平、甑建宾等)。这个层次是大院发小的骨干层次。人员结构涵盖了各个院落。这个年龄段的发小由于文革影响都辍学在家,参加红小兵、红卫兵活动,彼此熟悉。经常聚在一起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与上层的哥哥姐姐有时在一起玩,譬如,印象中,大哥哥杜延峰,在夜间,曾多次带我去田野,用电筒捕捉青蛙。田埂上的青蛙,在电筒光的照射下,会傻乎乎的一动不动,一抓一个准。生活困难时期,那青蛙肉简直就是人间美味!</h3><h3>&nbsp;&nbsp; 除了偶尔和大哥哥(姐姐)一起玩,更多时间是当娃娃头,带着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一起玩。在平时,每个院落的发小自己在一起玩的机会最多!有时各院落发小也积聚在大坝子里,参加跨院子玩耍或发生院落发小之间的“战争”!</h3><h3><br></h3><h3>照片为现在的筠连县城,永定河穿城而过,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br></h3> <h3>  那时候玩得最多的游戏是“办科科遥”(四川家乡话即过家家)小朋友们分工合作,剧本是随机的,由娃娃头主导,自由发挥,自然发展。小朋友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医生、老师等。烧饭、做菜,看病、打针、吃药、玩得不亦乐乎,周而复始,百玩不厌。</h3><h3> 玩得比较多的游戏还有“藏猫猫”,一些人藏起来,一些人来找,藏匿地点遍及大院各角落,办公楼、食堂、烂草堆、堆积的木板下,猪圈、甚至厕所都成了藏身之所。寻找方需要把对方藏匿的人全都找出来为止,才算胜利。</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时男孩、女孩都喜欢玩的“打仗”,由双方的头领用剪刀石头布方式各自挑选自己的人选,然后很快进入“战争”状态,双方发小都很投入,有时用柳条制作伪装帽戴在头上潜伏。坚守阵地时,或用泥块互掷,或用棍棒、自己制作的简易刀剑互殴、或近身肉搏,拳脚相加,扯头发,抓面孔,摔跤、使绊子,全力以赴,争斗得面红耳赤,十分激烈。有时还会撕破脸皮,哭鼻子或受点小伤。谁“死”谁“伤”,谁胜谁负,强者说了算!一仗下来,灰头土脸,手脸黢黑,衣服裤子上都是泥土,有时还有破损,真是苦了各自家里的老妈!</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那时没有电视、网络、电影也很少,可供孩子们娱乐的项目很少,全靠自己自娱自乐,伙起耍。天气冷了,大家就玩“挤爆眼”,大家贴墙拥挤一团,使劲往里挤,抱团取暖。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瞎子摸鱼”游戏,大家围成圈,一个人用手绢蒙上眼睛,然后抓圈子里居留的人,被抓者替代“瞎子”继续玩。</h3><h3>&nbsp;&nbsp;&nbsp;&nbsp; 男孩子还喜欢玩“斗鸡”,记得那时后仓王兴是斗鸡高手,底盘稳,弹跳好,跳的高,攻击力强。“滚抱府”(方言即打弹子)赌烟盒、糖纸、折纸、冰糕签等。这些都成为男孩子喜欢玩的项目。至于滚铁环、“抽地转子”(陀螺)都是小儿科项目。</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女孩子们则喜欢跳猴皮筋、跳绳。跳猴皮筋很有劲,一边跳,还一边唱:“35&nbsp; 535绞起哟!656&nbsp; 32绞起哟……”,不怀好意,直言不讳,总希望别人失误,换自己跳。女孩子还喜欢玩“抓钱子”,踢毽子、跳“悄悄房”等。因陋就简,玩得开心、日子过得轻松快乐,充满童趣。</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筠连属于山区,靠近云南,交通不便,比较封闭,少见汽车,小汽车更是罕见。县委、人委机关只有一部吉普车,供县里领导使用,司机陈文光(后来廖友发当司机)。偶有上级领导到县里视察,有小卧车开进大院,发小们感到新奇,团团围观,同时给小卧车取了一个好听、很形象的名字:“乌龟车”!</h3><h3> 有时上级领导来了,县里就在大院大坝子里放露天电影招待领导,官民同乐。银幕架起来,孩子们奔走相告,皆大欢喜,早早的就去占有利位子。级别高的领导来了,就在县委礼堂里放电影,并且不让家属小孩看,我们趴在外面窗户上观看,也会遭到驱赶!心里恨得痒痒的,很不服气。</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让发小们最惦记,回忆最多的是徐家院子里的两棵粗壮的无花果树,每当结果的时候,树上无花果很多,果子成熟发红后,非常诱人。果肉鲜红如同粒粒芝麻,又香又甜。当时院子里早期居住的主要是两位县委副书记,杜吉庆、李广友家。还让发小们惦记的就是人委会厕所旁边的一棵“大母柑”树。每当挂果的时候,碗口大的柚子挂满枝头。(柚子个头比柑子大,故当地人俗称柚子为大母柑)。靠近大母柑树的王家、秦家成了大母柑树的“守护神”。在物资紧缺的年代,红彤彤的无花果香甜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大母柑虽然有点酸,但个头大,可以填饱肚子,也让发小们惦记。当然,去偷摘果子的男发小居多。</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偷摘”果子,有单独“作案”的,吃独食!也有结伴“作案”的,大伙分食。单独行动的,没有人望风,风险大,结伙行动的,分工明确,有人望风,风险小。通常都是利用大人们上班时间或中午大人们睡午觉,人少的时候动手。翻墙进入院子,摘无花果。利用玉米地作掩护,悄悄潜伏到大母柑树下,摘大母柑。或上树摘,或在地面用竹竿捅,用石头砸。惦记的人多了,成熟的果子消失得很快!上午看到的果子,中午就看不见了。有的果子还没有完全红,没有完全成熟也很快被采摘了。常言道:“做贼心虚”,一看到有人吆吼,就抱头鼠窜,逃之夭夭,转眼不见踪影!</h3><h3>&nbsp;&nbsp;&nbsp;&nbsp; 还有一个让发小们惦记的地方,就是大院里的菜地。西红柿、红萝卜可以生吃,成了发小喜欢偷吃的目标。特别是当菜地玉米成熟的季节,玉米又成了发小们喜爱的目标。也难怪发小们偷摘,那年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没有油水,吃不饱饭,肚皮老是空空荡荡的,感到饥饿。常言道:“饥寒起盗心”,偷吃菜园里的菜也是无奈之举。有时饿得招不住(四川方言受不了的意思),连食堂的馒头也去偷来吃,真的是造孽得很!</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偷摘玉米频率很高,真的是苦了两个种菜的师父,邱师和杨师。即使他们每天守候在玉米地也无济于事,半夜还有发小光顾玉米地。于是,邱师想了一个妙招,夜里把具有“作案”频率高的人集中在玉米地周边讲故事。别看邱师文化低,没有读过几天书,但讲起故事来是有板有眼,如同说书。我还记得他讲的杨家将:“黄金索子,连环甲,背插几杆威武旗……。”这一招果然见效,看在邱师讲故事很辛苦的面上,偷摘玉米现象减少了许多。</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起种菜的杨师杨伯伯,让我想起一次“醉烟”的经历。杨伯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白帕子绕头,系围腰、抽叶子烟,一个纯朴地道的农民伯伯!我年幼好奇,看他抽叶子烟样子很是享受,于是也想试试。杨伯伯满足了我的要求。让我抽了一口,哇塞,劲道十足,又苦又辣,呛得我连声咳嗽,鼻涕眼泪长流!非常难受。这还没有完,过了一会,只觉得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躺倒在地上,不能动弹,嘴角不停的流涎,我也是醉了!别人醉酒,我醉烟,这样的经历少有人体验过!太好奇,有时也要付出代价。就这样在地上躺了一个多小时,才慢慢好转。</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最让发小们高兴、快乐、兴奋的是大年三十下午,大院工作人员,家属、小孩全体人员团聚在食堂聚餐、团拜,庆贺新年的到来!一年来,工作人员工作辛苦,家属也做了贡献,县委、人委领导与大家同欢共乐!别看这小小的团拜,它拉近、密切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升华了邻里之间的情感!</h3><h3>&nbsp;&nbsp;&nbsp;&nbsp; 数张八仙桌在食堂院子里依次摆开,好酒好菜摆上桌子。当然,少不了四川人最喜爱的“八大碗”,烧白、扣肉、蛋园子、蹄膀、酥肉、粉蒸肉等,摆满一大桌子,喷香诱人,看着都眼馋。只是辛苦了食堂的两位大师傅,杨师和詹师,聚餐几天前,他们就开始忙乎了!那年头,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嘈得狠”,能放开肚皮吃肉,梦寐以求,快乐无比!大吃一顿,大快朵颐,一顿有那么多的肉吃,似乎有点奢侈。油大,习惯素食的胃肠受不住,几块大肥肉吃下去,就“吃闷了”(四川方言醉油,有点头晕、恶心)</h3><h3>&nbsp; 过足了吃肉瘾,大人们开始划拳喝酒,大声吆喝:“哥俩好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八匹马”……。哈哈,你输了!喝!声嘶力竭,面红耳赤,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好不热闹!小孩们过了一把吃肉隐,吃饱了,不安分,开始聚在一起,绕着桌子,打打闹闹,四处乱窜。那种老少同乐,邻里共欢,温馨甜蜜,其乐融融,亲如一家的场面感人肺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终身难忘!非常怀念!</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发小们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是在夏日夜晚,天气炎热,家里也没有空调、电扇。吃罢晚饭,人们纷纷抬上凳子、拿着扇子,在院坝里铺上凉席,乘凉,听老人们拉家常、讲故事。那时的天空没有污染,格外的清澈,夜空里常常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闪亮,发小们开始数星星,星星太多,太多,数也不清!</h3><h3> 月夜,弯弯的月儿高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挥洒在庭院里,洁白明亮!比家里的电灯还要亮。发小们或在月光下,跟着自己的影子走。或仰头凝望着月亮🌙,心里想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月亮上真的有仙宫吗?真的住得有人吗?很神奇!很向往!大院的夏夜宁静美好!&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nbsp; 回忆这场景,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非常喜欢听的一首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歌曲曲调优美,歌词感人!“月亮,在白莲花白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了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她过去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过去夏日生活的场景。日子虽平淡,生活虽艰苦,但温馨、甜蜜,充实、满足!</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回忆大院趣事,追忆流逝的岁月。大院发小趣事还有很多,往事历历在目,回忆起来,非常有趣,也非常的温馨快乐!有待慢慢回忆发掘。制作这期的《大院发小趣事拾零》美篇作品,是想与发小和美友共同分享曾经大院发小的经历、抒发大院发小情结。或许你与我有同感,引起共鸣。或许你觉得这是在讲故事,新鲜。制作这篇作品,还意在提醒大家,在世间诸多的亲情中,有一种难忘的、值得怀念的情感。它叫做“大院发小情”!</h3><h3><br></h3><h3>西河岸上的石板桥,古老、结实,多次遭洪水冲击岿然不动。</h3> <h3>白塔山,玉壶井,筠连人心目中的家乡标志!家乡人家喻户晓。</h3> <h3>县委、人委大院就坐落在景阳山下,早期景阳山,古树参天,亭台楼阁,时有钟声敲响。登山瞭望,筠连县城尽收眼底!</h3> <h3>  此处为原人委会大门位置,几十年过去,今非昔比,过去的县委、人委大院,早已经面目全非,荡然无存,看不到一点痕迹。</h3> <h3>  六十年代县委、人委主要领导合影。有了他们,才有了大院发小。</h3><h3>第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郑量才、苏端宵、李广友、王家兴、庞爱民、杜吉庆、吴敬业、秦世刚、蔡天华、刘局长(兵役局)</h3><h3>第二排从左到右分别是:刘守仁、杨奎作、苏存柱、谭全殊、郭兴田、沈俊林、李全录、郑如泉、刘世忠</h3> <h3>大院邻居,偶尔还能碰得见。多年不见,一旦相见,格外亲切!</h3> <h3>2017年4月回筠连,在公园碰到不少大院过去的邻居。</h3> <h3>也看到了部分大院发小。邻居苏家、刘家、李家、赵家在公园合影。</h3> <h3>少不了要坐在一起,拉拉家常。</h3> <h3>相遇较难,机会难得,合影留念!</h3> <h3>这也是部分大院邻居聚会</h3> <h3>大院部分发小合影,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卢宪立、古力军、武晓滨、唐进军、邹龙、谢宾山、苏均平、韩均平、王均华、风鸣、韩宝平</h3> <h3>发小风鸣、唐进军、徐良伟、王军川</h3> <h3>发小李兆林、谢宾山,凤鸣、徐良伟</h3> <h3>同学林崇新、同学、发小唐念军、吴玉莲、邹慧</h3> <h3>韩均平、徐良伟、邹慧、吴玉莲</h3> <h3>我读中学期间,协助老师带领筠中少年组篮球队,参加宜宾地区南溪赛区比赛。队员里有部分发小。</h3> <h3>这是筠中参加全县中学的田径赛。我作为田径队教练带队参加比赛,并取得好的成绩。照片是在公园河边田径场拍摄。队员里也有部分发小。</h3> <h3>筠中乐队里也有部分发小。参加合影的校领导有教务龙主任、校陈杰明主任。</h3> <h3>  部分发小参加了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维护社会治安!</h3> <h3>  1975年7月部分发小一起上山下乡当知青。以此作为一个时间点,许多发小就此失去联系!</h3> <h3>1976年冬季,部分发小一起当兵,成为战友。</h3> <h3>  夏天,男孩童们瞒着大人们,结伴去河里游泳是常有的事。回家还得在腿上抹上灰,接受家长的“划痕检查”。(去游过泳的,可以划出一道白痕)</h3> <h3>看露天电影,发小们都喜欢!</h3> <h3>那年月,乘坐一下板板车(人力拖车),就算是很好的待遇了。别奢望坐自行车、汽车。</h3> <h3>  丢手巾的游戏通常是比较正式的集体活动项目。大家围成圈,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巾、丢手巾,悄悄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一个人将手巾悄悄放在别的小朋友身后,这个小朋友就要表演节目,有点类似击鼓传花。</h3> <h3>  这简易秋千荡起来也很舒服的,发小们也如此炮制过。还要比赛谁荡得高。</h3> <h3>男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斗鸡,看谁站得稳、耐力好、攻击力强。有一定危险性,有时会受伤,克膝头(膝盖)相撞也挺痛的。</h3> <h3>玩弹抢(当地方言即玩弹弓)弹弓主要用来打鸟。县委人委大院出名的几个枪手:苏均平、邹龙、王均华,谢宾山.。当时,大院里经常有小朋友上门来通风报信:“苏三哥,树上有麻雀了”,于是,出手,多有斩获!</h3> <h3>玩拍纸、拍烟盒、糖纸等。</h3> <h3>打弹子</h3> <h3>几乎每个男发小都有过的装备。</h3> <h3>  踢毽子是女孩们喜欢玩的游戏,毽子通常是自己制作,一枚铜钱做底子,鸡毛也是自己去找的。那时流落在民间的古铜钱很多,人们没有文物的概念,当地人称古铜钱为“小钱”,通常都当废铜烂铁卖!换现在,说不定能淘到价值连城的古铜钱。</h3> <h3>抽陀螺,当地人叫陀螺为“地转子”,一条麻绳,抽不了几下,就坏了,需要经常更换。</h3> <h3>  这个道具是用纸折叠而成,简单好玩,主要是随机选里面写的话。</h3> <h3>大院里的女孩子们经常玩,风靡一时,乐此不疲!</h3> <h3>跳绳也是女孩子们喜欢的。</h3> <h3>大院男孩子经常玩的项目。集中滚动时,四处听到叮叮当当的铁环滚动声。</h3> <h3>大院发小都有无花果树情结,也难怪要去偷摘,这果子的确诱人!</h3> <h3>大母柑(柚子)也是发小们喜欢偷摘的水果。</h3> <h3>工作后,大院发小各奔东西,很难见面。一旦有机会就会相聚。1996年回筠连时,与发小良炜合影。几个人在他家把一坛杨梅酒喝得精光!</h3> <h3>郑伯伯在筠连大桥旁边郑大于开的饭馆里请我们吃饭,发小徐良伟、陈伟作陪。</h3> <h3>2009年回四川,在宜宾江边上与部分同学、发小聚会留影。李晓燕、罗功玲、杨亚莉、吴玉莲</h3> <h3>与大院吴玉莲合影。</h3> <h3>2017年4月回筠连,巧遇邻居杨家三姐妹,杨清鲜、杨清容、杨清华。在宾馆门口合影。</h3> <h3>发小们一起去塘坝古镇游玩,与杨家三姐妹、韩均平、李乡立合影。</h3> <h3>发小、同学在塘坝古镇,茶马古道合影</h3> <h3>几十年后再次相聚,大家玩得开心!</h3> <h3>2017年4月回筠连,是看到同学、发小最多的一年。</h3> <h3>2017年4月在宜宾与发小李乡立及刘嬢嬢家人一起吃饭、合影。</h3> <h3>2018年春节回成都庆贺老妈90大寿!后来,专程去宜宾和部分同学、发小聚会!受到同学、发小们热情款待,快乐无限!</h3> <h3>2018年春节,到宜宾和部分发小、同学聚会。</h3> <h3>2019年4月宜宾部分发小、同学聚会!</h3> <h3>这次聚会,值得庆贺的是找到了失联多年的发小、小学同学,县委杜书记之女杜贵莲。</h3> <h3>近期,成都部分大院发小相聚,并建立了大院发小微信群,为大院发小恢复联系提供了平台。失联多年的发小许多都恢复了联系,可圈可点,可喜可贺!</h3> <h3>发小重逢,感叹时间飞逝!岁月催人老,连心目中的这些小娃咡、小不点都退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h3> <h3>县长,老红军王家兴的儿女们风采依旧!</h3> <h3>大院隔壁邻居,75年当兵离开家乡的吴晓华也出现在群里。</h3> <h3>爱跳舞的邻家小妹,在川艺任教,教川艺舞蹈系学生跳舞。发小们都卓有成效,事业有成,日子都过得很好!让人感到欣慰!</h3> <h3>2019年4月,大院发小张建英在宜宾首开了建立发小微信群后大院发小聚会的先河!</h3> <h3>紧接着苏家子妹在成都大蓉和酒店组织部分成都大院发小聚会!</h3> <h3>  大蓉和,小团聚,在成都的发小十五人参加聚会。发小相见气氛热烈,几十年的思念,相见恨晚。发小重逢,相见相拥,互致问候,其乐融融。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昔日孩童,再见时,已是两鬓斑白,早已不见昔日风姿,但真情尚存,让人感慨万千!都说世间只有亲情、战友情、同学情情深义重,没料到发小情也是那么的深,聚会场面是那么的热烈、感人!<br></h3><h3>&nbsp;&nbsp;&nbsp;&nbsp; 席间,发小们相互敬酒,“三杯过后尽开颜”。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往事!说到高兴处,开怀大笑!拍拍肩头,击掌认同。酒能助兴,情在酒中,相互碰杯,忘记了年龄,一饮而尽,开怀畅饮!不经意间有点微醉了!面红耳赤,头有点晕,心里却是暖暖的、热乎乎的。话有点多,却句句都是真情。</h3><h3> 聚会接近尾声,发小们意犹未尽。纷纷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重逢的喜悦、快乐的瞬间!大蓉和,小聚会,是继宜宾发小聚会后的再次聚会,温馨、喜庆、快乐!期待发小大聚会、大团圆那天!可以预测,此后发小聚会将会更多、更多……!</h3> <h3>(有部分照片来自网络,部分照片为发小们提供,在此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