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洋船屋-黄田村

石丕民

<h5>  皖南的古村落, 虽不似江南古镇般柔情似水, 却自有徽派文化迷人之处, 依山傍水,炊烟渺渺。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徽州黟县西递与宏村, 启事还有一处隐世桃源——皖南泾县的黄田村。2019年3月,摄影家石丕民和几位盟友从深圳来到泾县考察时,慕名来到黄田村探秘这千年“洋船屋”。</h5> <h5>  黄田位于泾县的东南部,黄田村里人家,既不姓黄,也不姓田。黄田村自徽州朱氏北宋嘉祐年间迁此开基,均以“朱”姓为主的聚居村落。故而,黄田的兴盛即是朱氏家族的兴盛。往前追溯,在宋代,现址黄田村即有了“黄田里”的称谓,而朱姓人家大量迁徙来此,应在明万历年间。</h5> <h5>  据《泾县乡土记》记载:“山之西南为朱氏村,山之正西为胡氏村,朱氏族大,散居于县之东乡,纵横十余里,户口数万。”在县城南榔桥镇的黄田村,有四十余座古宅十分有特色,它们布局整齐,形制相似,其中有一座建筑特别引人关注,名为:洋船屋。洋船屋的名气很大,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瞧一眼这种泾县特有的古民居建筑。</h5> <h5>  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因“孝”而建。清道光末年,当时的黄田盐商朱一乔、朱宗怀父子在沪经商,成巨富,并接触到很多新事物。每每回到家中,便向家人讲述外面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朱一乔的母亲和妻子在听到“洋火轮”的情形后,产生了想见一见的愿望,因交通落后加之缠足致行动不便,难以出行,终未如愿,禀性孝顺的朱一乔为圆母亲夙愿,与儿子商议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一洋船屋。朱怀宗为满足出门不便的母亲,想见识一下“洋火轮”的夙愿,与父亲商量后按客轮的模样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 “笃诚堂”又称“洋船屋”。</h5> <h5>洋船屋,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亦无明显高差,唯“梅家村塾”两层,上层露于墙头之上,似“驾驶室”楼舱,舱腰为高层住宅和厅堂建筑,体积庞大,似为“客舱”,其中马房与厨房两处的院墙,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马头墙,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h5> <h5>  源于黄山脉的凤子河水,沿着洋船两侧开凿的深渠奔泻而去。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正在逆水而上,在经历了150余年的风雨剥蚀、波浪冲刷之后,这艘庞大而又奇特的“洋船”仍在凤子河里“行驶”着。</h5> <h5>  发源于黄山余脉的凤子河水从“船头”分两股,在“船尾”又汇成一股,犹如船在航行。整个建筑总体布局、外型塑造、功能安排和细部处理精巧,无不展示了皖南清代建筑的特色。</h5> <h3><br></h3> <h5>  青瓦覆顶,廊道相映,石板铺巷,进到屋内,即使大雨倾盆,人们也可衣不沾雨,鞋不带水地走遍每一个房间。</h5> <h5>  洋船屋现有20余幢房屋及附属建筑,园内房屋错落有致,巷道纵横幽静,住宅区和前后花园布局精巧,曲折多变,其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亭台楼阁,古色古香。</h5> <h5>  1998年5月,洋船屋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将泾县榔桥镇黄田村列入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h5>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作者介绍</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丕民</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头)</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影联社创始人、社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港深珠澳摄影联盟副主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市龙华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企业家摄影协会理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地理学会会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港深珠澳摄影报编委</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摄协深圳函院特聘老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职院数字创意产学研合作专家</h3><h3><br></h3><h5>  石丕民,艺名石头,祖籍甘肃金昌,摄影艺术家。在他看来相机只是他手中的画笔、写生的工具。摄影作品的艺术效果完全取决于摄影家是否从某个题材中发现了和感觉到了抽象的视觉美点,并巧妙的掌控和处理"形、色、光"来表现出自己影像作品的"韵味",能让观众看到和感受到艺术家曾经看到过的东西,和想要表达的东西,激发出和艺术家同样的情感!石丕民认为要创作出一个好的摄影艺术作品,须对" 形、色、光、韵 " 要有很好的感悟和掌控能力,好的艺术作品也一定是记录、表达和传递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 " 真、善、美",这才是艺术的价值所在!</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