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镇魏氏支系,本为明朝皇亲国戚(魏爱为十二皇子朱祐橓之泾简皇妃),自一世祖魏二甫公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奠定大明江山,随军北上移居北京顺天府通州三河县南庄(魏国选薄记载魏二甫为户名,名兴,即二甫和兴属同一人),二世祖魏兴公跟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征怀来、齐眉山、北沟河等地,官封南京孝陵卫,见证"永乐"盛世;三世祖魏暹公于宣德六年调入贵州威清卫,为入黔始祖,(《清镇县志稿》332页)封怀远将军;四世祖魏政公征东苗阵亡,封镇国将军,……从一世祖至第十二世魏四国公,均为明朝朝廷命官,世袭官职,享朝廷俸禄,并出过多位将军,清镇魏氏可谓是人才济济。偌大的魏氏家族,因明末清初,朝代更迭,历史原因导致魏氏族人分居在以清镇为中心的南面和西面为主,而各支系均没有完整的谱系资料,故而,今为再寻祖先之足迹,完成清镇魏氏族人之团圆之梦,经过多年努力,眉目渐渐清晰,今清镇~大方白布河飞雄支系第二十二世声字辈魏昶宗亲在清镇市档案局查到《清镇县志稿》(民国版),在第332页清晰记录入黔始祖暹公及其部分子孙信息,知此大好消息,族人甚是欢喜,在二甫公后裔清镇群里积极响应,积极发表各种建议,并响应清镇~大方白布河支系之安顺魏生祥的建议,于今日(2019年4月23日)促成此考查魏九龄公墓地碑文之行,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山野考查,访查期探。 另论,不知是巧合,还是就是事实,清镇支系没有详细资料记载有纲公的资料,至今没有找到线索和墓冢,却出现在了山东临沂水田族谱中,山东那边纲公也是政公的儿子,而山东却找不到纲公的父亲政公的坟墓;于清镇支系,政公坟墓位于清镇市寒坡岭百花山,政公的孙子,文字辈,在山东也是文字辈……再者,山东临沂水田族谱序言描述的内容,跟白布河以卜嘎儒卿公墓碑内容极其相似,难道,这些是巧合吗??</h3> <h3>以下是微信群之考查组前行前的正能量见证记录,是族人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最好见证,这一切的一切,必将被载入家族史册,永传后人!这便是魏氏家族良好家教家风的表现!</h3> <h3>清镇市档案馆</h3> <h3>清镇市档案局</h3> <h3> 从清镇县志稿第332页,红笔所示,终于查找到了入黔一世祖魏暹公及二世祖魏政公以及入黔九世祖魏九龄公的墓地资料。暹公和政公墓地在清镇市寒坡岭百花山,暹公政公九龄公的名讳与入黔十二世祖之大方白布河以卜噶儒卿公碑文吻合,再次证实了该碑文的准确性。经魏启贤宗亲确认,此地确有碑记载90两黄金购得此地,作为魏家坟山,并有将军坟,因清镇市的扩建,启贤宗亲等将寒坡岭的祖坟悉数迁到了别处。 此县志稿也为我们一行考证九龄公墓地之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期望祖宗保佑,今天之行能如愿🙏🙏🙏🙏 </h3> <h3>贵州明实录封面</h3> <h3>清镇县志稿第一页</h3> <h3>清镇县志稿点校本封面</h3> <h3>清镇县志稿第332页详细记载有我怀远将军祖先墓葬信息</h3> <h3>怀远将军二甫公支系之明朝任职情况概述</h3> <h3>出行前百度地图导航先查证甘沟鸡场堡的具体地理位置</h3> <h3>出行前百度地图导航先查证甘沟鸡场堡的具体地理位置</h3> <h3>2019年4月23日早上七点过从黔西出发经过坪子收费站ETC入口</h3> <h3>卫城(镇西卫)之收费站出口,出站后直行200米后右转进入永乐大道,500米后右转进入铝城大道,直行大约14公里右转进入307省道。卫城,因明朝在此设镇西卫而的名,因此,这座城市的多条道路都用明朝年号作为道路名。</h3> <h3>在启贤,家志,生祥,显刚等宗亲带领下,到达甘沟鸡场堡魏仁礼老人家暂歇,交谈中得知,虽然他们家离魏家老坟山很近,不足一里路,但是不知道该出坟山的来历,更不知道此地居然有将军坟及其碑文,只知道文革期间,多数大碑被毁,搬去修路修牌坊等,现在无法考证这些碑文在何处,考查组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好在天气闷热,大家内心强大,所以,依然坚持前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态,坚持,便是家谱考证中的良好心态,我们都具备💪💪💪💪</h3> <h3>抑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行人十二人将车辆停放在仁礼宗亲家院坝中后,在仁礼宗亲的指引下向我们的目的地~魏家坟山出发。</h3> <h3>前行路上……心中装着企盼</h3> <h3>前面的宗亲直奔坟墓,希望找到我们所要的结果</h3> <h3>第一,二个坟,清光绪乙未年间魏广文公,魏广武公的墓冢</h3> <h3>生祥老宗亲认真记录每个坟墓的碑文内容,认真仔细,生怕错过重要内容,为老宗亲为家族奔劳的精神点赞✌✌✌</h3> <h3>突然,前方眼尖的宗亲传来惊叫:九龄公的墓碑找到了……呼啦,大家蜂涌而至,围着残缺的墓碑仔细辨认起来</h3> <h3>墓碑上截</h3> <h3>墓碑下截</h3> <h3>九龄公坟是土坟,坟上芧草繁茂,碑长约70公分、宽约5O公分,断裂成三截,底座掩埋在土里,经大家对碑体清洗辩认,碑文全文如下: 明甲x年XX月xx日立 明封昭勇将军魏公九龄墓 孝男洪x、洪基、洪谟。 孝孙之×、之翰、之x、之德、之富、之华、之贵、之荣。 重孙1人(看不清楚)<br> 附九龄今简历(大方县马场镇以卜嘎儒卿公碑文摘录)于下: 十一世祖九龄公以举人承袭于崇桢十一年,奉调征进简笋、翁忙(满)等处有功,升副将职衔,诏封镇国将军。 </h3> <h3>碑体原状</h3> <h3>虽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九龄公坟头依然青草茂盛,此象,乃魏氏后人必定兴旺发达也。</h3> <h3>远观墓体照,便于后人辨认</h3> <h3>在清理碑体中发现倒塌的上截碑体之下有碎石块,上面有文字,应该是碑体破坏后掉下来碑体残石,经过众宗亲临时决议,请来炮仗以及香纸,敬献给九龄公后,请出坎入土里的上截碑体和碎块</h3> <h3>原来,碑脚还在泥土里,上面隐约可见两个字,最后一个是立字,重孙×立,希望看到此篇的宗亲参与考证剩余文字,早点考出完整碑文👏👏👏</h3> <h3>拼凑碎石块,清晰可见“旦”字</h3> <h3>铝城大道往站街方向右转进入307省道,行进一公里左右,在路边就可以看到甘沟鸡场堡魏家坟山,郁郁葱葱,周围全是鋁家栽种的苦李树等果树,顺着如图所示的乡村水泥路右转进去一公里左右(此路狭窄,会车困难,好在车辆极少,行进中未遇到困难),就到了魏仁礼宗亲家大院,将车停好,在仁礼宗亲带领下,找到了梦莹中的昭勇将军魏九龄的墓地!扣手,再扣手,三叩首,愿祖宗保佑我魏氏一族人丁兴旺,兴旺发达!</h3> <h3>考查结束已经是未时,大家肚子咕噜,在仁礼宗亲家院坝里,仁忠宗亲提议合个影,留个永久的纪念。</h3> <h3>考查组人员签名打考勤,没到的罚款发红包😎</h3> <h3>启贤宗亲,仁礼宗亲夫妻二人,以及后面赶来的仁礼宗亲的弟弟</h3> <h3>驱车赶往梨涡镇吃中午饭(晌午饭当中午饭吃),喝魏湧带来的青淳泉竹筒养身酒,畅谈家族大团结</h3> <h3>吃饭,不落下探讨家谱</h3> <h3>宗亲们顶着炎炎烈日,寻遍万水千山,终于皇天有眼,找到了明朝昭勇将军魏九龄公的真实坟墓及残缺的墓碑!高兴兴奋的心情难以掩饰,喝着养身好酒“青淳泉”竹筒酒,杯杯入口,入口绵;落口甜;入喉顺;进肚暖;喝多了第二天头不疼;不难受;不影响工作学习;喝了还想喝!宗亲们喝得开心,聊得舒畅!</h3> <h3>青淳泉竹筒养身酒,好东西,留给宗亲享用</h3> <h3>活竹中的黄酮,多重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融入酒中,色如琥珀,口感甜冽厚醇,久香于口,舒适于心,这就是养身美酒~青淳泉竹筒养身酒的美妙之处。</h3> <h3>青淳泉鲜竹酒:传统白酒最伤身的就是酒中甲醇、有研究证明经过竹子活化、活竹可以吸收甲醇、杂醇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时活竹中对人体有益的黄酮、多种氨基酸、微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融入酒中、是一款比白酒更香、更纯、更环保的原生态健康美酒!</h3> <h3>贵阳承忠宗亲,启贤宗亲,生祥长辈等总结此次考察任务,并就此提出近期的一系列要求,大家表示在限定期限内完成各自的任务,魏昶长辈更是当场举手保证,一周之内想方设法从清镇市档案馆借到【清镇县志稿】并复印出资料,此等为家族事务之豪情,实为众宗亲之表率!👍👍</h3> <p>《魏国档案》译文如下:魏二甫,三河县人,洪武六年于通州府卫右所充军,二十七年调燕山右护所,十一月郑村坝升总旗,三十三年济南升本所,实授百户,三十四年克江平,定京师升孝陵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年钦与流官。</p><p> </p><p>魏暹系魏二甫(亲侄),暹永乐二十年袭本卫,世袭指挥同知。</p><p> </p><p>魏贤系魏暹亲弟兄,宣德六年调威清卫,十年失机间立功敌,侄魏政年六岁,贤正统五年袭职,待长成还与职事。</p><p> </p><p>魏政系魏暹嫡长男,父宣德十年为事,充军立功,故本人伊叔魏贤借职,今长成退还职事。</p><p>魏政正统十四年袭威清卫,世袭孝陵卫,伊叔军闲。</p><p> </p><p>魏暹,永乐二十年三月,魏暹系孝陵卫故流官指挥同知魏兴户名魏二甫亲侄。</p><p> </p><p>魏贤,正统五年九月,魏贤系威清卫为事,充军故世袭指挥同知,侄魏政年六岁幼小,钦准本人借职,待长成还与职事。</p><p> </p><p>魏政,正统十四年二月,政系威清卫充军立功,故世袭指挥同知,魏暹嫡长男,先同伊叔魏贤借职,今长成退还职事,钦准本人袭职,伊叔平闲。</p><p> </p><p>魏纲,成化十一年九月,纲十六岁,三河县人,父政系威清卫指挥使,落卜茹杀贼,护功例升 ,本人系嫡长男,先因年幼,已与伊父原职指挥使俸给,今出幼照例袭升都指挥佥事。</p><p> </p><p>魏纪,成化十三年八月魏纪三河县人,系威清卫故都指挥佥事魏纲亲弟,今袭指挥使于本卫。</p><p> </p><p>魏勋,正德十三年八月,魏勋年三十一岁,三河县人,系威清卫故都指挥佥事魏纪嫡长男,伊父原袭指挥使,功升前职,禄都指挥,系流官,例无承袭,本人照例与祖职指挥使。</p><p> </p><p>魏文相,嘉靖二十六年二月,魏文相三河县人,系威清卫老疢指挥使,魏勋庶次男,伊曾祖政以指挥同知,天顺七年东苗功升指挥使,伯祖纲,父勋沿袭,所据东苗功无擒斩,本舍照例,革钰指挥同知。</p><p> </p><p>魏国,隆庆二年四月,魏文相五十二岁,系威清卫指挥同知,今患疾在卫,有嫡长男魏国年三十岁,告替。</p><p> </p><p>魏运亨,万历三十三年十月,魏运亨年四岁,系威清卫指挥同知魏国嫡长孙,照例与全俸给,至四十四年,终住 。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大选过威清卫指挥同知一员,魏运亨年十九岁,系故威清卫指挥同知魏国亲孙,出幼袭职,比中二等,递限三年,有无多支俸粮,彼中查扣</p><p> </p><p>魏九龄,崇祯十年六月,大选过威清卫指挥同知一员,魏九龄年二十岁,系故指挥同知魏运亨嫡长男,比中二等</p><p> </p><p>据《明代诸卫新官考述》中关于威清卫魏国选薄载:二甫,“直隶三河县人,洪武二十一年男兴功历升指挥同知,宣德三年三世孙暹调本卫”[4]卷5,威清卫·职官·指挥同知,117。威清卫“魏国选簿载:魏二甫,三河县人,洪武六年于通州卫右所充军,二十七年兑燕山右护卫……[洪武三十二年]十一月郑村坝升总旗,三十三年济南升本所实授百户,三十四年克……[渡]江平定京师升孝陵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年钦与流官。魏暹系魏二甫[亲侄]……暹永乐二十年袭本卫世袭指挥同知。宣德六年调威清卫,十年失机问立功,故。[5]“魏国”116 魏二甫实为户名,魏兴顶该户名充军役,历郑村坝、济南、平定京师等靖难功累升孝陵卫指挥同知。魏二甫,或云魏兴,《通志》谓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魏兴功升指挥同知,时间错误。其以渡江平定京师有功升职指挥同知,时在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无疑。</p><p>根据《明魏国档案》的记载,推算出清镇支系世系出生年代表大概如下:</p><p>贵州清镇魏氏勤于考证勇于推测,根据《明魏国档案》的记载,基本推算出贵州清镇魏氏支系世系人物的生卒年和主要事迹,大概情况如下:</p><p>一世:</p><p>二甫(约1353~1422),或云魏兴,(魏二甫实为户名,魏兴顶该户名充军役),三河县南庄社村人,民籍。</p><p><br></p><p>洪武六年(1373年)于通州卫右所充军;</p><p><br></p><p>二十七年(1394年)兑燕山右护卫;</p><p><br></p><p>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十一月郑村坝升总旗;</p><p><br></p><p>三十三年(1400年)济南升本所实授百户;</p><p><br></p><p>三十四年(1401年)……渡江平定京师升孝陵卫指挥同知;</p><p><br></p><p>永乐二年(1404年)钦与流官。</p><p><br></p><p><br></p><p>二世:</p><p><br></p><p>暹(约1379~1435),魏兴亲侄子,1422年袭职魏兴孝陵卫, 1432年调贵州,任贵州威清卫(今清镇市)指挥使,葬清镇寒坡岭百花兰坡;</p><p><br></p><p><br></p><p>三世:</p><p><br></p><p>政(1430~……),袭职贵州都威清卫指挥使,入忠烈祠春秋享祀,葬清镇寒坡岭百花兰坡,1451年封镇国将军;</p><p><br></p><p><br></p><p>四世:</p><p><br></p><p>纲(1459~1477) ,袭政职,升贵州都司佥事;</p><p><br></p><p>纪(1461~1518)(纲弟),1477年袭纲职,贵州威清卫指挥使,弘治15年,1503年参加平定米鲁之乱;</p><p><br></p><p>五世:</p><p><br></p><p>勋(约1487~约1516),袭职贵州威清卫指挥使;袭职贵州威清卫指挥使;</p><p><br></p><p>六世:</p><p><br></p><p>文相(约1516~1568),贵州都铜仁知府;</p><p><br></p><p>七世:</p><p><br></p><p>国(1538~1604)</p><p><br></p><p>八世:</p><p><br></p><p>遵周(约1557~?),贵州威清卫指挥使;</p><p><br></p><p><br></p><p>九世:</p><p>运亨(约1600~1637),万历至崇祯初年任贵州威清卫指挥使;</p><p><br></p><p><br></p><p>十世:</p><p><br></p><p>九龄(1617~1654),于崇祯十年,1637年,以武举人袭职,因功升副将职衔,诏封镇国将军,后封绍勇将军,在甘沟鸡肠堡找到墓碑,那里有集体墓地迹象,疑似战死沙场;</p><p><br></p><p><br></p><p>十一世:</p><p><br></p><p>世国(约1647~?),清镇贡生;</p><p><br></p><p><br></p><p>十二世:</p><p><br></p><p>起雍(约1677~?),清镇庠生。</p><p><br></p><p><br></p><p>1、二甫公约1353~1422</p><p>2、暹公 ~1435</p><p>3、政公 1430~?</p><p>4.1 纲公 1459~1477</p><p>4.2 纪公 约1461~1518</p><p>5、勋公 1487~1516</p><p>6、文相公 1516~1568</p><p>7、国公 1538~1604</p><p>8、遵周公 </p><p>9、运亨公 1600~1637</p><p>10、九龄公 1617~1654</p><p><br></p> <h3>魏国档案出处:</h3> <h3>《威清卫武职选薄》之《魏国选薄~魏国档案》</h3> <h3>2019年6月21日,大方白布河魏文生宗亲书写碑对联两副:</h3><h3>1(籍肇京畿堂开九合瓜瓞旺,职封昭远派衍千载福禄绵)。</h3><h3>2(探本寻源灵台重辉光前范,追京荐祖佳城永固裕后昆)。</h3><h3>毕节魏钛玉献对联一副:</h3><h3>暹公入黔开千秋基业;九龄建功惠百代荣昌。</h3><h3>另做了两幅功德碑的对联:</h3><h3>1、崇敬宗功筹谋献策行善举;复修祖墓解囊集资留美名。</h3><h3>2、行大孝传家德为后人树楷模;记祖训报祖恩世代铭记于心。</h3> <h3>2019年7月14日,安顺魏生祥宗亲做出工作部署:现九龄公碑已完成工作总量的百分之六十(碑已全部打磨好了)。所以我们必马上必须落实碑联、功德碑序文、功德碑的名单排列等三件事情:</h3><h3> 一、选出家人们投搞的以下碑联供大家参考。</h3><h3> 1、暹公入黔开千秋基业,</h3><h3> 九龄建功惠百代荣昌。</h3><h3> 2、青山不老先人功勋在,</h3><h3> 绿水长流后裔业绩高。</h3><h3> 3、正气禀然世袭治南掌将印,</h3><h3> 功勋卓著挥师平乱定边陲。</h3><h3> 4、调北征南功勋卓著,</h3><h3> 统军平乱独占傲头。</h3><h3> 5、报国恩忠心为民办实事,</h3><h3> 整家训苦读勤耕教子孙。</h3><h3> 6、世袭祖职耕读为本人称颂,</h3><h3> 调北征南功勋卓著爱子民。</h3><h3> 7、雄风名扬传千古,</h3><h3> 子孙世代出英豪。</h3><h3> 8、志承祖业光宗跃祖民安泰,</h3><h3> 追根寻源造福社会与儿孙。</h3><h3> 9、籍肇京畿堂开九合瓜瓞旺,</h3><h3> 职封昭勇派衍千载福禄绵。</h3><h3> IO、探本寻源灵台重辉光前范,</h3><h3> 追根荐祖佳城永固裕后昆。</h3><h3> 二、请笔杆子太钰写功德碑的序文。</h3><h3> 三、请小湧以县市为单位把功德碑的名单排出来。</h3><h3> 1、排列出来后再把同一家庭的名单调整在一起。</h3><h3> 2、同一区域内如有重名的,待把该区域的排完后,另取一至二行排重名人员名单并加注小地名。</h3><h3> 拜托太钰及小湧了[抱拳][抱拳][抱拳]</h3><h3><br></h3> <h3>2019年7月16日,毕节魏太钰宗亲为魏九龄公墓莹功德碑书写前言:岁在己亥,国泰民安,幸逢盛世,中华腾飞。值此明昭勇将军魏九龄公坟墓修葺竣工之际,吾族魏氏群贤望士,康概解囊,鼎力相助,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为弘扬其美德,昭示后人,故录其芳名,勒石铭记。</h3> <h3>2019年7月17日,安顺魏家志副会长提供出资名单。魏湧开始整理名单,以用于刻功德碑。</h3> <h3>2019年7月17日,山东为魏文勇查到明实录明太宗实录,再次印证了魏二甫公与魏兴公,以及魏暹公的身份,与明末清初的《威清卫武职选薄》之《魏国选薄~魏国档案》记载一致,具体涉及内容如下:</h3><h3>02明实录太宗实录(274卷)</h3><h3>卷二百四十七</h3><h3>明 · 官修</h3><h3>下载:02明实录太宗实录(274卷).txt</h3><h3>本书全文检索:</h3><h3>永乐二十年春三月戊午朔</h3><h3>○己未 命故永新伯许成子贵袭成原职羽林前卫指挥使左军都督佥事王勇子智袭金吾左卫指挥使羽林前卫指挥使萧尚都侄孙文刘旺弟英济州卫指挥使王胜子敬</h3><h3>金吾右卫指挥同知李让侄通</h3><h3>孝陵卫指挥同知魏兴侄暹</h3><h3>府军右卫指挥同知魏荣侄通</h3><h3>燕山右卫指挥佥事马谅弟全各袭职金吾前卫指挥使苏得子显金吾左卫指挥同知王荣子贵指挥佥事李志子忠羽林左卫指挥同知袁辅子广虎贲左卫指挥同知张遇子荣羽林右卫指挥佥事谭成子青羽林前卫指挥佥事八郎子可里帖金吾右卫指挥佥事冯荣子或通州卫指挥佥事失刺歹子北斗奴各代职</h3><h3>○辛酉灵藏赞善王吉刺思巴监藏巴藏卜遣使汝奴星吉等贡马赐之钞币</h3><h3>○夜月犯毕宿</h3><h3>○癸亥直隶永 ......</h3> <h3>清镇魏启贤会长,安顺魏家志常务副会长,清镇梨涡魏显刚秘书长,鸡场堡魏仁礼宗等宗亲,亲力亲为,一直在第一线亲自坐镇,亲自刨土和砂浆抬石头……他们不愧为魏氏之楷模!</h3> <h3>2019年8月18日九龄公祭祀活动安排会议,全体清镇魏氏代表合影</h3> <h3>启贤会长对祭祀活动做安排</h3> <h3>会后踏上将军路,参观将军坟</h3> <h3>顶着烈日,踏着黄土,瞻仰将军坟现状</h3> <h3>宗亲们顶着烈日,走在返程的路上</h3> <h3> 寻找清镇魏氏先祖坟墓纪实</h3><h3>原创: 魏太钰 2019年7月31日</h3><h3>清镇魏氏自二甫公明洪武六年从军因功升孝陵卫指挥同知,暹公袭指挥同知并于宣德三年调威清卫任指挥使至九龄公崇祯十年大选任威清卫指挥同知,后因功封昭勇将军以来。在整个明朝年间,清镇魏氏任职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人数达十一人。然而,由于朝代更迭、战乱、仇家追杀等历史原因,清镇魏氏于明末清初时被迫分散居住在清镇周边,因而祖坟相继被毁,或淹没于红枫湖水下,或为支援城市建设而迁址。进入新世纪,为睦亲寻祖,追根溯源,完成清镇魏氏百年团圆梦,2018年10月3日,在清镇大本营成立了清镇市魏氏家谱文化研究会,拉开了清镇魏氏寻亲问祖的序幕。在魏启贤会长、魏家志副会长以及魏生祥、魏承忠老宗亲的带领和感召下,魏显刚、魏湧、魏昶等众族亲以清镇为中心,几走大方,数踏羊昌,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不辞辛劳地寻觅祖坟,核实碑文,查阅史料,收集信息。2019年4月23日,根据《清镇县志稿》所载,终于在清镇市卫城站街甘沟鸡场堡查实了九龄公坟墓。墓碑断为三截,碑座基本完好地深埋于墓前,碑体长约70公分,宽约50公分,其碑文“明封昭勇将军魏九龄公墓”字样清晰可见。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很快传遍了整个清镇魏氏族群,因为这是清镇魏氏在整个明朝期间任职清镇军政主官十余位将军中唯一发现并保存下来的将军墓实物载体。它的发现,不但是对解析清镇明史的一大贡献,更是代表我清镇魏氏曾经的辉煌,因而是清镇魏氏的幸事、喜事,它必将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魏氏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h3><h3>然而,当看到那残碑和破败不堪的祖坟墓地,在场的魏氏子孙无不为之动容和心酸。为不忘历史,追忆先祖,更好地传承先祖的丰功伟绩,清镇魏氏宗亲会随即开会确定重新修葺昭勇将军魏九龄公坟墓。随着筹资、征地、墓碑制作、碑文撰写、墓地修葺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将军后代的忠勇坚持、无私无畏等特质便一一表露无遗。因为完成重修九龄公坟墓这一重大工程,除了众族亲的共同努力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魏启贤、魏家志、魏显刚,,魏春,魏太钰,魏家贤,魏刚,魏朝贵,魏学书,魏家亮,魏仁礼,魏先伦,魏胜兴,魏仁忠,魏于发,魏生举,魏生扬,魏仁祥,魏源,陈朝全(本姓魏)勾文林(本姓魏)等族亲,是他们的努力和坚持,重修九龄公坟墓才能如期完成;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明昭勇将军墓才以崭新的面貌重现昔日的辉煌。他们不愧是将军的后代,是我清镇魏氏的荣光。为追记过程,彰显善举,鼓舞后人,故刻石铭记。<br></h3> <h3> 贵州清镇魏氏</h3><h3>清镇魏氏,明朝旺族,或封或袭,英雄辈出。据《明实录.太宗实录》、《明威清卫武职选簿》载,魏兴(户名魏二甫),直隶(北京)三河县人,洪武六年于通州卫右所充军,经郑村坝、济南、平定京师等“靖难”役,历任总旗、百户,明洪武三十五年升孝陵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年钦与流官,亲侄暹、贤。魏暹(迁黔始祖),永乐二十年袭指挥同知,宣德三年调威清卫任指挥使;弟魏贤宣德六年调本卫,正统五年暂借其侄魏政(因年幼)职袭指挥同知。魏政(暹公嫡长男),正统十四年袭指挥同知、指挥使,征永宁死于寇,昭封镇国将军,子纲、纪。魏纲,成化十一年九月16岁袭都指挥佥事;弟魏纪成化十三年袭指挥使于本卫。魏勋(纪公嫡长男),正德十三年八月31岁时袭职指挥使。魏文相(勋公庶次男),嘉靖二十六年二月于本卫袭指挥同知,子魏国;弟魏文卿,有二子国兴、国贤。魏国,隆庆二年四月35岁袭指挥同知;国兴、国贤兄弟分别迁居羊昌和黔西二屯岩。魏遵周(国公之子)。魏运亨(国公嫡长孙),万历48年正月大选威清卫指挥同知,子九龄。魏九龄,崇祯十年六月,大选威清卫指挥同知,后因功封昭勇将军。清镇魏氏发展到现在,人口已覆盖清镇、贵阳、织金、金沙、黔西、毕节、大方、赫章、纳雍、威宁、安顺、普定、晴隆、普安、紫云、水城、六枝、平坝等市县,纵观二甫公至九龄公等先祖在整个明朝数百年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我清镇魏氏先祖对明朝顺利实施“调北征南”固边国策和对贵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不但是国家的幸事,更是我清镇魏氏的荣光。正是:暹公入黔开千秋基业;九龄建功惠百代荣昌。</h3> <h3> 重竖九龄公墓碑联选</h3><h3> </h3><h3>籍肇京畿爵延百年瓜瓞旺;职封昭勇派衍千载福禄绵。</h3><h3>探本寻源灵台重辉光前范;追根荐祖佳城永固裕后昆。</h3><h3>武试获封弱冠年华掌将印;戍边治黔功勋卓著固社稷。</h3><h3>暹公入黔开千秋基业;九龄建功惠万代荣昌。</h3><h3>崇敬宗功筹谋献策行善举;复修祖墓解囊集资留美名。</h3><h3>行大孝传家德为后人树楷模;记祖训报亲恩世代铭记于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