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古塔

叶梗

<h3>古塔多建在庵庙寺觀内,天灾人祸,历经沧桑,多已荡然无存,流传至今仍保存有遗迹者寥寥,纵观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古塔也仅十余座吧。</h3> <h3>一、报恩寺塔(北寺塔)<br></h3><h3>位于古城人民路北端东侧,是一座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为苏城诸塔之冠。</h3><h3>北寺塔历史悠久。初为三国时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孙权的母亲舍宅建寺,称通玄寺。唐初改称开元寺。北周易名报恩寺。北寺塔始建于梁代,高十一层。北宋时大修改筑为九层,后毁。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重建,就是现在的北寺塔。</h3> <h3>北寺塔八面九层,宏伟壮丽,重檐复宇,翼角翚飞。塔底层面积达一点三亩,高达七十六米余。塔身由外廊、内廊和塔心组成一体,浑厚坚固。内廊置有木梯,可循级登高,凭栏远眺。<br></h3> <h3>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只身凌绝顶,孤塔耸云端。大野回春色,重城锁暮寒。江山无霸气,高唱拍阑干。&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民国·金天翮《登北寺塔》</h3> <h3>二、罗汉院双塔 <br></h3><h3>唐咸通二年(861)在现凤凰街定慧寺巷建佛寺“般若院”,五代吴越钱氏改为“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增建两塔。其后几经兴衰,今存双塔和正殿遗迹。</h3> <h3>双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高约三十四米,比肩而立。各层四面辟门,方位随内部方室朝向逐层错闪。塔北存有缠枝花婴戏纹圆柱、覆盆础等正殿遗迹,堪称宋代石雕精品。1954至1957年曾先后整修东西两塔。1980年又再度维修。<br></h3> <h3>几片残碑卧夕阳,千秋冷落普华香。僧雏只学吹横笛,瓜蔓多留繫短墙。塔院夜深风飒飒,寺街春老树苍苍。何人肯念王文罕,对筑浮图七宝装。</h3><h3> 清·张庆孙《过双塔寺时尚未修茸》</h3><h3><br></h3> <h3>三、云岩寺塔 <br></h3><h3>虎丘山,初名海涌山,在苏州城西北七里。春秋时(约公元前500年),为吴王行宫,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就坐落在山的最高处。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宋初建隆二年(961)重建。七级八面,内外二重,拐柱斗拱,均为砖砌,仿造木构,高约四十八米。</h3> <h3>该塔曾七次被焚,五十年代初期,塔身已千疮百孔,倾斜损裂,岌岌可危,有世界第二斜塔之称。1956年曾抢修,1981年至1986年,又对塔的基部进行加固,但都不够全面。2015年始,约用一年时间,文物部门又对虎丘塔进行近30年来首度大修并实行智能化监控。现已成功对虎丘塔三维建模。无死角采集云数据约60亿个,其中有效数据约43亿个,点位精确度达2毫米;采集塔身内外照片上万张等,不但为今后保护与修缮提供科学依据,还让人们“数字登塔”愿望成为可能。</h3> <h3>雁塔翔云表,龙宫涌寺心。乘高宜眺望,暇日共登临。山面支硎逼,湖窥震泽深。平生飞动意,慷慨一狂吟。 明·袁裘《虎丘塔》</h3> <h3>四、 瑞光寺塔 <br></h3><h3> 塔位于古城西南盘门内。据记载,寺塔初建于三国东吴,后历经毁修。根据塔内砖石铭刻和1978年在第三层塔心内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已可确定现存瑞光寺塔为北宋景德元年(1004)始建,约天圣八年(1030)落成。寺已毁,惟塔独存。塔为七级八面,由外壁、回廊和塔心柱组成,壶门逐层错闪,是宋代早期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现有高度约五十三米。</h3> <h3>塔为七级八面,由外壁、回廊和塔心柱组成,壶门逐层错闪,是宋代早期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现有高度约五十三米。</h3> <h3>闻道云居去,良辰此会难。灯光开古塔,幡影动空壇。叶落乌啼苦,霜清雁度寒。廬山一片月,還向瑞光看。 清·徐崧《己亥腊八日访笠禅师遇願公》</h3><h3><br></h3> <h3>五、灵岩塔 <br></h3><h3>灵岩山在苏州西南十五公里。旧多奇石,灵芝石为最,故名灵岩。灵岩山高一百八十二米,上有灵岩寺。灵岩寺为春秋吴王夫差馆娃宫故址。自东晋司空陆玩舍宅为寺,梁天监中复增拓之,一千五百多年来,屡毁屡建。</h3> <h3>寺内大雄宝殿东有灵岩塔。该塔为宋绍兴十七年(1147)重建,为本寺唯一的南宋建筑遗存。塔九级,又名九成塔,亦称多宝塔。</h3> <h3>浣纱曲唱满春山,箭涇潮生人未还。吴霸越兴俱末记,翼然一塔出禅关。 现代·周秦《登灵岩塔》</h3> <h3></h3><h3>六、楞伽寺塔</h3><h3>在苏州城西南郊石湖上方山,俗称“上方塔”。寺早废,后改建‘五通神祠’。</h3> <h3>塔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重建,明崇祯十三年重修,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高约二十八米。塔中方室逐层交错,塔壁壶门随之上下相闪。1956年曾略加维修。石湖山水有此一塔,增色不少。</h3> <h3>危峰峭浮图,七级雕阑曲。影落湖波心,鱼龙骇常伏。 元·郑元祐《楞伽塔》</h3> <h3>七、甲辰巷砖塔</h3><h3>在干将路甲辰巷市桥头,为《吴门表隐》所载“城中七塔”之仅存者,是座楼阁式仿木构小型砖塔。现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h3> <h3>砖塔为平面八角形,残存四层,高四米三。每层挑出腰檐、平座,隐出斗拱、额枋,壺门与直檽窗交错设置,内部方室亦逐层换向,与罗汉院双塔结构形制相似。《平江图》碑亦载有此塔,当属宋代所建。</h3> <h3>青砖宝塔又生光,七塔遗存仅一方。伴有新楼新气派,千年风物吐清芳。现代·沈高《访甲辰巷宋塔》</h3> <h3>八、文星阁方塔</h3><h3>文星阁俗称钟楼、方塔,位于苏州古城内东偏葑门与相门之间(苏州大学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现存阁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同治年间重修。</h3><h3>&nbsp;</h3> <h3>阁楼分四层。下承三级青石方台基,高6.5米,底边宽14.4米,逐级向上递减,南面有石级作八字形,可从两侧拾级而登。上覆四角攒尖顶,翼角起翘,葫芦结顶。通高约28米。阁身平面呈正方形,各层四面辟为拱门,层间无腰檐平座。底层边宽8.6米,自下而上逐层作不甚明显的收分,形成有层次而又挺直的轮廓线。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 <h3>苏大学府内,存有文星阁。伴育无数人,未见咏誉者。 张从传《查网上没见吟咏此阁诗词而发》</h3><h3><br></h3> <h3>另有兴福寺塔(常熟梅里)、秦峄塔(昆山千灯)、万佛石塔(镇湖西泾)等等,未曾光临,先空着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