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公公是位老党员</h3><h3>他,不是退休职工,也不是退休干部,更不是企业老总,但他却是一位有着66年党龄的农村老党员;他一生没有为儿女创下座座金窝银窝,但他却用他勤劳的双手、朴实的情怀,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幸福的宫殿;他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儿,甚至没有一件有成就的事儿,但是,只要你走进路口镇荆华村,问起他老人家,无人不知,无人不赞——他就是我的公公罗夕凡,一位农村老党员,我们最敬爱的父亲。</h3> <h3>他出生于1933年7月,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贫困苦难的童年,这些记忆也许早己在公公的脑海里模糊不清,我们能确认的是:一切苦难都是磨炼意志的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光明,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坚定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于1956年3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h3> <h3>入党后,他牢记当初的誓言,以一颗对党的赤诚之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先后担任过大队团支书书、会计、技术员、生产队长。工作中,他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已,奉公廉洁、一心为公,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站哪里;他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担任生产队长期间,他走家串户,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扶危济困,把家庭困难的孩子当自已的孩子;他大公无私,先人后已,把没人要的山田留给自已。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一辈子扎根基屋,做着看似平凡的工作,却成为了群众面前的一面镜子,赢得群众的爱戴与尊敬,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凡四爹”,听到这个称呼,他总是很满足的乐开了花🤗</h3> <h3>“老骥未伏枥,桑梓寄深情”,二十世纪未,公公从基层岗位退了下来,然而,退休不褪色,他仍然保持着一位党员的本色,不遗余力地为群众、为社会服务。</h3> <h3>一双草鞋、一顶草帽、一把锄头……农忙时节,每个清晨、每个午间、每个傍晚,都会看到一个瘦小身影穿梭在田梗间、水塘边。他说:“我老了,干不了力气活,幸好还能给大家看看水。”义务护水几载,公公秉公无私,让人信服,无一水患矛盾。</h3> <h3>一双赤脚、一件粗布衣、一个扫把……公公紧跟时代,八十高龄的他,在文明城市创建、蓝天保护战、垃圾分类中,以身作则,总是细心把易拉罐、玻璃瓶、农药瓶分类拣出来,放进不同的垃圾桶,他常常告诫我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已呀。”还说:“你们呀,要按规定把垃圾分好类,放进垃圾桶里,村上有人来收,别给他添麻烦。”他就是这么一位心中装着他人的普通党员。</h3> <h3>一辆推车、一只尿桶、一个尿瓢……,公公的晚年闲不住,行动不便的他,仍然把满腔的热诚投入到株株幼苗中,“见不得荒田摞土”他把路边、溪边荒着的山地一锄一锄的开垦出来,种上瓜、栽上苗,时令季节,园子里,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半红半绿,紫中带亮,密密麻麻,错落有致,热闹非凡。</h3> <h3>夏天一件蓝布衣,冬天一件青棉袄;</h3><h3>夏天一顶烂草帽,冬天一顶破线帽;</h3><h3>夏天一双解放鞋,冬天一双旧布鞋;</h3><h3>公公生活简朴,衣柜里找不出几件象样的衣服,穿着持别怀旧,我们带他去商场选购,新款式、价格稍贵的都λ不了他的眼,他的眼里只有那件蓝布衣,百穿不厌。他一生待人真诚热情,喜欢家里热热闹闹的,对别人“小小的要求”,特别是他那些儿可爱的瓜呀、苗呀,是客人们的最爱,他总是有求必应。他一生简简单单,86岁高龄,尽管年老体衰,咳喘不休,步履艰难,有时意识还有些模糊,从没有给儿女增添一点负担,更没有向组织诉求过任何困难,但每年收到政府送来的老党员慰问红包时,他却爱不释手,乐呵呵的说:“党的政策好啊,感谢党。”然后,用这笔厚礼买东买西,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过个年。</h3> <h3>公公的勤劳、朴实、和善、廉洁、无私奉献,默默地影响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如今这一大家庭,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儿孙满堂,母慈子孝,兄弟姊妹,和睦互助。“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此情此景,永保长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