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细雨微风,春暖花开,4·23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夷陵中学政治组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次读书分享会,重温经典《共产党宣言》,董文萍老师担当主持人,周清老师、谢彬老师为主讲人,党委书记向春雷出席了此次活动。</h3> <h3>为什么选择《共产党宣言》?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教师提出“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而《共产党宣言》以其理论表述上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著称于世,重读有利于政治教师深化理论认识、强化情怀担当、细化实践责任。</h3> <h3>党委书记向春雷对本次读书分享活动进行点评。向书记高度评价政治组教师的担当精神,重温经典《共产党宣言》有价值有意义,并现场解读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列举《这就是中国》节目、儒家文化、政协创新、国家领导人培养等实例进行佐证,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温度。</h3> <h3>特级教师谢彬从宏观上对本书进行了解读,《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谢老师结合会前阅读的相关学术论文,总结了世界各国学术大咖们(如哈贝马斯)对本书的高度评价,指出每一名政治老师都要仔细研读《共产党宣言》,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我们要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h3> <h3>周清老师结合马克思的生平向大家解读“情怀”二字,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穷困一生,马克思的世界里没有本人、没有国家,只有全人类,这是大情怀、高境界。周老师将《共产党宣言》和当下的国家政策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刻解读: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与马克思的“人类情怀”一脉相承,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使世界朝着增进人类福祉的正确方向演进而贡献的“中国智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人类情怀”的最新表达;第二、“人类的解放”与“经济全球化”“逆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扩张,而逆经济全球化则是其的收缩;第三,“不忘初心”也应该包括指导思想的源头。</h3> <h3> 两位老师分享完毕之后,参会教师也发表了看法。谭立婷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共产党宣言》是最佳的素材。文敏老师提出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思想运动之间要联系起来思考,才能揭示其深刻意义。</h3><h3><br></h3><h3> </h3> <h3>通讯员:谭立婷 照片:谭立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