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我市九年级四月调考以及部分学校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有许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的作文得分不高,问我有何办法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因提出此类问题的家长较多,不能一一做出解答,仅以此文统一回答各位家长的疑惑。</h3> <br><h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第十一学校演讲,谈及阅读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时,说:“<strong>创作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strong>。”</h3><br><h3>这虽是针对成人说的,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同样适用。只是中学生是习作、作文而已。</h3><br><h3>于是,套用莫言的话,可以说:<strong>阅读是孩子写作最好的老师</strong>。</h3><br><h3>众所周知,中学生习作<strong>首先是激发写作兴趣,</strong><strong>重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strong>只有给了孩子足够的“米”,他们才能做“巧妇”。阅读就是给孩子提供习作的“米”。</h3><br><h3>家长非常疑惑,孩子爱读书,书也读了不少。可是,一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不知写什么。</h3><br><h3>为什么会这样?</h3><h3>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的<strong>阅读多关注的是有趣的情节。</strong><strong>也就是说浮于表面,缺少“深”读。</strong><strong>至于文章语言、表达等很少关注。</strong></h3><br><h3>举个例子,孩子都喜欢看漫画。原因就是因为漫画有夸张的画面和搞笑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而这些语言对孩子的写作一点好处也没有。这样的浅读,读再多对写作自然没有帮助。</h3><br><h3>大家都知道,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两种。</h3><h3>精读是选择经典的文章,反复读,直至背下来。学生课本里的文章就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这些文章就需要反复读,有的甚至要背诵下来。</h3><br><h3>孩子语感不好,自然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h3><h3>但是,借助阅读,就能有效地规范孩子的语言,提高语感。从而解决写不通顺、不具体、不生动等问题。</h3><br><h3></h3> <h3>在教学中,覃老师接触了大量的学生,凡是那些拿起一篇文章就能读得朗朗上口的孩子,作文写得都不差。相反,那些把一篇文章读得结结巴巴、读破句子、加字漏字等问题的孩子,作文写得几乎就是惨不忍睹。</h3><br><h3>学会朗读,才会精读。有了精读奠基,再去广泛阅读。</h3><br><h3>同时,写好作文还需要从模仿入手。</h3><br><h3>莫言说:模仿,对于一个成熟的作家来讲,是个不光彩的词。但<strong>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模仿不是耻辱</strong>,而<strong>是一个捷径,或者说是一个窍门</strong>。</h3><br><h3>莫言说,鲁迅的早期作品都有模仿的痕迹,《狂人日记》就是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的很多作品,研究者都可以找出模仿的原作来,但这并不妨碍鲁迅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因为他很快就超越了模仿阶段,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风,形成了独特的鲁迅文体。</h3><br><h3>对于成人尚且如此,对于初学写作文的孩子来讲,更是十分必要,不可忽缺。缺少这一阶段,孩子很难写好作文,最少也减缓学写作文的进程。</h3><br><h3>由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当孩子在反复模仿中,自然熟能生巧,逐渐学会写作。</h3><br><h3>莫言举例说:如果我们连续让学生读10篇鲁迅的著名杂文,然后让学生写一篇类似题目的杂文,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的杂文里边都出现了一种鲁迅的笔调,出现了一种鲁迅的腔调。也就是说,鲁迅的文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个学生的写作风格。</h3><br><h3></h3> <br><h3><strong>模仿是阶段性的,</strong><strong>当达到一定阶段时,自然就会摆脱。</strong></h3><br><h3>练书法的人都知道,都要临摹字帖。可以说,临摹是必经之路。无论练王羲之,练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练苏东坡,还是其他大家的作品,最终练习者都会摆脱他们,自成一体。</h3><br><h3>因此,我们不必担心,模仿对孩子未来写作不利。</h3><br><h3>事实证明,连鲁迅这样的大家,也走了模仿之路。何况初学写作的孩子呢。</h3><br><h3>不过<strong>模仿是建立在反复阅读中,</strong><strong>练就对语言极强的感受力的基础上。</strong><strong>只要牢牢抓住阅读这个“牛鼻子”,</strong><strong>把阅读当作最好的老师,</strong><strong>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写作文。</strong></h3><br><h3></h3> <h3>如果您的孩子语文学习需要得到帮助,请扫二维码添加覃老师微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