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轻似蝉翼白如雪</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抖似细绸不闻声</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均匀润墨分浓淡</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纸寿千年熠熠馨</font></h3> <h5> <font color="#808080">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纸中之王是宣纸,这是大多中国人皆知的常识。2019年3月18日,春雨濛濛、雾锁群山,深圳摄影家石丕民随几位盟友受邀来到中国宣纸发源地安徽宣城泾县调研考察,第一站便来到了众山环抱中的中国宣纸文化园了解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font></h5> <h3> <font color="#808080">中国宣纸博物馆,2015年12月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据悉,是中国宣纸文化园暨宣纸传习基地核心项目之一,包括宣纸博物馆、宣纸技艺展示与体验区、宣纸原料观赏与 加工区、书画家创作中心四部分,是全国首个系统性综合宣纸博物馆。</font></h3> <h5> <font color="#808080">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font></h5> <h5> <font color="#808080">坐落于宣纸博物馆门口的红星纸厂旧址</font></h5> <h5> <font color="#808080">宣纸的闻名始于唐朝,产于泾县,历代沿袭,传承至今。泾县属宣州府管辖,所以此地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再加上其经久不脆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易于保存等特点,故有“纸中之王”、“纸寿千年”的美誉。宣纸之名贵,享誉天下。</font></h5><h3> </h3> <h5> <font color="#808080">生产宣纸的主要原料就是眼前的青檀树。青檀很多,但用来造纸唯有泾县。这是因为泾县属皖南山区,地质构造主要是侵蚀剥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是青檀树的理想种植地。青檀属榆科,在喀斯特山地丘陵生长后具有纤维细密、质厚均匀、造纸成浆率高的特点,容易提炼。</font></h5> <h5> <font color="#808080">泾县又地处中纬度南部,属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光照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质优良且富含酸碱,这些也都为宣纸原料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充沛阳光。</font></h5> <h5> <font color="#808080"> 那么宣纸是怎样制成的呢?这里至今仍沿用着明清繁盛时期生产宣纸的全部108道纯手工工序。传承千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流程,简单说来,由原料选检、碓(dui)皮、切皮、踏料、袋料、捞纸、晒纸、检纸、剪纸等部分组成。</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选 检 】</h3><h5><font color="#808080">生产宣纸的原料,除去青檀皮,还有燎草,藤汁等。 泾县籍近代名人胡韫玉在《宣纸说》一文写道:纸之制造,首在于料。料用楮(chu)皮或檀皮,以生于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燎草,就是收割的稻草在去穗、撕枯叶、破节、石灰浸、晒干堆垛后,经过蒸煮、灰浸等几十道工序,使其天然漂白而制成的草料。 青檀皮和燎草料经过一定配方,送去选检。 </font></h5> <h5><br></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碓 皮 】</h3><h5><font color="#808080">碓房里传出隆隆的打击声。巨大的木槌在夯实燎草、燎皮,把其中的纤维打碎,木槌几近一个人的高度和重量。原材料被反复捶打直至薄薄一层纸膜,以便用于后面的工序。 师傅戴着隔音器,不停翻边。并经过多次敲打的燎皮,形成了一块长条,叫做碓皮。</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切 皮 】</h3><h5><font color="#808080">碓皮叠在一起,把它们切成小斜三角形状的碎片。</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踏 料 】</h3><h5><font color="#808080">漂洗工序后就是踏料工序,即在缸里把漂洗后又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经充分搅匀调和后而形成的纸浆用脚踩踏(穿长统套鞋踩),使之成为类似粥状的稠稠的纸浆泥。加入的植物胶质 ,可以增加纸浆的粘度,使浆液更为均匀,捞出的湿纸便于叠放,提高出纸率。杨桃藤,又名猕猴桃,也是宣纸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捞 纸 】</h3><h5><font color="#808080">捞纸是宣纸制作中最神秘的环节。但配比纸浆后的捞纸是更具难度与技术含量的环节。在放满纸浆的捞槽前(捞纸的水,取自后山上的山腰泉水),两端各有一个师傅,端着长方形的细密、工整的竹帘床,配合着侧着往纸浆槽中浸下,反方向再浸一次,抬起帘子,水从竹帘缝中渗出,做纸的纤维则平铺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棉絮状的一张湿润的宣纸。</font></h5> <h3><font color="#808080">掌帘师傅随即挑出,将依附在纸帘上的宣纸小心翼翼地落放于堆积了的宣纸上,掀起帘子,一整张宣纸便落在纸架上,整个过程不到10秒。</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宣纸薄厚好坏全在这一浸一挑的特殊手法之间,抬帘的角度、速度、高度都要拿捏得当,多一分嫌厚,少一分嫌薄。这活技术含量很高,据说一个工人要炼上好几年才可以炼就。</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晒 纸 】</h3><h5><font color="#808080">打捞出的湿润宣纸先在日光下初步晒干。 接着在烤墙上烤干。烤墙控制温度在60度左右,四季如此。晒纸工人要把捞出后的、经初步滤干水份的宣纸小心地一张张从纸架上取下。</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湿润的宣纸,还需要人工晾晒,放入烘房中,用松毛刷子将纸张平整地刷在烘璧上,烘干后再揭下来,这样一张完美的宣纸就成型了。</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检 纸 】</h3><h5><font color="#808080">检纸在宣纸传统技艺中俗称“剪纸”,是宣纸生产工艺“捞、晒、剪”中的*一道工序。一张张国宝宣纸,在检纸工手中要反复多次检查,看上去简单的看纸检验,实则技术要领十分深奥,一位技术过硬的剪纸工,要检纸的过程中,不但能发现瑕疵,而且知道瑕疵产生在哪个工段,这就是“剪纸的师傅,捞纸的匠”的来历。</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剪 纸 】</h3><h5><font color="#808080">宣纸由女工用特制的、有好几斤重的大剪刀裁剪整齐,整理成张。一剪刀要剪100张宣纸,所以当时就定“刀”为宣纸的计量单位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刀纸”。宣纸被剪切成不同大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宣纸按规格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丈八(檀香宣)、二丈等。</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这是“三丈三”宣纸加工车间,为满足书画市场需求,泾县宣纸工人们向宣纸抄制极限发起挑战,制作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宣纸——“三丈三”。</font></h5> <h5> <font color="#808080">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吾国自大清朝至今,与外国签定了许多平等或不平等条约,几乎全用宣纸记录。吾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言到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原件保存在日本和台湾各一份。满纸辛酸,无望屈辱。唯有吾国的宣纸,百年过去,依然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日本的原件早已黯然无光。这也许是中华最后的光荣。吾人应珍爱国之瑰宝,继承发扬,不负先人。终有一日,宣纸将成为中华之妙味, 书写檄文万卷,响遏行云。</font></h5>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作者介绍</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丕民</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影联社创始人、社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港深珠澳摄影联盟副主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市龙华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企业家摄影协会理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地理学会会员</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港深珠澳摄影报编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5> 石丕民,艺名石头,祖籍甘肃金昌,摄影艺术家。在他看来相机只是他手中的画笔、写生的工具。摄影作品的艺术效果完全取决于摄影家是否从某个题材中发现了和感觉到了抽象的视觉美点,并巧妙的掌控和处理"形、色、光"来表现出自己影像作品的"韵味",能让观众看到和感受到艺术家曾经看到过的东西,和想要表达的东西,激发出和艺术家同样的情感!石丕民认为要创作出一个好的摄影艺术作品,须对" 形、色、光、韵 " 要有很好的感悟和掌控能力,好的艺术作品也一定是记录、表达和传递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 " 真、善、美",这才是艺术的价值所在!</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