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思政人,上好道法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何秀山

<h3>  2019年4月7日——16日,我参加了由上海铭师培训中心承办的甘肃省“三科”教师培训项目——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训班。培训期间,聆听了12位专家和名师所作的讲座;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和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的校园环境文化;观摩了这两所学校的示范课,并与这两所学校的负责人和《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了交流。</h3> <h5><b>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b></h5><h3><br></h3><h3> 12位专家和名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教材使用建议、教材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艺术、一堂好课的标准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和实际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精彩的讲座是我在此次培训中收获最大、感想最多的。<br></h3> <h5>   一、明白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h5><h3>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的极其重要性。</h3><h3></h3><h3> 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h3> <h3>  培养什么人?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h3><h3> 怎样培养人? 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h3><h3> </h3> <h3>  为谁培养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h3><h3> 习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h3><h3> 所以,习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h3> <h3>  二、知道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的职业素养。</h3><h3> 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h3> <h3>  所以,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三可”、“三为”。</h3><h3> "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h3><h3> “三可”———可信、可敬、可靠。</h3><h3> “三为”———乐为、敢为、有为。</h3> <h3>  三、明确了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和方向</h3><h3> 习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h3> <h3>  四、对怎样让《道德与法治》课有意思、有意义有了一些更清晰的认识</h3><h3> (一)正确理解和达成三维目标</h3><h3> 长期以来,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和考试中基本上是重知识,轻能力,忽视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行为引领和考查。而现在,习总书记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来抓,立德树人也是现行统编《道德与法治》课主要要达成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所以,作为道法人,要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思想和精神,要超越知识和能力指向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行为引领,要把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行为引领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核心来达成。</h3> <h3>  当然,“双基”也不能弱化。知识是基础,是培养能力、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依托,也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才干,对于学生而言,表现在观察、阅读、思辨、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术语进行表达、为人处事等方面,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德才兼备才是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h3><h3> 总之,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既要相互融合,更要突出终极目标、核心。</h3> <h3>  (二)充分运用启发探究性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h3><h3>  学生既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说教,也不容易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就必须充分运用启发探究性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要:</h3><h3> 1.理清一本教材的知识点、知识体系,按照知识点、知识体系设置议题。一节课的议题不宜多,适量为好,过多会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既不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影响教学进度,完全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拆分或整合,以便减少议题。</h3><h3> 2.优化选取用来启发学生探究议题的教学素材。素材的选取要紧贴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紧贴社会现象,聚焦热点新闻。对于教材提供的现成素材,要择优选取。每个议题所用的素材不宜多,能说明问题即可,甚至可以多个议题“一例到底”。</h3> <h3>  </h3><h3> 3.启发探究议题的过程要采用“引导———探究———总结”三段式,这是落实统编新教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要求,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h3><h3> 教师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只要能打动学生心灵、启发学生围绕议题思考即可,可以是复习、试题、导读、设问、故事、诗词、视频、表演、自己的感受、亲身的体验、社会现象、热点新闻等等。</h3><h3> 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守望、点拨、发问、追问,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互动思维、深度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要通过学生的自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达成理解;活动要有序、有效,避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教师要敢于直面学生提出的社会、生活中的负面现象,而且必须通过分析原因达成共识。</h3><h3>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师生一起完成总结,更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能力、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教学效果。</h3> <h3> (三)灌输性教学不能丢</h3><h3> 充分运用启发探究性教学并不等于不沿用传统的灌输性教学的老办法,对于一些很难自我习得的术语、概念、政策、规范、理论观点、基本方法、探索出的结论等仍然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的强行记忆、媒介工具的播放等方法灌输到学生的内心,才能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在启发探究中更好地实现自悟、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述。</h3> <h3>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此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和感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b>当好思政人,上好道法课。</b><br></h3><h3></h3>

思政课

教师

理论课

学生

培养

总书记

议题

知识

探究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