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某先生请老刘"斧正″隶书习作,老刘以为幸逢爱隶知音,然并卵,其并非因喜隶而习隶,实因隶书"是学习书法的捷径″,有大师告诉他写隶三五月便能入展,说有大数据显示国展里有这样的例子。好有道理的样子,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入展变成了书法的标准。</h3><h3> 隶书与楷行比用笔相对简单,与篆书比结构易把握,这也是隶书比较易入门的原因,但世界造物是公平的,越简单的东西便越难深入,艺术尤其如此,一场无止境的马拉松快跑几步慢跑几步其实并无区别。</h3><h3> 当然也有人是认为"艺无止境″是扯淡,如某先生,他认为"入展″即功成名就。他说老刘你是不是傻,一百米本是目的地,你要自找苦吃搞什么万里长征?</h3> <h3> 成人学隶,《张迁》不宜作入门帖,怕的是把呆萌写成真傻;《曹全》不宜写久,易落下软骨病;《石门》要慎习,倒不是前辈说的需要胆气,现在人最不缺的就是胆,王羲之都不在眼里,只是线条不是面条,往开水里一扔了事,线条抖不开《石门》立不起。</h3> <h3> 羊毫笔的逐渐退出,兼亳笔的泛滥不只造成控笔能力的今不如昔,也弱化篆隶金石气,当然今人也不太讲究这个了,清代乃至近代前贤们的坚涩、古拙在今天被美术化或所谓的雄强所替代。</h3><h3> 写隶应善用笔锋,隶书笔法从篆书而来,笔笔立得起方妙,然亦须善用笔腹,笔铺开线方厚。</h3> <h3> 老刘不相信大师说的"自学是自杀″,但绝对怀疑有些大师是在搞谋杀,近日看了个视频,是某知名大师临写不同的隶书帖,不管什么帖大师都是如执排笔速速刷出,似雄强似浑厚,当然也是隶书,就好象太监少了点东西总不能叫女人吧?只是少了那点东西毕竟也不能叫男人,如执排笔刷字丧失书写性不说,泯灭线条该有的细节代之千篇一律的粗笨,距书法远矣,然大师写的自得满满,看的人叫好连连,于是想,大师毕竟是大师,自杀者死一个,大师出手中者千万,据说这种写法现在颇流行,这个老刘是相信的,朋友圈小哥们就是这样写,据说这样写好入展,靠!又是入展。</h3> <h3>湖南省首届隶书作品征稿启亊</h3><h3>https://mp.weixin.qq.com/s/TBOQ-M-aK4MoZjMYBGwSC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