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跳桥事件:学会这三个字,防治跳楼!

女谈

<h1><br></h1><h1><b><font color="#ff8a00">01</font></b></h1><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 <h3>最近有个惨烈的新闻,想必大家都知道了。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的男生冲出轿车,纵身一跃从桥上跳了下去。</h3> <h3>后发现跌落在桥下的绿化带上,当场身亡。视频可见他的妈妈紧随其后,想一把抓住他却最终无回天之力。不到5秒钟的时间,母子从此阴阳相隔。之后,母亲哭倒在路边,注定永生无法解脱。</h3> <h3>据报道,事发原因是男孩白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估计母亲气不过,所以一路上不停地责骂孩子。</h3> <h3>可以说,孩子的死与母亲的无视规则密不可分。如果他妈妈不在危险地带停车责骂,那么悲剧可能不会发生。</h3><h3><br></h3><h3>当然,此时不发生不代表日后不发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男孩若不是已无法承受,又怎会如此不珍惜生命,毕竟身体着地的那一刻,该有多疼!</h3><h3><br></h3><h3>真是想一想都胆颤心惊。</h3><h3></h3> <h3>从男孩下车到跳桥,总共不过几秒钟时间,却毁灭了一个家庭。男孩一心求死,丝毫没有犹豫,青春期的冲动宛如魔鬼。</h3><h3><br></h3><h3>也可能母亲早让他不满,这次采取极端,是对整个家庭的毁灭性报复。</h3><h3><br></h3><h3>事件发生后,传闻某音上有500万人咒骂男孩不懂事,不顾父母的死活,只图自己痛快。可是这样的痛快除了痛就是快,何来痛快?哀莫大于心死,若不是生无可恋,他绝对不会自寻短路。</h3><h3><br></h3><h3>都是从年少时候过来的,想一想自己面对父母家庭的不理解,又何尝没有过寻死觅活的念头?就算胆小如我,也曾有过幻想离家出走的时候。</h3><h3><br></h3><h3>青春期的叛逆与痛苦,很多都是隐蔽的,没发生不代表不存在。我们没有资格骂死者,因为我们不确定他心里承受了什么。我们也无法骂他的妈妈,因为她后半辈子没了希望,命运已对她做出了最严厉的惩罚。<br></h3><h3><br></h3><h3>现在未成年的孩子跳楼自杀率十分高,只需上网一搜就是成千上万。教育形势如此严峻,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反思而不是盲目指责,反思的也不仅仅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而是现在的父母应该怎样做。<br></h3> <h1><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02</font></b></h1><h3><br></h3> <h3>对不起比我爱你重要</h3> <h3>豆瓣打分9.5分的一部美剧,诠释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在亲子关系里的有三个字,比“我爱你”还重要。是哪三个字呢?——对不起。</h3><h3><br></h3><h3>对,这是父母说给孩子的,不是你逼着孩子认错说给父母的。可是中国父母权威惯了,总是颠倒了顺序,每当孩子犯了错或发生不好的问题,都会首先逼迫着孩子承认错误。就像大人自己从来不会犯错似的。</h3> <h3>人无完人,父母又怎么会全对,但是做了父母的国人总是不由自主的觉得自己就是真理,即使明知不对也拉不下脸皮承认错误。这是教育的硬伤。</h3> <h3>武志红主创团有篇文章也说过,陷入亲子关系困境后,大多数的父母会感到挫败、无奈、甚至自我攻击。</h3><h3><br></h3><h3>有的父母会选择回避,哄一哄,转移话题;<br></h3><h3>有的父母努力和孩子讲道理,希望获得理解;<br></h3><h3>有的父母开始忍不住指责孩子不懂事.....<br></h3><h3>但这些做法,本质上还是在否认孩子的需求和情绪。<br></h3><h3><br></h3><h3>如果非要问“怎么办”的话,那就是:说再多道理,不如一句“对不起”。</h3><h3><br></h3><h3>在教训了孩子,甚至伤害了孩子后,父母能不能真诚地认错和道歉,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父母伤害到孩子之后,不认错不道歉,等于给了孩子“二次伤害”。</h3> <h3>“对不起”这几个字虽然简单,我们在外面踩了别人的脚也会脱口而出,但面对幼小的孩子,却是一种挑战。</h3><h3><br></h3><h3>母慈子孝连搂带抱的时刻,“宝贝,我爱你”总是能随便说出口,而亲子大战三百回合的时刻,若你能首先对孩子说出“对不起”,则是很不容易的事。</h3> <h3>这几个字代表了你们平等的姿态,更是冷静下来理智的反馈,虽然不容易,却威力巨大,足够熄灭孩子刚气十足的怒火。</h3> <h3>与妈妈们互聊,有人问我家孩子会不会跟我吵架,会不会和我顶嘴发脾气,我说绝对会啊。我家娃也就是个普通的娃,而我也只是个半吊子妈,别看文字写的貌似通透,实则非常情绪化。</h3><h3><br></h3><h3>但是,我不觉得顶嘴的孩子就是不好的孩子。虽然孩子顶嘴让人不舒服,却是他内心情绪的真实反映,疏好过堵。所以,我并不喜欢过于听话,每逢打压就噤若寒蝉的孩子,那应该是被训化过度了。</h3><h3><br></h3><h3>我与我家娃基本都是叮当小闹,偶尔也会铿锵大战。动手倒没有过,不是心疼她,是心疼我的手。有时逢我火力十足,也会有把娃拖出门外的冲动。</h3> <h3>即使如此,我家娃却不会记仇。吵了闹了不出几秒钟又像没事人一样,往你身上凑,求抱抱求搂搂,因为她知道,下一秒我就原谅了她。</h3><h3><br></h3><h3>这和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我小时候被父母训斥了,只会躲在旮旯里生闷气,既不敢反抗也不敢和解。情绪貌似自生自灭了,不愉快其实都憋在了记忆里。</h3> <h3>娃能主动求和,这一点比我要大度,为什么娃伤的快也好的快,可能与我喜欢反省有关。</h3> <h3>虽然我也会和她闹得山崩地裂,但冷静下来我会反思自己在事件中占的责任比例,如果是因为我过度情绪化,太专制,我会在彼此情绪平和以后跟她谈心,然后道歉说“对不起”。</h3><h3><br></h3><h3>真诚地跟她说哪里是妈妈错了,哪里她也有责任,然后约定互相改进,这个时候她就十分能听得进去你讲的道理,因为你们是平等的。</h3><h3><br></h3><h3>比如我生理期前夕的有天晚上,(女人都懂得,那情绪上来六亲不认。)因为一点小事,我对她大发雷霆。睡前我首先承认了自己不对,是因为生理原因脾气比平时暴躁,让她多担待。</h3><h3><br></h3><h3>其实,她早就原谅了妈妈,但是听到妈妈的道歉,仍十分高兴,紧接着又来了一场兴趣盎然的生理对话。</h3><h3><br></h3><h3>不让情绪过夜,不让它压抑在孩子的心底,善于观察及时清零,是为人父母的责任。</h3> <h1><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03</font></b></h1> <h3>孩子最讨厌哪种父母</h3><h3><br></h3> <h3>“我爱你”代表的,更多是你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不起”则是平等关系下的互相尊重。</h3> <h3>就像跳桥事件的妈妈,据说性格强势,在家里说一不二,平时训斥了孩子也不太可能跟孩子道歉。如果她能及早学会反思,发现自己言行过激时,及时给孩子道歉,那么孩子的情绪不可能发展到如此极端。</h3> <h3>心理研究表明,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能主动认错,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缓解有巨大的作用。</h3> <h3>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未来就藏在你的影子里。所以,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反省。</h3> <h3>网上曾有个调查,父母最让你无法忍受的行为是什么?</h3> <h3>一项跨国研究表明,无论中国、日本,还是美国的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母亲的唠叨。</h3><h3><br></h3><h3>看来唠叨不分国籍,女人不分黑白统统容易废话。这也就给女人们敲响了警钟,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能不能少说两句啊,亲。</h3> <h3>有一次孩子问我,人为什么长了两只耳朵,却只长了一张嘴?我以为她吃撑了说梦话,就随便打发了一句:天生如此呗。她却一本正经地说,那是因为人要多听少说。</h3><h3><br></h3><h3>我对着她的小脸刮目相看,禁不住想说,老师教的好!</h3> <h3>还有大多数孩子不能忍受父母的,是父母总喜欢拿自己同别人家孩子比。而事实证明,越是喜欢做对比的父母,越是混的比较差的一波人。</h3> <h3>曾经在路边小吃摊前遇到一个孩子,也就刚上学的样子,身上背着硕大的书包,一直站在摊子旁。他的父母是摊主,正忙活着给顾客弄吃食,根本顾不上理他的情绪。</h3><h3><br></h3><h3>男孩一边哭,一边请求他妈妈找老师,让老师惩罚那个打他的孩子。他妈妈正忙的紧,可能也听够了它的央求,就小声咆哮着,要找老师你自己去找,你的本事呢?你学习不如人家,架也打不过人家,你就有本事哭!</h3><h3><br></h3><h3>原来是孩子在学校里受了欺负,因为责任在对方,所以找家长庇护的心理直气壮,但没想到父母根本无暇管他的事,他想让父母替他报仇的想法落空了,十分伤心难过,就那么一直哭啊哭。</h3><h3><br></h3><h3>我虽然路过,但看的真是心疼,你就不能停下一分钟,好好看一眼孩子?孩子怕找老师,你为什么也不敢和老师说?真的是忙不过来了,实在未必。</h3> <h3>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你不选择跟他站一边,就是严重的失职,挣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一路上,想到那个孩子最后可能是自己哭累了收场,那份无助与难过,该是怎样痛苦的潜伏于心底。</h3><h3><br></h3><h3>他的父母如果在忙碌过后,还能为自己的态度道个歉倒还好说,如果就这么不闻不问,不了了之,孩子的性格难免会受到影响。</h3> <h3>只希望打不死的,会让人更强大吧。</h3><h3><br></h3><h3>作为父母难免有情绪暴躁的时候,也难免会脱口而出对比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感觉不妥的时候,能尽快给孩子道歉,表明你真正想说的意思,就很容易让孩子理解你,并不会受到打击。</h3> <h3>还有一些孩子不能忍受的父母行为,一起学习:</h3><h3><br></h3><h3> 父母太爱唠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h3><h3><br></h3><h3> 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h3><h3><br></h3><h3> 总是命令的语气说话,显示长辈的尊严。</h3><h3><br></h3><h3> 把自己的不愉快发泄到孩子身上。</h3> <h3>替孩子做选择,否认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h3><h3><br></h3><h3>通过道德绑架迫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志。<br></h3><h3><br></h3><h3>一言不合就对子女进行人格上的贬低。</h3><h3><br></h3><h3>对不了解的事物一概持有否定态度。<br></h3><h3><br></h3><h3>喜欢讲空泛的大道理,而非平等的沟通。</h3><h3><br></h3><h3>控制欲强,对任何琐事都要发表意见。<br></h3><h3><br></h3><h3>对子女所犯的错误零容忍度,经常翻旧账。</h3><h3><br></h3><h3> 对子女要求严苛,对自己缺乏自省……</h3> <h3>教育从来就是任重而道远,只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不会给我们定义:父母皆祸害。</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