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湿斗

罗绵旺

<h3>  太久没和大家分享汕尾美食了,深为自责也深感愧意。为了刷一下存在感,也为了证明我还是个小吃货,顺便提醒亲们有美食别忘了“@”我,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叫“湿斗”的汕尾美食,这源于前些时候某微信群的几句对话:</h3><h3> “你有没有吃过湿斗或鸡脚啊?”</h3><h3> “有。”</h3><h3> “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h3><h3> 姑且不论“最幸福”是否就这么简单,但从这几句对话一方面可以窥见汕尾人对“湿斗”这种海鲜给予的极高评价和“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能上桌食用的“湿斗”并不常见,正所谓物以稀为贵。</h3> <h3>  “湿斗”,学名藤壶,是一种附生在岩礁、码头、船底,甚至鲸鱼、海龟、螃蟹身上的有石灰质外壳的节肢动物。从生长方式看与生蚝差不多,是一种能生长在任何海域的贝壳。据说已成为最主要的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全球每年都得耗费极庞大的人力及资金在清除藤壶上。只是有些不幸的藤壶长在无所不吃的汕尾人生活的海域,成为汕尾人的盘中餐,并因其美味而供不应求,最近还上了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栏目。在大汕尾称之为“湿斗”,我猜可能与其外形似漏斗有关。</h3> <h3>  小时候经常去海边滩涂和岩礁挖贝壳捡海螺捞虾蟹,那时候对岩礁上密密麻麻的小“湿斗”视而不见,可能是“湿斗”太小没什么肉可吃,也与“湿斗”强力吸附在岩礁上撬取比较麻烦有关。现在吃的都是个头较大的“湿斗”,有人专门待退潮后到海深浪急的岩礁上或者码头用铁制工具撬取和敲取的。“湿斗”以浮游生物为食,其最肥美季节时间点与海胆差不多,也是春节后至端午节期间。</h3> <p>  “湿斗”比一般的海鲜更难保鲜,即便放进冰箱,不出2天便不再肥美,原有的风味荡然无存。“湿斗”外形丑陋,但其味极美,据说有“来自地狱的海鲜”的美誉。烹饪方法也非常简单原生态,其中白灼“湿斗”做法最简单,将新鲜湿斗入高压锅煮至味道外溢即可开锅食用开,无须放任何调料,无须加任何味素,最原始吃法就是带壳端上饭桌,用尖嘴铁夹子之类的坚硬工具破壳取肉食用,<b>煮熟的“湿斗”大多白里透黄,有些肥点略呈淡红色,食之肉质嫩滑,汁多酥脆,一口咬下去那种既香又甜略带微咸的极致鲜美,直击你的舌尖和味蕾。</b>“湿斗”味道极致鲜美的原因在于其含量极高的谷氨酸钠,而谷氨酸钠就是味素和鸡精的主要成份。亲们,你品偿的是天然鸡精啊,味道能不极致吗?</p> <h3>  “湿斗”也可以清水煮汤或者清蒸、上汤,味道和口感也各有千秋,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美味不可方物。当然,在大汕尾,还有另外一种必须有的做法就是“腌制”。用粗海盐腌制成咸湿斗,其味道只有咸海胆能与之媲美,而我偏偏对腌制海鲜毫无抵抗之力,用俺家闺女的作文风格形容 :这无疑是悠长、幽远而哀怨的悲剧。</h3> <h3>  此外,据《中华本草》记载,“湿斗”味咸性凉,具有药用价值,有制酸止痛和解毒疗疮功效,其肉或壳煎汤可以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和疔疮肿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