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闽北重镇建瓯,简称芝,是闽省史上建宁府、建州府的府衙驻地。地理位置介于武夷山脉与鹫峰山脉之间,疆域面积4233平方公里,辖10镇4乡4街道、217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总人口54.5万,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这里是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诞生地,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始终红旗不倒,因而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县。这里山青水秀,加之当地一以贯之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因而被授予省级生态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称号。<br> 建瓯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还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br>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撤县设市以来,建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显著改善。尤其可圈可点的是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城市规模快速拓展,城市管理不断强化,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我们为家乡的发展进步欢欣鼓舞,翘首点赞。<br></h3> <h3> 这是与市政府行政中心隔道相望的闽源文化广场。</h3> <h3> 这是建瓯新区体育场馆,是继老城区县前路体育场后又一处配套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多样的城市体育设施。</h3> <h3> 这是七里街新区中山西路,是建瓯市区第一条高大上的市政道路,虽然主车道只有双向四车道,总宽却有55米,因此亦称55米大道。它有着左右两条宽敞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有着左中右三条巨型绿化隔离带,把整条道路打造得郁郁葱葱,功能明晰,秩序井然。</h3> <h3> 南街头,是建瓯老城区的繁华地标。由于城市管理的不断强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个老旧街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商业活力,焕发着古与今交相辉映的美丽青春。</h3> <h3> 这是南街头的环行天桥,其造型可与福州东街口天桥相媲美。它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贯通起来,人们可从任何方向自由上下,极大地方便行人安全过街,也为繁华街头增添一道美景。</h3> <h3>这是南街头东向(后街)街景。</h3> <h3>这是南街头南向(南门街)街景。</h3> <h3>这是南街头西向(大市街)街景。</h3> <h3>这是南街头北向(鼓楼前)街景。</h3> <h3> 水西桥,是建瓯市区首座跨建溪大桥,也是建瓯老城区与七里街新区之间的咽喉通道,始建于宋,尔后历代屡建屡毁,历经沧桑,直到1970年的那次大修,才将钢梁木面桥改建成混凝土结构桥。1994年再次进行拓宽改造,建一座新桥与旧桥合并双向行驶,使桥面宽度增加一倍还多。这是当今水西桥上的美丽景观。<br> 截止2017年底,建瓯城区横跨“三江两岸”建成或在建大桥已有9座。</h3> <h3> 这是七里街新区中山西路55米大道与205国道交叉口的大型交通环岛。在建瓯,类似这样的大型交通环岛已有三处。</h3> <h3> 这是205国道与水西路交叉点职业中专门口红绿灯。在建瓯,这样的红绿灯过去只有南街头一处,现已悄然增加到了16处,其中老城区9处,新城区7处。它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建瓯的繁荣进步和建成区面积的大幅扩张。</h3> <h3> 建瓯市去年就投放了一批崭新的混合动力公交车,部分替换了原有的老旧汽油车。最近又购进39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原有老旧汽油车将被全部替换。</h3> <h3> 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崭新漂亮造型新颖的公交站。</h3> <h3> 名曰“飞鸽出行”的共享单车,悄然出现在建瓯街头,给市民出行提供了健康环保的新选择。</h3> <h3> 在城市框架向水西、水南、东门、北门四个方向快速拓展、新区建设方兴未艾之时,老城区的修缮和管理也在全力推进。</h3> <h3> 这是刚刚完成“白改黑”施工的中山东路。它是东门出城通往东峰、顺阳、东游、水源、川石等东河片三乡两镇,并与城区北环路和高速公路东安大型枢纽相衔接的一条主干道。改造后的双向六车道以及精致的花圃隔离栏、人行道,成为当下建瓯又一条“高大上”的城区主干道。</h3> <h3> 色彩漂亮的吸水砖,首次在东门出城通道中山东路的人行道上亮相,煞是好看又好走,防滑和吸水是这种地砖的两大突出性能。</h3> <h3> 崭新的公交车行驶在崭新的东门道路上,配以崭新的路灯和路灯上大大的“福”字,她给行走在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带来满满的福气。</h3> <h3> 这是北门出城主干道“白改黑”以及人行道提升项目都御坪施工现场。在建瓯,同期正在围挡施工的还有西大街、管葡路、水西路以及二中口东瓯街。这些路段完成施工后,将极大改善主城区的交通状况,极大优化美化城区环境。</h3> <h3> 建瓯市委市政府对市区环境的整治提升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不仅“整”大街,而且“整”小巷,将一大批老城区小巷道的整治管理提上日程,强力推进。</h3> <h3> 这是刚刚完成路面改造的丁家巷,居民们行走在美观舒适的彩色沥青路面上,无不翘首点赞。</h3> <h3>这是将乐巷路面改造工程施工现场。</h3> <h3> 一座城市,规划是先行,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建瓯市委市政府一手抓“建”,一手抓“管”,正在打一场城市建设管理翻身仗。</h3> <h3> 汽车-----严格划线、编号、收费停放,违停强制拖离,最大限度减少了路面拥堵,提高了行车道的畅通水平和安全系数。</h3> <h3> 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同样严格划线停放、整齐摆放,违停同样强制拖离,确保了人行道的整洁、美观、畅通。</h3> <h3> 学生上学与大人上班两大高峰叠加,学校门口的交通乱像是城市交通最难治的通“病”。尤其建瓯实验小学,地处老城区最繁华且道路并不宽敞的中山路中段,乱像尤其难治。交警们想出有效一招,就是在高峰时段设立移动式临时红绿灯。这一招虽属权宜之计,笨重的临时红绿灯设备移进移出,值班交警也很辛苦,但它十分有效,最大限度确保了学生和行人在斑马线上的安全有序通过。</h3> <h3> 在建瓯,“厕所革命”也在加速推进。瞧,这座“豪栋口公厕”够卫生整洁、够豪华气派的,完全可与大城市的公厕相媲美。</h3> <h3> 建瓯城区人行道与主车道之间,全部加装或更换崭新漂亮的隔离栏,从硬件下手,有效解决人车混行的交通难题,在街面秩序的维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3> <h3> 去年以来,建瓯市委市政府谋划了总投资32.9亿元的“水美城市三江六岸”城市功能提升项目,总长15公里,规划分5年实施,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景观和市政生态三个方面,通过此举努力实现建瓯水岸复兴、生态复原、城市富强。该项目2017年7月开工以来,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同时推进,取得重要进展。</h3> <h3> 这是水南片区首段江滨大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管网铺设和人行道、绿化带等附属工程的紧张施工。</h3> <h3> 水南片区,是建瓯三江六岸水美城市的重要节点,也是继水西片区后的又一片开发热土,目前已有六个楼盘同时在火热开发中。加上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设施布局其中,加上水南塔、水南公园这一大片绿色生态天然屏障,加上三江口大桥、水南二桥以及江滨大道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水南片区将是建瓯市民可以期待的又一宜居之地。</h3> <h3> 这是建瓯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市政建设项目,既是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味的重大举措,也是建瓯以水点亮城市、做活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市民对此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期待五年后“三江”之间多座桥梁相继建成,六岸道路全面贯通,水美城市框架形成,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座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新建瓯。</h3> <h3> 向为家乡建设付出辛劳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者们致以崇高敬意!<br> 向热爱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在瓯市民和在外乡亲致以崇高敬意!</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