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独处是一种自由</h3><h3>你若问我怎样才能获得自由,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孤独或独处的时候。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而独处是一种行为状态,不管是孤独也好,独处也好,都给人一种负面能量的感觉,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种病态。但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两种状态都是极好的,尤其是身在现在这个忙碌功利的社会,如果能够有时间独处,学会正确理解并享受孤独,那么这个人其实就会拥有极大的自由。</h3><h3>考布斯基说:“一天不独处,我就会变得很虚弱。我不以孤独为荣,但我以此维生。”从这句话中,其实可以看出正确地看待孤独和独处,是对人有益的。当我们和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相处,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一丝拘束,拘束一产生,好像在胸口压了一口气,你要处处小心,处处谨慎,唯恐做错事、说出话,惹人恼。身份的不同,使你的交往方式也处在不停的转变中。除此之外,还要抵抗人性的复杂与阴谋,这样你也总会有好长一段的时间处于虚伪当中,或者就算不是虚伪,那至少不太真诚,八面玲珑,唯独成为不了自己。</h3><h3>人是群居动物,因为这个特性,又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人们往往看重和别人相处,因此我们的身份也不尽相同。当我们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们是子女,当这个时候,我们自然要承担起责任,面对着和父母之间的代沟,我们也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相处变得和谐。但是代沟还是存在,某一瞬间可能会引发矛盾,于是不得不去面对矛盾、化解矛盾。当面对上司时,我们是员工,我们积极努力,为的是把工作做得更好,但有时候工作中的失误,使我们不知道怎么和老板交代,要面对方方面面难以诉说的压力。当我们面对朋友时、面对同事时、面对不得不面对的人时,我们会收获很多,诸如情感、知识等。但我们也在无形中成为了不同身份的人,在这些身份中,我们游刃有余,而唯独欠缺了自己。因此,这时独处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自由才会凸显它全部的意义。</h3><h3>年轻人本该是最向往自由的,但是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自由是什么,他们觉得只要脱离了父母的掌控就是自由。我周围的朋友,或者说我观察到的群体,不管是处于什么年龄阶段,他们都很害怕独处。特别是年轻人,有女生一个人住,她害怕,言语之间的意思好像是,从前和男朋友同居,而现在男朋友因为忙事业去了外地,留下女生一个人居住,女生受不了这份孤独,受不了朋友离开的孤独等等。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也许是中国国情所致,但我认为,不能忍受孤独,看不到孤独或独处带给我们的正面意义,那么人的痛苦也就开始了。</h3><h3>我以前也很害怕一个人,我希望有人陪伴,一旦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我就变得浑身不是滋味。后来倒是接触了一些人,慢慢地琢磨出其中的滋味,志同道合的人毕竟太少,尤其是我这个身体状况,本身就要做更多的努力才能融进一个群体,但是努力并不会得到相应的认可,人家反而会觉得,反正我这种人也是没人理的,我就发发善心跟她做朋友吧!不能说人家的想法不对,从本质而言,这种人是很善良的,因为跟我交往,人家也要付出很多,比如耐心、同情心、友善心,走路的步伐自觉放慢、与我一起走路,还要不自觉地照顾我等等,逛街玩乐的心情不免大打折扣。以前的我不能理解,只顾自己的难过,但现在的我却能理解并感恩。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也确实和别人一样也有相应地承担很多,这种承担也让我不能自由,我和别人相处时,不论如何,我也在采用比较得体的方式去应付别人,不管是让人家放松也好、还是感到一点舒服也好,我都要改变自己固有的性格与方式,和别人相处的我,是我,也可以说并不是我。其实这种感觉,不仅仅是我这样一个特殊人士有的,每个人在和别人相处时,怕是都有改变自己的情况吧,只是程度不一罢了。而大部分人觉得这无伤大雅,就是喜欢和人在一起,不愿意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矛盾 ,害怕应酬,但更害怕独处。但人和人的相处不过就是极其偶然的一个瞬间,我们终会面对所有人离去,只留下我们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不能适应独处,那么身心不仅要备受影响与煎熬,而且浪费了有限的时间。</h3><h3>人在什么时候的孤独感是最强烈的?我认为是60</h3><h3>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时,老人脱离了社会岗位,儿女已经成年,必须要在外奔波打拼,常回家看看看似很简单,但其实确实很难,我必须承认,一些人,比如我自己,不是没有时间,确实啊,再忙有总统忙?也不是买不起火车票,而是心有余力不足,生活不易,身心疲惫,使我们不想动,哪怕睡一天觉也是好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爱父母永远比不上父母对我们的爱,任何年代都是一个样。没错,家是港湾,但是真的能让你放下所有吗?你的不如意、你的没出息、你的委屈与难题,真的能够跟父母说吗?说了,不仅自寻烦恼,还会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即使有些父母足够智慧,他们能给你安慰与鼓励,给你提供一个相对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你受到伤害的时候,他能不指责你,无私地给你温暖,但是这样的父母在安慰你以后,他们的痛苦与折磨未必比你轻,何苦让他们承担你的生活呢?有时候,我很心疼中国的父母,他们没有自我,一味地为孩子付出,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无私,多数父母还是想要掌握孩子生活的,他们不认可孩子的生活是自己的,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家庭责任感,而不认可它只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什么事情告诉他们,他们的本意是想分担,但恰恰忽略了他们可能解决不了孩子们的问题,反而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他们希望儿孙满堂,四代同堂,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是时代已经变化了,很多孩子成年了几乎不可能时时陪在父母身边,都要远走他乡,去奔生活。很多老人不免孤独,孩子也更添愧疚,觉得自己不孝顺,最重要的是老人自己会在一次次希望中而产生失落感。而如果老人可以更注重自我一点,更“自私”一点,享受一个人或和伴侣的时光,去实现自己年轻时因为孩子而未能实现的理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只是睡觉、看报纸,只要自己觉得开心,那么我觉得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是浪费时间。</h3><h3>我想说的是,人们总是想通过别人而让自己获得满足和快乐,但实际上,人群是很难让一个人做自己的,不管那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如果能通过自己而获得快乐,那么实际上这是一种最大的自由和幸福,而善于独处,善于正面看待孤独、回应孤独,这就是通过自己获得快乐和满足的一种方式。</h3><h3>人性的复杂往往是在群体中,而独处可以使人心恢复宁静,远离一切喧嚣,重获最原始的自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