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马宇丹😊

<h3><h3 align="center">作者:郭庆辰 郝敬爽 何欢</h3></h3> <h1 align="center">一</h1> <h3>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让我去看他的科研材料,指点指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说不了假话,说不了拐弯话。</h3> <h3>  “你的材料往前推30年,不先进,往前推20年,肯定落后。”</h3> <h3>  朋友很有涵养,既没翻脸,也没说难听话,但不再管饭,客气了几句,把我打发走了。</h3> <h3>  “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种风格,值得肯定。但不能与时代脱节,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h3> <h3>  过去讲“不出品种正常,出品种反常”。现在是“出品种易,推品种难”。估计这位朋友:材料现在进区试都难。</h3> <h3><h3 align="center"><b>育种江湖路</b></h3></h3> <h1 align="center"><b>二</b></h1> <h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小闫(闫汝涛老师)在育种界异军突起,更坚定了任总(武威博盛种业总经理)的信心。117个国审品种一“下号”,他就飞到海南来了。三天行程,三项任务 与高手过招,向专家请教,请朋友吃饭(和朋友交流)。</h3> <h3>  育种家最忌闭门造车,不了解市场,不懂生产,品种审了也没用。任总一来,大家很容易聚在一起。2018-2019年度,海南持续好天气,温度明显高于往年,玉米生育期提前。3月中旬,许多人南繁工作就结束了。留在海南的人,要么是加代,要么是播种偏晚。</h3> <h3>  万院长(武威农科院原院长万廷文)来了。万院长是无冕之王,虽然没有堵纯信和程相文二位专家名气大,但吉祥一号、武科2号在黄淮海也是大品种。当时四大公司运作郑单958,严防死守,不好钻空子,武科2号成了万能品种,只要是白轴,都可以装,稳当,产量不低,不出事。万院长1977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和孙其信校长是同班同学。他和任总也是30多年的挚交。万院长讲话,我70%能听懂;任总讲话,50%听不懂;他们二个交流,基本听不懂,好在小闫穿插翻译,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万院长的总体意思是,搞育种要与时俱进,种质资源创新是育种的生命。</h3> <h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万院长今年已经64岁。我到他地里看过他的材料,大多欧美系,坚持走洋×洋之路。战胜对手易,突破自己难。万院长敢于否定过去,打破传统杂优模式,探讨新的育种思路,难能可贵。</h3> <h3><h3 align="center"><b>江湖路上:任总和万院长</b></h3></h3> <h3>  刘毅来了!“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刘毅从事玉米育种工作30年,前25年一直在打基础,近5年才开始发威。Polato(柏拉图)说:Time needs slowly precipitation(时间需要慢慢沉淀)。刘毅大概就是这种厚积薄发的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去年在新疆审了3个品种,在陕西审了1个,今年还将在西北、东北审品种。</h3> <h3>  你吃了三个馒头饱了,前两个馒头没白吃。刘毅的育种理念以一贯之:功到自然成。</h3> <h3><h3 align="center"><b>江湖路上科技之光:DH1119VS先玉335</b></h3></h3> <h1 align="center">三</h1> <h3>  “我们国家玉米种植面积5-5.5亿亩,年制种200-250万亩就够用了。今年制种面积200多万亩,详细面积不好说。甘肃大约110万亩,张掖90万亩,武威10万亩,酒泉10万亩,还有一些零星制种。制种费用压不下来,张掖保证亩收入2550元,武威2400元。新疆严查转基因,种子管理部门每亩收入500元保证金;一旦出问题,作为日后赔偿金,新疆制种面积下来了,加上西北其他制种,不会低于200万亩。”任总侃侃而谈。</h3> <h3>  “我们公司今年制种5000亩,代繁4000亩,自育品种1000亩,为了降低风险,代繁8个品种,每个品种500亩。有些小公司,没有经济实力,还想一口吃个胖子,盲目扩繁,制出种来他不要了,一下把基地公司砸死了。有的公司对自身品种缺乏认识,拿垃圾当宝贝,胡乱上量,品种臭了,乱找麻烦。他千方百计找基地毛病,这个不合格啊,那个不达标啊,耍无赖,让基地承担风险。品种制出三年了,还调不完,款付不清,这种事情不断发生。”垃圾品种不仅坑农害农,还坑基地公司。</h3> <h3>  “基地公司日子不好过啊!”我们深受感动。</h3> <h3>  “种子紧缺年份,基地公司可以摆谱,他们求你。现在种子年年积压,稍有不慎,就会翻车。我们公司26人,年费用200万,如果代繁5000亩,亩产800斤,每斤0.5元利润,挣200万,持平,没有盈余,生产型公司都是硬扛着往前走,日子都不好过。”基地公司有自身难处。</h3> <h3>  基地是品种的晴雨表,基地没有制种,吹得再神乎其神也是白搭。</h3> <h3>  “大品种有哪些?”问</h3> <h3>  “大公司自己有基地,自己制种,我们说不来,代繁品种面积大的有:958,武科2,世宾338,金庆707,和育187,大德216,天农9号,京科968,良玉99,德单5号,兴丰68,太玉339,优迪919,宏翔998,伟科702等”看来还是没有突破性品种。</h3> <h3>  “东北公司,母本大多像6WC,父本类和育187或金庆707,大多大同小异。”看来修饰育种还是重要育种手段。</h3> <h3>  “黄淮海公司,类郑58,类昌7-2的自交系多不多?”问。“几乎看不到。958过了保护期,可以随便用,不用再模仿。黄淮海地区品种多如牛毛,面积都不大,我们连名字都记不住。比较集中的有几个,DH605,303,505,808,DK653,德单5号,农大372,今年958、武科2又有抬头。”</h3> <h3>  “你认为黄淮海将来会是哪种模式!958、335、605?”问</h3> <h3>  “这个你们最有发言权,我们正想问你们这个问题呢。”答</h3> <h3>  困惑,公司在困惑,育种家也在困惑。有人说,605是开历史的倒车!倒车一年开出了1700万袋,开的有水平。</h3> <h3>  “被农民认可的品种就是好品种;能出好品种的杂优模式就是好杂优模式。”小闫在育种上没有条条框框。</h3> <h3>  “套牌品种还有没有?”众问。</h3> <h3>  “有,但越来越少。生产套牌品种风险大,利润空间小,经营套牌品种也不挣钱。种子企业越来越正规,套牌品种的存在大概和“药神”一样,不合法,不合道义,但合情。低价位向农民普及了优良品种。”</h3> <h3>  “甘肃三千万公司有多少家?”</h3> <h3>  “七八十家吧”</h3> <h3>  “上科研的多不多?”</h3> <h3>  “不多。”</h3> <h3>  “纯生产型公司是否会自生自灭?”</h3> <h3>  “这个不好说,‘不上科研等死,上科研找死’,业内不是流传着这一句话吗?科研不好上,首先是人才问题,一说上科研,许多单位还聘一个退休教授,他在职时都搞不出品种,退休后能出品种吗?我们请了一个小闫,立见成效。”任总说的有板有眼。</h3> <h3>  “科研有个积累过程。没有多年的循环改良,没有优良基因的聚积提高,不会一下子暴发,一下子冒出个好品种。”小闫补充道。</h3> <h3>  “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这么多中小公司是种业乱象,资本只有走向垄断才能产生巨大效益。没有了这么多经营型小公司,生产型公司就存在不下去了。出路只有两个,要么被大公司吃掉,要么出局。”任总教书出身,有理论功底。话题自然而然转到博盛科研。</h3> <h3>  2018年在三大区审了7个品种,(东北德3熟期1个,金庆1个,西北5个);2019年还有6个待审品种。这些东西科技含量高,杂优模式新,引起业界关注。</h3> <h3>  盛玉808在甘肃两年区试中,亩产1083.3kg,增产点率80%,超对照6.1%,居第二位,第一位是先玉515.</h3> <h3><h3 align="center"><b>江湖路上科技之光:郑单958VS盛玉808</b></h3></h3> <h3>  “扎根西北,推进东北,布局黄淮海。”这是博盛的战略构想。</h3> <h3>  “西北玉米种植面积不大,制种面积大,在西北下功夫,有意义吗?”我们不解。</h3> <h3>  “西北是个天然黄金玉米带,生产玉米产量高,品质好,但没有引起育 种家的重视。甘肃有至少1000万亩玉米,宁夏400万亩,榆林150万亩,内蒙古河套地区也有800-1000万亩。这个区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一般亩产可达800-1000kg,最高亩产可达1300kg。以甘肃为例,过去品种比较单一,中单2号——沈单16——335.大丰30打了个擦边球,没形成气候。335以后,这个区域一直是先锋公司的天下,其他公司品种很难与之抗衡。最近先锋公司又推出了先玉1225、先玉1321,比335又上了一个档次,有望成为大品种。”</h3> <h3>  “你认为在这个区域,未来玉米发展的方向是什么?”</h3> <h3>  “机收籽粒。”回答地很肯定。</h3> <h3>  “是不是矮密早类型?”</h3> <h3>  “在西北,熟期和脱水都不是问题,关键是站杆问题。4月10号播种,10月10号收获,180天,收获时自然水分会降到20%以下。335在甘肃生育期125-130天。西北玉米产量提升空间还很大,这里除了红蜘蛛,没有其他病虫害,不存在转基因问题。”</h3> <h3>  “玉米是C4作物,如何拉长生育期,充分利用光照资源,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打造‘铁杆’玉米,这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小闫有思路,目标明确。</h3> <h3>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榆林的陈章经理、宁夏的许军经理、内蒙董福贵经理,都有类似想法,许经理称之为“超级335工程”,董福贵老师称之为“西北黄金带战略”。</h3> <h3>  “博盛未来有什么打算?”</h3> <h3>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我们有5000亩固定基地,还可以扩大,有2万亩的加工能力,自育品种出来了,首先加大推广力度,打造博盛品牌。明年自有品种面积至少上到3000亩,代繁不超过2000亩,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优势就出来了。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以闫老师为首,招聘年轻学生,在海南建一个科研基地或者直接买一个科研基地。</h3> <h3><h3 align="center"><b>育种江湖路:路在何方?</b></h3></h3> <h3>  编者按:作者系跨界玉米育种家,就职于某高科公司,育种思路活跃,理论功底深厚,育成跨越性品种,关注各生态区玉米品种之演替趋势。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玉米品种科技之未来动向---育种的奥妙和真谛:玉米生态区域多,品种模式不可能走一条路,请大家细细品味文章之意境,共勉共进。</h3> <h3><h3 align="right">2019.3.3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