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习力生长看得见”参会记录

春暖花开

<h3>  2019年4月16日我有幸参加南京市小学数学探索“学习力生长”的课堂样态研究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由南师附小仙鹤门分校承办,该活动的主题为: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 </h3><h3> </h3> <h3> 首先我们聆听了三节展示课,分别为一年级的《数宝宝回家》;二年级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三年级的《认识小数》。这三节课从横向来看都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从纵向来看具有螺旋上升的关联。这三节课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第一节课是让孩子在数轴上找到数宝宝的家、第二节课是让我们对口算知识的的教学进行重建、第三节课认识小数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孩子得到成长。</h3> <h3> 随后周艳老师向大家进行《让学习生长力看得见》的主题汇报。让我对学习生长力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首先她从学习力的三层次六要素方面进行阐释,其次从三个维度介绍了数学学科特有的学习力,最后给我们提供策略可以从三个方面让学习力看得见。</h3> <h3>  接下来由各位大咖为我们掀起本次活动的高潮,通过大咖之间的的辩驳,使我看到小学数学界百花齐放的教育思想。</h3> <h3>  首先主持人余颖老师要求,就丁爱萍老师的提问,即一个班级当中孩子的学习能力参次不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达到这种教育效果的最优化?这一问题进行解疑。这个问题谈到孩子的差异化,我们如何让不同的孩子在课堂上得到发展。</h3> <h3> 一节数学课可能先要思考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说孩子当下在哪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要走到哪里,学生到达那里之后,还可以继续走到哪里?孩子在上课之前并不是零起点,教师要唤起孩子的前经验。(周卫东)周老师的回答对差异性问题似乎没有解决。</h3> <h3>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想法过来,然后通过交流,我们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往上的提升,这就是学习的生长。通过一个合适的任务驱动,让孩子展现出他现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基础,然后对知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这就是看见了生长。关于差异性的理解,即老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把最真实的东西表达出来,然后面对这种差异化的理解去讨论探究。(张齐华)</h3> <h3>  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我们要给于孩子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学生何时生长,怎样生长,我觉得教师还是第一发言人,第一主宰,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把握课堂中间稍纵即逝的健康生长的空间呢?所以每个老师有自己不同的距离。(贲友林)</h3> <h3>  等待</h3><h3> 学生学习力生长是一种缓慢的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节课上学习力的生长状态、速度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老师应该用一个等待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问题。(陈静)</h3> <h3>  支撑</h3><h3> 我们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一是谁看得见。第二是你看见了什么,第三个是你怎么看见。</h3><h3> 第一个问题老师、同伴和自己看得见学习力的生长。第二个问题看见了思维的变化。第三个问题需要土壤、阳光和雨露。(张齐华)</h3> <h3>  出手</h3><h3> 教师要出手将多样化的想法建立联系,将学习之前的经验和学完这节课的想法进行比较,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原先想法的拓展与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学习没有发生,学习力就得不到生长。(贲友林)</h3> <h3>  听了这么多大家的观点,我有一点体会,就是首先要承认孩子的差异性,其次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让不同的孩子学习力都有生长,最后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很高的情商,要能关联课堂的新知识的生成和学生在课前的前经验知识,让学生能实现在自己原先想法的拓展。</h3> <h3>  最后市教研员朱宇辉老师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的价值。</h3>

学习

生长

孩子

老师

看得见

学生

课堂

三节课

我们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