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已垂垂老焉------四十周年同学会有感

王超

<h3>  最近才注意到一个跟我有关的诡异现象:凡是我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包括王户口村小,塘下小学,下范初中,甘溪五七高中,浙师大东阳教学点,一个不剩,全军覆没,就连我毕业后上班的第一个单位罗屏中学,也被撤并到吴宁二中,从此消失了!沾谁谁倒霉?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以致我开始怀疑人生!老婆更戏称我是“灭绝师公”,说我如果修炼成精,那可不是人类的福音!😥😥😥<br></h3><h3> 母校不在了,仿佛是没娘的孩子,难免有种无依无靠的落魄感,让人欣慰的是,树虽然倒了猢狲却没散,老师、同学大多健在,还常有联系,师生情同学情非但没有因母校不在而烟消雾散土崩瓦解,反而如一坛老酒,越陈越醇香,回味更久远!</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h3> <h3>  以参加“杜鹃花节”的名义,部分同学相聚磐安高二乡。</h3><h3>  </h3><h3>  </h3> <h3>  丁耀明诚邀部分同学欢聚武义花田小镇和大红岩景区。</h3> <h3>  缘于吕为苗邀请,部分同学及家人欢聚磐安风涯谷。</h3> <h3>  这个周末(四月二十、二十一日),我们原浙师大东阳教学点中文一班的同学们又欢聚金华,隆重召开第三次同学会了!屈指算来,同学结缘于1979,一晃已经四十周年了,怎不让人扼腕叹息?光阴如梭,岁月如歌,人生苦短,时不待我啊!如果再这么晃一晃,估计我们这些老同学十有八九都被晃没了,就算硕果仅存,也不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h3> <h3>  浙师大东阳教学点,其实是朵奇葩,它的前生是东阳五七大学,送走我们这唯一一批师大学子后它就淡出江湖,改称“东阳教师进修学校”继续存世,现在则扩建成国家重点技校“东阳职业技术学校”。独此一届,类似东阳话里的“独头火炮”(爆竹也称二踢脚里面的次品),只有“呯”,没有“啪”,究其因,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978年是文革结束后正式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为了应对招生扩容,高校办学条件又跟不上的问题,浙师大临时在兰溪,金华,东阳等地增设了一些类似分校的教学点,开学时间居然是1979年的春季,比正常招生入学晚了整整一个学期!就是这样一个堪称空前绝后的应急办学模式,居然让我们这批人遇上了,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喜的是终于可以跳出农门,变成吃公家饭的人了;忧的是许多同学包括我都已经在高考复习班比较系统规范复习了一个学期,收获之丰硕,几乎超过小学到高中的整整十年,大家对来年再考信心满满,结果突然被一纸扩招录取通知书收编到一个不伦不类的临时教学点,实在心有不甘!不过最后还是没敢横下心来赌命运,万一第二年考不上呢?</h3><h3> 这就是命中注定,让我们今生有缘,中文一班五十多位同学于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东阳,度过两年半的美好时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绵绵今生不断!</h3><h3> </h3> <h3></h3><h3>  更为奇葩的是,我们这一届师大学生,同学之间年龄跨度特别大。应届毕业生大多十七八岁,上学的十来年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正经上过一天课,更不明白高考和大学为何物,凭着小聪明小运气稀里糊涂就进了校门;历届的尤其是老三届的,则因原来的高校招生制度被废除,高中毕业后就被挡在了大学校门之外,从事着各行各业,大都已经结婚生子,年龄几乎大了应届生一倍,记得最“高寿”的三位同学1979年读大一时就已经33岁,现在都73岁过了古稀之年了,分明就是两代人济济一堂同窗共读啊,是不是很夸张?😄</h3><h3> 也许是岁月能淡化年龄的差异,出现在同学会现场的,除了早已退休的老人,就是行将退休的半老男女,大多头发稀疏,两鬓斑白,脸上写满故事,表情淡定从容,恰同学少年,都已垂垂暮年矣!</h3><h3>  </h3><h3>  </h3><h3> </h3> <h3>  前几次同学会都安排在东阳举行,这次之所以改在金华,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我们看似没了娘的孩子,其实亲妈一直在金华的,也从来没说不认我们这些孩子,我们的许多重要档案资料都在她老人家那里保存着呢,早先不在的那是养母。时隔四十年,补办一场迟来的认亲仪式不但合情合理,而且非常紧迫,大家都不年轻了,有生之年能寻根探源认祖归宗也算美事一桩,幸甚至哉! 👏</h3><h3>  </h3><h3>  </h3><h3>  </h3> <h3>  同学会的组成部分,到智者寺沾点智慧、能量和运气!</h3> <h3>  同学们入住的金华标志性老牌酒店“望江饭店”。</h3> <h3>  同学会既定节目,参观中国婺剧院,金华博物馆,金华城市展示馆,八咏楼,万佛塔等。</h3> <h3>  这次亲临现场的同学一共有42位,除了英年早逝和失联的几个同学,很遗憾还有同学因为公务缠身或既定的出境旅行无法前来!老同学久别重逢,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已如止水的内心又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无论飞黄腾达,还是坚守平凡,无论是市长局长,还是老班长副家长,无论年逾古稀,还是渐近花甲,都卸下面具盔甲,返璞归真,本色示人,没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没有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不再愤世嫉俗攀比较劲,不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称兄道弟,勾肩搂背,打情骂俏,谈笑风生,返老还童!除了美好的回忆,说的最多的是养生保健家庭儿孙!说到动情处,老泪纵横,感叹唏嘘!真如歌里唱的:老同学,说不完的话,老同学,时光雕刻的花,老同学,最真最美的笑,老同学,喝不够的酒!</h3> <h3>  浙师大档案馆的电子资料库里面终于找到本班同学名单,其中赫然就有本王名字,有图有真相,从此不再怀疑自己是路边捡来的野孩子,养母不在了,亲妈还在,俺是老妈亲生的!✊✌️😁</h3> <h3>  虽然有点模糊,却是要存入电子档案的,终算留下了一点曾经到访过老妈家的蛛丝马迹!😂</h3> <h3>  沈兵,李玲同学即兴在电子档案馆里存储书法、语音,分明是想刷一下存在感,也藉此证明自己也是嫡出,只是从小寄养在养母那里太久罢了,以后老人家可不能再看走眼以为还是邻家孩子!😊</h3> <h3>  按照这张宗谱脉络,我家老马同志当年就读的丽水师专,其实就是浙师大丽水分校,不但跟我师出同门,还是同年毕业的师兄妹,缘分啊!(这里可以有背景音乐《梁祝》时隐时现)。若无相欠,怎会遇见?上辈子肯定就是一对欢喜冤家,怀疑她曾经借我钞票没还!😂😄</h3> <h3>  同学会最大的赢家是两位女神,大家凑的那点份子钱都进了她们的荷包了!😤😤😤</h3> <h3>  老王硬往里面挤,劫财又劫色,企图鱼和熊掌得而兼之,一样也不肯落下!看他春心荡漾志在必得的样子,自我感觉不是一般的好,难道是中文二般(班)的?😄</h3> <h3>  瞧这两口子!</h3> <h3>  楼初阳同学驾驶城际轻轨送同学们前往下一个景区。</h3> <h3>  有道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为期两天的四十周年同学会将在浙师大杏园食堂三楼的“师大人家”餐厅落下帷幕,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之余,王同学梳理了一下我们同学会的运行轨迹,结果发现几乎就是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翻版-----过去,我们先后开过两次同学会,间隔大致都是十五年,会址都选在接地气的县级市东阳,人气不能说是旺,简直就是相当的旺啊!现在我们又召开了第三次同学会,时间间隔不到十年,选址眼光有较大提升,到了地级城市金华,到会同学基本跟以往持平,略有缩减;这次同学会还没落下帷幕,第四次同学会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据同学会筹备组高层透露,将来的同学会要采用小步快跑的形式,间隔时间缩小到一年左右,到会人数不太乐观估计会有进一步缩水趋势,难道是紧迫感危机感起了作用?另外选址品位明显更高端大气上档次了,据说直接圈定天堂城市杭州,据说而已。这事整的,大家还没来得及歇一口气,就得未雨绸缪,要为后面第五第六次同学会选址问题提前布局了,否则临时抱佛脚难度系数不小,不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都感觉有点不合节拍了!最终上月球开同学会收官篇也不是没有可能滴,不是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吗?😄😄😄😄</h3> <h3>   感谢,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遇见同学们,感谢,有你们陪伴度过了两年半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谢,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次重逢!感谢金华同学为举办这次同学会的辛勤付出!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们同窗结缘四十周年,说我们是国家由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见证者参与者似不为过,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奋斗的一代,我们没有虚度年华,我们不枉今生!我们自豪,我们骄傲!<br></h3><h3> 真想让时间定格在这两天,不想说再见却终于还是依依话别,同学们相互叮嘱,保重身体,多多联系,且行且珍惜!但愿下次团聚不会太远,四十年太久,只争朝夕!✌️</h3> <h3>  参加了一场同学会,我脑洞大开,活得更明白了→_→→_→从今往后,不羡神仙鸳鸯,但求健康平安!笑看人世浮华,我自不争不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