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参拜真迹尧王庙 </h3><h3>断壁残垣荒草淹 </h3><h3>春风化雨数千载 </h3><h3>儿孙哀戚泪满面 </h3><h3>今秉佛陀妙法意</h3><h3> 恢复重建古来现 </h3><h3>望果明觉坚信念 </h3><h3>一路悲行菩提愿</h3> <h3>尧陵禅寺简介:原名崇圣寺,始建于洪武四年。 位于东平县梯门镇芦泉村东,美丽的九顶凤凰山下。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第4期 ),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大殿3间,面阔14米,进深 8.7米,高9米。墙为砖石结构,内有8根石柱支撑,7架梁,木结构,立山灰瓦顶。石柱上刻有明代嘉靖七年重修崇圣寺题记及后魏村杨氏族人等捐资人,在嘉靖十六年重修时更名为尧陵禅寺。寺内现存嘉靖十六年重修残碑,此碑仍能看出是由3位进士分别篆刻、撰文和书丹。院内有距今600余年银杏树1株,树围3.2米,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h3> <h3><br></h3><div>尧王故事</div><div>《东平民间故事集》里有一篇叫《尧王虚墓八百》的传说就来自于尧陵禅寺中的尧帝,至今在我们农村还一直流传着一个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小故事像:鲤鱼打鼓、扁担开花、山斗石马跑等等,看来老宗宗们留下来话有时候也并不是空穴来风。</div><div>传说尧王乃父系社会后期陶唐氏部落联盟领袖,五帝之一,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建都于今山西平阳。由于他勤劳、节俭、开明、爱护人民,以德治天下,倍受四方拥戴、万民敬仰。人们认为,他生前带领大家治水、渔猎耕种,烧窑制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死后,葬到哪里,那里的百姓照样会得到他的保护和恩典。所以,尧王死后,有近大臣便悄悄的把他的尸体运往山东,不料消息走漏,当地人尾随追来,每每快追上时,山东百姓便双手捧纯净黄土筑成陵丘,堆集假坟。到东平一带已设虚墓八百。然山西人仍穷追不舍,眼看快要追上,时值四月初八,恰逢当地芦泉集会,集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有唱花戏的、敲锣打鼓的、买卖东西的、看热闹的······,有位老渔翁挑着鱼挑看敲鼓的 ,不小心一条鱼蹦到了鼓面上:一人挑着扁担卖完东西准备回家,看到卖花的,便买了两朵顺手插在扁担的两头系绳索的地方,山西百姓看到这些情形很是欢喜。这 这就有了“鲤鱼打鼓”、“扁担开花”的传说。</div> <h3>当继续追至东平现在的石马村,看到石马带着响铃在跳舞,忘神停留观赏,此时,山东人已将尧王的棺材抬至芦泉村的东北山中,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声巨响过后,山体裂开一条缝隙,山东人立即把棺放入,缝隙竟慢慢又合上。此山也因此而得名:尧王墓。据说后来山西人还是不甘心,又派小队人马,打探尧王葬身之地,秘密询查到尧王之墓,发现墓上长了一片麦秸亭儿草,这种草儿在这块地方并不多见,于是他们以此为标记,潜回老家,搬来大队人马,准备抢回尧王之龙体,来到一看,那不多见的麦秸亭草已是满山遍野。再也无法找到尧王的真棺,尧王就永远留在了芦泉村东九顶凤凰山下。 如今,当年那些假墓有的还依然存在。</h3><div><br></div><div>刘老师 修改定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