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4月15日早上,我们一行十五人在长沙汇合飞往宁夏,经过二个多小时航程到达银川。宁夏地导接团后,我们开启西北之旅第一站一一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美好旅程,参观誉为“东方史前考古摇篮”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水洞沟]。</h3> <h3>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h3><h3>图:水洞沟南门</h3> <h3> 水洞沟遗址,三万多年的远古文化和数百年的长城文化交相呼应,还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文化相杀相融,土林景观和高峡平湖完美结合,大漠边关和江南秀色相辅相成。</h3><h3></h3> <h3>水洞沟景区示意图</h3> <h3>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现、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h3><h3>图:水洞沟遗址博物馆</h3> <h3> 史前博物馆采用了高科技手段,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的唯美和逼真,让人震撼。</h3> <h3>图:水洞沟人头骨</h3> <h3> 从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出来,右边下坡就是水洞沟村遗址。</h3> <h3> 水洞沟 全长60公里,沟宽50-200米,沟深6-14米。由于沿河有泉水溢出,形成许多小洞,故称“水洞沟‘’。</h3> <h3> 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与“张三小店”有着密切的关系。1923年6月,42岁的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与桑志华从天津联袂北上,到达水洞沟,住在“张三小店”。德日进与桑志华在水洞沟发现和发掘的远古旧石器和一些动物化石。</h3> <h3> “张三”名张梓,灵武水洞沟人,兄弟4人,因排行老三,故人称他为张三,称他开的小店叫“张三小店”。</h3> <h3> 据说,在20世纪20年代,水洞沟遗址所在地区几无人烟,“张三小店”可能是水洞沟唯一的现代人工建筑。</h3> <h3> 在这个小店里,在张三夫妇的友好接待和配合下,德日进和桑志华在水洞沟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新篇章,完成了推翻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论断的伟大创举,张三和“张三小店”同德日进、桑志华一齐载入了发现和发掘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史册。</h3> <h3> 在“张三小店”门前塑有德日进、桑志华、张梓胸像,在小店中标有的日进、桑志华住房、张梓夫妇住房及店房、厨房、马棚、羊圈及临时存放发掘石器的地点等标示牌。</h3> <h3>水洞沟原住民窑洞</h3> <h3>水洞沟考古一、二、七号发掘点。</h3> <h3> 建国后,国家及宁夏有关部门先后几次对水洞沟遗址进行发掘。1960年,中国和前苏联组建的中苏古生物考察队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一次发掘,出土了约2000件石制品。</h3> <h3> 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先生率领的考察队再次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第一次明确了水洞沟遗址"包含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不同时代的遗存"。</h3> <h3> 1980年,宁夏博物馆和原宁夏地质局区域地质队调查队组成联合发掘队,出土了63件动物化石,6700余件石制品。经过上述四次系统发掘和研究,国内外学者公认,水洞沟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对该地区乃至周围地区以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3> <h3> 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h3> <h3> 参观完水洞沟考古遗址,顺着沟底走,就是明代古长城。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h3> <h3> 水洞沟地区又是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h3> <h3> 来到长城脚下,使我想起伟人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诗:</h3><h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h3><h3>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h3><h3>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h3><h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h3> <h3> 景区的明长城为土夯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明长城西至入黄河巨龙的长城小龙头称为两龙交汇处,东至盐池境内。</h3> <h3> 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h3> <h3> 登上长城美女们,你们真棒!你们脚下就是宁夏、内蒙古分界。</h3> <h3>长城观景台</h3> <h3>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于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以及今甘肃以南大片土地,沿河“筑四十四县城”,于今长城北筑浑坏障,不知是否于此筑长城?</h3> <h3>长城下的骆驼、草场。</h3> <h3>内蒙古野性草原</h3> <h3>走进野性草原人家</h3> <h3>同行的帅哥、美女们在草原内蒙人家留影。</h3> <h3>草原骆驼</h3> <h3> 据《隋书》载:“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命崔仲方征发民侠于朔方(隋代的朔方为今陕西横山县)、灵州(今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距绥州(今陕西绥德),南至勃出岭(今陕西绥德东南),绵亘七百里。”其中“东至黄河”是指起自于今横城向东。</h3> <h3> 明代于这一带筑长城时,就地取材,多用黄土10至14厘米夯层,其夯筑时之可以沿河而筑,为取水方便,其靠近黄河用水,黄河水本为紫铜色,长城及其它设施筑成后,呈现紫色,故又有“紫塞”之称。</h3> <h3>古长城边高压电缆线塔与古长城相融</h3> <h3>长城脚下的牧家乐</h3> <h3> “紫塞”蜿蜒于岗峦层叠和山涧沟壑之中,似巨龙起伏,蔚为壮观。</h3> <h3> 水洞沟景区的芦花谷长三公里,芦花谷内芦苇摇曳生姿,走在其间的小路上,游客陶醉在那苇荡丛中。</h3> <h3> </h3> <h3><h3> 登上红山湖坝顶,眼前呈现的是高峡出平湖的景观,这座湖因位于红山地区,所以名为红山湖。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湖面天空鹰鹤翱翔,水面上鸳鸯、野鸭游弋。</h3></h3> <h3> 红山湖内绿波荡漾,游船往来,水岸长城,站在游船上观赏雄伟的古长城,别有一番情趣。</h3> <h3> 在这一片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里,出现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的湖泊实属罕见,更为难得的是崖对岸的明长城蔚然屹立!</h3> <h3>此地,也是影视剧《大话西游》取景地。</h3> <h3> 体验水洞沟古老的交通工具,乘马车、骡车、骆驼、竹筏、还有拖拉机。</h3> <h3>行驶中骡车</h3> <h3>前行中经过跑马场</h3> <h3>同行的旅行社美女老总</h3> <h3>四角绵羊</h3> <h3>乘坐骆驼景区交通车游览古长城,别有一番情趣。</h3> <h3> 吃完的玉米棒,棒子可不要丢,喂骆驼可是好东西。</h3> <h3> 喝了摔碗酒,不虚长城行。向藏兵洞出发……</h3> <h3> 水洞沟古长城依山傍水、借助高15-18米的大峡谷和独特的地上长城,地下藏兵洞、守军城堡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这也是水洞沟遗址旅游区的一大独特的亮点。</h3> <h3> 藏兵洞连接红山堡大峡谷与红山堡城障,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h3> <h3>藏兵洞,我们来了。</h3> <h3> 红山堡,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命为“红山堡”。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秦筑,距今已有500多年。</h3> <h3> 红山堡,南北长约380米,东西长约320米;瓮城长30米,宽20米。堡内住军251名,设守堡官员一名,操守官一名。</h3> <h3>红山堡将军府</h3> <h3>摄影/青藤</h3><h3>文字/青藤</h3><h3>相关历史资料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