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非常幸运,坐在家里就能走进名师课堂,再一次感受课堂的魅力。两天,4个模块,9节课,2个讲座,4次研讨,两次分享,不知道多少次的头脑风暴,两天的时间一直处于思考之中,在过程中,有些激动,有困惑,有兴奋,有混乱,最后还是意犹未尽。</h3> <h3><br></h3><br><h3><br></h3> <h3>由于我还没有教过高年级的课程,关于小数和分数的课程我都是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去听这样的两节课,我不知道孩子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所以听的之后认为很酷,很有道理,但是没有更多的感同身受。觉得自己和孩子们都很幸运,在以后我们学习小数分数的时候,一定会少走许多弯路。</h3> <h3>认识数在小学教材中是阶段性教学,认识20以内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1000以内的数,认识万还有大数的认识。这些知识我都已经讲授过,所以对这部分内容深有感触。以前我在备课的时候有很大的困惑,我们在认识20以后就直接认识100,那21到99之间的数哪去了?从101到999之间的数哪去了?从1001到9999之间的数哪去了?这些知识的缺失会导致孩子们数数在拐点处存在困难,在数感的培养上有很到的困难。</h3> <h3>在刘延革老师的总结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在讲千以内数认识的时候,是对百的应用,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其实是那些以前我们有所忽略的三位数,然后才是认识“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用刘老师的话说,这节课就是“千”来跟孩子们招招手,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其实不是教材没有编写这方面的内容,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教材和教参的研读还不够。这让我想到了我最近跟王丽杰老师的沟通,也让我明白的研读教材应该如何读,如何读懂编者的意图,让我成长了许多。</h3><h3><br></h3> <h3>从前我还有个困惑,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每天一次次的摆小棒,拨计数器,真的有用嘛?小方块和小棒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位值板和计数器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孩子们的数感这么差?到底应该如何去交这一方面的问题?今天我找到了答案,数的本质一个是描述数量的多少,另外是描述数量关系的多少。我们现在所学的大多是数量,在认识数的时候孩子们其实是缺少生活经验的,尤其是千,万这样的大数,对他们来说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远。所以就需要我们给孩子们更多的情景,给他们更多的直观感受,而小棒是能给孩子们更多感受大小机会的半直观模型。而我们在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用的是小方块的模型,而这一模型主要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所以孩子们对十进位值方面并不存在困难,而是在感知数的大小方面存在了问题,这是我要调整的方面,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就像讲小数的时候人民币模型和米制系统模型的争论一样。</h3> <h3>数学的本质在于创造,创造的本质在于自由。这句话真的给我很大的冲击,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求孩子们创造,却没给他们自由。这两天我一直在观察孩子们上课的状态,看得出来,每一个孩子都想做到最好。如果我作为班主任我也会把最好的孩子放在外侧,什么是最好的孩子?坐的笔直,不会抖腿,不会有小动作,不会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听话。可是,他们确很少举手发言,很少将自己的思想投入到课堂中去,那是真的参与课堂了吗?这些好孩子往往是学习成绩好的,因为他们听话,听话得满分很容易,但是好的想法,新的创造,怎么都是那些我们口中淘气的孩子提出来的呢?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到底我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氛围,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他们?其实校长的话能解释一切,数学课是在教思维。说来容易,做起来我要学习的还有太多。</h3> <h3>看到了专家们的争论,那样认真,那样可爱。让我想到了每天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有分歧是的鸡头白脸,真幸运我能在这样幸福的数学组大家庭工作学习,真幸福我有二年级数学组这样团结向上的小家。感谢校长,总是给我们提供这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感谢冲姐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感谢龙叔,有了龙叔的带领我们才有这样的团队,这两年我快乐的成长了许多也认识了自己,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的包容,理解与帮助。我们总跟孩子们说,读书是美的,学习是甜的,其实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希望自己不断学习,继续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愧与学校的支持,无愧与孩子们的信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