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传薪火 辞以咏志扬师德-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成功举办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提升培训

浩空云叹

<h3>岁月满山,走入明媚青翠的四月,一步一枚春上枝头的雀跃与欢喜。原本,时间就是有节气的。燕草方生,秦桑低绿,怀之立春,念时已谷雨。在这美好的四月谷雨节,镇平县一高中报告厅正见证着一场饕餮盛宴---由全县八百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的“镇平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提升培训。本次培训时间为4月20日-21日,共有四位外聘专家授课。</h3> <h3>第一天上午,杨泳教授为我们呈现的是《新时代、新师德、新境界》。他结合“十九大”精神侃侃而谈,他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并借此呼吁广大教师应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他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之公正、凸显教育之广博。我记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求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毕生的不懈追求。学困生只是晚开的花,不能让他们躲在阴影里妄自菲薄、哭泣悲歌。他们应该活成一个大写的人字,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而“公心公正”即是师德的新层次与新境界。杨泳教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高尚而纯粹、真实而简单的人。正所谓大道至简,最简单的才是最长久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中有这样的话: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后来的人,只能眼睁睁看它荒芜死去。何必可惜?昙花一现的惊艳,只要出现一次已经可以。荒芜的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因为静默,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这就是说:人,要有沉静之气、要有谦卑之心。就像风,谁见过风呢?我和你都没见过,但当树叶颤动,就知道有风吹过。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崔巍;蓝天不语,自是一种纯粹;百川不语,自是一种聚汇;光阴不语,自是一种流水;四季不语,自是一种轮回。看那日月光华、大地星辰、山川湖泊,亦不语。只是静默、深沉地静默……看来,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h3> <h3>在下午简单的双手操热身之后登场的耿喜玲教授循循善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用来形容她便是再恰当不过。只见水气徐徐升起,氤氲缥缈间,白莲盛放,宛在水中央。她讲授的课程是《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她从心理学案例入手,指出教育需要人文关怀。孩子的无知不等于无德,没有规矩的孩子更该好好去教。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呵护,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在乎。由此启发了我们要爱自己的工作,正是工作才使你活得有内容。在她看来,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就是我们的师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张小娴曾经感叹:我所享用过的爱,是我横渡时间的小舟,送我到那天堂之岸。品格就是师德。品格可以为青春增添光彩,为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严。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耿教授同时认为,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我们不妨叩问自己究竟在不在活。正如贾平凹在《游戏人间》中说:“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秩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也许,那只是存在,不是活着。常言道,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此言不虚。</h3> <h3>而李宝虹教授通过在《挺直腰杆教书》中的阐述与诠释,让我们领略到什么叫气定神闲。她如七彩霓虹、如定海神针,将大家的眼球牢牢吸引,似乎都没有人意识到窗外那一阵紧似一阵的降雨。那种全力以赴的专注,使生命凝肃成一种美,一种像雕塑的美。在李老师眼里,培养善学上进、正直向上、阳光善良,刚毅坚卓的学生是当务之急。要培养这样的学生,自己就得先是这样的老师。其实这样的任务并不难,成功的大门一直虚掩,顺利实现的要务重在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因为少而好学,如晨起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人必须要具备力量,才会使他人敬重,但受人敬重,未必等于被人需要。即便不被需要,也依然踏歌前行、无问西东。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毕竟善心无价、仁者无敌。这让我想起蒋勋《无关岁月》里的话——我有一梦,总觉得自己是一种树,根在土里,种子却随风云走去了四方。有一部分是眷恋大地的,在土里生了根;有一部分,喜欢流浪,就随风走去天涯。世界上的确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有差异才显得丰富。李老师相信,哪怕只有一颗种子、一阵微风,也能营造一片蒲公英的灿烂。这体现出蒲公英能传播的价值,并由此落脚到“传承、传薪火”上面来。</h3><h3>&nbsp;</h3> <h3>王毓珣教授,他是真正懂教育的行家大咖。他神采飞舞,全程站立授课。他给我们带来的是《爱与责任》。他纵横捭阖,视野宏阔,从民国时期南开学堂创立的艰难开始谈起,我们了解到先驱者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历经近现代纷争与战乱的不易。当谈到西南联大教师与学子为避祸而远走他乡,辗转于西南边陲,在烟瘴林子中生存,头顶是隆隆轰鸣的战机,树林里却是琅琅的授课声与读书声时,他动情地发出感慨:天下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的观点侧重于情怀的塑造,比如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等。他建议老师们上课应该开堂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希望中国好吗?这发问让人警醒。“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霍懋征老师“六十年,没有丢下一个学生”,而你呢,有没有拉着孩子的手、洗掉孩子的泥?只有空洞的理论,没有正向的引领与示范,学生怎能“亲其师、信其道”?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教育是艺术,要从教书转向育人,即“培养人”,培养有“人味儿”的人。为什么现在的“感动中国”已经感动不了中国,因为现在的孩子心中没有他人,无法产生共鸣。看似长着中国脸,却已没有了中国心,缺乏了中国情,丧失了中国味儿。帮学生解决问题只是自己的本分和职责,教学生做人才是崇高的使命。只要人对了,世界就对了。今日之少年,即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明日的大厦与脊梁,所以教育不为过去、不为当下、只为将来。教育要安邦国,要使国泰、使民安。教学生从爱国开始,眼里有别人,才能心里有别人。不讲爱国之教育全是空谈。今日之校风,即他日之民德。这,才是真正的爱,大爱无边、大爱无垠、大爱无痕。大爱,大德也。你教给学生的知识也许会淡忘,德行却可以受益终生,而这又偏偏是能够造福社会、造福后代的东西。“德、业”、“德、业”,德行才是根本。而现在的很多老师没有思想,一味逐“业”而失“德”。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却已经忘记了知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样去如泣如诉地表达情感与朗读课文,他们都不懂得“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以及“气象勿傲勿暴勿怠”,他们在加强自身的道德与修养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王教授希望孩子们有着柔软的心,能够见天地、知得失、明是非、辨善恶,他觉得,这才是生命的本真状态。他已经活成了一束光,有着直抵人心深处的温暖与明亮。 会场被数次的掌声淹没,听他的课,连空气中都跌宕着快乐。胸中甲兵百万,眼前锦绣江山。请允许我用牛汉的《根》向他致敬——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知道,地心有一个太阳!</h3><h3><br></h3> <h3>伴随着全体学员最后环节的宣誓,镇平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提升培训圆满结束。看春山澹澹,春水融融,遥望远空,听东风唱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瞧我们的管理团队,人人挺拔、精神,用顾城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春天,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h3> <h3>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阳、冬雪。我们登高望远,不是为了被整个世界看到,而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关于“德”,庄子很早就在《逍遥游》中写道——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两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但师德这本厚重的书,却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读!</h3>

师德

学生

教育

不语

骨干教师

我们

孩子

镇平县

一种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