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现代诗的几点看法

韩鲁珩

<h3>我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当今潮流有些不同,大概分歧在以下几点</h3><h3><br></h3><h3>1,诗歌必须具备乐感和分行两个基本特征。</h3><h3><br></h3><h3>2,诗歌要自然流畅,共鸣动人,触动心怀比精致巧思更重要,不能有刻意的痕迹。文字要优美,不能靠标点符号断句而故意制造气氛和味道(行云流水)。</h3><h3><br></h3><h3>3,文字是为内容服务的,修辞比喻也是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作品过于执意在比喻上,比喻掩盖了要表达的内涵,诗歌就落入下乘了。我们常说用典无痕,其实比喻更不能有痕迹。</h3><h3><br></h3><h3>4,普希金,惠特曼,徐志摩,雪莱,济慈,迪更生,卞之琳等等名家,世界诗歌排名前一百首,甚至洛夫,瘂弦,余光中,郑愁予等都是写的流畅,乐感鲜明,文字简洁寓意。而现在这些诗歌的诗味,诗意不足,过于散文化。如果仔细读普希金,雪莱,拜伦,惠特曼,济慈等名家作品会发现一个共同现象,他们都不在文字的曲折上有意做文章,落笔着意是情怀,思想和哲思,全文重在优美和自然流畅。从根本而言,这是文化层次和境界的差别。相比而言,今天中国现代诗大部分其实还是三寸金莲的档次,扭捏作态是通病。</h3><h3><br></h3><h3>5,诗歌要自然流畅,文字简洁干净,比喻为内容服务,比喻处处存在但不能喧宾夺主。诗歌的境界不是文字上哑谜和戏剧性,不是转折性的小巧,而是内涵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写出感受和领悟,特别让读者共鸣的感受和回味。简单的一个道理,一首读完立刻连名字都忘记的诗是失败的。某种程度而言,好诗不是在文字,格式如何刻意,而是读完即刻留下印象。</h3><h3><br></h3><h3>6,再有,好诗多是有回味无穷的好句子,一个好句也没有的诗歌很难是好诗。诗歌最难写的就是好句子,好句是境界,深度,提炼归纳和升华能力的综合产物。什么是好句,读一遍就让人记住的句子就是好句。</h3><h3><br></h3><h3>即使李白,杜甫也不可能都是佳作。我们写诗在不同场合,不同年纪,不同境遇就会有不同表达。很多诗歌是游戏娱乐,还有是牢骚发泄。一辈子能写出几首自己满意的就是成功。</h3><h3><br></h3><h3>7,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今天的中国新诗是学习西方诗歌的手法和方式,继承我们民族文化的内容太少,甚至缺失。而我们失误在于学其形而不得其形的关键,至于神就是完全没有学到,不知所谓了。</h3><h3><br></h3><h3>西方诗歌的形式是外语的语言结构,发声,更重要是文化所决定的。照搬根植于不同语言文化的诗歌格式 本身就是无本之木,不适合汉语文化和汉语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诗歌是自由环境中的自由书写,思想,哲学,人文意识,对政治,环境,生态,宗教,伦理等等的思考和理性认识是西方诗歌神魂,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现代诗歌完全缺乏的。</h3><h3><br></h3><h3>我们的现代诗浅薄,无聊,无病呻吟,做作刻意居多,根本原因是我们意识思维的文化层次太低,人文意识不足,文明落后。我们今天的汉语新诗太多卖弄,市侩的小聪明,缺乏建立在知识和文化上的真正智慧。</h3><h3><br></h3><h3>写诗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今天的汉语现代诗主要局限于抒情,即使表达个人看法也多是陈述现象而缺乏深刻内涵。情感是人和动物都具备的动物本能,而思想,理性思考恰恰是区别人和动物的分水岭。由此而言,我们的现代诗不过是猿人的最初直立行走,离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世界的一员还有很大距离。而这个距离所在就是信仰,思想,哲学观和人文观的缺乏,思维的浅表和狭隘。</h3><h3>2017,01,2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