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杂谈之九 危机来临 作者:郭志杰

Laotata

<h3>戏曲杂谈之九</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危机来临</b></h1><h3> </h3><h3> 文革那些年戏曲并没有被消灭,禁演的是传统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所谓革命样板戏(3)反而受到极大的推崇。剧团演的、广播里唱的都是样板戏,群众的娱乐只有革命歌曲和样板戏,人们反而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戏曲,尤其是京剧。菏泽地区没有京剧团,在样板戏之前,我从来没听过京剧。刚开始听京剧,还不习惯它的音乐性很强的唱腔,觉得没有豫剧、枣梆这些地方戏朴实直爽明快,更适合普通民众。听久了,听多了,熟悉了,才感觉有了韵味,体会到国粹的高雅和厚重。文革十年样板戏一花独放,使京剧在全国得到一次大普及。</h3><h3> 革命样板戏坚持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是传统艺术形式创新结出的硕果,是京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前面我已说过,样板戏的剧本是集合全国最好的编剧创作的,同样,样板团的导演、演员、音乐唱腔也是全国一流的,因此打磨出的样板戏全是精品,成为至今难以超越的经典。比如音乐,样板戏突破了传统京剧曲牌的桎梏,向民族音乐、电影、交响音乐学习,配合剧情和人物的需要,成功地创作了许多新音乐,《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前奏就是著名的一段,至今听起来仍很震撼。</h3><h3> 样板戏还改革了乐队伴奏,在保留京胡、月琴、琵琶的基础上,引进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小号、圆号、单簧管等,使伴奏听起来像是一个小型的交响乐队,音域更加丰富悦耳。传统京剧的伴奏乐器单调,京胡的音质吱呀刺耳,实在是有点不好听,加入西洋乐器后改善多了。试想,如果不是这种中西结合的乐队,杨子荣打虎上山、郭建光十八勇士勇战暴风雨的音乐还能演奏吗?可惜,现在的京剧伴奏走了回头路,放弃了西式乐器,很不应该。</h3><h3> 文革期间,除了京剧大唱样板戏,所有的地方剧种纷纷移植样板戏,菏泽地区枣梆剧团、豫剧团都唱起了《沙家浜》、《红灯记》,但是,他们不如郑州市豫剧团唱得好。那时剧团都不去外地演出,我没看过郑州市豫剧团的《红灯记》,只是经常听河南广播电台播放的录音。我认为郑州市团移植得非常成功,唱腔设计十分恰当,既能很好地表达唱段主题,又保持了浓郁的豫剧味。常香玉的高徒王希玲演李奶奶,虎美玲演李铁梅,都唱得棒极了。</h3> <h3>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的业余爱好除了读书、听音乐、看电影和写点小文章之外,又增加了喜欢听戏。后来有条件了,我买过不少戏曲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和光盘,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是我除新闻外最喜欢看的节目。我最喜欢的剧种是豫剧,京剧、黄梅戏、评剧、晋剧我也愿意看,越剧、昆曲、河北梆子也能看下去,其他的剧种基本上就不看了。昆曲,专家们都说好,我的感觉很一般。昆曲的唱腔单调,节奏慢,不适合表达各式各样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感,如让昆曲演《沙家浜》、《红灯记》肯定会非常困难。在豫剧的各流派中,我最喜欢马金凤派,我是马金凤的戏迷。她的声音有磁性,特别吸引人。她在《穆桂英挂帅》中的“辕门外三声炮”,《对花枪》中的“老身家住南阳地”,《杨八姐游春》中的“要彩礼”,大段的唱词唱得有板有眼,跌宕起伏,声情并茂,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h3><h3><br></h3><h3> 戏曲在文革结束后迎来了几年的繁荣期,被批判过的传统戏恢复上演,久违的观众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走进剧院,大小剧团都忙得不亦悦乎。然而,好景不长,热闹之后冷清随即而来。随着全社会都忙着发财发展,有线电视和网络的普及提高,电子游戏的兴旺发达,年轻人兴趣的发散,戏曲作为文艺娱乐的一种方式,从整体上说开始走下坡路。这一次的萧条不是因政治的干预,而是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剧院的演出时间越来越少,传统戏的观众群在萎缩,无人下功夫编演新戏,剧团后继无人,整个行业呈衰败之势,就连京剧国粹也不乐观。</h3><h3><br></h3><h3> 戏曲,这种由民间俚曲发展而来的艺术,集唱念做打、音乐、舞蹈于一身,经过近千年的锤炼已近于完美,现已是美人迟暮,振兴乏力。发展还是萎缩,生存还是走进博物馆,这是个问题。这问题不只摆在戏曲界面前,摆在观众和爱好者面前,也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回答的。可悲的是,戏曲界虽然感觉到了危机,并没有猛醒奋起,采取主动的应对之策。依我管见,戏剧界必须创新,扣紧时代脉搏,编演现代戏。如果依然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势必要走进死胡同。必须调研观众的需求,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爱好和需求,在内容、导演、表演、音乐、美工等多方面改革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和社会。如此,也许还能杀出一条生路。</h3><h3><br></h3><h3><br></h3><h3> 注(3)、八个革命样板戏一般是指: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杜鹃山》和《龙江颂》。其实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也算样板戏,还有后来的京剧《平原作战》。</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8-10</h3>